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580837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纳豆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菌种,在以菊芋叶、芹菜叶和马齿苋叶为主要基质的原料中进行培养发酵,经后处理和装袋制得发酵袋泡茶,其茶汤滋味醇厚、香气浓郁、营养丰富,在获得纳豆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同时又能达到保健的功效,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调节血糖,预防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
【专利说明】
一种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及其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马齿苋,又名五行草、长寿菜等,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马齿苋含有多 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既是常见的中草药,也是人们喜爱的野生蔬菜,已被 我国卫生部定为药食共有资源。马齿苋含有丰富的ω-3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防止动脉粥样 硬化,延缓血栓形成,显著改善心血管疾病;它还含有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够促进胰岛 素分泌,调节人体糖代谢,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稳定的作用,对治疗糖尿病有良效。
[0003] 菊芋,俗名洋姜、生姜,为菊科向日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菊芋块茎富含菊糖,菊芋 花、叶主要含有蛋白质、还原糖类、生物酸、黄酮类、酚酸类化合物及倍半萜内酯等活性成 分,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等多种药理作用,是具有很好药用价值的植物。
[0004] 芹菜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广、产量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芹菜叶中黄 酮的含量较为丰富,据报道芹菜叶中含有的水寥素和7_甲基水寥素,这两种黄酮类物质是 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成分。另外,从芹菜叶中提取的黄酮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具有与 过氧化物歧化酶同样的活性。
[0005] 马齿苋、菊芋叶和芹菜叶作为优良的食品加工副产物,目前对它们的开发研究还 远远不够,特别是以菊芋等为对象的研究大多主要围绕块茎进行,对于地上部分菜叶的研 究却相对较少,这使得大量的菜叶资源被废弃,甚至引起环境污染。因而,如果对每年数以 千万吨计的菜叶资源加以利用,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应用空间,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 言而喻的。
[0006] 我国是世界茶叶品种最多的国家,饮誉海内外。古今往来,几经演变,茶叶品种不 断翻新。除了基本茶类包括乌龙茶、绿茶、黑茶等,一些加工茶类如花茶、紧压茶、萃取茶、香 味果味茶、发酵茶等,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已报道的或公开的关于芹菜叶、 菊芋叶和马齿苋的茶类制品非常之少,极个别也都是利用原料的常规粉碎处理后作为配料 简单混合,所得茶汁浑浊且口感差,难以进行有效开发。
