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头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669302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链头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链头,其包括带有呈象鼻状拉钩且拉钩上装有拉片的拉头本体、用于锁扣拉链的自锁部件;自锁部件包括固定部和压紧部,固定部与压紧部呈第二角度弯折;所述压紧部的端部设有用于锁扣拉链的锁针;自锁部件安装时,其固定部固定在拉钩上,而压紧部被压紧在拉头本体上,通过延伸到拉头本体腔体内的锁针锁扣拉链。在现有带有象鼻状拉钩的结构简单的非制动式拉链头的基础上,设置自锁弹片增加自锁功能,使本发明的拉链头具有通用性,根据自锁需求增加自锁弹片即可,易于生产操作,生产成本低。本发明结构工艺新颖,结构简单化,在传统非制动式拉链头的基础上增加自锁功能,配件少,拉链头通用性强,生产成本低。
【专利说明】
一种拉链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服装配件,涉及拉链结构连的改进,特别涉及一种拉链头。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市场上,拉链主要包括用于箱包等产品上的非制动式的拉链和用于服装等产品上的带有制动功能的拉链。非制动式的拉链一般采用象鼻头作为拉钩,通过拉片带动拉钩施力于拉链,进而实现开合,这种非制动式拉链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带有制动功能的拉链,其结构是在拉链头内装有一个带弹簧结构的卡头,拉动拉手时卡头抬起,拉链头可在链上滑动,放手后卡头在弹力的作用下卡住拉链啮合的缝隙,使拉链头不能移动,从而起制动作用。这种拉链头的结构由于需要在拉链头内装入弹簧和卡头,其结构较复杂,装配工序较多,生产成本高。
[0003]现有非制动式拉链和带制动式拉链的拉头单头由于结构不同,生产工艺不同,不能互用;对于匹配同种链条的情况下,不能通用化,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拉链的拉头通用性差,结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链头,在非制动式拉链的拉链头上设置自锁弹片,通过自锁弹片实现自锁,使得结构相对简单的非制动拉头具有自锁功能,这种拉头结构简单,易于生产操作,通用性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拉链头,包括带有呈象鼻状拉钩,且拉钩上装有拉片的拉头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锁扣拉链的自锁部件;
所述自锁部件包括固定部和压紧部,固定部与压紧部呈第二角度弯折;所述压紧部的端部设有用于锁扣拉链的锁针;自锁部件安装时,其固定部固定在拉钩上,而压紧部被压紧在拉头本体上,通过延伸到拉头本体腔体内的锁针锁扣拉链。
[0006]更优选地,所述拉头本体包括上本体、下本体和位于上本体与下本体形成的腔体之间的机芯;呈象鼻状的拉钩位于上本体上,其中一端与上本体一体成型,另一端与上本体有间隙,形成一个以上用于套装拉片的第一层开口;
所述上本体的后端面上设有一个以上用于容纳锁针的安装槽。
[0007]更优选地,所述拉钩与上本体的连接部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拉钩两侧边的沟槽,沟槽与上本体的顶部平面之间的距离由前端往后端方向逐渐减小;即沟槽与上本体的顶部平面呈第一角度倾斜,且第一角度为0°?90° ;
两个所述沟槽内均设有一个以上位置相对应的铆点,该铆点用于固定自锁部件的固定部。
[0008]更优选地,所述自锁部件为一种自锁弹片;固定部和压紧部可绕着其连接处发生弹性变形。
[0009]更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上设有由固定部端面的中间位置往压紧部方向卷起的提取部,使固定部形成一个以上呈“U”形的用于卡合在拉钩壁上的卡槽;卡槽的两侧壁的端部均设有往卡槽方向凸起的凸台,两凸台位于相对应的位置上。
[0010]更优选地,所述压紧部的端部设有一个以上垂直压紧部弯曲的锁扣部,所述锁针位于该锁扣部上;拉链处于静置状态时,压紧部被压紧,使得锁针沿着锁扣部弯曲的方向延伸至拉头本体的腔体内,拉链扣锁。
[0011]更优选地,所述提取部位于固定部与压紧部的连接处,提取部设有用于套装拉片的第二层开口 ;提取拉片时,提取部随着拉片被提取,与提取部连接的压紧部随提取部往上提起,锁针离开拉链,拉链解锁。
[0012]更优选地,所述呈象鼻状的拉钩内壁上设有前端斜坡导轨和后端斜坡导轨;
所述前端斜坡导轨位于拉钩与上本体的连接部的内侧,前端斜坡导轨为自锁部件随拉片往前端提起时的运动导向,其与上本体顶部平面的倾斜角度为第三角度;
所述后端斜坡导轨位于拉钩的第一层开口内侧,后端斜坡导轨为自锁部件随拉片往后端提起时的运动导向,其与上本体顶部平面的倾斜角度为第四角度。
[0013]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互补。
[0014]采用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1、在现有带有象鼻状拉钩的结构简单的非制动式拉链头的基础上,设置自锁弹片增加自锁功能,使本发明的拉链头具有通用性,根据自锁需求增加自锁弹片即可,易于生产操作,生产成本低。
