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膨化加工冷泡红碎茶的方法

文档序号:508963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膨化加工冷泡红碎茶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冷泡红碎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轻度发酵茶叶原料2.5~4Kg装入预热温度达到50~80℃的,体积为15~20L的膨化腔内,迅速密封该膨化腔后用膨化腔内置电热管加热,让膨化腔内的温度在120-150s内升至110~140℃,在升温的同时,让搅叶机以20r/min转速,并且,每隔15s搅拌30s的间隔转动,同时用空压机快速将膨化腔内升压至0.15~0.25MPa,维持该环境体系1.5~3.0min,然后,依靠腔体内茶叶物料自身水分汽化升压至0.3~0.4Mpa时,并维持在此压力下需要维持0.5~1.5s,然后通过气动阀门瞬间泄压至0Mpa。
【专利说明】一种膨化加工冷泡红碎茶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产品深加工茶叶食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泡红碎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几千年来,制茶工艺一直延用传统方法,如红茶主体工艺为:萎凋一揉捻一发酵—干燥,没有大的革新,导致红茶品质远不如国外产品,其主要原因除了茶叶品种存在差异外,更重要的是中国茶叶利用传统工艺加工红茶,茶叶内的多酚类物质只有30-50%左右被氧化,生成茶黄素或茶红素,使红茶汤色不够红艳明亮,品质相对不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茶叶消费也提出了方便、快捷的要求。如能开发一种能用冷水即可冲泡的茶叶必将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也将为茶叶这一传统饮料增添时尚元素。
[0003]膨化冷泡茶加工就是使茶叶经过瞬时降压降温加工后,破损茶叶叶片细胞结构,轻则可获开放的组织结构,使组织体产生微观裂纹或质壁分离,重则可获得组织细胞的破损或破碎。对红茶加工来说,可最大限度地促使茶多酚、多酚类氧化酶及氧气充分、同步接触,红茶品质成分物质转化充分,为生产高品质红茶提供物质保障,若将此技术加工的茶叶制成冷泡袋泡茶,效果会更好。在冷泡茶加工技术方面,国内外已有一些专利申报,如杨贤强等的专利“CN1256030 C—种采用瞬间气体压差膨化茶叶加工的方法”及“200810061239.4冷泡茶的加 工方法”和何新益等的专利“CN101695326 B”。杨贤强等人的专利由于使用液态低温气态除了增加茶叶制作成本外,还给茶叶带来人难于接收的异味,同时由于生产过程中膨化压力较大超过0.8MPa,无疑又增加设备生产成本;何新益等人的专利对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尤其是膨化压力降低到0.25 MPa,但由于在生产过程中过于频繁地进行冷冻-解冻,不少于3次,每次时间平均达20小时,60小时的冷冻一解冻,既耗费能源提高生产成本,有降低茶叶生产效率,尤其是若选用杀青鲜叶在相对高温(9(Tl30°C)高压(0.1~0.25 MPa)条件下,超过I分钟(60~180秒)后降压降温,茶叶色泽受影响很大。这就需要提供一种方法,以克服传统技术的一些不足。

