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鞋跟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8799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辅助鞋跟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鞋跟及其制造方法,该辅助鞋跟包括设置在中心处的硬鞋跟和围绕在硬鞋跟周边设置的软鞋跟,软鞋跟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整体形成在硬鞋跟上,从而使得辅助鞋跟中的硬鞋跟和软鞋跟不会彼此分离。辅助鞋跟具有缓冲和防滑作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典型的鞋是采用皮革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用来保护穿用者的脚。采用皮革、合成橡胶等等而制造出具有各种尺寸、款式、颜色的鞋。近年来,随着对减少脚疲劳的关注的增加,制造出了多功能鞋。在这些鞋子中,通常由皮革制成的反复折叠的上部,以及由合成橡胶制成的底部,会出现破裂或变得破旧不堪。而在底部,相比于前脚部分,鞋跟部分磨损得尤其快。因此,许多人会定期更换他们的鞋跟。当更换鞋跟时,一般来说,会将破旧的辅助鞋跟从鞋跟的主体上去除,对鞋跟的主体的底面进行打磨以使其具有平滑的表面,然后将粘结剂应用到鞋跟主体的整个平面上和新的辅助鞋跟的表面上,再将新的辅助鞋跟附加到鞋跟主体的表面上。最后,根据需要,采用鞋钉将辅助鞋跟牢固地固定在鞋跟的主体上。对更换上的新的辅助鞋跟进行处理以使其匹配鞋跟的后跟主体。即,采用锋利的工具对更换上的辅助鞋跟进行修边,并采用打磨工具进行打磨。传统的辅助鞋跟采用单一材质制成,且通常非常坚硬。硬度有助于高的耐磨性,但具有缺乏缓冲的缺点,因此冲击被直接传送给穿用者的脚和脚踝,使穿用者容易疲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人提出了由硬鞋跟和软鞋跟组成的辅助鞋跟,硬鞋跟的作用在于,通过增加耐久性和最小化由地面和辅助鞋跟之间的摩擦引起的辅助鞋跟的磨损速度来延长辅助鞋跟的使用寿命;软鞋跟的作用则在于提供缓冲以减少穿用者脚部的疲劳。由硬鞋跟和软鞋跟做成的辅助鞋跟被构造成软鞋跟从硬鞋跟上突出以尽可能的提供缓冲作用。但是,这导致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穿用者行走期间的推压作用力,在硬鞋跟和软鞋跟的交接面上会发生破裂,并且软鞋跟可能会断裂或者甚至与硬鞋跟分离。当软鞋跟断裂时,穿用者将无法穿上鞋跟破损的鞋稳定地行走。由于这个问题,本发明人还提出了另一种改进了的由软鞋跟和硬鞋跟做成的辅助鞋跟。即使软鞋跟被反复地压缩和膨胀,或者即使软鞋跟反复地与地面接触和分离,辅助鞋跟的软鞋跟也不会断裂。辅助鞋跟被构造成:软鞋跟更牢固地固定在硬鞋跟上,从而使穿用者可以稳定地行走,并通过提供缓冲作用最小化穿用者的脚部疲劳。但是,即使是这种改进了的辅助鞋跟,其也存在硬鞋跟和软鞋跟之间的粘合力的问题,这二者是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而结合在一起的,而由于材料、硬度和强度之间的差异,二者之间的粘合力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出于这个原因,迫切需要这样一种辅助鞋跟及其制造方法,该辅助鞋跟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制成,以使软鞋 跟围绕硬鞋跟的整个周边,并且软鞋跟和硬鞋跟之间的粘合力得到了提升使得二者不会轻易分离。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牢记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并试图提供一种辅助鞋跟及其制造方法,在该辅助鞋跟中,硬鞋跟具有多个孔,且软鞋跟借助插入成型工艺制造以便填充硬鞋跟中的孔并围绕硬鞋跟的周边和底面,从而提供缓冲和防滑作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鞋跟,该辅助鞋跟中的硬鞋跟在周边表面中具有多种形式的孔从而当软鞋跟填充硬鞋跟中的孔时增大硬鞋跟与软鞋跟之间的接触表面积,以及硬鞋跟与软鞋跟之间的粘结力,从而防止硬鞋跟和软鞋跟彼此分离。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鞋跟,其外形随着主鞋跟的用途和形状而变化。