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拉杆锁控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37942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李箱拉杆锁控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拉杆装置的改良,尤指一种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
查一般行李箱的拉杆的伸缩装置均使用一组锁控装置控制拉杆的拉伸与收缩两种功能,亦即拉杆可呈全长度的拉伸状态与完全收缩两种状态,当然在全拉伸与完全收缩两种状态下,亦可做成无段控制的拉杆的长度变化,但拉杆拉伸的最大长度永远小于行李箱的高度,使行李箱的高度受国际航空规定的限制后,无法任意提高,以致行李箱的全伸长度拉出时,往往令使用人感到拉杆长度不足,尤其体形较高的用户,使用起来倍感辛苦。
再者,行李箱在各种旅游过程中,搭乘各种不同交通工具,需要以手直接提携行李箱时,即在拉杆的握把呈完全收缩状态时,提携行李箱的重心不稳往往有朝内偏向而绊缠裤脚之弊,只好使人身往外倾斜提携,如此动作,对人体的使力不当常遭致脊椎受害,故常用行李箱拉杆构造设计欠佳之处,实有待改良。
为此,创作人曾于88年3月30日申请第88215510号的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一),即为解决上述常用拉杆锁控装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改善常用行李箱单组拉杆锁控装置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具有两组或两组以上锁控装置的行李箱拉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其第二闭锁装置的构成元件进一步简化,使组装更容易快速。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其拉杆的拉伸可停留在握把与行李箱箱体间相隔一小段距离处,以提供用户欲行提携行李箱行走时的最适当使用长度。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其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握把及按钮;一固定在拉杆握把下端的一对内管;一销固在内管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一设在该对内管外周可供内管在其内滑行的一对中管;一销固在该对中管下端的第二闭锁装置;一设在中管外周可供中管在其内滑行的外管;一设在握把按钮与第一闭锁装置间的牵引钢索;而该第二闭锁装置包括一第二闭锁壳体,一可在该第二闭锁壳体的两侧上下滑行的滑动件,一偏压于第二闭锁壳体下半部内壁的弹簧;一可在第二闭锁壳体内左右往复移动的闭锁块,及一顶端是扣持于第一闭锁装置的壳体上,而其底端是扣持于该滑动件上的牵引钢线。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功效及特点,将佐以如下附图的说明而益加明晰。
图示简单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拉杆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A及2B为本实用新型拉杆装置呈完全收缩状态的第一及第二剖面示意图;图3A及3B为本实用新型拉杆装置的按钮被按压后第一闭锁装置由扣止于中管的下扣孔转而扣止于中扣孔,即为本实用新型拉杆装置被拉伸一小段高度,使握把可提携行李箱行走的第一及第二剖面示意图;图4A及4B为本实用新型图3A及3B所示拉杆装置的按钮再度被按压,使本实用新型拉杆装置的第一闭锁装置扣止于中管的上扣孔而第二闭锁装置仍扣止于外管下扣孔状态的第一及第二剖面示意图;图5A及5B为本实用新型图4A及4B所示拉杆装置的按钮再度被按压,使第一闭锁装置中管上扣孔解除扣止关系,而被握把往上拉升,带动第二闭锁装置也往上拉升的第一及第二剖面示意图;图6A及6B为本实用新型拉杆装置的第二闭锁装置扣止于外管的上扣孔呈完全拉伸长度状态藉牵引钢线将第一闭锁装置往下拉至定位前的第一及第二剖面示意图;图7A及7B为本实用新型拉杆装置呈完全拉伸长度及定位状态的剖面图;图8A及8B为本实用新型拉杆装置在收缩时,其第一闭锁装置受握把按钮的按压而缩入于中管内,其底部亦压制于第二闭锁装置的顶部,而第二闭锁装置的闭锁销呈半伸出状态,因而令第二闭锁装置可被第一闭锁装置边被按压而边被解除与外管的扣止状态的第一及第二剖面示意图。
