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腔胸腔注液引流管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临床医疗器具,更具体地为一种胸外科临床用胸腔引流管。
现有技术中,胸部损伤或开胸手术后为排除胸腔积气、积液,保持胸部负压使用的胸腔引流管,多为单腔管,按肋间切开插管法或切肋插管引流法操作,或者在胸部做两个切口,插双管,病人痛苦多。向胸腔注入药液时须拔开胸腔引流管接头,再接注射器向胸腔引流管内推注药液。这样,(1)势必将胸腔引流管内的引流物推回胸腔,而造成胸腔逆行感染。(2)由于胸腔负压、拔开引流管接头接注射器推注药液时,引流管与注射器很难衔接严密,空气可进入胸腔而影响肺部的扩张。(3)为避免以上两项缺陷的发生,一般在胸外科治疗中会尽量减少胸腔冲洗或注入药物的操作,因而不利于病人的治疗。中国专利98214773(名称为双腔胸腔引流管)只是解决了引流管的固定问题,引流功能仍同上述胸腔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胸腔引流管的缺陷,在实现正常引流的同时,能进行持续胸腔冲洗或向胸腔内灌注药液的双腔胸腔注液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该实用新型由较粗的引流管和细的注液管组合而成,引流管由鱼嘴状前端开口、前部侧孔、管身、末端接口部分组成,注液管由前端部分、管身、末端接口、封闭帽组成,注液管后半部分露在引流管外侧,前半部分穿过引流管中部管壁,而置于引流管的内腔至鱼嘴状前端开口的外部,注液管与引流管通过粘接胶与引流管壁嵌接在一起,注液管末端用封闭帽封闭。
该实用新型一般用硅胶制作,注液管末端为普通针头座,针头座上用硅胶帽封闭,硅胶帽可经过反复多次针头穿刺,亦可根据情况更换使用。
手术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在无菌条件操作下修剪细注液管前端的长度,按肋间切开插管法或切肋插管引流法操作放置本实用新型,根据病情需要将细注液管放置于胸腔合适位置。由手术者用缝合线缝合切口1--2针,将引流管固定于胸壁,引流管的末端连接在水封瓶长管上。注液管末端的针头座及硅胶封闭帽经消毒液擦洗后,可在无菌操作下将输液器针头插入硅胶帽(连通注液管),进行持续胸腔冲洗,或根据需要随时用注射器针头插入硅胶帽,向胸腔内灌注药液。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较普通胸腔引流管增加了如下功能(1)操作简单、安全,通过一个管腔放置两个管道,在保留原有引流功能的同时,可以实现胸腔持续冲洗或向胸腔灌注药液的功能。(2)可避免传统方法经由胸腔引流管向胸腔推入药液时将引流管内的引流物推入胸腔造成的逆行感染。(3)向胸腔内灌注药液或冲洗液操作是通过针头穿透注液管的封闭帽而进行的,因而可保证胸腔始终处于密闭负压状态,避免了直接通过胸腔引流管推注药液或连续冲洗操作过程中空气进入胸腔发生气胸的可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1中1.注液管 2.引流管 3.鱼嘴状前端开口 4.引流管末端接口 5.注液管末端针头座接口 6.硅胶封闭帽 7.粘接胶 8.引流管前部侧孔在
图1中,该实用新型由较粗的引流管(2)和细的注液管(1)组合而成,引流管(2)由鱼嘴状前端开口(3)、前部侧孔(8)、管身、末端接口(5)部分组成,注液管(1)由前端部分、管身、末端针头座接口(4)、硅胶封闭帽(6)组成,注液管后半部分露在引流管外侧,前半部分穿过引流管中部管壁,而置于引流管(2)的内腔至鱼嘴状开口(3)的外部,注液管(1)与引流管(2)壁通过粘接胶(7)嵌接在一起,注液管末端通过针头座接口(5)与硅胶封闭帽(6)配合为密封结构。
权利要求1.双腔胸腔注液引流管,由较粗的引流管(2)和细的注液管(1)组合而成,引流管(2)由鱼嘴状前端开口(3)、前部侧孔(8)、管身、末端接口(4)部分组成,注液管(1)由前端部分、管身、末端接口(5)、封闭帽(6)组成,其特征在于注液管(1)末端部分露在引流管外侧,前半部分穿过引流管中部管壁,而置于引流管的内腔至鱼嘴状开口(3)的外部,注液管与引流管通过粘接胶(7)与引流管壁嵌接在一起,注液管末端接口(5)处由封闭帽(6)封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胸腔注液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注液管的末端接口(5)为普通针头座,用硅胶帽(6)封闭。
专利摘要双腔胸腔注液引流管,由引流管和细的注液管组合而成,注液管后半部分露在引流管外侧,前半部分穿过引流管中部管壁,而置于引流管的内腔至前端鱼嘴状开口的外部,注液管与引流管通过粘接胶与引流管壁嵌接在一起,注液管末端为密封结构。用于胸腔手术后引流,可进行持续胸腔冲洗,或向胸腔内灌注药液。操作简单、安全,可避免逆行感染和发生气胸的可能。
文档编号A61M1/00GK2510066SQ01236229
公开日2002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30日
发明者郭淑华, 张爱华, 廉士法, 陈庆福 申请人:郭淑华, 张爱华, 廉士法, 陈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