技术方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助鞋跟,其包括:联接构件及与联接构件相互联接的硬鞋跟的硬鞋跟部分,该联接构件包括联接杆及整体成型在联接杆一端的联接端,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硬鞋跟采用硬橡胶制成半圆板形,由此围绕联接构件的联接端,并且具有多个垂直穿过的软鞋跟孔;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软鞋跟联接在硬鞋跟部分的硬鞋跟上,由此填充了硬鞋跟上的软鞋跟孔并围绕硬鞋跟的侧面和底面,其中,辅助鞋跟连接到主鞋跟上,主鞋跟联接到鞋的放置部分的底面,放置部分是放脚的地方,它支撑脚,或者通过联接构件联接到主鞋跟上以发挥辅助鞋跟的作用,这样,围绕硬鞋跟底面的软鞋跟的底面与地面接触,提供缓冲和防滑作用。技术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辅助鞋跟以及制造该辅助鞋跟的方法,该辅助鞋跟包括硬鞋跟和软鞋跟,硬鞋跟具有多个孔,采用插入注入成型工艺制造的,作为液体的软鞋跟填充了硬鞋跟上的孔并围绕硬鞋跟周围及底面,在与地面的接触时提供缓冲和防滑作用。硬鞋跟在其侧面可以具有各种形状的孔以增加硬鞋跟和软鞋跟之间的接触表面积和粘合力,由此防止硬鞋跟和软鞋跟彼此分离。硬鞋跟侧面上形成的孔的形状取决于鞋跟的形状及用途而变化。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辅助鞋跟和主鞋跟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辅助鞋跟的横截面视图;图3是阐明硬鞋跟部分的联接构件的透视图;图4是辅助鞋跟的透视图,其中该辅助鞋跟是上下倒置的,软支撑鞋跟形成在辅助鞋跟中;图5是图4的横截面视图;图6是阐明辅助鞋跟的透视图,该辅助鞋跟是上下倒置的,其中形成有扩展部分;图7是图6的横截面图8是阐明图7中所示的辅助鞋跟安装在主鞋跟上的横截面视图;图9是工作横截面视图,其阐明了联接在主鞋跟上的辅助鞋跟,且该辅助鞋跟受到了穿用者的重量的挤压的状态;图10是阐明了在辅助鞋跟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防滑条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1至13是阐明了在硬鞋跟上形成有待填充槽形式的平面图;图14和15是阐明了在硬鞋跟的侧面上形成有多种形式的待填充槽和钩部的横截面视图;图16和17是平面图和横截面视图,其分别阐明了在硬鞋跟的侧面上形成有肋条的状态;图18是阐明了软鞋跟填充在软鞋跟孔里从而形成了填充扩展部分的状态的横截面视图;图19是阐明了主鞋跟里形成有插件部分从而使得辅助鞋跟联接到主鞋跟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20是阐明了主鞋跟上形成有突起,且辅助鞋跟上形成有凹部的状态的分解透视图;图21是流程图,其阐明了是根据本发明的制造辅助鞋跟的方法;图22是工艺流程·图,其阐明了制造辅助鞋跟的方法。附图标记10:放置部分20:主辅助鞋跟30:硬鞋跟部分31:联接杆32:联接端32a:填充孔33:联接构件34:硬鞋跟34a:填充扩展部分34b:待填充槽34c:入口34d:槽钩部分34e:待填充空间34f:钩部34g:插件部分34h:插件凹部341:上体部分34j:上肋条34k:下体部分341:下肋条36:软鞋跟孔
40:软鞋跟41:软支撑鞋跟42:防滑条43:环形凹部100:辅助鞋跟S1:联接构件制造步骤S2:硬鞋跟制造步骤S3:软鞋跟成型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模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助鞋跟及其制造方法,该辅助鞋跟包括设置在中心处的硬鞋跟和围绕硬鞋跟外周边表面的软鞋跟,软鞋跟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整体形成在硬鞋跟上,从而使得软鞋跟和硬鞋跟不会彼此分离。辅助鞋跟提供缓冲和防滑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辅助鞋跟是鞋跟的辅助部分,其连接或联接到主鞋跟20的一端,主鞋跟20与鞋上放脚的放置部分10的底面相联接,放置部分10则支撑着穿用者的脚。根据本发明的辅助鞋跟100包括硬鞋跟部分30和软鞋跟40。硬鞋跟部分30包括硬鞋跟34和在硬鞋跟34上形成的软鞋跟孔36,其中硬鞋跟34由硬橡胶制成,并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整体形成在联接构件33的一端。软鞋跟40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整体形成在硬鞋跟部分30上:软鞋跟40的材料熔化以填充软鞋跟孔36并覆盖硬鞋跟34的侧面和底面。