【发明内容】

[0004]膨化加工属于一种环保节能食品加工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经过预处理的食品类物料,放在一个相对高温(8(Tl50°C)、高压(0.1~0.5 MPa)的膨化腔内,维持体系状态一定时间后瞬间泄压降温,由于物料内部尤其细胞内水分瞬间汽化而发生的强烈爆炸,物料组织受到强大的爆破伸张作用而使含水的细胞破碎,并形成无数细小多孔的海绵状体结构,膨化加工技术在果蔬食品加工应用上比较广泛,但在茶叶加工实际生产中应用不多,尤其是冷泡红碎茶加工还未见应用。
[0005]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茶叶加工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膨化加工冷泡红碎茶的方法。
[0006]一种加工冷泡红碎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将轻度发酵茶叶原料2.5~4Kg装入预热温度达到5(T80°C的,体积为15~20L的膨化腔内,迅速密封该膨化腔后用膨化腔内置电热管加热,让膨化腔内的温度在120-150S内升至11(T14(TC,在升温的同时,让搅叶机以20r/min转速,并且,每隔15s搅拌30s的间隔转动,同时用空压机快速将膨化腔内升压至0.15^0.25MPa,维持该环境体系1.5~3.0min,然后,依靠腔体内茶叶物料自身水分汽化升压至0.3^0.4Mpa时,并维持在此压力下需要维持0.5~1.5s,然后通过气动阀门瞬间泄压至O Mpa。
[0007]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先让茶叶在2(T30°C环境体系下发酵25~45min,制得所述的轻度发酵茶叶。
[0008]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制备轻度发酵茶叶前,将茶叶进行粗切1-3次,采用粗切的工具为刀片间距为5-20毫米距离的滚切机。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粗切前,采摘茶树鲜叶,采回后室内摊放萎凋16~24小时;获得将萎凋的茶叶。
[0009]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将经过膨化处理的红碎茶原料转移至烘干机内进行初烘,烘干的温度为8(T95°C,烘至含水量达25~35%后,转至低温变压快速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35~45°C,干燥腔压力为-0.1~+0.15Mpa,干燥时间为150~200min。
[0010]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膨化加工冷泡红碎茶的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属步骤组成:
(1)采摘夏秋季节的茶树鲜叶,采回后室内摊放萎凋16~24小时;然后将萎凋好的茶叶放进调好间距(距离为多少?实际作用就是把茶叶切的小一些,表面积大一些或具有创伤,这样利于后面的膨化处理)的滚切机(6CGQ-20型)上滚切f 3次;
(2)将制备的滚切茶叶在2(T30°C环境体系下发酵25~45min,制得轻度发酵茶叶();
(3)轻度发酵茶叶原料2.5~4Kg装入预热温度达到5(T80°C的膨化腔内(体积15~20L),迅速密封后用膨化腔内置电热管加热至11(T140°C,搅叶机以20r/min转速间隙(每隔15s搅拌30s)转动,同时用空压机快速将膨化腔内升压至0.15^0.25MPa,维持该环境体系
1.5~3.0min,依靠腔体内茶叶物料自身水分汽化升压至0.3^0.4Mpa时,在0.5^1.5s内通过气动阀门瞬间泄压至O Mpa ;
(4)将经过膨化处理的红碎茶原料转移至烘干机内进行初烘(8(T95°C),烘至含水量达25~35%时,转至低温变压快速干燥机(HY-6CHD型)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35~45°C,干燥腔压力为-0.1~+0.15Mpa,干燥时间为150~200min,提香、筛分制得冷泡红碎茶。
[0011]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效率高,加工制得冷泡红碎茶可以用冷水(4-300C )直接冲饮,该技术推广可以大大提高茶叶的消费量。特别的,对茶叶的色泽无明显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先以举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精髓进行具体详细的阐述。但是这些具体的详 细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4]实施例1
膨化加工冷泡红碎茶的方法,由下述步骤组成:
(I)采摘夏季的茶树鲜叶,采回后室内摊放萎凋20小时;将萎凋好的茶叶放进调好间距(具体是多少)的滚切机(6CGQ-20型)上滚切2次;
(2)将制备的滚切茶叶在28°C环境体系下发酵27min,制得轻度发酵茶叶;
(3)发酵茶叶原料3Kg装入预热温度达到70°C的膨化腔内(体积15L),迅速密封后用膨化腔内置电热管再120秒内加热至130°C,搅叶机以20r/min转速间隙(每隔15s搅拌30s)转动,同时用空压机快速升压至0.2MPa,维持该环境体系2.5min,依靠腔体内茶叶物料本身自带的水分汽化升压至0.38Mpa时,在Is内通过气动阀门瞬间泄压至O Mpa ;
(4)将经过膨化处理的红碎茶原料转移至烘干机内进行初烘(90°C),烘至含水量达30%时,转至低温变压快速干燥机(HY-6CHD型)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40°C,干燥腔压力先-0.08 Mpa 干燥 80min,再 0.1Mpa 干燥 45 min,再-0.06 Mpa 干燥 45min, 0.05Mpa 干燥5 min提香(90°C ),筛分制得冷泡红碎茶。
[0015]茶生化检测与感官审评结果如表1-3。
[0016]表1膨化红碎茶水浸出物含量
【权利要求】
1.一种加工冷泡红碎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将轻度发酵茶叶原料2.5~4Kg装入预热温度达到5(T80°C的,体积为15~20L的膨化腔内,迅速密封该膨化腔后用膨化腔内置电热管加热,让膨化腔内的温度在120-150S内升至11(T14(TC,在升温的同时,让搅叶机以20r/min转速,并且,每隔15s搅拌30s的间隔转动,同时用空压机快速将膨化腔内升压至0.15^0.25MPa,维持该环境体系1.5~3.0min,然后,依靠腔体内茶叶物料自身水分汽化升压至0.3^0.4Mpa时,并维持在此压力下维持0.5^1.5s,然后通过气动阀门瞬间泄压至O M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先让茶叶在2(T30°C环境体系下发酵25~45min,制得所述的轻度发酵茶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在制备轻度发酵茶叶前,将茶叶进行粗切1-3次,采用粗切的工具为刀片间距为5-20毫米距离的滚切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在粗切前,采摘茶树鲜叶,采回后室内摊放萎凋16~24小时;获得将萎凋的茶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将经过膨化处理的红碎茶原料转移至烘干机内进行初烘,烘干的温度为8(T95°C,烘至含水量达25~35%后,转至低温变压快速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35~45°C,干燥腔压力 为-0.1~+0.15Mpa,干燥时间为150~200min。
【文档编号】A23F3/06GK103843917SQ201210516772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5日
【发明者】张星海, 许金伟 申请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