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栗香型绿茶叶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409358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栗香型绿茶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栗香型绿茶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生产为保证茶叶的高品质,一直沿袭传统工艺,采用小作坊手工制作,导致产量很少,现有的茶叶机械加工方式,机械化程度低,而且无法有效的确保栗香型绿茶茶品质量和栗香型绿茶的风格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栗香型绿茶叶加工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栗香型绿茶叶加工方法,加工工艺流程如下,a.鲜叶,鲜叶采于3月中旬至9月下旬采自福鼎大白茶、名选131或福选9号良种茶树,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一芽二或一芽三叶;b.鲜叶静放+翻拌处理,鲜叶摊放于摊晾室内,摊凉厚度为5cm IOcm,鲜叶在摊放时加以人为手工翻拌,摊凉时间4小时 10小时,鲜叶含水量控制在65% 75% ;c.杀青,用ST60Q型滚筒式连续杀青机杀青,转速28 32转/分钟,温度
\' ' — , . !V . ^「; j-: : I I ; - n''- !人 - i ■ I':二I-.. : , / X V;'
控制杀青叶含水量50 62%,出叶后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摊凉架上鼓风冷却;d.揉捻,采用R65型揉茶机,转速40 45转/分钟,以松泡装满茶叶揉桶为宜,按空压、轻压、空压的原则加压,待茶叶基本成形时下桶,揉时约12 20分钟;e.干燥,采用H20C型茶叶烘干机,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10 150°C,上叶厚度
I.5 2. 5厘米,速度中速,达到下烘时,干燥叶含水量控制在32-42%,下烘叶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摊凉架上鼓风冷却;f.复揉,采用R65型揉茶机,以松泡装满揉桶为宜,按空压、轻压、中压、空压原则加压,待茶条成紧细成形时下桶,揉时约30 50分钟;g.初烘,采用H16C型茶叶烘干机,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00 140°C,上叶厚度2 3厘米,速度中速,达到下烘时,初烘叶含水量控制在20-30%,下烘叶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摊凉架上鼓风冷却;h.足烘,采用H16C型茶叶烘干机,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20 160°C,上叶厚度3 5厘米,速度中速,下烘时达到茶条紧细,色泽绿润,茶香发出的要求,足烘叶含水量控制在8-12%,下烘叶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摊凉架上鼓风冷却;i.提香,在H941型茶叶烘焙机内进行,烘焙机进风口温度130 180°C,投叶量适中,操作方式,两手心向上,将茶叶抓入手中,然后从左到右将茶叶均匀撒入烘焙机内,反复操作,整个过程需时约15 25分钟,炒到含水量4. 5 6%,手捏茶叶成粉末,浓郁栗香气发出时下锅,下烘焙机茶叶放在摊凉架上鼓风冷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产出的栗香型绿茶叶,品质高,外形茶条紧细尚匀齐,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栗香浓郁持久,汤色碧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回甘,叶底嫩绿匀亮。鲜叶在摊放时加以人为手工翻拌,有利于适度脱水,提高鲜叶中多种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促进内含物的充分转化,有利于制茶中水溶性糖及氨基酸的形成和某些芳香油的转化、脂溶性色素的降解,叶醇及叶绿酸的保存等,从而有利于产品香气等品质的提高。采用茶叶烘焙机加人工辅助提香,充分发展了茶叶中各种香气成分的含量,进一步加强了各内含成分的充分转化和聚合,大幅提高了成茶香气浓度和持久性,形成了愉快而特殊的“熟板栗香”香气,并保持干茶色泽翠绿,滋味更醇和,汤色更碧绿。


图I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 :参见图1,一种栗香型绿茶叶加工方法,加工工艺流程如下,a.鲜叶鲜叶于3月中旬至9月下旬采自福鼎大白茶、名选131、福选9号等良种茶树,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三叶。b.鲜叶静放+翻拌处理鲜叶摊放于摊晾室内,摊晾室面积200平方米,摊凉厚度为5cm 10cm,鲜叶在摊放时加以人为手工翻拌,有利于适度脱水,提高鲜叶中多种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促进内含物的充分转化,有利于制茶中水溶性糖及氨基酸的形成和某些芳香油的转化、脂溶性色素的降解,叶醇及叶(:.丨V K ' . Uj': K ; ·. ; :^ [等品质的提高。时间4小时 10小时,鲜叶含水量控制在65% 75%。c.杀青用ST60Q型滚筒式连续杀青机杀青,转速28 32转/分钟,温度控制在150 250°C,FSZ40/02提升机匀叶器均匀上叶,视杀青程度调整投叶量,在杀青过程中随时检查杀青效果,达到杀青叶叶质柔软,失去光泽,叶色暗绿,青气消失,清香逸出的要求,杀青时间4 10分钟,杀青叶含水量50 62 %,出叶后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摊凉架上鼓风冷却。d.揉捻采用R65型揉茶机,转速40 45转/分钟,以松泡装满茶叶揉桶为宜,按空压、轻压、空压的原则加压,待茶叶基本成形时下桶,揉时约12 20分钟。e.干燥采用H20C型茶叶烘干机,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10 150°C,上叶厚度