辅助鞋跟100使用联接构件33连接或联接到主鞋跟20上。如图3所示,硬鞋跟部分30包括联接构件33,联接构件33具有与联接杆31的端部整体成形的大直径联接端32。硬鞋跟部分30的联接构件33插入主鞋跟20底端的孔内,以便联接到主鞋跟20上。这种情况下,多个填充孔32a垂直通过硬鞋跟部分30的联接端32。联接端32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例如,它可以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圆板形式。填充孔32a的作用是通过在形成硬鞋跟34的插入注入成型工艺期间填充材料从而增加联接力。如图1和2所示,通过使用了硬橡胶的插入注入成型工艺,硬鞋跟34形成半圆板形以围绕联接构件33的联接端32。围绕着联接端32的硬鞋跟34具有多个软鞋跟孔36,其垂直通过硬鞋跟34的跟体。硬鞋跟34的形状视主鞋跟20的形状而定。也就是说,硬鞋跟34与主鞋跟20的形状相同。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硬鞋跟34具有半圆板形。当硬鞋跟34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以围绕联接端32的方式联接到联接端32上时,形成了多个垂直通过硬鞋跟34的跟体的软鞋跟孔36。软鞋跟孔36以多种样式布置在联接端32周围。
硬鞋跟部分30的硬鞋跟34由尿烷基或氟基合成树脂或金属制成。硬鞋跟34的材料可以从多种材料中选择,且按照最小化磨损速率而决定硬鞋跟34的材料。软鞋跟40由尿烷基或氟基合成树脂制成,且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整体成形在硬鞋跟34上,以便填充软鞋跟孔36并围绕硬鞋跟34的侧面和底面,从而硬鞋跟34的底面不与地面接触。也就是说,由于包围着硬鞋跟34底面的软鞋跟40的底面与地面接触,因而具有缓冲和防滑的作用。图4和5显示了另一个实施方式。软支撑鞋跟41从软鞋跟40的底面突出,从而软支撑鞋跟41首先与地面接触。当软鞋跟40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联接到硬鞋跟34上时,软支撑鞋跟41形成突出状。由于软支撑鞋跟41早于软鞋跟40与地面接触,因此软支撑鞋跟41提供了缓冲作用,并且将软鞋跟40的磨损降到最低。图6至9阐明了进一步的实施方式。软支撑鞋跟41周围和软鞋跟40内具有环形凹部43。环形凹部43的直径大于软支撑鞋跟41的直径。当软支撑鞋跟4 1由于穿用者的重量而被地面挤压时,由于软支撑鞋跟41的弹性因而其可以扩展并部分插入环形凹部43中。此外,环形凹部43的面积比软鞋跟孔36大,环形凹部43和软鞋跟孔36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矩形、多边形、圆形、星形、椭圆形中的任何一种,也可以是任何几何形状。图10阐明了进一步实施方式。在与地面接触的软鞋跟40的底面上形成有多个防滑条42,每个都沿宽度方面上延伸。防滑条42的作用是使防滑功能最大化,其形成在与地面接触的除软支撑鞋跟41底面以外的软鞋跟40的底面上。参照图11至13,在硬鞋跟34的侧面形成有多个待填充槽34b,这样,当使用插入注入成型工艺来形成软鞋跟34时,待填充槽34b被软鞋跟34填满。由于待填充槽34b被软鞋跟40填满,从而增加了硬鞋跟34和软鞋跟40之间的联接力。部分切割掉硬鞋跟34的外表面从而形成待填充槽34b,在待填充槽34b的两端都具有槽钩部分34d,以使其两两相对。待填充凹部34e形成在槽钩部分34d之间,因此是从待填充槽处凹入,且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参见图11),或三角形横截面形状(参见图12),或矩形横截面形状(参见图13)。待填充凹部34e的形状可以随生产条件而变化。图14和15示出了进一步实施方式。钩部34f从硬鞋跟34的侧面向外突出,或在硬鞋跟34上形成软鞋跟凹部36a,以便从硬鞋跟34的表面凹入。至于软鞋跟凹部36a,在硬鞋跟34的底面上可以形成多个软鞋跟凹部36a。钩部34f具有90度旋转的T字形,但不局限于此。钩部34f的形状可以变化。图16和17示出了进一步实施方式。硬鞋跟34可以沿上体34i的外围表面布置多个上肋条34j,上体34i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联接到联接构件33的联接端32上。
