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晶体前植入体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12354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眼内晶体前植入体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内晶体前植入体。
它通常涉及用于晶状体眼睛的眼内后房植入体,特别用于矫正具有清晰晶状体的年轻病人的屈光不正。
这种眼内植入体被植入晶状体的前面和虹膜之间。
虹膜和晶状体之间空隙的宽度和环境影响着成功使用这种植入体。过分强烈地与虹膜的后面接触可能导致它的脱色素作用,而在晶体上的摩擦可能导致晶状体发生白内障。
相似的,这种植入体也受到近距离观看时晶状体在调节过程中其中心向前-后移动的影响,这对该植入体的稳定和定位产生影响。
该晶体前植入体的光学后表面为球形,并具有特定半径,通常为10.5mm。这样的选择从制造的角度看是有利的,但当松驰时,晶状体的前面并非单一的球形表面,事实上是一个具有无数个连续球形表面的非球形表面。
显然,外部球形表面为单一半径的植入体是不能与晶状体前表面配合的。
类似地,具有单一曲率半径的光学的后表面的晶体前植入体相对于晶状体的前表面的位置就总有些不确定。这导致植入体相对于晶状体位置的不稳定。
另外,大多数晶体前植入体与晶状体的前面都有一定间隔,从而避免与之接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它具有最小化的整体尺寸,可以完全紧密地与晶状体的前面配合。
为了这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它可被植入到晶状体的前面和虹膜之间,该植入体包括一形成在中央体上而不妨碍调节的光学部分和一接触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植入体的后表面包括一具有第一半径的中心球形表面部分、一具有大于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的环形球形第二表面部分,和一包围着第二部分并具有大于第二半径的第三半径的同心球形第三表面部分。
在本发明本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外围环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晶状体的前面的直径,因此外围环并未支撑在睫毛沟中。此时,居中而稳定的位置通过主体的后面的球形表面的形状与晶状体前面的对应区域的互补配合来保证。在该实施方案中,同心球形第三表面部分的接触部分与松弛的晶状体的对应部分配合。接触部分中的大的孔隙保证了晶状体的代谢。
该优选实施方案在植入时具有很大的优势。该植入体须被放入晶状体前面的后房中,而不需担心将外围部分置于睫毛沟中,而这是外科医生看不见的。另外,由于这种植入体的厚度、直径很小,该直径大约为10mm,因此植入体可通过一2mm的可自愈合的角膜或巩膜角膜切口被插入。最后,在本实施方案中,当具有不同半径的三个区域松弛时(从最小的中心处到最大的外围处),植入体的后表面与晶状体的前面相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接触部分的外围环可支撑在睫毛沟中。该外围环的存在可防止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在后房中的偏轴。对这种植入体,主体的后面包括一具有第一半径的球形中心表面部分和一具有大于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的球形环状表面部分就已足够了。
该接触部分最好包括至少四个具有常数宽度并以10°角向后倾斜的辐射臂。
中心主体的后表面的结构使之与晶状体的前面的凸形表面可最佳的相配合,它使整体尺寸最小化,且同时增加了中心主体的后面和晶状体的实际接触区域。
对本发明各方面的植入体而言,中心主体的前面的曲率半径或其各曲率半径作为需要矫正的屈光不正的函数来进行计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案中,整个主体包括一光学部分,如一单焦点光学部分,主体的前面包括一具有第一半径的球形中心表面和一具有第二半径的球形环形表面。这种实施方案尤其适用于矫正远视的会聚光学透镜。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只有主体的中心部分限定了光学部分,该主体包括包围中心部分的非折射环。用这种类型的主体当用作矫正近视的散射光学透镜时(例如,凹透镜或发散光学透镜),其前面可优选为具有单一曲率半径的球形。
不论当植入体的中心主体的后面和松弛时晶状体的前面之间是否紧密接触,眼房水在这两个表面间都可持续循环,特别是当适应性调节时,由于晶状体的中心的前-后运动,改变了晶状体的前面的中心区域的曲率半径,眼房水被吸收进入如此形成的主体和晶状体之间的空间中。
为了使植入体通过一小切口被插入,制造植入体的材料必须是柔性和高吸水性的,并具有很高的折射率。这种类型的植入体在矫正近视时该负屈光度植入体的光学中心的最小厚度接近于30μm,在矫正远视时,该正屈光度植入体的光学边缘厚度也为30μm。为了与虹膜和晶状体接触而不发生生理反应,该植入体的表面应尽量光滑,如抛光到光洁度2到3nm。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特征,接触部分包括一外围环和连接外围环和中心主体的外围边的臂。
根据本发明另一优选特征,接触部分包括由两个臂、主体的边缘和外围环所限定的大直径孔。这些眼内植入体的接触部分中的孔被置于晶状体的外围,尽管有晶状体的前面上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的存在,但仍有利于眼房水和晶状体的赤道区域的前面之间良好接触。