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0内管12上固定孔13下固定孔14销 20锁控装置21闭锁壳体210上端部 211定位槽 212导槽213销孔 214下端部 215内孔22牵引钢索221下端扣持部 23弹簧24第一闭锁块 240销柱 241开孔245内孔 30第一内套筒 32-32两突扣40中管44销 45上扣孔46中扣孔 47下扣孔 50第二闭锁装置51上半部 511凹沟 512销孔52下半部 521凹穴 53弹簧54方形闭锁块 541闭锁销 5411第一段(倾斜部)5412第二段(水平部)542三角形凸部 5421下斜面部5422上斜面部 55滑动件 551上半部552钩合部 553下半部 554上斜面部555V形凹部556下斜面部 557框形通孔56牵引钢线561上钩部 562下钩部
60第二内套筒62-62两突扣70外管72-72两扣孔 73上扣孔 74下扣孔90握把 91按钮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两组或两组以上锁控装置的行李箱拉杆装置,其拉杆装置是设在行李箱拉杆座体的下方并由设在座体上方的握把按钮操控拉杆装置的伸缩,该拉杆装置至少包括两组锁控装置、内管、中管、外管,并在中管上设置上、中、下等多数扣孔而在外管上设置上及下扣孔,参阅
图1及图2,将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两组闭锁装置20及50配合内、中、外管的构造详细说明如后。

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拉杆包括一固定在拉杆握把下端的一对内管10,该内管具有一下固定孔13及一可与握把相互连接固定的上固定孔12;一销固在内管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20;一设在内管外周可供内管在其内滑行的中管40,该中管的一侧面上并设有上、中、下扣孔45、46、47及一销固定孔43;一套设在中管40上端并以两突扣32-32分别扣止于中管40的两扣孔42-42的第一内套筒30;一以销44经由销孔512销固在该中管下端的第二闭锁装置50;一设在中管外周可供中管在其内滑行的外管70,该外管70的一侧面上并设有上、下扣孔73、74及一销固定孔75;一套设在外管70上端并以两突扣62-62分别扣止于外管70的两扣孔72-72的第二内套筒60;其中第一闭锁装置20包括一第一闭锁壳体21,其上端部210具有一导槽212及一定位槽211,并设有一销孔213,可藉销14销固于内管10的下端的下固定孔13;该闭锁壳体21的下端部214内设有一内孔215;一设于第一闭锁壳体21下端部内孔215的弹簧23;一设于第一闭锁壳体21下端部内孔215的闭锁块24,该闭锁块24的一端为销柱240,其一侧面设有开孔241与闭锁块24的内孔245相通;第一牵引钢索22,其上端扣持部(图中未示)是连接于上述握把的按钮,而其下端扣持部221则经由上述第一闭锁壳体21的上端部210的定位槽211,伸入内孔215再经闭锁块24的侧向开孔241而扣持于闭锁块24的内孔245内而将握把的按钮按压动作藉该牵引钢索22与第一闭锁装置在动作上连成一体;而该第二闭锁装置50包括一第二闭锁壳体的上半部51及下半部52,该上半部51的一侧具有一凹沟511,并设有一销孔512,可藉销44销固于中管40的下端的下固定孔43,该下半部52的中间具有一凹穴521;一可在第二闭锁壳体的上半部51的凹沟511及下半部52的凹穴521两侧上下滑行的滑动件55,该滑动件55具有一较小宽度的上半部551及一较大宽度的下半部553,该较小宽度的上半部571具有一钩合部552;而该较大宽度的下半部553则为一与上半部551连成一体的框形通孔557,并在该框形通孔557的两侧框上分别形成一V形凹部555,该V形凹部555具有一上斜面部554及一下斜面部556;一弹簧53的一端是偏压于第二闭锁壳体下半部52的内壁;一可在第二闭锁壳体下半部52内凹穴521滑动的方形闭锁块54,其一端偏压于弹簧53的另一端,该方形闭锁块54一端具有一上平下斜的闭锁销541,该方形闭锁块54的两侧相对位置上分别设有一对应于该滑动件55的下半部553的V形凹部555的三角形凸部542,该三角形凸部542具有一下斜面部5421及一上斜面部5422;一牵引钢线56顶端的上钩部561是扣持于第一闭锁装置20的壳体21的定位槽211内,而其底端的下钩部562钩持于滑动件55的上半部551的钩合部552内;藉此,在拉杆装置的握把按钮91未被按住时,如图2所示,拉杆装置呈收缩状态,使内管藏于中管内,而中管则藏于外管内,且设于内管10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20,其闭锁块24的销柱240受弹簧23的作用扣止于中管40的下扣孔47上;且第一闭锁装置20的底部压制于第二闭锁装置50的滑动件55上端,使第二闭锁装置50的方形闭锁块54的闭锁销541伸出其第一段5411扣止于外管70的下扣孔74内,使拉杆装置止于收缩定位状态;当拉杆装置的握把按钮91被按压后,如图3所示,拉杆被往上拉伸之际,即该第一闭锁装置20的牵引钢索22被往上拉动,因而使第一闭锁装置20的弹簧23被压缩并令闭锁块24的销柱240缩入中管40的下扣孔47之内,如图3A所示,并使拉杆装置的握把可将内管往上拉出,而使第一闭锁装置20的底部与第二闭锁装置40的顶部分离,此时第二闭锁装置40的可上下滑行的滑动件55上端未为闭锁第一闭锁装置20的底部所压制,在弹簧53的作用下使方形闭锁块54被推动而使方形闭锁块54的闭锁销541全部伸出,即其第二段5412全部伸出于外管70的下扣孔74外,并扣止于下扣孔74上。