[0007] 本发明利用功能性成分丰富的野菜资源如马齿苋、菊芋等开拓新型茶叶原料,结 合食品级微生物如纳豆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发酵优势,制得的发酵茶将兼具原料功能成分 和微生物发酵食品的双重优点,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既可以满足人们对营养和保 健的需求,丰富茶叶市场,同时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马齿苋、菊芋叶和芹菜叶为主要基质经纳豆芽孢杆 菌和植物乳酸菌分阶段发酵制备的袋泡茶及利记博彩app,采用该方法制得的袋泡茶滋味醇 厚、香气浓郁、营养丰富,在获得纳豆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同时又能达到保健的功效,有助 于改善肠道功能,调节血糖,预防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等。
[0009]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0010] -种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所述的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以菊芋叶、芹菜叶和马齿 苋叶为主要原料,依次通过纳豆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发酵制备得到。
[0011] 所述的原料还包括黄豆粉、破壁灵芝孢子粉、北冬虫夏草粉。
[0012] 上述原料混合重量百分比为菊芋叶30~45%、芹菜叶15~25%、马齿苋10~20%、 黄豆粉15~30%、破壁灵芝孢子粉5~10%、北冬虫夏草粉2~5%,各组分之和为100%。
[0013] 上述发酵是先将纳豆芽孢杆菌种子培养液均匀铺洒于原料中充分混匀,通过有氧 发酵得到发酵茶半成品,然后继续接种植物乳杆菌种子培养液进行无氧发酵。
[0014] 所述的纳豆芽孢杆菌接种量为2~6% (w/w),有氧发酵的温度为36~40°C,发酵时 间为32~48h,优选纳豆芽孢杆菌接种量为4~6% (w/w),有氧发酵的温度为38~40°C,发酵 时间为40~48h;所述的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5~9% (w/w),无氧发酵的温度为34~38°C,发 酵时间为24~32h,优选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7~9% (w/w),无氧发酵的温度为36~38°C,发 酵时间为28~32h。
[0015] 上述菊芋叶、芹菜叶和马齿苋叶优选依次通过选料、切叶、萎凋、杀青、配料、混合 揉捻、灭菌,冷却后再作为原料使用。
[0016] 本发明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的制备方法是以菊芋叶、芹菜叶和马齿苋叶为主要原 料,依次通过纳豆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发酵制备得到。
[0017] 本发明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8] (1)原料的前处理:
[0019]将菊芋叶、芹菜叶和马齿苋叶依次通过选料、切叶、萎凋、杀青、配料、混合揉捻、灭 菌,冷却后备用;
[0020] (2)菌种制备及发酵培养;
[0021] 将纳豆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分别进行纯培养得到各自种子培养液;先将纳豆芽 孢杆菌种子培养液均匀铺洒于处理后的菊芋叶、芹菜叶、马齿苋以及黄豆粉、破壁灵芝孢子 粉和北冬虫夏草粉的混合原料中,充分混匀,通过有氧发酵得到发酵茶半成品,然后继续接 种植物乳杆菌种子培养液进行无氧发酵;其中,所述的混合原料中菊芋叶占30~45%、芹菜 叶占15~25%、马齿苋占10~20%、黄豆粉占15~30%、破壁灵芝孢子粉占5~10%、北冬虫 夏草粉占2~5 %。
[0022] (3)发酵茶的后处理:
[0023]发酵结束后,取出发酵物进行逐级烘干,粉碎至80目,分装,采用6t3Coy射线辐照杀 菌,即制成混菌发酵袋泡茶。
[0024] 步骤(1)中萎凋采取自然萎凋处理:将鲜叶均匀薄摊于竹制萎凋帘架上,摊叶厚度 3~4cm,温度22~28 °C,湿度70~80%,室内萎凋3~4h,期间需要翻叶2~3次;所述杀青采 用杀青机温度为120~135°C,当叶温达到85~90°C,叶色转暗,杀青结束;灭菌温度115~ 121 °C,灭菌时间为15~25min。
[0025]步骤(2)中将所述的纳豆芽孢杆菌涂布于肉汤固体培养基,于35~40°C有氧培养 24~32h,挑取单菌接种到种子培养液中,继续35~40°C有氧培养24~32h,使菌液的OD600值 达到0.8 ± 0.1,备用。所述的肉汤种子培养液成分为:蛋白胨1 %,牛肉膏0.5 %,氯化钠 0.5%,蒸馏水lOOOmL。将纳豆芽孢杆菌种子培养液均匀铺洒于发酵原料中充分混匀,通过 有氧发酵得到发酵茶半成品,其中接种量为2~6% (w/w),有氧发酵的温度为36~40°C,发 酵时间为32~48h。