这是因为晶状体的代谢活性区域在晶状体的前面,特别是在其赤道区域,这里细胞发生繁殖,且合成晶状体纤维。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说明中变得更清楚。
在附图中将以非限制性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眼内晶体前植入体的一个实施例的前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晶体前植入体的截面图;图3为图1所示的晶体前植入体位于眼睛的后房中的位置时的截面图;图4为本发明眼内晶体前植入体优选实施方案的前视图;图5为图4中所示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的截面图;图6为图4所示的晶体前植入体位于眼睛的后房中的位置时的截面图;图7为眼内晶体前植入体的另一不同优选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图8为图7所示的晶体前植入体位于眼睛的后房中的位置时的截面图;图9为眼内晶体前植入体的另一不同优选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图10为图9所示的晶体前植入体位于眼睛的后房中的位置时的截面图;图11为示出图5、7、9所示的植入体的后面的三个同心球形部分的曲率半径的局部放大视图。
首先将参照图1-3对本发明眼内晶体前植入体的一个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眼内植入体10适于放置在晶状体眼睛1的后房4中。
更精确的说,该眼内植入体10被植入晶状体2的前面和虹膜3之间。
眼内植入体10具有用于矫正具有清晰晶状体的眼中的屈光不正的光学部分6和一用于将光学部分支撑在眼中的接触部分7。
在该非限制性例子中,光学部分6用于矫正近视。
该眼内植入体10包括一中央主体8和一球形包围该主体的支撑结构9。
该接触部分7包括一位于中央主体8上的非折射环12,一外围环14、和将非折射环12连接到外围环14的臂,其中所述中央主体8环绕包含光学部分6的光学区域11。
在该例子中,接触部分7具有四个辐射臂,他们具有相同的宽度、环绕非折射环12以90°等间隔分布。
臂13、非折射环12和外围环14之间形成孔隙15。
优选辐射臂13的宽度相对于孔隙15的尺寸略小。
孔隙15扩展的总的扇形角角度大于180°,从而可使眼房水与晶状体2的前面,特别是其赤道区良好接触,其中眼内植入体10已经与晶状体2配合。
进一步说。从图11中可更好地看出,臂13通过较薄部分16与非折射环12相连,因此在臂13的连接处形成铰接。
另外,前面上所开的盲孔17位于辐射臂13和外围环14之间的连接处,以便于当其被置于眼睛的后房中时便于操作该植入体。
如图3所示,本发明该实施例中,由于植入体的后面和晶状体之间的互补形状,眼内植入体可自动在松弛的晶状体2的前面上进行定位。另外,接触部分的外围环14可支撑在眼中的睫毛沟5中,该沟可防止植入体围绕其圆周偏轴。
植入体10的后面10A包括至少两个同心球形表面部分,其曲率半径基本上与对应的松弛的晶状体2的前面的曲率半径相等。如图所示,主体8的后面10A包括一中心表面部分10B和一环形区域10C,中心部分10B的曲率半径(R1)小于第一环形部分10C的曲率半径(R2)。实际上,中心部分10B的半径大约为10.5mm或更小,环形部分10C的半径大约为14mm或更小。
为了与眼睛的后房的形状相匹配,臂13以基本上等于10°的α角向背部倾斜延伸,直到延伸至植入体10的接触部分的外围环14。
因此植入体10可很好的配合眼睛的后房的形状,而不需进行调整,即前部不会与虹膜3发生摩擦,后部不会被挤压晶状体2。
实际上,当矫正近视时,植入体的主体8的光学区域11可具有等于4mm的直径。当矫正远视时,光学区域11的直径可等于主体8的直径,且主体上的环是光学的,而不是接触环。
主体8的直径基本上等于6mm。
最后,为了支撑在睫毛沟中,外围环14具有一基本上等于12mm的最大直径。
下面将参照图4-6、7、8、9和11说明本发明另一方面的一实施方案,与图1-3所示的实施方案不同,外围环24并不支撑在睫毛沟中,而是通过使植入体的后面与晶状体的前面具有互补的形状,以角膜和眼睑间的接触透镜的方式紧密的配合(尽可能的与虹膜的后面接触)从而位于晶状体的前面上。
如图6、8、10所示,眼内植入体20、30、40可被值入在晶状体眼睛1的晶状体2的前面和虹膜3之间。该植入体具有光学部分6’、接触部分7’和由支撑结构9’包围的中心主体8’。
中心光学区域21形成在中心主体8’上,可以与前述的中心主体6相同,可用于矫正近视。如图1-4所示。
请注意,由于它的前面的几何结构,该光学部分可自然适用于矫正晶状体眼睛的任何其他屈光不正,特别是运视。如图7和8所示。
此时,光学部分6’包括一通常用于矫正某些远视的会聚透镜。
该光学部分前表面的几何结构可用于矫正晶状体眼睛的近视,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对应0到-12屈光度的近视。此时,光学部分6’包括一发散透镜。对于更严重的近视(例如超过-12屈光度),该光学部件为双凹面形,如图5所示。
总的来说,植入体的光学部分在保持主体的后表面的球形表面部分的同时,除了可用于矫正通常的屈光不正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还可通过利用双焦点移植技术甚至多焦点移植技术来矫正老视。
如前所述,眼内植入体20、40的接触部分7’包括一位于环绕光学区域21的主体8’上的非折射环22、42,和将主体的非折射环22、42与外围环24连接在一起的臂23、43。另一方面,在眼内植入体30中,接触部分7’包括一外围环34和连接主体与外围环24的臂33。
为了改善眼房水的循环,接触部分中的空隙25优选扩展整个扇形角大于或等于180°。
在该实施例中,接触部分包括界定狭小(two by two)孔隙25的扇形角形状的辐射臂23、33、43。一个孔隙的一个半径边缘可包括一个识别植入体前面的槽口。
这里,各辐射臂23、33、43和各孔隙25覆盖了相等的扇形角。