此时,方形闭锁块54的侧面三角形凸部542的上斜面部5422与滑动件55的上斜面部554相互作用(如图4所示),而使滑动件55略为上升同时使第二闭锁装置的闭锁销541第二段5412完全伸出于外管的下扣孔74之外,而使中管停留在原处不动。当拉杆装置的按钮91被按压后,第一闭锁装置20的闭锁销241缩入,将内管10往上再拉升至其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20的闭锁块24的销柱240销止于中管40的中扣孔46而止住时(如图3所示),使拉杆装置的拉杆被拉伸至第一段高度以供行李箱提携使用;同理,当拉杆装置的握把按钮再行按压时,第一闭锁装置20的销柱240解除与中管40的中扣孔46的扣止状态,并重复前述相同的动作,使内管下端第一闭锁装置20的闭锁块24往上移而扣止于中管40的上扣孔45而止住(如图4A及图4B所示),此时中管仍未被拉升,当握把90的按组再被按压时,由于第一闭锁壳体21的上端部210的长度大中管套筒30的长度,使第一闭锁装置20的闭锁销240缩入上扣孔45后尚可往上再拉升,因而使扣持在内管10下端的第一闭锁壳体上半部21的定位槽211上的牵引钢线56的上钩部561被往上拉,令第二闭锁销541缩入外管70内(如图5A及图5B所示),且外管10可随内管的上升而往上移动,因而带动中管及设在中管下端的第二闭锁装置50一起往上移动,直至第二闭锁装置50的方形闭锁块54的闭锁销541扣止于外管的上扣孔73为止(如图6A及图6B所示),此时如图所示,第一闭锁销240缩入,其位置在中管上扣孔45之上而未定位,但在此瞬间,由于弹簧53的作用可将第二闭锁销541往上扣孔73推出时,滑动件55的上斜面部554为方形闭锁块54的上斜面部5422所作用而令滑动件55往下降,因而带动牵引钢线56往下拉动,同时也将一闭销壳体及第一闭锁销往下移动而扣止于上扣孔45内,因而使行李箱拉杆装置的拉杆被拉至全伸长度状态以供行李箱拖着行走;反之,当拉杆装置欲行收缩时,便按压握把按钮91,使第一牵引钢索22所连动的第一闭锁装置20的闭锁块24的销柱240与中管的上扣孔45解除扣止关系,俾按下握把按钮91时,内管10可缩入中管40中,直至该第一闭锁装置20的底部接触到第二闭锁装置50的滑动件55的顶部时,该滑动件55的上斜面部554与方形闭锁块54的三角形凸部542的上斜面部5422发生接触作用,而使第二闭锁装置50的闭锁销541呈水平伸缩状态,仅以其前端的倾斜部5411扣于外管70的上扣孔73上,如图8A及图8B所示,如继续按压,令第一闭锁装置20的闭锁块24的销柱240也解除与中管40的上扣孔45的扣止关系,亦即第二闭锁装置50的闭锁销541只要受一闭锁壳体21底端按压,第二闭锁装置50即往下收缩,则内管10可缩入中管40中,而中管又可缩入外管70之中,而使行李箱拉杆整体呈现收缩状态,如图2A及图2B所示。
此间应予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是使用两组闭锁装置20及50及相配套的内管10、中管40及外管70等,然事实上,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闭锁装置20为主动闭锁元件只需要一个,而第二闭锁装置50为被动闭锁元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上的需要任意增加其数目,并同时增设相配套的外管,使本实用新型的拉杆装置具有两组以上的闭锁装置及多段伸缩拉杆,是轻而易举可预知的事实。
又在行李箱拉杆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倘用户不拟有一小段拉出拉杆而扣止以供提携行李箱使用时,则本实用新型上述附于第二闭锁装置50的牵引钢线56及中管的中扣孔46均可予省略,仍不失其实用性,宜视为本实用新型创作精神的一部份,谨此说明。
此间拟予强调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拉杆装置在创意技术内涵中,刻意地将中管顶部的第一套筒30的高度小于内管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20的壳体上端部210的高度,以便第一闭锁装置20被往上拉至全伸长度状态,如图7A及图7B与图8A及图8B所示,在第一套筒30的下端与第一闭锁壳体21上端部210之间预留一间隙,以便在图7A及图7B所示的第一及第二闭锁装置20及50皆呈闭锁状态下,第二闭锁装置50始可顺利被解除闭锁状态,即可令第二闭锁装置50的滑动件57被往上拉动一小段时,使其方形闭锁块54解除全扣止于外管的下扣孔73的关系,此乃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谨此一并说明。
