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茎尖复合型袋泡茶加工技术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608776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甘薯茎尖复合型袋泡茶加工技术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菜用型甘薯产品补充型深加工技术,属于甘薯后续深加工产业,
技术领域
是天然植物茎叶高增值加工利用。
背景技术
:甘薯(尔owowa&atoto丄flw)属于旋花科甘薯属,我国现今年产甘薯4.5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甘薯茎尖是甘薯地上秧蔓顶端1015厘米的幼嫩茎段、顶叶和叶柄的通称,风味清爽,极受消费者欢迎。研究表明,甘薯茎尖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草酸含量仅为菠菜的50%,对人体吸收钙元素的干扰极小。此外,甘薯茎尖还具有多种保健功效(1)甘薯茎尖含有丰富的功能性多糖,能保持人体消化道、呼吸道、关节腔和膜腔润滑和血管的正常弹性,防止脂类物质在动脉管壁上沉积和肝、肾脏等器官结缔组织的萎缩;(2)甘薯茎尖所含的丰富膳食纤维具有排盐利尿和滑肠通便的功能,能有效预防便秘甚至肠癌的发生;(3)甘薯茎尖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人器官老化的作用;(4)保护视力,防治夜盲症。对此,亚洲蔬菜研究中心称甘薯茎尖为"蔬菜皇后"。甘薯茎尖原料来自'宁紫1号'甘薯,该品种是从宁97-23为母本的混合授粉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于2005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其薯形长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紫色,结薯结中整齐,薯形光滑,属于优质高产食用及食品加工用型品种。该研究采用甘薯茎尖作为原料来加工袋泡茶,旨在集多种保健植物(绿茶、山楂、甘草)之长,使产品的自然风味和保健功能更加突出,以提高甘薯茎尖的市场附加值,丰富菜用型甘薯的产品体系。
发明内容本发明包括原味型、清香型(含甘草、山楂)和茶香型(含绿茶、山楂)等三大系列的袋泡茶。原味型为自然风味产品,滋味清香,口感纯正,为绿色天然饮品;清香型属于花式风味产品,风味清沥并带有果香;茶香型是绿茶风味产品,自然清香中带有茶味。技术路线采取纯物理加工的绿色工艺,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其工艺路线包括标准化采收、原料验收、清洗、摊凉、杀青、烘制、回温、磨粒、配料、包装等歩骤。采收标准-以叶片鲜嫩为原则,要求叶色亮绿,叶茎鲜嫩,原料采用茎尖嫩叶和茎尖顶端的12片叶片。将原料放在清水中清洗23次并冷摊凉1.53小时,然后蒸汽杀青3分钟。杀青完后转入烘箱中采用二段式热风烘制,第一段85。C,1~1.5小时;第二段75。C,2~3小时。烘制完成后静置回温1.52小时。回温完成后磨粒过2040目筛,并与其它2040目配料粉粒均勻混合,热封封口(2.5克/袋),置于包装盒内常温存放。针对鲜甘薯茎尖菜腥味和青臭气较重的情况,采用冷摊凉结合蒸汽杀青的技术改进方式。将漂洗之后的甘薯茎尖置于亚低温(S1(TC)下摊凉以散发多余的青臭气,同时高温蒸汽漂烫软化原料组织,既有效清除菜腥味,又避免在烘制中出现组织过热而引起的枯料和倒味现象,同时还杜绝了传统的热浴杀青所导致的营养成分大量流失的情况。烘制技术采用了两段式变温干制变温烘制可避免长时间高温干燥对原料营养成分的破坏,还可避免在一定时间的高温烘制后出现的物料表面硬化现象。此外,在烘制工艺后创新引入回温工艺,有利于物料水分的重新均匀分布和风味成分的持久均匀释放,提高贮藏和风味品质。传统的甘薯茎尖食用方式为烹调,因此市场上缺乏甘薯茎尖的加工产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具备保健功效的甘薯茎尖为原料,引入甘草、山楂、绿茶为辅料,采取无化学添加剂的绿色加工工艺,生产出具有自然风味的袋泡茶,其生产工艺新颖简便、易于操作产品饮用简单、携带方便,是对菜用型甘薯产品的有效性补充和扩大菜用型甘薯加工途径的合理化延伸。具体实施例方式(1)原味型甘薯茎尖袋泡茶加工采摘鲜嫩叶片,要求叶色亮绿,原料采用茎尖嫩叶。将原料放在清水中清洗2次并冷摊凉1.5~3小时,然后蒸汽杀青3分钟。杀青完后转入烘箱中采用二段式热风烘制,第一段85°C,11.5小时;第二段75。C,2~3小时。