另外,为了提高植入体的柔韧性,该接触部分还包括在臂23、33、43和中心主体8’上非折射环22的连接部分形成铰接的变薄的部分26、36、46。
另一方面,与图1-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眼内植入体10相反,眼内植入体20、30、40的整体尺寸显著变小,因此接触部分的外围环24并未支撑在眼的睫毛沟5中,如图6、8、10所示,实际上,并未超出晶状体前表面的外围。
相反,该眼内晶体前植入体20、30、40被简单的保持在晶状体的前面和虹膜之间,通过双凹面光学部分(图6)、或会聚透镜光学部分(图8)、或发散透镜光学部分(图10)与其不可避免的接触。
为了保持居于后房5的中央,依靠植入体的后面与晶状体前面具有的密切互补的形状,因此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可自发地附着于松弛的晶状体2的前面上。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植入体20、30、40的后表面20A、30A、40A具有三个同心表面部分21A、22A、23A、31A、32A、33A、41A、42A、43A,其曲率半径基本上等于对应的松弛晶状体2的前面的曲率。
如前所述,第一双同心表面部分21A、22A、31A、32A、41A、42A对应于植入体20、30、40的中央光学区域21、31、41和环22、32、42。
第三同心表面部分23A、33A,43A对应于眼内植入体20,30,40的接触部分的臂23,33,43和外围环24。
植入体20、30、40的后面20A、30A、40A的三个曲率半径使植入体可与松弛的晶状体2的前面紧密配合。
植入体20、30、40的后面20A、30A、40A上的三个曲率半径(R3)避免了需要支撑在睫毛沟5中的接触外围环。
在实际实施方案中(这里采用非限制性例子来说明),该中央光学区域21、31、41的直径基本上等于4mm,球面的第一部分21A、31A、41A中的后面的曲率半径从8到10.5mm,优选等于9.5mm。
环22、32、42的直径基本上等于6mm,且其后面的曲率半径从12到14mm,优选大体等于13mm。
最后,辐射臂23、33、43,本实施例中有六个,和外围环24被包含在具有至少为10mm,优选为11mm直径的圈内。该直径必须小于或等于晶状体的前面的直径。包括辐射臂23、33、43和外围环24的植入体的该部分的前后面的曲率半径从17到25mm,优选基本等于17mm。
如前所述,请注意为了获得与后部的晶状体2的前面和前部的虹膜的后面所限定的后房的形状最佳的匹配,各植入体20、30、40(图11)的后面的曲率半径R1、R2、R3从中心到植入体的外围逐步增加。
在所有这三种情况中,该植入体被制成不需修改就可配合后房4的形状,如不与前部的虹膜相摩擦,或不挤压后部的晶状体,并以最小的整体尺寸实现该目的。
很重要的是选择一可最大化吸水、高折射率并具有足够柔性的材料,从而使其可通过受最小的损伤而得的很小的伤口被插入。
不言而喻,该材料必须还在时间上稳定,无刺激性,并且当然还要不激发白内障。
为了使植入体对晶状体的干扰降低到最低程度,当矫正近视时,该植入体中心部分的最小的厚度大约接近于30μm,矫正远视时,主体的边缘厚度接近于30μm。
它必须还具有最大可能的光滑表面,例如表面磨光到光洁度为2到3nm,从而防止与虹膜的后面之间的摩擦造成的长期色散。
实际上,只有晶状体的前面具有代谢活动区,这里具有上皮细胞,特别是在晶状体赤道区域,在此细胞进行繁殖且组成透镜的晶状体纤维被合成,它足以保护晶状体的赤道区,并防止晶状体的前面和虹膜后面的损伤。
另外,晶状体的能量代谢为多样化的,特别是仅需要从眼房水中适量输入氧气。
因此,不存在植入体和晶状体前面之间证明会导致白内障的接触,特别是植入体具有极小的厚度和吸水特性。
另外,尽管植入体和松弛的晶状体前面之间实现了紧密配合,但由于晶状体在调节时其中心向前-后运动可吸入眼房水,因此眼房水仍然可能在这两个表面之间循环。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它与眼睛的后房具有很好的解剖和生理兼容性。
当然,上述的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以多种方式进行修改。特别是,本发明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可为矫正老视的多焦点植入体。此时,植入体的前面可包括,如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具有适当曲率半径的一中心光学区域和多个同心环形光学区域。
接触部分的臂的宽度可互不相同,而不是一常数。与通常的接触部分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移植在晶状体(2)的前面和虹膜之间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该植入体包括一形成在中心主体(8’)上的光学部分(6’)和一接触部分(7’),其特征在于该主体的后面包括一具有第一半径(R1)的中心球形第一部分(21A、31A、41A)、一具有大于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R2)的环形球形第二表面部分(22A、32A、42A),和一包围第二部分并具有大于第二半径(R2)的第三半径(R3)的同心球形第三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部分的曲率半径(R1、R2、R3)基本上等于对应的松弛时的晶状体(2)的前面的曲率半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主体(8’)整体包括单焦点光学部分(6’),主体的前面包括一具有第一半径的球形中心表面和具有第二半径的环形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光学部分(6’)包括主体的至少一个中心区域(21、41),它具有环绕光学部分的接触环(22、42)。