[0015]2、自锁弹片根据杠杆原理在固定部和压紧部之间设置一个支点,固定部呈一定高度固定,使压紧部于相反的方向压紧,实现自动压紧锁扣拉链。自锁弹片根据自身的弹性变形作用,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压紧部发生形变,进而实现解开拉链自锁。自锁弹片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拉链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发明拉链头的主视图。
[0018]图3为本发明拉链头的俯视图。
[0019]图4为本发明拉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发明自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自锁部件的俯视图。
[0022]图7为本发明自锁部件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0024]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拉链头,其包括带有呈象鼻状拉钩3,且拉钩3内装有拉片的拉头本体I以及用于锁扣拉链的自锁部件2。拉片套入拉钩3及自锁部件2内,通过拉钩3拉起,带动自锁部件2解锁,拉链处于静止状态时,自锁部件2处于扣锁状态。
[0025]如图4所示,拉头本体I包括上本体11、下本体12和位于上本体11与下本体12形成的腔体之间的机芯13,机芯13位于靠近拉头本体I前端的位置。呈象鼻状的拉钩3位于上本体11上,其中一端与上本体11 一体成型,另一端与上本体11有间隙,形成一个以上用于套装拉片的第一层开口。拉钩3与上本体11的连接部位于拉头本体I的前端部,形成第一层开口部分位于拉头本体I后端部。上本体11的后端面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安装槽111。
[0026]拉钩3与上本体11的连接部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拉钩3两侧边的沟槽31,沟槽31与上本体11的顶部平面之间的距离由前端往后端方向逐渐减小。更具体地,沟槽31与上本体11的顶部平面呈第一角度a倾斜,第一角度a大于0°且小于90°。两个沟槽31内均设有一个以上位置相对应的铆点32,该铆点32用于固定自锁部件2。
[0027]呈象鼻状的拉钩3内壁上设有前端斜坡导轨和后端斜坡导轨。前端斜坡导轨位于拉钩3与上本体11的连接部的内侧,前端斜坡导轨为自锁部件2随拉片往前端提起时的运动导向,其与上本体11顶部平面的倾斜角度为第三角度C,该第三角度c大于0°且小于90°。后端斜坡导轨位于拉钩3的第一层开口内侧,后端斜坡导轨为自锁部件2随拉片往后端提起时的运动导向,其与上本体11顶部平面的倾斜角度为第四角度d,该第四角度d大于0°且小于90。。
[0028]如图5-图7所示,自锁部件2为一种多功能的自锁弹片,该自锁弹片是利用杠杆原理实现自锁的。自锁弹片包括固定部21和压紧部22,固定部21绕着压紧部22往上弯折,使得固定部21与压紧部22形成第二角度b,该第二角度b大于90°,且小于180°,且第二角度b与第一角度a互补。固定部21与压紧部22的弯折处形成一个杠杆支点,根据杠杆原理,当固定部21往上翘起时,压紧部22受到一个往下压的力。
[0029]固定部21上设有由固定部21端面的中间位置向压紧部22方向卷起的提取部25,使得固定部21的中间位置形成一个以上呈“U”形的卡槽,且卡槽31的宽度由端部往压紧部22的方向逐渐减小,通过弹片自身的弹力卡紧拉钩3,更有利于固定自锁弹片的固定部21。自锁弹片安装在拉头上时,卡槽卡合在呈象鼻状的拉钩3壁上,而呈“U”形的卡槽的两侧壁置于沟槽31中。卡槽的两侧壁的端部设有往卡槽方向凸起的凸台26,该凸台26用于与铆点32配合。自锁弹片从拉头本体I后端往前端安装,卡槽的两侧壁沿着沟槽31往前推动,凸台26卡入铆点32中固定,此时,由于沟槽31为倾斜的沟槽31,自锁弹片的固定部21固定后,压紧部22被压紧在上本体11的顶部平面上。
[0030]由固定部21端面卷起的提取部25位于固定部21与压紧部22的连接处上,自锁弹片安装在拉头本体I上时,该提取部25位于拉钩3内,且提取部25设有用于套装拉片的第二层开口,该第二层开口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层开口的开口方向一致。拉片通过第一层开口套入拉钩3内,同时通过第二层开口套入提取部25内,提取拉片时,提取部25随着拉片往上运动,与提取部25连接的压紧部22随之往上提起,进而解开自锁弹片上的锁。
[0031]压紧部22的端面设有一个以上沿着压紧部2290°方向往下延伸的锁扣部23,该锁扣部23上设有一个以上的锁针24,该锁针24沿着锁扣部23延伸的方向延伸至拉头本体I的腔体内。自锁状态下时,锁扣部23安装在安装槽111中,锁针24沿着安装槽111延伸到拉链上,锁住拉链,防止拉头自动滑下。
[0032]本实施例中的提取部25呈圆形的勾状,靠近第一层开口的位置处设有与拉钩3内的后端斜坡导轨平行的斜坡,拉片往后端提起拉动时,提取部25可沿着拉钩3内的后端斜坡导轨运动,进而提取自锁弹片的压紧部22。同样的原理,提取部25靠近拉钩3的连接部的位置设有与拉钩3内的前端斜坡导轨平行的斜坡,拉片往前端提前拉动时,提取部25可沿着拉钩3内的前端斜坡导轨运动,进而提取自锁弹片的压紧部22。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的拉头不管往前端拉动还是往后端拉动或是往上提拉,均可快速解锁。