[0026] 步骤(2)中将所述的植物乳杆菌涂布于MRS固体培养基,于32~38°C厌氧培养18~ 24h,挑取单菌接种到种子培养液中,继续32~38°C厌氧培养18~24h,使菌液的OD 6qq值达到 0.8±0.1,备用。所述的MRS种子培养液成分为:蛋白胨1 %,牛肉膏1.0%,酵母膏0.5%,梓 檬酸二氢铵0.2%,葡萄糖2%,乙酸钠0.5%,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058%,硫酸锰 0.025%,琼脂2%,吐温80 lmL,蒸馏水1000mL。将植物乳杆菌种子培养液均匀铺洒于上述 经纳豆芽孢杆菌发酵的半成品中继续混匀,置于恒温厌氧培养箱进行厌氧发酵,其中接种 量为5~9% (w/w),厌氧发酵的温度为34~38°C,发酵时间为24~32h。
[0027] 步骤(3)中将发酵适度的叶茶进行逐级烘干,120~130°C先烘5~15min,后90~ 100°C烘1~2h,最后65°C烘至含水量<6 %,所述的6t3Co γ射线辐照杀菌时间为8~12min,混 菌发酵袋泡茶为3g/袋。
[0028] 本发明中使用的发酵剂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70810)菌株分离 自泡菜,已于2011年7月10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 号CGMCC No.2843。
[0029]本发明中使用的发酵剂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 DU115)菌株是以分离自 日本纳豆样品的纳豆菌B.N.K为出发菌株,原生质体诱变选育所得的高产纳豆激酶突变株。
[0030] 本发明中发酵袋泡茶茶汤中纳豆激酶活性测定方法如下:
[0031] (1)纤维蛋白平板的制作:
[0032] 配制溶液:pH:7.4,0.1mol/L PBS磷酸盐缓冲液
[0033] 0.01g/mL的琼脂糖溶液20ml,煮沸10min,于55-60°C水浴中保温30min。
[0034] 0.002g/mL的纤维蛋白原溶液10ml,45°C水浴中保温20min
[0035] 将7.5BP/ml凝血酶Iml与纤维蛋白原溶液和琼脂溶液同时混合,立即倒平板,待凝 固后即为纤维蛋白平板.点样梯度浓度的尿激酶标准品,37°C恒温孵育18h,测其溶解圈直 径,log(cm2)与Iog(UAil)呈线性相关。根据待测样品的溶圈面积大小计算出待测样品相当 尿激酶的活力单位,来表示待测样品的纤溶活性。
[0036] (2)尿激酶标准曲线的测定:
[0037]配制浓度为 50IU/ml、100IU/ml、200IU/ml、300IU/ml、400IU/ml、500IU/ml 的尿激 酶标准溶液。取以上各浓度的尿激I标准溶液1〇μ1点样于纤维蛋白平板的滤纸片上,37°c培 养18h,游标卡尺测量水解圈的两垂直直径。以水解圈垂直直径的乘积的对数作为横坐标, 尿激酶浓度的对数为纵坐标,做尿激酶标准曲线。
[0038] (3)样品纤溶活性的测定:
[0039] 将发酵袋泡茶按一定比例进行稀释,分别取10μ1样品点样于纤维蛋白平板的滤纸 片上,37°C培养18小时,游标卡尺测量水解圈的两垂直直径。参照尿激酶标准曲线的方程计 算样品的纤溶活性。
[0040] 本发明中发酵袋泡茶茶汤中ω -3不饱和脂肪酸测定方法如下:
[0041 ] (1)甲酯化处理:精确称取马齿苋菊芋饮料〇.3mlg置于IOmL刻度样品瓶中,依次加 入5mL正己烧、3mL0.05 %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放在60 °C水浴里反应30min,用蒸馏水定容至 10mL,振荡均勾,lOOOO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0042] (2)气象色谱分析:Agilen 6890色谱仪,HP-5石英毛细管柱(30mX0.32mmX0.25y m),载气是N2,流量为lmL/min,检测器为FID,进样量为IyL,分流比为40:1,进样口和检测器 温度分别为260°C和280°C,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50°C保持5min,以10°C/min升至250°C,保 持IOmin〇
[0043] 以下通过具体试验对本发明性质及主要参数进行说明:
[0044] 1、纳豆芽孢杆菌有氧发酵条件的筛选
[0045]称取100g预处理(预处理方法同实施例1)过的袋泡茶原料组合(包含菊芋叶30g, 芹菜叶26g,马齿苋12g,黄豆粉20g,破壁灵芝孢子粉8g,北冬虫夏草粉4g)平铺于陶瓷托盘 中,接种纳豆芽孢杆菌种子液,研究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纳豆激酶产量的影响。
