用于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预应力支架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9747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预应力支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预应力支架。
背景技术
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是利用介入器材在影像系统监视下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技术,迄今为止,利用这种微创方法所建立门腔分流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经颈静脉,二是经股静脉,前者为临床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重要选择,后者极为罕见(仅1例)。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患者的右颈内静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并不少见,约占5.6%,常给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的操作造成入路困难,而左颈内静脉入路路径迂曲,且距离主动脉弓较近,存在误伤主动脉及头臂干动脉血管的潜在危险,致使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介入治疗受到限制;另一方面,TIPS除了入路问题,还存在坚硬的10F穿刺套管针经过右心房的危险,这对于合并大量胸、腹水患者更容易误伤右心房造成心包填塞的并发症。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步法经皮经肝门腔分流术(PTPS)应运而生,即直接经皮经肝由门静脉分支向肝段下腔静脉穿刺建立门腔分流,降低门静脉压力,达到治疗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目的,但是,有关病例报道的PTPS只是经皮经肝结合经颈静脉方法进行TIPS操作,经肝将导丝送进肝静脉,再用鹅颈式抓捕器将导丝从颈内静脉带出,继而经颈静脉完成球囊扩张及支架的释放,其实质仍属于传统TIPS的技术范畴,不但增加了患者的创伤,还加大了手术操作难度。同时,如果经皮经肝门腔分流术(PTPS)仍采用传统的直桶支架,有2种棘手情况可能发生(1)支架的门静脉末端会被甩到门静脉右支内,不仅无法形成分流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还会造成门静脉主干血流向肝内的灌注,久之造成肝功能衰竭。另外,门静脉主干内血流会被充分混匀,失去门静脉左支分流的意义。(2)由于PTPS的入路与术式的限制,支架的释放只能是先释放肝段下腔静脉端,最后门静脉端才完全释放,PTPS术中使用直管形传统支架无法准确预计门静脉端支架的预留长度,有可能支架未能桥接分流的两静脉之间,使分流道早期闭塞而失效。
总之,传统分流术所植入支架两端与两静脉壁的关系欲达到类似外科侧-侧吻合的血管内形态,是难以实现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进一步完善经皮经肝门腔分流术(PTPS),从而提供一种用于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预应力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预应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支架包括主支架和辅支架两个部分,主支架与辅支架之间通过具有40~90°夹角的镍钛合金丝相连接,所述主支架与辅支架均为采用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的网管状结构,该预应力支架在置入于肝内分流道内后,主、辅支架间即产生预应力释放与吸收,其支架达到设计形态,即该PTPS支架释放后在门静脉端的形态有如一个开了窗的成角支架,或理解为主支架与一小辅支架相联,连接臂为两根或几根具有40°~90°夹角的镍钛合金丝,相连于主辅支架之间,其中,支架的直径可为8~10mm,主支架的长短通常分为3cm/4cm/5cm,辅支架长度通常为1.5cm,或根据不同人种或不同的病源学所致的肝体积的大小而设计不同的规格尺寸,主、辅支架的直径也可采不同尺寸及连接角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创新,所述主支架远离辅支架的进心端呈放射状。该放射状的设计,在主支架释放后会形成一种“礼帽檐”的形态结构,主支架在预应力的作用下,主支架的“礼帽檐”将逐渐靠紧下腔静脉壁,形成最接近符合血管解剖结构的合理形态,以保证不会伸进下腔静脉血管腔内,预防了局部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及血液细胞的损伤。
作为本发明的有一种改进,所述预应力支架为覆膜支架,用以防止胆汁渗漏进肝内门腔静脉的分流道,延长分流道的开通时间。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预应力支架对PTPS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现有的各种材质的镂刻结构支架是采用激光镂刻技术制成的雕刻支架,几乎不具有支架回缩的功能,因此就不能产生满意的预应力,无预应力的支架无法在释放后紧贴血管壁。另外,雕刻支架在完全释放过程中,一旦拉出即无法被收回,无法进行重新定位,导致支架异位释放。
本发明的预应力支架是采用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的网管状结构,在支架未被完全释放之前如发现支架置入的位置不满意,可将支架收回到输送器中,重新定位,直至使支架释放位置精确为止;而且,该编织而成的支架输送器所形成的外径为6F-9F,用于介入治疗时可以减少创伤,而现有普通的用于TIPS技术中常用的输送器外径为10F以上。
2、本发明的预应力支架为主支架与一较小的辅支架相联,连接臂为2~3根具有40°~90°夹角的镍钛合金丝,在门静脉端释放后的形态犹如一个“开了窗”的成角支架,并且在预应力作用下,主、辅支架及“礼帽檐”紧密贴附于门静脉左、右支及肝段下腔静脉壁,实现与相关静脉血管壁的紧密吻合,符合理论上或理想的分流道应是“窗型”的门腔静脉侧-侧吻合结构的要求。
另外,由于预应力支架与肝段下腔静脉内或门静脉内均呈迎送血流的同轴方向,不产生静脉壁“盖帽”的趋势和现象,经典TIPS的那种分流道肝静脉端常见的狭窄或闭塞问题得以根本解决。
3、本发明的预应力支架在结构设计上符合以门静脉左支肝内门腔分流道的血管解剖关系,如此也符合门静脉左支与肝段下腔静脉距离最近以及门静脉左支血液较为洁净的血管解剖和病理生理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证明距离较长和走行弯曲是导致肝内分流道再狭窄和早闭的主要原因,而距离较短且直的支架形态与内腔有助于明显延长分流道的远期开通率。本发明的支架在预应力的作用下,其结构回缩后紧密贴附于血管壁,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缩短其分流道的长度,使预应力支架的分流道路径在目前所有肝内分流的支架中做到最短,初期开通率达100%,明显高于传统直管状支架;而且预应力支架的材质和结构特点所形成的肝内短而顺直分流道,对预防术后再狭窄和减少术后肝性脑病具有明显优势。
