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高效打浆的豆浆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家电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打桨的豆浆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家用豆浆机,主要由机头、加热装置及盛浆容器组成,机头内安 装有电机及由电机驱动的打浆用的刀片,刀片伸入到盛浆容器内。制作豆浆 时,刀片在电机驱动下,高速旋转,在中心处将产生一股向上的吸力,使豆 子不断与刀片接触对其进行破碎打浆,从而加工出味美的豆浆。但是,位于 盛浆容器底部的豆子仅仅依靠中心吸力,刀片主要打浆部位在刀片靠近转轴 的根部,打浆面积较小,打浆效率较低,于是业者在盛浆容器的侧壁设置有 凸起的筋条,利用侧部筋条的阻力使盛浆容器内相对规则的水流旋流发生改 变,形成不规则的混流,从而提高豆子与刀片的接触机会。该结构改进,对 于提高豆浆机位于高位的豆子进行二次打浆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 在打浆过程中,豆子最主要的运动线路是从下往上运动,在此过程中进行破 碎打浆,豆子到达上部后再从侧部回到底部,形成循环打浆过程,因此,提 高豆子底部向上的运行动能对于提高豆浆机的打浆效果才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高效打浆的豆浆机,降低豆浆加工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效打浆的豆漿机,包括机头、 加热装置及盛浆容器,机头内安装有电机及电机驱动的打浆用的刀片,刀片 伸入盛浆容器内,在盛桨容器内底部设有凸起的筋条。
所述筋条以盛浆容器底部的中心点为基点向外呈放射状均匀分布。
所述盛浆容器底部的内表面为凹凸不平的起伏面。
所述盛浆容器底部凹凸不平的起伏面为波纹面。 所述盛浆容器底部凹凸不平的起伏面为扇形阶梯台面。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盛浆容器内底部设有凸起的筋条,利用筋条 的阻力使水流形成向上的运行动能,带动豆子向上运动,在刀片处进行破碎 打浆,此结构的豆浆机,豆子同时获得了筋条阻力及中心吸力形成的向上运 行动能,不仅增加了刀片与豆子的接触面积,而且大大提高豆浆机的打浆效 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将筋条以盛浆容器底部的中心点为基点 向外呈放射状均匀分布,筋条产生的阻力最大,因此,豆子获得向上运行的 动能也最大。
另外,盛浆容器底部的内表面设计为凹凸不平的起伏面,有利于形成混 流,使豆子运行线路不规则,提高豆子与刀片的接触机会,从而提高打浆效 果。
图1为高效打浆的豆浆机立体图2为机头立体图3为盛浆容器立体图4为盛浆容器俯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6为波纹面的盛浆容器剖视图7为阶梯台面的盛浆容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高效打浆的豆浆机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 细说明。
实施方式如图l-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打浆的豆浆机,主要
由机头1、加热管2及盛浆容器3组成,机头1内安装有电机及电机驱动的打 浆用的刀片4,刀片4伸入盛浆容器3内,在盛浆容器3内底部设有凸起的筋
条5,该筋条5形状可采用直条形、弧形或"S"形等,数量可以是一条,也 可以是多条,较为合理的数量在3-8条之间,筋条5最好以盛浆容器3底部 的中心点为基点向外呈放射状均匀分布,这样形成的水流阻力最大,豆子获 得向上运行的动能较大,提高打浆效果。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打浆效果, 也可将传统的盛浆容器3的内底面由平面改设计成凹凸不平的起伏面,如图6 所示的波纹面和图7所示的扇形阶梯台面,其中扇形阶梯台面一般根据筋条5 的数量将整个底面分成几个扇区,相临的两个扇区底平面高度不一致。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打浆的豆浆机,包括机头(1)、加热装置(2)及盛浆容器(3),机头(1)内安装有电机及由电机驱动的打浆用的刀片(4),刀片(4)伸入盛浆容器(3)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盛浆容器(3)内底部设有凸起的筋条(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打桨的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筋条(5)以盛浆容器(3)底部的中心点为基点向外呈放射状均匀分布。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打浆的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盛浆容器(3)底部(30)的内表面为凹凸不平的起伏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打浆的豆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盛浆容器底部(30)凹凸不平的起伏面为波纹面。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打浆的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盛浆容器底部(30)凹凸不平的起伏面为扇形阶梯台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家电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打浆的豆浆机,包括机头、加热装置及盛浆容器,机头内安装有电机及电机驱动的打浆用的刀片,刀片伸入盛浆容器内,在盛浆容器内底部设有凸起的筋条。所述筋条以盛浆容器底部的中心点为基点向外呈放射状均匀分布。所述盛浆容器底部的内表面为凹凸不平的起伏面。该起伏面为波纹面或扇形阶梯台面。采用该结构的豆浆机能快速高效的打浆,降低豆浆加工时间。
文档编号A23L1/20GK201188859SQ2008200060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4日
发明者刘伟文 申请人:刘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