[0046]表1有氧发酵条件筛选结果
[0048]混菌发酵袋泡茶纳豆芽孢杆菌有氧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2~6 % (w/w),发酵的温 度为36~40°C,发酵时间为32~48h。在此条件范围内,纳豆激酶产量最高。
[0049] 2、植物乳杆菌乳杆菌厌氧发酵条件的筛选,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0050] 表2厌氧发酵条件筛选结果
[0053]混菌发酵袋泡茶植物乳杆菌厌氧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5~9 % (w/w),发酵的温度 为34~38°C,发酵时间为24~32h。在此条件范围内,乳酸产量显著。
[0054]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55] 1)本发明中对芹菜叶、菊芋叶和马齿苋的发酵制备发酵茶,比单一原料的茶品品 质具有明显改善,色泽青绿醇厚,口感酸爽,发酵酵香浓郁,且发酵茶汤中活性代谢产物丰 富,尤其是纳豆激酶含量较高,使得该袋泡茶具有溶解血栓,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循环,软 化和增加血管弹性等作用。
[0056] 2)本发明中特别选用乳酸菌发酵剂为分离自泡菜的植物乳杆菌,使制得的饮品口 味和谐自然,乳酸菌活菌数高且后期存活率高。因为来自同为植物源的泡菜,植物乳杆菌在 发酵马齿苋、菊芋叶芹菜叶上将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0057] 3)本发明中制备的混菌发酵袋泡茶融合了马齿苋多糖的益生元作用和乳酸菌的 益生菌作用,而且对酒精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袋泡茶。
[0058] 4)本发明中选用药食同源的马齿苋和菊芋叶作为原料,制备的发酵袋泡茶富含去 甲肾上腺素、ω-3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马齿苋多糖和绿原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清热 解毒,除湿消肿,止渴利尿等不凡功效,还可以促进人体糖代谢,保持血糖稳定,改善肠道菌 群,增强肠道功能,显著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并且具有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 肝利胆、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清除自由基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本发明采用黄豆 粉有利于里面菌株(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破壁灵芝孢子粉和北冬虫夏草粉有效增加了袋 泡茶的保健功能。
【附图说明】
[0059]图1本发明实施例混菌发酵袋泡茶对乙醛诱导HSC增殖的影响图。
[0060] 图1所示,体外细胞培养研究表明本发明实施例发酵袋泡茶茶汤可以有效抑制乙 醛诱导的HSC增殖。该茶汤在稀释倍数S20倍的浓度下抑制能力较为显著,其最大抑制率为 72%。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为了更清晰的理解本发明,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但实施例的具 体细节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0062] 实施例1:
[0063]挑选无病虫害的完整马齿苋、菊芋叶和芹菜叶,清洗干净,经切叶为1.5*3.Ocm条 状后,均匀薄摊于竹制萎凋帘架上进行自然萎凋处理,摊叶厚度3cm,温度22°C,湿度70%, 室内萎凋3h,期间需要翻叶2次;杀青机温度为120°C,当叶温达到85°C,叶色转暗,杀青结 束。取菊芋叶30g,芹菜叶26g,马齿苋12g,黄豆粉20g,破壁灵芝孢子粉8g,北冬虫夏草粉4g 配比进行原料配制,于灭菌锅中于115°C灭菌25min,冷却。在超净工作台中,以2%的接种量 接入纳豆芽孢杆菌,在陶瓷托盘中与原料充分混匀后40°C下有氧发酵36h,发酵结束后,再 以5%的接种量接入植物乳杆菌,与原料充分混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6°C下继续进行厌 氧发酵28h。发酵结束后,将发酵适度的叶茶进行逐级烘干,120°C先烘lOmin,后90°C烘2h, 最后65°C烘至含水量<6%,最后粉碎至80目,分装入食品级滤纸茶包袋(3g/袋),并采用 6t3Co γ射线辐照杀菌8min,即制成混菌发酵袋泡茶。