多个下肋条341成形为不与上肋条34j重合,且它们沿下体34k的外围表面布置,下体34k整体成型在上体34i上,但与上体34i分离。连接或由钩部34f钩住的软鞋跟40填充了软鞋跟凹部36a,上体34i和下体34k之间的间隙,以及上肋条34j和下肋条341,从而增加联接力。图18示出了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当软鞋跟40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联接到硬鞋跟上时,填充扩展部分34a形成在硬鞋跟34上形成的软鞋跟孔36的上端,从而其直径比软鞋跟孔36的直径大。当对软鞋跟孔36和填充扩展部分34a进行投影时,它们的横截面是“T”字形。软鞋跟40填充软鞋跟孔36,并由填充扩展部分34a钩住,从而使软鞋跟40不易与硬鞋跟34分离。具有上述结构的硬鞋跟34的形状可以与主鞋跟20相同,例如,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其他任意多边形。软支撑鞋跟41可以是圆柱形并布置在五角形的各顶点处,可以是棱柱形并排成两排,可以是椭圆形并布置在五角形的各顶点处,或者可以是任意几何形状并排成四排。也就是说,软支撑鞋跟41可以具有多种形状和布置。图19示出了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19所示,插入并联接到主鞋跟20上的插件部分34g可以形成在硬鞋跟34的顶面。插件部分34g可以整体形成在硬鞋跟34上。如图20所示,突出部分21形成在主鞋跟20的底面,并且插件凹部34h形成在硬鞋跟34的顶面。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辅助鞋跟中,突出部分21被插入插件凹部34h,以便辅助鞋跟联接到主鞋跟上。插件部分34g整体形成在硬鞋跟34的顶面。下面将描述一种制造辅助鞋跟的方法。如图21和22所示,用于制造辅助鞋跟100的方法包括联接构件制造步骤SI,硬鞋跟部分制造步骤S2,软鞋跟成型步骤S3。在联接构件制造步骤SI中,形成联接构件33的联接杆31和联接端32,联接杆31的圆周面上形成止动突起31a,联接端32上形成多个填充孔32a。在联接构件制造步骤SI中,锤打联接杆31以插入主鞋跟20的孔里后,止动突起31a增加了联接杆31的联接力。 在联接构件制造步骤SI之后,执行硬鞋跟部分制造步骤S2。在硬鞋跟部分制造步骤S2中,硬鞋跟34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形成以围绕联接构件33的联接端32,从而被成型为硬鞋跟部分。在硬鞋跟部分制造步骤S2中,当硬鞋跟34由合成树脂制成时,该树脂被高温熔化,随后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硬化,以便整体成型在联接端32上。当硬鞋跟34由金属制成时,硬鞋跟34通过下述方式整体成形在联接构件上:以插入的方式将事先模塑好的硬鞋跟34安装在联接端32上,随后将联接部分挤压。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硬鞋跟34填充联接端32上的填充孔32a,从而确保了硬鞋跟34和联接构件33之间的固定。在硬鞋跟部分制造步骤S2之后的软鞋跟制造步骤S3中,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软鞋跟40填充软鞋跟孔36并覆盖硬鞋跟34的侧面和面朝地面的底面。同时,也形成多个软支撑鞋跟41。因此,辅助鞋跟100就被完整地制造出来。软鞋跟40的原材料被熔化,以便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覆盖硬鞋跟34的外部表面并被模塑成硬鞋跟所需的形状。也就 是说,熔化的软鞋跟40被涂覆在硬鞋跟34的侧面、底面及硬鞋跟34上的软鞋跟孔36中(参见图2)。由于软鞋跟40被填入到软鞋跟孔36、环形凹部43、待填充槽34b、钩部34f、软鞋跟凹部36a中,并随后通过成型工艺进行硬化,因此软鞋跟40和硬鞋跟34之间的联接力得以增加,并且可以防止温度变化或长期使用下,由于材料、硬度、强度的差异而导致其相互分离。如图15所示,软鞋跟40的软支撑鞋跟41从软鞋跟40的底面突出,从而早于硬鞋跟30与地面接触。软支撑鞋跟41整体成形在软鞋跟40上。由于它们之间高度的差异,软支撑鞋跟41首先与地面接触。用锤子锤打辅助鞋跟100,以便联接构件33的联接杆31可以插入主鞋跟20底部的孔里。这样,辅助鞋跟100装到主鞋跟20的底部,并且完成了鞋跟安装到鞋上的工作。当穿用者穿上安装了辅助鞋跟100的鞋行走时,软鞋跟40的软支撑鞋跟41首先接触地面并且由于穿用者的重量而被压缩,因而具有缓冲作用的优势(参见图9)。在这种情况下,当软支撑鞋跟41被压缩并随后向外扩展形成凸起的轮廓时,它就朝环形凹部43扩展。因此,防止了软支撑鞋跟41的破损,如破裂或皲裂(参见图9)。此外,由于软支撑鞋跟41整体成形在软鞋跟40上,因此当穿用者穿上鞋行走时的压力不会集中在软支撑鞋跟41上而会是分散的,从而防止了软支撑鞋跟41的破损(参见图9)。