[0033]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根据实施例一中的拉链头做的改进,其包括呈象鼻状拉钩3的拉头本体1、拉片以及用于锁扣拉链的自锁部件2。其中呈象鼻状的拉钩3从上往下开设有一个用于容纳自锁部件2固定部21的容纳腔体,自锁部件2的固定部21固定在该容纳腔体中,而自锁部件2上的锁针24延伸到拉头本体I的内腔中锁扣拉链。
[0034]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根据实施例一中的拉链头做的改进,其包括呈象鼻状拉钩3的拉头本体1、拉片以及用于锁扣拉链的自锁部件2。
[0035]自锁部件2为一种多功能的自锁弹片,自锁弹片包括固定部21和压紧部22,其中固定部21上设置的由固定部21端面的中间位置向压紧部22方向卷起的提取部25位于固定部21与压紧部22的连接处上。提取部25设有用于套装拉片的第二层开口,该第二层开口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层开口的开口方向相反。即拉片通过第一层开口套入拉钩3内,绕过提取部25背部后,从第二层开口套入提取部25,此设计使得拉片在拉钩3和提取部25内不易于从开口脱离。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拉链头,包括带有呈象鼻状拉钩(3),且拉钩上装有拉片的拉头本体(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锁扣拉链的自锁部件(2); 所述自锁部件(2)包括固定部(21)和压紧部(22),固定部(21)与压紧部(22)呈第二角度(b)弯折;所述压紧部(22)的端部设有用于锁扣拉链的锁针(24);自锁部件(2)安装时,其固定部(21)固定在拉钩(3)上,而压紧部(22)被压紧在拉头本体(I)上,通过延伸到拉头本体(I)腔体内的锁针(24)锁扣拉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本体(I)包括上本体(11)、下本体(12)和位于上本体(11)与下本体(12)形成的腔体之间的机芯(13);呈象鼻状的拉钩(3)位于上本体(11)上,其中一端与上本体(11) 一体成型,另一端与上本体(11)有间隙,形成一个以上用于套装拉片(2)的第一层开口 ; 所述上本体(11)的后端面上设有一个以上用于容纳锁针(24)的安装槽(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3)与上本体(11)的连接部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拉钩(3)两侧边的沟槽(31),沟槽(31)与上本体(11)的顶部平面之间的距离由前端往后端方向逐渐减小;即沟槽(31)与上本体(11)的顶部平面呈第一角度(a)倾斜,且第一角度(a)为O。?90° ; 两个所述沟槽(31)内均设有一个以上位置相对应的铆点(32),该铆点(32)用于固定自锁部件(2)的固定部(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部件(2)为一种自锁弹片;固定部(21)和压紧部(22)可绕着其连接处发生弹性变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1)上设有由固定部(21)端面的中间位置往压紧部(22)方向卷起的提取部(25),使固定部(21)形成一个以上呈“U”形的用于卡合在拉钩(3)壁上的卡槽;卡槽的两侧壁的端部均设有往卡槽方向凸起的凸台(26),两凸台(26)位于相对应的位置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部(22)的端部设有一个以上垂直压紧部(22)弯曲的锁扣部(23),所述锁针(24)位于该锁扣部(23)上;拉链处于静置状态时,压紧部(22)被压紧,使得锁针(24)沿着锁扣部(23)弯曲的方向延伸至拉头本体(I)的腔体内,拉链扣锁。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部(25)位于固定部(21)与压紧部(22)的连接处,提取部(25)设有用于套装拉片(2)的第二层开口 ;提取拉片(2)时,提取部(25)随着拉片(2)被提取,与提取部(25)连接的压紧部(22)随提取部(25)往上提起,锁针(24)尚开拉链,拉链解锁。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呈象鼻状的拉钩(3)内壁上设有前端斜坡导轨和后端斜坡导轨; 所述前端斜坡导轨位于拉钩(3)与上本体(11)的连接部的内侧,前端斜坡导轨为自锁部件(2)随拉片(2)往前端提起时的运动导向,其与上本体(11)顶部平面的倾斜角度为第三角度(c); 所述后端斜坡导轨位于拉钩(3)的第一层开口内侧,后端斜坡导轨为自锁部件(2)随拉片(2)往后端提起时的运动导向,其与上本体(11)顶部平面的倾斜角度为第四角度(d)。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a)与第二角度(b)互补。
【文档编号】A44B19/30GK106037165SQ201610558113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5日
【发明人】张玉琢
【申请人】张玉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