此间拟特别强调说明,本实用新型最主要的创意精神在于将第二闭锁装置50简化至只包括一壳体51、52、弹簧53、方形闭锁销块54及一滑动件55,以及一刚性第二牵引构件56等五个元件即足以达成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功效及目的,且滑动件55利用其两侧V形凹部的上、下斜面部与方形闭锁块54的上、下斜面部5421、5422间,相互作用关系复藉具上下钩部561、562的第二刚性牵引件56的连动而与第一闭锁装置间生成交互关系而达成上述微妙的新功效及简化第二闭锁装置构成元件的目的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突破创意所在,又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闭锁装置50利用方形闭锁块54的斜面部(即第一段伸出)靠持外管的扣孔上,令第二闭锁装置不能上升,确能下降而依次扣入上、下扣孔内,再藉方形闭锁块54的水平部5412的全伸长度扣止于外管的定位孔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闭锁装置中的滑动件55及方形闭锁块54,以及牵引钢线56实为本实用新型创意的精华所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至少包括一握把及其按钮、一对内管、至少一对中管、一对外管、一设于内管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至少一组设于中管下端的第二闭锁装置、一设于握把按钮与第一闭锁装置间的第一牵引钢索及至少一组用以控制第二闭锁装置的第二牵引件等,使行李箱伸缩拉杆的伸缩长度可以大于行李箱的高度,俾便小行李箱具有足够的伸缩拉杆的长度的可能性在本实用新型中付诸实施,实为行李箱拉杆锁控技术上的一项突破,应允为充份符合新型专利要件。
权利要求1.一种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包括一握把及按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固定在拉杆握把下端的一对内管;一销固在内管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一设在该对内管外周可供内管在其内滑行的一对中管;一销固在该对中管下端的第二闭锁装置;一设在中管外周可供中管在其内滑行的外管;一设在握把按钮与第一闭锁装置间的第一牵引构件;而该第二闭锁装置包括一第二闭锁壳体,一可在该第二闭锁壳体的两侧上下滑行的滑动件,一偏压于第二闭锁壳体下半部内壁的弹簧;一可在第二闭锁壳体内左右往复移动的闭锁块,及一顶端是扣持于第一闭锁装置的壳体上,而其底端钩持于该滑动件上的第二牵引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项的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闭锁壳体包括一上半部及一下半部,该上半部可销固于中管的下端;该下半部的中间具有一凹穴,该凹穴可容纳上述的弹簧及闭锁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件具有一较小宽度的上半部及一较大宽度的下半部,该较小宽度的上半部具有一可供第二牵引构件钩合的钩合部;而该较大宽度的下半部则为一与上半部连成一体的框形通孔,并在该框形通孔的两侧框上分别形成一V形凹部,该V形凹部具有一上斜面部及一下斜面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闭锁销的前端具有与外管扣孔扣合的半伸长度的先端斜面部及一全伸出的后端水平部。
5.根据权利要求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闭锁块为方形,且其一端偏压于上述弹簧的另一端,该闭锁块的另一端为闭锁销,该闭锁块的两侧相对位置上分别各设有一三角形凸部,该三角形凸部具有对应于该滑动件的下半部的V形凹部相互作用的一下斜面部及一上斜面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闭锁销的先端斜面部是于该滑动件的顶部被第一闭锁壳体的底端压制时呈半伸出状态,而于不压制时,则呈全伸出的状态,即使水平部扣止于外管的扣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牵引构件为一根上端及下端皆具有钩部的刚性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刚性元件为一种钢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刚性元件为一种塑钢棒。
