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全息足治疗仪全息垫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足部治疗用的全息足治疗仪全息垫。
足是人体全息医学理论中手、足、耳三大全息之一,全息医学理论是中医理论的一大分支,中医经络学说中足三阴与足三阳贯通经脉进行气血交换。与足全息理论一样,它们对人体各脏器等有着特定的司辖功能。因此,人体生理信息在足上都会显现,通过这一全息理论,又经过人们长期实践,足即可以诊病,又可治病。
目前,足部治疗的方法有足针、足部热疗、足部磁疗及足部水疗等等,虽然这些疗法效果较好,但操作比较复杂,普通人难以掌握,而且不能针对性地对多个全息区进行同时系统的治疗。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足部治疗方法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足部治疗方法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足部治疗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全息足治疗仪全息垫。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息足治疗仪全息垫,包括有机壳和足板,其特征在于在足板的左右有两个足形槽,足形槽内分为三个治疗区,每个治疗区分别装有足前垫、足弓垫和足跟垫。
前所述的足前垫、足弓垫和足跟垫上分别装有足前垫插座、足弓垫插座和足跟垫插座。
前所述的足前垫前端及两侧成凸起形状,足弓垫中间及两侧成凸起形状,足跟垫后端及两侧成凸起形状。
前所述的足前垫、足弓垫和足跟垫之间分别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如后的优点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克服了传统足部治疗不能针对性地对多个全息区进行同时系统的治疗。全息足治疗仪全息垫分三个治疗区,它们分别是足前垫、足弓垫和足跟垫,每个足垫都是全方位接触。在治疗时,可根据病症,分别或全部使用治疗区。该产品全息垫结构新颖,操作简单,适用于医院、家庭。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足板 2.足形槽 3.足前垫 4.足弓垫 5.足跟垫 6.足前垫插座 7.足弓垫插座 8.足跟垫插座 9.机壳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是通过人体全息理论,模拟人工按摩和针刺疗法,通过分区的组合治疗处方于足部,引起信息的传递而达到治疗目的。
全息足治疗仪是由机壳、全息垫和电路组成。全息足治疗仪全息垫的构成请参阅
图1、图2所示,在机壳9上足板1的左边和右边有两个相对应的足形槽2,足形槽2内分三个治疗区,每个治疗区上分别装有足前垫3、足弓垫4和足跟垫5。在足前垫3的前端装有足前垫插座6,在足弓垫4和足跟垫5的侧面分别装有足弓垫插座7和足跟垫插座8。为了使治疗效果更佳,在足前垫3前端及两侧制成有凸起形状,足弓垫4中间及两侧制成有凸起形状,足跟垫5后端及两侧制成有凸起形状,使其与足全面接触。足前垫、足弓垫和足跟垫用导电塑料注压而成。使用时,足前垫、足弓垫和足跟垫组成一个足形,装入足形槽2中,但三者之间需分开有5mm的间隙。
全息足治疗仪全息垫按足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大人、小孩均可使用。
本实用新型经北京、上海数家医院实验证明,其治疗方法先进科学,符合全息医学原理,安全可靠,无创伤、无副作用,它适用于人体各系统疾病的治疗,对I、II期高血压,II型糖尿病、神经衰弱、痛经、腰腿痛、非渍疡性消化不良,各种痛症,解除运动性疲劳有显著疗效。治疗病症及治疗选择处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与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全息足治疗仪全息垫,包括有机壳和足板,其特征在于在足板的左右有两个足形槽,足形槽内分为三个治疗区,每个治疗区分别装有足前垫、足弓垫和足跟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足治疗仪全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足前垫、足弓垫和足跟垫上分别装有足前垫插座、足弓垫插座和足跟垫插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息足治疗仪全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足前垫前端及两侧成凸起形状,足弓垫中间及两侧成凸起形状,足跟垫后端及两侧成凸起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息足治疗仪全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足前垫、足弓垫和足跟垫之间分别留有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足部治疗仪用的全息足治疗仪全息垫。它由机壳、足板及足板左右的两个足形槽,足形槽内分为三个治疗区,每个治疗区分别装有足前垫、足弓垫和足跟垫组成。克服了传统足部治疗不能针对性地对多个全息区进行同时系统的治疗。全息足治疗仪全息垫的足前垫、足弓垫和足跟垫都是全方位接触。在治疗时,可根据病症,分别或全部使用治疗区。该产品全息垫结构新颖,操作简单,适用于医院、家庭。
文档编号A61H39/00GK2484055SQ0123172
公开日2002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8日
发明者杨柯 申请人:杨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