I.5 2. 5厘米,速度中速,达到下烘时,干燥叶含水量控制在32-42%。下烘叶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摊凉架上鼓风冷却。f.复揉采用R65型揉茶机,以松泡装满揉桶为宜,按空压、轻压、中压、空压原则加压,待茶条成紧细成形时下桶,揉时约30 50分钟。g.初烘采用H16C型茶叶烘干机,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00 140°C,上叶厚度2 3厘米,速度中速,达到下烘时,初烘叶含水量控制在20-30%。下烘叶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摊凉架上鼓风冷却。h.足烘采用H16C型茶叶烘干机,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20 160°C,上叶厚度3 5厘米,速度中速,下烘时达到茶条紧细,色泽绿润,茶香发出,足烘叶含水量控制在8-12%。下烘叶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摊凉架上鼓风冷却。i.提香在H941型茶叶烘焙机内进行,烘焙机进风口温度130 180°C,投叶量适中,操作方式,两手心向上,将茶叶抓入手中,然后从左到右将茶叶
6%,手捏茶叶成粉末,浓郁栗香气发出时下锅。下烘焙机茶叶放在摊凉架上鼓风冷却。本发明产出的栗香型绿茶叶,品质高,外形茶条紧细尚匀齐,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栗香浓郁持久,汤色碧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回甘,叶底嫩绿匀亮。采用茶叶烘焙机加人工辅助提香,充分发展了茶叶中各种香气成分的含量,进一步加强了各内含成分的充分转化和聚合,大幅提高了成茶香气浓度和持久性,形成了愉快而特殊的“熟板栗香”香气,并保持干茶色泽翠绿,滋味更醇和,汤色更碧绿。
权利要求
. 一种栗香型绿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a.鲜叶,鲜叶采于3月中旬至9月下旬采自福鼎大白茶、名选131或福选9号良种茶树,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一芽二或一芽三叶; b.鲜叶静放+翻拌处理,鲜叶摊放于摊晾室内,摊凉厚度为5cm 10cm,鲜叶在摊放时加以人为手工翻拌,摊凉时间4小时 10小时,鲜叶含水量控制在65% 75% ; c.杀青,用ST60Q型滚筒式连续杀青机杀青,转速28 32转/分钟,温度控制在150 250°C, FSZ40/02提升机匀叶器均匀上叶,杀青时间4 10分钟,控制杀青叶含水量50 62%,出叶后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摊凉架上鼓风冷却; d.揉捻,采用R65型揉茶机,转速40 45转/分钟,以松泡装满茶叶揉桶为宜,按空压、轻压、空压的原则加压,待茶叶基本成形时下桶,揉时约12 20分钟; e.干燥,采用H20C型茶叶烘干机,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10 150°C,上叶厚度I.5 2.5厘米,速度中速,达到下烘时,干燥叶含水量控制在32-42%,下烘叶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摊凉架上鼓风冷却; f.复揉,采用R65型揉茶机,以松泡装满揉桶为宜,按空压、轻压、中压、空压原则加压,待茶条成紧细成形时下桶,揉时约30 50分钟; g.初烘,采用H16C型茶叶烘干机,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00 140°C,上叶厚度2 3厘米,速度中速,达到下烘时,初烘叶含水量控制在20-30%,下烘叶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摊凉架上鼓风冷却; h.足烘,采用H16C型茶叶烘干机,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20 160°C,上叶. .... ■‘,-■ > · - .。1 i、.. W 'V :;..0 /% ,vV -V' ; V ·> .,Γ- · r . h …'■··_ . '.; I ■ - . ■'''>..............- ; ',■'L......... I " ' -.' - - I ■:; ‘ 求,足烘叶含水量控制在8-12%,下烘叶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摊凉架上鼓风冷却; i.提香,在H941型茶叶烘焙机内进行,烘焙机进风口温度130 180°C,投叶量适中,操作方式,两手心向上,将茶叶抓入手中,然后从左到右将茶叶均匀撒入烘焙机内,反复操作,整个过程需时约15 25分钟,炒到含水量4. 5 6%,手捏茶叶成粉末,浓郁栗香气发出时下锅,下烘焙机茶叶放在摊凉架上鼓风冷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栗香型绿茶叶加工方法,加工工艺流程如下,a.鲜叶;b.鲜叶静放+翻拌处理;c.杀青;d.揉捻;e.干燥;f.复揉;g.初烘h.足烘;i.提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出的栗香型绿茶叶,品质高,外形茶条紧细尚匀齐,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栗香浓郁持久,汤色碧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回甘,叶底嫩绿匀亮。
文档编号A23F3/06GK102613321SQ201210086210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1日
发明者刘碧清 申请人:成都市碧涛茶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