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茎类鲜品药材的保鲜工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58883阅读:9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根茎类鲜品药材的保鲜工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植物为原材料的医用配制器,特别是中药根茎类鲜品药材的保鲜工艺。
中医临床应用鲜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对急证、表证及伏暑、伤暑、血热诸证,常以新鲜植物药治之,每获捷效。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之一。据初步统计,近代临床常用的植物性鲜药(不包括各地民间草药)大约有40余种,其中根茎类鲜药近20种。但近20余年来,全国各地中医临床常用的鲜药多不能满足供应,常被干品替代,许多中医界的有识之士及著名专家学者,对此以干代鲜而丢失中医传统的现象都曾发出呼吁和倡导,在中医界内引起很大反响。但从全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医临床应用鲜药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其根本原因是鲜药的来源困难,保鲜技术落后造成浪费严重,特别是在非生长季节鲜药的药源无法解决(参考文献郝近大中医临床鲜药应用源流初探中国中医药学报1986第二期)。
历史上临床应用鲜药,大多是前店后厂,设有自家的药园,或与郊区菜农建立联系以保证鲜药供应。随着时代发展,门诊量增加,这种方式显然已无法满足需要。对于根茎类药材来说,传统保鲜方法主要有二种,即砂植法和砂藏法(参考文献郝近大鲜品中药已临床应用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1、砂植法适用于石斛、鸭跖草、积雪草等以茎叶入药药材的贮藏保鲜。选择通风阴凉的地方作贮藏室。用金属或要木材做成约高1.5cm,宽30-40cm出的架子,架子可分作2-3层。用粗木板做成长30-40cm,宽20-30cm,高15-20cm的无盖木箱。将木箱依次排放于架子上。往箱内充满大小如绿豆样不带泥的砂子,用水湿润。将采挖后的药材先进行挑选,选取茎叶粗壮,根系发达者,再将根部放入净水中浸泡24-48h,取出放于竹篓内滴尽水。将根茎展开按顺序排列,最后植于砂石箱内。石斛茎立生,而鸭跖草、积雪草茎多横生或蔓生,均极易生根。鸭跖草等可将茎条横着码贴在砂石上,使其节间多处生根,可早日萌长新茎。每日淋水2-3次,以保持足够湿度。生新芽后每天浇水1-2次。砂箱之间要留有一定距离,以利茎叶生长。石斛生嫩叶后应将下部叶片随时掐去,以促其茎生长。室内要注意通风,温湿度均不可过高,否则易引起烂根。一般砂植1个月左右后即可采用。
2、砂藏法适用于生姜、地黄、首乌等根茎类药材的贮藏保鲜。选择通风、湿润的地方法贮藏地或地窖内。取河中细沙,以适量水湿润,按贮藏量多少,选一适当面积,将河砂平摊,厚度约10cm,在河砂四周,撒上一圈生石灰,防止害虫侵害。入贮前,先将有病斑或腐烂者挑出,若是局部腐烂,可将烂的部分用刀切去,并在太阳下将切口晒干(俗叫封口)。如是新采挖的药材,还应在平地摊晾数日,使药材表面风干。入贮时,依河砂平面摆放,相互间隔不可太紧,也不要几块叠放,其上再覆盖一层约10cm厚的湿石砂层。上层砂不家过湿,亦不要从上往下浇水,如贮存过久,河砂太干时,可将上层砂换掉。总之河砂不家过湿或过干。贮藏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空气新鲜,特别是春季应适当通风,以免湿度过大而引起腐烂。每隔20-30天应仔细翻检一遍,及时去除染病腐烂者。遇有萌芽或生根亦应及时予以切除。
以上二种贮存方法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如受生长季节、贮存环境影响较大,同时很多地区不能具备相应的存贮条件,以上两种鲜品药材的保鲜方法,实质上是两种植物药材的栽培方法,只不过变为室内栽培。它须要有一定园艺经验的人员,精心照料,否则易发生败坏枯死,造成较大损失;同时必须长期固定占用适宜栽培的场地,对环境要求严格,操作复杂,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运输不便,只宜就地使用;此方法随着贮存时间的加长,有的药材颜色变黑,有的药材变瘦,水分丢失,经此法贮存的药材临床疗效降低,与保鲜贮存前的药材相差甚大。
本发明与保鲜人参的区别目前已有沈阳市施文奎先生,运用防腐手段成功地开发了人参的保鲜技术。但其保鲜的方式和目的与本发明完全不同。首先,人参作为一种中药材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在传统中医临床上都没有鲜用的记载,也就是说目前中医临床没有应用鲜人参的需要。其次,施氏的人参保鲜是以完整的药材进行防腐处理后保存的,一旦切片应用则无法继续保鲜,也即是说施氏的保鲜技术无法为中医临床组方配伍提供新鲜药材。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根茎类鲜品药材的保鲜工艺,该工艺操作简单,不需要有园艺经验的人精心照料,也不需要长期占用适宜栽培的场地,对环境无严格要求,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用该工艺处理的鲜品药材长时间贮存而药效不受影响,运输、贮存方便,便于异地销售使用,为中医临床应用鲜药提供可靠的药源保证。