此时,如果软鞋跟40整体与地面接触,防滑条42将防止在地面打滑(参见图10)。如果软支撑鞋跟41被完全压缩,软鞋跟40通过大面积的与地面接触来分散负荷,从而防止软支撑鞋跟41的疲劳断裂。负荷依次传递给软支撑鞋跟41、整个软鞋跟40、硬鞋跟34、主鞋跟20,并且最后到穿用者的脚,从而使得穿用者的脚受到的震动最小化。尽管出于举例的目的,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各种改进、补充和替换都是可以的,仍属于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辅助鞋跟,其使用联接构件(33)连接或联接到主鞋跟(20)上,主鞋跟(20)与穿用者放置脚并支撑着穿用者的脚的鞋的放置部分(10)的底面联接,从而起到辅助鞋跟的作用,该辅助鞋跟包括: 硬鞋跟部分(30),其包括: 具有整体成形在联接杆(31) —端的联接端(32)的联接构件(33);以及 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由硬橡胶以半圆板形制成的硬鞋跟(34),其围绕联接端(32)并具有多个垂直穿过的软鞋跟孔(36);及 软鞋跟(40),其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联接到硬鞋跟部分(30)的硬鞋跟(34)上, 其中,软鞋跟(40)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填充软鞋跟孔(36)并围绕硬鞋跟(34)的侧面和底面与硬鞋跟部分(30)整体成形,从而在与地面接触时,围绕硬鞋跟(34)底面的软鞋跟(40)提供缓冲和防滑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鞋跟(40)的软支撑鞋跟(41)从所述软鞋跟(40)的底面突出,以便软支撑鞋跟(41)首先与地面接触,从而通过早于软鞋跟(40)与地面接触来提供一种缓冲的感觉,并将软鞋跟(40)的磨损最小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鞋跟,其特征在于,环形凹部(43)在所述软鞋跟(40)和所述软支撑鞋跟(41)之间的边界处凹入,其直径大于所述软支撑鞋跟(41)的直径,以便当所述软支撑鞋跟(41)被挤压时,所述软支撑鞋跟(41)的外周扩展以进入环形凹部(4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辅助鞋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鞋跟(40)底面上形成有多个在宽度方向延伸的防滑条(42),其与地面接触从而使防滑效果最大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鞋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硬鞋跟(34)外周形成有多个待填充槽(34b ),从而当软鞋跟(40 )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联接时,待填充槽(34b )被所述软鞋跟(40)填充,这样,由于所述软鞋跟(40)填充了待填充槽(34b),因此增大了所述硬鞋跟(34 )和所述软鞋跟(40 )之间的联接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填充槽(34b)是通过切割掉所述硬鞋跟(34)的外表面而形成的,槽钩部分(34d)形成在在入口(34c)的两边,以便它们是相互面对的,而所形成的横截面是环形、三角形或矩形的待填充空间(34e)在槽钩部分(34d)之间凹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鞋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硬鞋跟(34)外周的一端形成有向外突出的钩部(34f)或软鞋跟凹部(36a),在所述硬鞋跟(34)底面形成有多个软鞋跟凹部(36a), 在所述硬鞋跟(34 )中形成有多个上肋条(34 j ),其沿着跟所述联接构件(33 )的所述联接端(32)相联接的上体(34i)的外周布置, 在所述硬鞋跟(34)中 形成有多个下肋条(341),其沿着与上体(34i)整体成形但从上体(34i)分离的下体(34k)的外周布置,以便使下肋条(341)与上肋条(34j)不重合,并且 