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个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接触部分(7’)包括一外围环(24)和连接主体(8’)的外围边缘与外围环(24)的臂(23、33、4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接触部分(7’)包括由双臂(23、33、43)、主体(8’)的外围边缘和外围环(24)限定的大孔(25)。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接触部分(7’)包括覆盖超过或等于180°的总扇形角的孔(25)。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个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接触部分(7’)包括至少四个具有相同宽度的辐射臂(23、33、43)。
9.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个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接触部分(7’)包括限定孔(35)的扇形角形式的辐射臂(23、33、43)。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个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植入体(21A、31A、41A)的后面与松弛的晶状体(2)的前面紧密互补,从而它可以自动地紧密附着于晶状体的前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对应于臂(23、33、43)和外围环(24)的同心球形第三表面部分具有基本上等于松弛的晶状体(2)的前面的赤道区域的曲率半径的曲率半径(R3),且外围环(24)的直径与晶状体的直径相吻合。
12.一种用于移植在晶状体(2)的前面和虹膜之间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该植入体包括一形成在中心主体(8)上的光学部分(6)和一接触部分(7),该主体的后面包括一具有第一半径(R1)的中心球形部分(10B)和一具有大于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R2)的环形球形表面部分(10C),其特征在于接触部分的外围支撑在睫毛沟(5)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部分的曲率半径(R1、R2)基本上等于对应的松弛时的晶状体(2)的前面的曲率半径。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光学部分(6)只包括主体的中心区域(11),该主体具有包围光学部分的接触环(12)。
15.如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个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接触部分(7)包括一外围环(14)和连接主体(8’)的外围边缘与外围环(14)的臂(13)。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接触部分(7)包括由双臂(13)、主体(8)的外围边缘和外围环(14)限定的大孔(15)。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接触部分(7)包括覆盖超过或等于180°的总扇形角的孔(15)。
18.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个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接触部分(7)包括至少四个具有相同宽度的辐射臂(13)。
19.如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个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接触部分(7)包括限定孔(25)的扇形角形式的辐射臂(13)。
20.如权利要求12-19中任一个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植入体(10A)的后面与松弛的晶状体(2)的前面紧密互补,从而它可自动地紧密附着于晶状体的前面。
21.如权利要求15-20中任一个所述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臂(13)以大约10°的角度向后倾斜延伸至外围环(1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植在晶状体的前面和虹膜之间的眼内晶体前植入体。它包括一光学部分(31)和一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包括一包围光学部分(31)的接触环(32)、一外围边缘(34)和连接接触环(32)与外围边缘(34)的分支部分(33)。植入体的后部包括一具有第一半径的球形表面的中心部分、半径大于第一半径的第二环形球形部分和半径大于第二半径的球形表面的第三同心部分。本发明对于矫正晶状体眼睛的屈光不正很有帮助。
文档编号A61F2/16GK1387422SQ0081546
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10日
发明者G·罗伦佐, O·普莱顿 申请人:Iol技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