[0064] 本实施特例制备的混菌发酵袋泡茶茶汤呈青绿色,沁人酸爽,乳酸发酵酵香和马 齿苋、菊芋叶清香浓厚,功能性活性成分含量高,结果详见表3。
[0065] 表3实施例1中发酵袋泡茶主要理化和活性成分指标
[0067] 实施例2:
[0068] 挑选无病虫害的完整马齿苋、菊芋叶和芹菜叶,清洗干净,经切叶为I. 5*3. Ocm条 状后,均匀薄摊于竹制萎凋帘架上进行自然萎凋处理,摊叶厚度3.5cm,温度25°C,湿度 75%,室内萎凋3.5h,期间需要翻叶3次;杀青机温度为130°C,当叶温达到90°C,叶色转暗, 杀青结束。取菊芋叶25g,芹菜叶25g,马齿苋20g,黄豆粉15g,破壁灵芝孢子粉10g,北冬虫夏 草粉5g配比进行原料配制,于灭菌锅中于118°C灭菌20min,冷却。在超净工作台中,以3%的 接种量接入纳豆芽孢杆菌,在陶瓷托盘中与原料充分混匀后38°C下有氧发酵40h,发酵结束 后,再以9%的接种量接入植物乳杆菌,与原料充分混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4°C下继续进 行厌氧发酵32h。发酵结束后,将发酵适度的叶茶进行逐级烘干,125°C先烘15min,后95°C烘 1.5h,最后65°C烘至含水量<6%,最后粉碎至80目,分装入食品级滤纸茶包袋(3g/袋),并 采用 6t3Co γ射线辐照杀菌12min,即制成混菌发酵袋泡茶。
[0069] 本实施例制备的混菌发酵袋泡茶茶汤呈青绿色,沁人酸爽,乳酸发酵酵香和马齿 苋、菊芋叶清香浓厚,功能性活性成分含量高,结果详见表4。
[0070] 衷4卖施例2中发酵袋洵莶Φ要理化和活件成分指标
[0072] 实施例3:
[0073]挑选无病虫害的完整马齿苋、菊芋叶和芹菜叶,清洗干净,经切叶为1.5*3.Ocm条 状后,均匀薄摊于竹制萎凋帘架上进行自然萎凋处理,摊叶厚度4cm,温度28°C,湿度80%, 室内萎凋4h,期间需要翻叶3次;杀青机温度为135 °C,当叶温达到85 °C,叶色转暗,杀青结 束。取菊芋叶45g,芹菜叶15g,马齿苋10g,黄豆粉23g,破壁灵芝孢子粉5g,北冬虫夏草粉2g 配比进行原料配制,于灭菌锅中于121°C灭菌15min,冷却。在超净工作台中,以4%的接种量 接入纳豆芽孢杆菌,在陶瓷托盘中与原料充分混匀后36°C下有氧发酵48h,发酵结束后,再 以7%的接种量接入植物乳杆菌,与原料充分混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8°C下继续进行厌 氧发酵24h。发酵结束后,将发酵适度的叶茶进行逐级烘干,130°C先烘5min,后100°C烘lh, 最后65°C烘至含水量<6%,最后粉碎至80目,分装入食品级滤纸茶包袋(3g/袋),并采用 6t3Co γ射线辐照杀菌lOmin,即制成混菌发酵袋泡茶。
[0074] 本实施例制备的混菌发酵袋泡茶茶汤呈青绿色,沁人酸爽,乳酸发酵酵香和马齿 苋、菊芋叶清香浓厚,功能性活性成分含量高,结果详见表5。
[0075] 表5实施例3中发酵袋泡茶主要理化和活性成分指标
[0078]实验例1、混菌发酵袋泡茶茶汤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
[0079] 1.乙醛诱导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模型的建立
[0080]采用加入不同乙醛浓度刺激HSC作用24h的方法,建立大鼠肝星状细胞的离体细胞 模型。多次预试验后选择1.25倍递增,以25umol/L为起始浓度,取对数浓度对增殖效应呈现 规则的生长曲线,其刺激浓度(EC 5q)为84umol/L。故选用乙醛浓度为84umol/L作为实验大鼠 离体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细胞模型的浓度。
[0081] 2.实施例1发酵袋泡茶茶汤对乙醛诱导HSC增殖的影响
[0082]将细胞数调整到5 X IO4个/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培养24h,每组6个复孔,加入浓 度为84umol/L的乙醛和如图1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袋泡茶茶汤,另设模型组和对照组。继续 培养24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率。