被钩部(34f)钩住或连接的所述软鞋跟(40)填充软鞋跟凹部(36a)、上体(34i)和下体(34k)之间的间隙、上肋条(34j)、或下肋条(341),这样联接力得以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辅助鞋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软鞋跟(40)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填充所述软鞋跟孔(36)时,在所述硬鞋跟(34 )中形成的所述软鞋跟孔(36 )上端形成有直径比所述软鞋跟孔(36 )大的填充扩展部分(34a),以便所述软鞋跟(40)填充所述软鞋跟孔(36)和填充扩展部分(34a)从而被填充扩展部分(36a)锁住,因此不会滑落或掉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鞋跟,其特征在于,插件部分(34g)与所述硬鞋跟(34)的顶面整体成形,以便被插入到所述主鞋跟(20)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鞋跟,其特征在于,形成有从所述主鞋跟(20)底面突出的突出部分(21),并且在所述硬鞋跟(34)顶面形成有插件凹部(34h),以便突出部分(21)被插入并联接到插件凹部(34h)上。
11.一种制造辅助鞋跟的方法,所述辅助鞋跟使用联接构件(33)连接或联接到主鞋跟(20)上,主鞋跟(20)与穿用者放脚并支撑着穿用者的脚的鞋的放置部分(10)的底面联接,由此起辅助鞋跟作用,该辅助鞋跟包括: 硬鞋跟部分(30),包括: 具有整体成形在联接杆(31) —端的联接端(32)的联接构件(33);以及 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由硬橡胶以半圆板形制成的硬鞋跟(34),以便围绕联接端(32)周围并具有多个垂直穿过的软鞋跟孔(36);和 软鞋跟(40),其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联接到硬鞋跟部分(30)的硬鞋跟(34)上, 其中,所形成的软鞋跟孔(36)垂直穿过硬鞋跟(34),且软鞋跟(40)不只填充软鞋跟孔(36),还通过插入注入 成型工艺围绕硬鞋跟(34)的侧面和底面,以便整体成形在硬鞋跟(34)上,这样,当与地面接触时,围绕硬鞋跟(34)底面的软鞋跟(40)提供缓冲和防滑作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辅助鞋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从所述软鞋跟(40)底面突出的所述软鞋跟(40)的软支撑鞋跟(41),以便它早于所述软鞋跟(40)与地面接触,由此提供了缓冲功能并最小化所述软鞋跟(40)的磨损。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制造辅助鞋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鞋跟(40)底面形成多个在宽度方向延伸的防滑条(42),其与地面接触,从而最大化防滑效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辅助鞋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硬鞋跟(34)外周形成多个待填充槽(34b),当所述软鞋跟(40)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联接时,待填充槽(34b)被所述软鞋跟(40)填充, 在待填充槽(34b)的入口(34c)的两边都形成槽钩部分(34d),因此它们相互面对着,待填充槽(34b)是通过切割掉所述硬鞋跟(34)的外表面形成的, 在槽钩部分(34d)之间凹入形成有横截面为圆形、三角形或矩形的待填充凹部(34e),并且 所述软鞋跟(40)填充待填充槽(34b),以增大所述软鞋跟(40)与所述硬鞋跟(34)之间的联接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鞋跟及其制造方法。该辅助鞋跟包括硬鞋跟部分和软鞋跟。硬鞋跟部分包括含有与联接杆的一端整体成型的联接端的联接构件。硬鞋跟部分进一步包括围绕联接构件的联接端的硬鞋跟,其由硬橡胶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制成半圆板形。硬鞋跟具有多个垂直穿过其的软鞋跟孔。软鞋跟通过插入注入成型工艺整体成型在硬鞋跟上,从而填充软鞋跟孔并围绕硬鞋跟的侧面和底面。软鞋跟不易从硬鞋跟上分离,并提供了缓冲和防滑功能。
文档编号A43B21/26GK103237471SQ201180057729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7日
发明者将健埰 申请人:将健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