烘制完成后静置回温1.5~2小时。回温完成后磨粒过30目筛,热封封口(2.5克/袋),置于包装盒内常温存放。原味型甘薯茎尖袋泡茶的茶汤鲜甘薯叶味极明显,口感清淡;甘薯叶香味浓郁;汤色草绿色,亮度适中;茶汤澄清,无异物。成本(包括生产资料成本、能源成本、设备折旧成本、包装成本)核计0.1601元/包(甘薯茎尖10公斤,原料使用率50%)(2)清香型甘薯茎尖袋泡茶加工以叶片鲜嫩为原则,要求叶色亮绿,叶茎鲜嫩,原料采用茎尖嫩叶和茎尖顶端的1~2片叶片。将原料放在清水中清洗3次并冷摊凉1.5~3小时,然后蒸汽杀青3分钟。杀青完后转入烘箱中采用二段式热风烘制,第一段85。C,1~1.5小时;第二段75'C,23小时。烘制完成后静置回温1.5~2小时。回温完成后磨粒过30目筛,然后添加20目甘草粒(经7(TC回火工艺处理)和20目山楂粒(经657(TC回火工艺处理),配比是甘薯茎尖粉85%、甘草粒5%、山楂粒10%。将主辅料均匀混合,热封封口(2.5克/袋),置于包装盒内常温存放。清香型甘薯茎尖袋泡茶的茶汤鲜甘薯叶味较明显,无中药味;口感清淡,有甘薯叶香;汤色浅黄绿色,亮度高;茶汤澄清,无异物。成本(包括生产资料成本、能源成本、设备折旧成本、包装成本)核计0.1558元/包(甘薯茎尖10公斤,原料使用率50%)(3)茶香型甘薯茎尖袋泡茶加工采收叶色亮绿、叶茎鲜嫩的甘薯茎尖,采用茎尖嫩叶和茎尖顶端的12片叶片。将原料放在清水中清洗3次并冷摊凉1.53小时,然后蒸汽杀青3分钟,接着转入烘箱中采用二段式热风烘制,第一段85。C,1~1.5小时;第二段75。C,2一小时。烘制完成后静置回温1.52小时。回温完成后磨粒过20目筛,添加20目绿茶粉(经65t:回火工艺处理)和20目山楂粒(经6570""C回火工艺处理),配比是甘薯茎尖粉85%、绿茶粉15%、山楂粒5%。将主辅料均匀混合,热封封口(2.5克/袋),置于包装盒内常温存放。茶香型甘薯茎尖袋泡茶的茶汤鲜甘薯叶味较明显,隐有茶味;口感清爽,多种味道混合一体,但茶味更突出;汤色浅黄褐色,亮度偏高;茶汤澄清,无异物。成本(包括生产资料成本、能源成本、设备折旧成本、包装成本)核计0.1546元/包(甘薯茎尖10公斤,原料使用率50%)附产品部分营养和功能指标<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甘薯茎尖复合型袋泡茶,其特征在于,各组分按质量计算a、原味型纯甘薯茎尖粉粒;b、清香型甘薯茎尖粉粒85%、甘草粉粒5%、山楂粉粒10%c、茶香型甘薯茎尖粉粒85%、绿茶粉粒15%、山楂粉粒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茎尖粉粒,其特征在于a、将杀青、千制完成的甘薯茎尖用冲击式粉碎机进行2040目的粉碎;b、将回火完成的甘草、绿茶、山楂用冲击式粉碎机进行2040目的粉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茎尖粉粒、甘草粉粒、绿茶粉粒、山楂粉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薯茎尖粉粒经过杀青和干制处理,甘草粉粒、绿茶粉粒、山楂粉粒均经过回火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茎尖粉粒、甘草粉粒、绿茶粉粒、山楂粉粒及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将甘薯茎尖干制,将甘草、绿茶、山楂回火,分别用碎机粉碎成2040目的粉粒;b、取甘薯茎尖粉粒、甘草粉粒、绿茶粉粒、山楂粉粒,按最适比例混合均匀,包装制得成品。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薯茎尖复合型袋泡茶的生产工艺技术。它分别将经过杀青、干制、回温、回火等工艺处理的甘薯茎尖、甘草、山楂、绿茶等原辅料用粉碎机磨成20~40目的粉粒,然后按最适配比混合均匀,包装制得成品,一共包括原味型、清香型(含甘草、山楂)和茶香型(含绿茶、山楂)等三大系列。本发明的技术路线采取纯物理加工的绿色工艺,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该项技术为菜用型甘薯产品补充型深加工技术,属于甘薯后续深加工产业,其生产工艺新颖简便、易于操作;产品饮用简单、携带方便,是对菜用型甘薯产品的有效性补充和扩大菜用型甘薯加工途径的合理化延伸。文档编号A23F3/14GK101513217SQ20091002957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申请日期2009年4月3日优先权日2009年4月3日发明者李鹏霞,炜王,王毓宁,胡花丽申请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