[0083]如图1所示,体外细胞培养研究表明发酵袋泡茶茶汤可以有效抑制乙醛诱导的HSC 增殖。
[0084]该饮料在稀释倍数5 20倍的浓度下抑制能力较为显著,其最大抑制率为72%。
【主权项】
1. 一种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以菊芋叶、芹菜 叶和马齿苋叶为主要原料,依次通过纳豆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发酵制备得到。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还包括黄豆粉、 破壁灵芝孢子粉和北冬虫夏草粉。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混合重量百分 比为菊芋叶30~45%、芹菜叶15~25%、马齿苋10~20%、黄豆粉15~30%、破壁灵芝孢子 粉5~10%、北冬虫夏草粉2~5%。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是先将纳豆芽 孢杆菌种子培养液均匀铺洒于原料中充分混匀,通过有氧发酵得到发酵茶半成品,然后继 续接种植物乳杆菌种子培养液进行无氧发酵。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豆芽孢杆菌接种 量为2~6% (w/w),有氧发酵的温度为36~40°C,发酵时间为32~48h;所述的植物乳杆菌接 种量为5~9% (w/w),无氧发酵的温度为34~38°C,发酵时间为24~32h。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菊芋叶、芹菜叶和马 齿苋叶依次通过选料、切叶、萎凋、杀青、配料、混合揉捻、灭菌,冷却后再作为原料使用。7. -种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料的前处理: 将菊芋叶、芹菜叶和马齿苋叶依次通过选料、切叶、萎凋、杀青、配料、混合揉捻、灭菌, 冷却后备用; (2) 菌种制备及发酵培养; 将纳豆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分别进行纯培养得到各自种子培养液;先将纳豆芽孢杆 菌种子培养液均匀铺洒于处理后的菊芋叶、芹菜叶、马齿苋以及黄豆粉、破壁灵芝孢子粉和 北冬虫夏草粉的混合原料中,充分混匀,通过有氧发酵得到发酵茶半成品,然后继续接种植 物乳杆菌种子培养液进行无氧发酵;其中,所述的混合原料中菊芋叶占30~45%、芹菜叶占 15~25%、马齿苋占10~20%、黄豆粉占15~30%、破壁灵芝孢子粉占5~10%、北冬虫夏草 粉占2~5%。 (3) 发酵茶的后处理: 发酵结束后,取出发酵物进行逐级烘干,粉碎至80目,分装,采用6t3Coy射线辐照杀菌, 即制成混菌发酵袋泡茶。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所述的萎凋采取自然萎凋处理:将鲜叶均勾薄摊于竹制萎凋帘架上,摊叶厚度3~4cm, 温度22~28°C,湿度70~80%,室内萎凋3~4h,期间需要翻叶2~3次; 所述的杀青,杀青机温度为120~135°C,当叶温达到85~90°C,叶色转暗,杀青结束; 所述的灭菌温度115~121°C,灭菌时间为15~25min。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纳豆 芽孢杆菌接种量为2~4% (w/w),有氧发酵的温度为36~40°C,发酵时间为32~48h;所述的 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5~9 % (w/w),无氧发酵的温度为34~38°C,发酵时间为24~32h。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菌种发酵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 述的逐级烘干为:120~130°C先烘5~15min,然后90~100°C烘1~2h,最后65°C烘至含水量 <6% ;所述的6()Co γ射线福照杀菌时间为8~12min。
【文档编号】A23F3/34GK105941761SQ201610440753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7日
【发明人】张宏志, 马艳弘, 李兴, 李亚辉, 黄开红, 吴建东
【申请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大丰市利鑫冷冻食品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