本发明是一种中医临床用的根茎类鲜品药材的保鲜工艺,其具体做法是取采掘后48小时之内的根茎类鲜品药材,剔除其有外伤及霉变者,用其质量上乘者,清洗干净,晾干表面水分,然后切片,按常规用量分装,装于密封袋中,抽出袋中空气后封口;将上述封口后的鲜药袋置于速冻设备内,控制温度在-30--40℃,完全冻结后,再置于-18--20℃环境中保存。
本发明其保鲜机理在于,使新鲜中药材中的水分快速结晶,一般要求在30分钟内通过-1--5℃的最大冰结晶生成带,并使其中心温度迅速降低到-18℃以下,在这样的冻结条件下,细胞间隙中的游离水和细胞内的游离水集结会合,能同时冻结成微小的冰晶体,冰晶分布与鲜中药材中的液态水的分布极为相近,不会损伤细胞组织,实验证明,本发明所用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新鲜中药材的原有色泽、气味及有效成份。
本发明为工业化生产鲜药提供了可靠的技术途径,为中医临床配方应用鲜药提供可靠的药源保证。本发明能使根茎类鲜药在保鲜期内(6-12个月)保持新鲜状态和原有药效。与传统保鲜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不受时间、地域的影响,只要在采收季节,按本发明的要求保鲜,可在6-12个月内随时取用新鲜的根茎类药材;2、本发明的加工工艺对设备的要求不高,运输、贮存方便,便于异地销售使用,适宜工业化大规模生产;3、本发明对所保鲜药材的药效没有影响,其化学及药效指标均与未保鲜前的原药材保持一致;4利用本发明所制成的鲜品药材外表精致,便于贮存,为医生和病人所乐于接受。
以下实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生姜取鲜姜药材洗净、晾干,切成3-5mm厚片状,按临床常规用量分装,抽真空包装成袋,置冷冻设备中,使温度迅速降至-30℃以下,待完全冻结后于-18℃条件下保存。保存期12个月内,鲜姜外观表面黄白色,片状,断面鲜黄色,保持新鲜状态。
生姜是以总姜酮和总挥发油成份作为测定指标。通过对保鲜前和保鲜3个月及6个月样品的成份测定结果显示,这二种成分的含量未见明显改变。
解表散寒是生姜的主要药效作用之一,故本发明以解热作为生姜的药理检测指标。通过酵母菌致大鼠发热实验研究表明,鲜生姜和保鲜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生姜样品的解热作用基本相同,未见明显变化。
实施例二地黄将鲜地黄药材洗净,晾干表面水分、切片,经40℃-80℃,时间0.1-5分钟,微波处理后,按临床常规用量分装,抽真空包装成袋。置冷冻设备中,使温度迅速降至-30℃以下,冻结后于-18℃条件下保存。保存6个月后鲜地黄的外观基本不变,呈桔黄色,片状,断面有花心,保持新鲜状态。
地黄是以梓醇及还原糖、多糖作为测定指标。通过对保鲜前和保鲜3个月及6个月样品的成份定结果显示,这三种成份的含量未见明显改变。
地黄是以止血和免疫作用作为药效指标。鲜地黄能明显对抗阿司匹林引起的小鼠凝血时间延长,表明具有止血作用,还能明显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保鲜3个月后其止血和免疫促进作用未见明显降低。
实施例三石斛将鲜石斛药材洗净、晾干、切段,按临床常规用量分装,抽真空包装成袋。置冷冻设备中,使温度迅速降至-30℃以下,冻结后于-18℃条件下保存。保存期12个月内,鲜石斛的外观仍为绿色,圆或扁圆状,断面翠绿色,保持新鲜状态。
石斛是以总生物碱含量作为化学检测指标。通过对保鲜前和保鲜3个月及6个月样品的成份测定结果显示,总生物碱的含量未见明显改变。
石斛是以免疫促进作用作为药效指标。保鲜前后的石斛均可明显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表明其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根茎类鲜品药材的保鲜工艺,其特征在于取采掘后48小时之内的根茎类鲜品药材,剔除其有外伤及霉变者,用其质量上乘者,清洗干净,晾干表面水分,然后切片按常规用量分装,装于密封袋中,抽出袋中空气后封口;将上述封口后的鲜药装置于速冻设备内,控制温度在-30--40℃,完全冻结后,再置于-18--20℃环境中保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茎类鲜品药材的保鲜工艺,其特征在于经切片后的鲜品药材,经温度40-80℃,时间0.1-5分钟微波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根茎类鲜品药材的保鲜工艺,新鲜根茎类药材经清洗、切片后,按常规用量分装入密封袋中,抽出其中空气,置于速冻设备中,降温至-30—-40℃,完全冰结后,再置于-18—-20℃环境中保存。本工艺使保鲜期可达6—12个月,保鲜期内其化学及药效指标均与原有的鲜药保持一致,本工艺对操作环境、人员无严格要求,操作简单、适宜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中医临床应用鲜药提供可靠药源保证。
文档编号A23L3/40GK1252244SQ98124309
公开日2000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28日
发明者杨桦, 郝近大 申请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