10.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拉杆装置的握把按钮被按压后,使第一闭锁装置的闭锁销内缩,拉杆被往上拉伸时,该第一闭锁装置被往上动,而使第一闭锁装置的底部与第二闭锁装置的顶部分离,使第二闭锁装置的可上下滑行的滑动件上端未为第一闭锁装置的底部所压制,在该弹簧的作用下使闭锁块向管外推动而使闭锁块的三角形凸部的下斜面部对滑动件的V形凹部的下斜面部作用,而使滑动件上升一小段同时使闭锁块的闭锁销往管外再移动一小段而令闭锁销的先端全伸出外管的扣孔而呈全扣止状态,使中管停留在外管内,并使拉杆装置的握把可将内管往上一直拉出,当拉杆装置的内管被往上拉至其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的闭锁块的销柱销止于中管的一扣孔而止住,第二闭锁装置的闭锁销仍扣止于外管的下扣孔而止住,直至第一闭锁装置的闭锁块被拉升至第一闭锁壳体的顶部与第二牵引构件的上端接触后,拉动第二牵引构件上升,令第二闭锁块缩入外管的下扣孔,中管才被拉升,使拉杆装置的拉杆被全部拉伸以供行李箱拖着行走。
11.一种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其拉杆装置是设在行李箱拉杆座体的下方并由设座体上方的握把按钮操控拉杆装置的伸缩,该拉杆锁控装置包括一固定在拉杆握把下端的一对内管;一销固在内管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一设在内管外周可供内管在其内滑行的中管,该中管一侧面上设有上、中、下多数个扣孔;一设在该第一闭锁装置与握把按钮间的第一牵引构件;一销固在该中管下端的第二闭锁装置;一设在中管外周可供中管在其内滑行的外管,该外管的一侧面上设有上、下两个扣孔;一设于第二闭锁装置与第一闭锁装置间的第二牵引构件;当拉杆装置的握把按钮被按压后,该第一牵引构件被拉引,使第一闭锁装置的闭锁块缩入中管的下扣孔内,令该第一闭锁装置被往上拉动,因而使拉杆装置的握把可将内管往上拉出,而使第一闭锁装置的底部与第二闭锁装置的顶部分离,令第二闭锁装置的闭锁销往管外移动而与外管的下扣孔呈扣止状态;当拉杆装置将内管往上拉升至其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的闭锁块销止于中管的中扣孔而止住后,该内管单独被拉升,而中管不动,使拉杆装置的拉杆被拉伸一小段高度以供行李箱提携使用;当拉杆装置的握把按钮再行按压时,该第一闭锁装置再被解除与中管的中扣孔的扣止状态,并重复前述动作,使内管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的闭锁块被往上拉升直至扣止于中管的上扣孔而止住,此时握把按钮再度被按压且将内管继续往上拉伸时,扣持在内管的第一闭锁装置上的第二闭锁装置的牵引钢线便随内管的上升而往上移动,因而带动管及设在中管下端的第二闭锁装置解除扣止关系而往上移动,直至第二闭锁装置的闭锁销扣止于外管的上扣孔为止,同时该第二牵引件复将第一闭锁壳体往下拉一小段而令第一闭锁销扣止于中管的上扣孔而止住,因而使李箱拉杆装置的拉杆被拉至全伸长度状态以供行李箱拖着行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闭锁装置包括一第二闭锁壳体,一可在该第二闭锁壳体的两侧上下滑行的滑动件,一偏压于第二闭锁壳体下半部内壁的弹簧;一可在第二闭锁壳体内左右往复移动的闭锁块,及一顶端是扣持于第一闭锁装置的壳体上,而其底端钩持于该滑动件上的第二牵引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管上端的第筒的底部与内管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的第一闭锁壳体的上端部的底缘间,于拉杆拉至最高点定位时,其间尚预留有一小段空间,以供解除第二闭锁装置的闭锁状态的操控空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行李箱拉杆的锁控装置,至少包括:一握把及其按钮、一对内管、至少一对中管、一对外管、一设于内管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至少一组设于中管下端的第二闭锁装置、一设于握把按钮与第一闭锁装置间的第一牵引构件及至少一组用以控制第二闭锁装置的第二牵引构件等,使行李箱伸缩拉杆的伸缩长度可以大于行李箱的高度,以便小行李箱具有足够的伸缩拉杆的长度的可能性在本实用新型中付诸实施,实为行李箱拉杆锁控技术上的一项突破。
文档编号A45C13/00GK2433861SQ002367
公开日2001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24日
发明者郭忠贤 申请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