本发明的用于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的全新预应力支架,经皮经肝经门静脉左支进而穿刺肝段下腔静脉,经皮经肝方向一步法将支架植入门静脉左支与肝段下腔静脉之间。31例PTPS分流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出现术中技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门-腔静脉压力梯度平均下降14cmH2O,平均随访96天,所有患者未发生再出血,难治性腹水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在预应力作用下,主、辅支架及“礼帽檐”紧密贴附于门静脉左、右支及肝段下腔静脉壁,实现与相关静脉壁紧密吻合。
总之,预应力支架用于PTPS不但安全可行,而且是符合该操作技术产生理想血流动力学的唯一专用支架,利用其他传统直管状支架不但不能形成分流道而且还会阻挡向肝性门静脉主干血流的灌注而导致肝功能的衰竭。结果提示,由于该支架的材质和结构特点所形成的肝内短而顺直的分流道,对预防术后再狭窄具有明显优势,该支架的发明和临床应用对PTPS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图1为本发明的预应力支架置于输送管内的示意图;图2a和2b分别为本发明的的预应力支架释放后的两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的预应力支架释放后最终状态时帽檐部位的示意图。
附图标识1、外套管 2、内套管 3、主支架4、镍钛合金丝 5、辅支架 6、帽檐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图2a和图2b所示,本发明的用于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预应力支架,包括主支架3和辅支架5两个部分,主支架3与辅支架5之间通过两根或多根镍钛合金丝4相连接。主支架3与辅支架5均相同材质金属丝编织而成的异形网管状结构。
如图1所示,本例中,主支架3、辅支架5的直径均为8-10mm,主支架3的长短为3~5cm,辅支架5长度为1.5cm,主支架3与辅支架5之间通过两根或多根具有80°夹角的镍钛合金丝4相连接,临床事迹中,可根据不同人种或不同的病源学所致的肝体积的大小而设计不同的规格尺寸。该编织而成的支架被压缩置于输送器的外套管1和内套管2之间,所采用的输送器的外径为6-9F,而现有技术中常用输送器的外径为10F以上,因此,本发明的预应力支架用于介入治疗时可以减少创伤。
如图2a和图2b所示,该预应力支架由于运用了特殊材质(具有温度记忆功能)和精密设计的结构以及精确计算的角度,使该支架自身具有潜在的预应力特性,所以在其置入于肝内分流道内后,主支架3、辅支架5之间即产生预应力释放与吸收,这种力学变化的结果,使该发明支架达到预先的设计形态,即该PTPS支架释放后在门静脉端的形态犹如一个开了窗的成角支架,而在肝段下腔静脉端自然张开一形似礼帽檐的支架回缩阻挡区,以抵抗支架整体的预应回缩牵张力,使支架的肝段下腔静脉端与血管壁紧密贴合,达到“血管吻合”的目的形态与结构。
如图3所示,主支架3远离辅支架5的进心端呈放射状,该放射状的设计在主支架3释放后会形成一种帽檐6的形态结构,在主支架3在预应力的作用下,主支架3的帽檐6将逐渐贴紧下腔静脉壁,形成最接近符合解剖结构的合理形态,在预应力牵拉的作用下,以确保支架该端不会伸进下腔静脉血管腔内,预防了局部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及血液细胞的损伤;又不会发生支架缩进肝实质内而致肝内分流道的闭塞,从根本上解决了TIPS和PTPS采用传统支架所出现的棘手问题。
本例中,预应力支架采覆膜(e-PTFE)支架,不但起到支撑分流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该覆膜可以隔绝毛细胆管胆汁向肝内门腔静脉分流道的渗漏,有效地阻止了分流道内假性内膜的过度增生,如此延长了分流道的开通时间,提高了PTPS患者的远期疗效。
总之,理论和临床实践均已证明,本发明的预应力支架用于PTPS术中不但安全可行,而且是符合该操作技术产生理想血流动力学的专用支架,该支架的出现对PTPS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预应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支架包括主支架和辅支架两个部分,主支架与辅支架之间通过具有40~90°夹角的镍钛合金丝相连接,所述主支架与辅支架均为采用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的网管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预应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远离辅支架的进心端呈放射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预应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支架为覆膜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项中所述的用于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预应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直径为8~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项中所述的用于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预应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的长度为3cm~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项中所述的用于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预应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支架的长度为1.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项中所述的用于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预应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与辅支架之间通过2~3根镍钛合金丝相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预应力支架,该预应力支架包括主支架和辅支架两个部分,它们之间通过具有40~90°夹角的镍钛合金丝相连接,所述主支架与辅支架均为采用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的网管状结构;所述主支架远离辅支架的进心端呈放射状;所述预应力支架为覆膜支架;所述支架的直径为8~10mm;所述主支架的长度为3cm~5cm;所述辅支架的长度为1.5cm。本发明的预应力支架在预应力作用下,主、辅支架及“礼帽檐”紧密贴附于门静脉左、右支及肝段下腔静脉壁,结构设计符合以门静脉左支肝内门腔分流道的血管解剖关系,对PTPS的进一步完善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B17/00GK1748660SQ200510092929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4日
发明者褚建国 申请人:褚建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