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新型便携充气式远红外磁疗颈椎牵引固定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适用于颈椎病患者进行牵引、固定的医疗器械,具有远红外理疗和磁疗功能,适合于医院、诊所和家庭。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颈椎牵引固定器只有气囊和充气泵部分,没有磁疗和远红外理疗功能,使得该固定器缺少磁场和远红外对治疗部位细胞的活化作用,影响了其疗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磁疗和远红外理疗功能的便携充气式远红外磁疗颈椎牵引治疗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气囊、充气手泵、气压表,它们之间由导气管连接,气囊为有开口的环形,在其开口处有搭扣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气囊面对开口处的内侧设有1~3列纵向排列的多个永磁片,在设有永磁片的区域的中部设有纵向排列的多片远红外片。
所述的环形气囊有3~4层上下连接,每层的开口在同一位置,均设有搭扣,在下面两层气囊两端的上下层之间有搭扣连接;在每层气囊面对开口处的内侧都有一片所述的永磁片和远红外片。
所述的永磁片为圆形,分两列间隔设在所述的环形气囊内侧后部。
所述的气囊由内胆和外套构成。
所述的远红外片为远红外功能性丙纶纤维织物。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牵引和固定的同时,还具有磁疗和远红外理疗的功能。位于后颈部的磁片和远红外片能够产生磁场和远红外线,磁场能够活化细胞,激活生物分子,恢复其生理功能,修复病损的组织。多列的磁片可以扩大磁疗的范围,增强磁疗效果。远红外线通过入射、折射、反射、散射进入皮下,被体内的水分子吸收,并借助于介质的传导和血液循环,将远红外的生物热效应传输到深部组织,从而扩张血管,加速血流,排除微循环障碍,提高组织的供血供氧,产生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带有两列6片永磁片);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带有三列9片永磁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气囊1、充气手泵2、气压表3,它们之间由导气管4连接。气囊1上下共有三层(也可根据需要增减其层数,最佳为3~4层)连接,可以粘连在一起,每层气囊1为有开口的环形,每层的开口在同一位置,在开口处都设有搭扣5,最下层的搭扣5可以去掉,在下面两层气囊1的两端的上下层之间由搭扣8连接在一起,在其开口处有搭扣5连接。在所述的气囊1面对开口处的内侧有间隔排列的2~3列永磁片6和上下三片远红外片7。该实施例的永磁片6为圆形,直径为10毫米。远红外片7为矩形远红外功能性丙纶纤维织物,尺寸为40毫米×80毫米。
所述的气囊1由内胆11和外套12构成。
图2的实施例中设有两列6片永磁片6。图3的实施例中设有三列9片永磁片6。也可只在中部设一列三个永磁片6。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环形气囊1套在颈部,开口朝前,扣上搭扣5。用充气手泵2对气囊1充气,当气压表3显示的气压达到一定数值后停止充气,根据颈部的情况适当调节搭扣5的松紧。搭扣8的作用是调节颈椎的牵引角度,例如当将搭扣8打开,使最下层气囊1的两端伸出,颈部前面就只有两层气囊1支撑,所以向前倾斜。同理,如果只打开一侧的搭扣8,则颈椎就会向打开的搭扣8的一侧倾斜。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便携充气式远红外磁疗颈椎牵引固定器,包括气囊、充气手泵、气压表,它们之间由导气管连接,气囊为有开口的环形,在其开口处有搭扣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气囊面对开口处的内侧设有1~3列纵向排列的多个永磁片,在设有永磁片的区域的中部设有纵向排列的多片远红外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便携充气式远红外磁疗颈椎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气囊有3~4层上下连接,每层的开口在同一位置,均设有搭扣,在下面两层气囊两端的上下层之间有搭扣连接;在每层气囊面对开口处的内侧都设有一片所述的永磁片和远红外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便携充气式远红外磁疗颈椎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片为圆形,分两列间隔设在所述的环形气囊内侧后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便携充气式远红外磁疗颈椎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由内胆和外套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新型便携充气式远红外磁疗颈椎牵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红外片为远红外功能性丙纶纤维织物。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便携充气式远红外磁疗颈椎牵引固定器,包括气囊、充气手泵、气压表,它们之间由导气管连接,气囊为有开口的环形,在其开口处有搭扣连接,在所述的气囊面对开口处的内侧设有1~3列纵向排列的3~9个永磁片和多片远红外片。本实用新型在牵引和固定的同时,还具有磁疗和远红外理疗的功能。多列的磁片可以扩大磁疗的范围,增强磁疗效果。远红外线通过入射、折射、反射、散射进入皮下,被体内的水分子吸收,并借助于介质的传导和血液循环,将远红外的生物热效应传输到深部组织,从而扩张血管,加速血流,排除微循环障碍,提高组织的供血供氧,产生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F5/048GK2680224SQ200420002650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30日
发明者范京龙 申请人:范京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