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手术室专用空气处理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机,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手术室、制药厂或动物实验室等所需要的洁净新鲜空气的处理机。
(二)、技术背景现有的空气处理机一般是在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管体内设置有风机、空气过滤器、加湿器和空气热交换器。这种空气处理机杀灭空气中细菌方式一般采用紫外线灯照射管体内壁及空气过滤器的前端空间,由于靠紫外线照射来杀菌需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温度及一定的距离,因此,这种杀菌方式只能满足静态下的杀菌,采用这种方式无法实现管体内有一定风速的空气进行动态灭菌,根据无法达到手术室运行使用时的灭菌要求。而且上述的空气处理机组成管体的保温板、侧板、底板、框架及部件之间的连接处均呈直角设置,它使得管体内容易积尘,形成细菌滋生、繁殖的温床;而且管体的底板低于与侧板连接的框架,在手术室系统大消毒时,无法排除管体内部的积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设置于带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管体内的风机、空气过滤器、加湿器和空气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管体内还设置有等离子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在风机的作用下,空气从进风口流入管体,通过等离子发生器发射的等离子而形成的离子场,空气在离子场中产生作用而产生活性氧,空气在与离子场中产生的电晕离子化、电子场、过氧化氧作用和紫外线作用的作用过程中,产生各种活性自由基,能够非常有效地断开有机有害气体的分子链和有机气体的离子键,从而达到充分分解有机有害气体和杀来细菌的作用;空气热交换器和加湿器对管体内空气的进行温度、相对湿度的处理,为手术室提供温度、湿度适宜的空气;空气过滤器的作用是滤除空气中的尘埃、附注在尘埃上的细菌以及在等离子场中灭菌后因空气流动而再次扬起的细菌尸体,从而满足空气洁净度要求和卫生程度要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它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避免管体内积尘,防止细菌的滋生和繁殖,便于排除管体的积水,保证管体内的洁净度和卫生要求,完全满足手术室对空气环境的特殊要求。
图中1.进风口;2.出风口;3.管体;4.风机;5.空气过滤器;6.加湿器;7.空气热交换器;8.离子发生器;9.保温板;10.侧板;11.底板;12.框架;13.部件;14.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在风机4的作用下,空气从进风口1流入管体3,通过等离子发生器8发射的等离子而形成的离子场,空气在离子场中产生作用而产生活性氧,空气在与离子场中产生的电晕离子化、电子场、过氧化氧作用和紫外线作用的作用过程中,产生各种活性自由基,能够非常有效地断开有机有害气体的分子链和有机气体的离子键,从而达到充分分解有机有害气体和杀来细菌的作用;空气热交换器7和加湿器6对管体3内空气的进行温度、相对湿度的处理,为手术室提供温度、湿度适宜的空气;空气过滤器5的作用是滤除空气中的尘埃、附注在尘埃上的细菌以及在等离子场中灭菌后因空气流动而再次扬起的细菌尸体,从而满足空气洁净度要求和卫生程度要求。
如图2、3、4所示,为了避免管体内部积尘,防止细菌滋生和繁殖,在管体3内,各个保温板9、侧板10、底板11、框架12及部件13之间的连接处均采用圆弧式平滑密封连接。如图2、3、4所示,各个保温板9、侧板10、底板11、框架12及部件13之间的连接处的密封连接是采用密封条14密封。
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在大消毒时,排除管体3内的积水,管体3的底板11顶面高于与侧板10连接的框架12。
权利要求1.一种手术室专用空气处理机,包括有设置于带进风口(1)和出风口(2)的管体(3)内的风机(4)、空气过滤器(5)、加湿器(6)和空气热交换器(7),其特征在于管体(3)内还设置有等离子发生器(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室专用空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在管体(3)内,各个保温板(9)、侧板(10)、底板(11)、框架(12)及部件(13)之间的连接处均采用圆弧式平滑密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室专用空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各个保温板(9)、侧板(10)、底板(11)、框架(12)及部件(13)之间的连接处的密封连接是采用密封条(14)密封。
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手术室专用空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管体(3)的底板(11)顶面高于与侧板(10)连接的框架(12)。
专利摘要一种手术室专用空气处理机,包括有设置于带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管体内的风机、空气过滤器、加湿器和空气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管体内还设置有等离子发生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它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避免管体内积尘,防止细菌的滋生和繁殖,便于排除管体的积水,保证管体内的洁净度和卫生要求,完全满足手术室对空气环境的特殊要求。
文档编号A61L9/00GK2511305SQ0125687
公开日2002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1日
发明者李刚, 李岩, 郭大荣 申请人:李刚, 李岩, 郭大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