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新型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方法,该方法由利用酶反应的测定反应体系测定生物样品中待测物质时,避免了因样品中所含溶血成分引起的测定误差。
血细胞破裂形成溶血状态时,肌激酶(腺苷酸激酶(以下略作MK))、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以下略作G6PDH)等红细胞成分中的酶可混入到血清中。由于这些酶对临床检验项目的测定值会产生影响,所以有必要寻求针对各种酶的策略。例如以下两个报道,测定葡萄糖成分时为了避免因溶血造成的测定误差,应用由NaF、MgCl2、NaH2PO4和抗凝剂的混合物构成的临床检验用糖降解防止剂(特开平5-126834公报);另外针对MK活性的AP5A。
但是,利用酶反应的临床检验测定中,因样品中所含红细胞中的成分而产生的测定误差,即溶血干涉问题还未得到充分解决。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悉心研究,着眼于用辅酶测定葡萄糖的反应体系中最终生成物为6-磷酸葡糖酸(以下略作6PG),本发明人等发现血细胞中的6PG脱氢酶(以下略作6PGDH)以NADP为辅酶进行反应,并给葡萄糖测定体系的结果6PG的测定值带来正误差。
于是,本发明人等发现了用辅酶测定葡萄糖的反应体系中,通过将6PGDH置于反应体系外得到正确的葡萄糖测定值的方法。对于溶血时6PGDH活性的影响以往没有报道,该影响是本发明者们首次发现。而以往把MK活性和血细胞中葡萄糖、磷酸作为溶血时的影响因素来考虑并不十分合适。
也就是说,本发明包括,1.一种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可生成6PG的反应体系测定生物样品中待测物质时,将6PGDH置于反应体系外;2.上述1中所述的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将6PGDH置于反应体系外的方法是在反应体系中应用不与6PGDH反应的辅酶;3.上述2中所述的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NAD或Thio-NAD作为不与6PGDH反应的辅酶;4.上述1中所述的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6PGDH活性抑制剂作为将6PGDH置于反应体系外的方法;5.上述1中所述的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抗6PGDH抗体作为将6PGDH置于反应体系外的方法;6.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将乳酸脱氢酶置于反应体系外;7.上述6中所述的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含有草酸、草氨酸、或它们的盐作为将乳酸脱氢酶置于反应体系外的方法;8.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测物质是可由生成葡萄糖的反应体系进行测定的物质;9.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测物质至少是选自己糖、中性脂肪、无机磷、肌酸激酶或其同功酶、淀粉酶或其同功酶的1或2种以上物质;10.一种避免溶血干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由溶血产生的6PGDH置于反应体系外;11.一种试剂,它由试剂盒化的或单独的上述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所必要的试剂构成。
发明的实施方案本发明中通过可生成6PG的反应体系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待测物质时,例如采用通过酶反应,用辅酶测定己糖或磷酸化己糖的反应体系。这里的己糖是指六碳糖,代表性的是葡萄糖。通过这样的测定体系所测定的临床检验项目,例如葡萄糖(GLU)、中性脂肪(TG)、无机磷(IP)、肌酸激酶(CPK)等。
例如,如式1和式2所示,测定葡萄糖和中性脂肪时,通过生成葡萄糖的反应体系的最终产物是6PG。
用辅酶测定己糖或磷酸化己糖的反应体系中,样品发生溶血时,会产生给测定值带来正误差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溶血干涉。
这被认为是由于溶血,血细胞中的6PGDH以测定体系中的NADP为辅酶并与6PG反应,其结果得不到6PG的正确测定值,进而起到干涉作用。本发明注意到因溶血产生的6PGDH而引起的干涉作用,进而将上述测定体系中的6PGDH置于测定反应体系外,由此避免了溶血引起的干涉作用。
将6PGDH置于测定反应体系外的方法有,例如在反应体系中应用不与6PGDH反应的辅酶、应用6PGDH的活性抑制剂、添加6PGDH的抗体、或免疫去除6PGDH等。再者,本发明者发现6PGDF可以NADP为辅酶进行反应,但不能将NAD作为辅酶加以识别;进而,通过将NAD组合到反应体系中,达到了将6PGDH置于反应体系外的目的,并发明了避免溶血影响的新型测定方法。
NAD或NADH受样品中脱氢酶,尤其是乳酸脱氢酶(以下略作LDH;NAD依赖性)的影响,而含有草酸、草氨酸或它们的盐类则可完全避免LDH的影响,因此可与该测定方法组合应用。
通过本发明的辅酶测定己糖或磷酸化己糖的反应体系中,除辅酶以外,可组合应用选自HK、G6PDH、己糖、G6P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酶或糖。通过这些酶方法测定葡萄糖的方法已众所周知。式1 式2 实施例以下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将2.0mM NADP、1.0mM 6PG溶解到0.1M三乙醇胺缓冲液(pH7.5)中,配成试剂A;将2.0mM NAD、1.0mM 6PG溶解到0.1M三乙醇胺缓冲液(pH7.5)中,配成试剂B。
将试剂A和试剂B在37℃加热5分钟后,添加溶血了的样品15μL,每隔1分钟在波长340~750nm处测定吸光度。测定该溶血溶液时,如
图1所示,应用NAD时未发现吸光度的上升。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以NADP为辅酶进行反应时,NADPH在340nm的吸光度上升。该结果表明,通过应用NAD可避免溶血干涉。
(试剂1)Tris 100mMHK 3.5U/mLG6PDH 5.0U/mLβ-NAD 3mM醋酸镁 10mMPH6.0(试剂2)Tris200mMATP 6mMPH9.0
另外,还配制试剂组成中用β-NADP替代β-NAD的上述试剂。(操作方法)向5μL样品中添加210μL试剂1、70μL试剂2,在主波长340nm的条件下,用日立7170型自动分析装置进行终点检测,用预先制作的标准曲线算出葡萄糖浓度。
将溶血液配制成血红蛋白浓为0、100、200、300、400、500mg/dL,人血清成分浓度恒定的样品。如图3所示,以NADP为辅酶的试剂A,其葡萄糖测定值对血红蛋白浓度依赖性上升;而用NAD时未发现测定值上升,也没有因溶血产生正误差。血红蛋白浓度为0mg/dL时,葡萄糖为80mg/dL。
(1)试剂1的组成N-[二羟乙基]甘氨酸 50mM(Bicine)氯化钾 100mM氯化镁 10mM非离子去污剂A-10R 0.5%(ノニォン A-10R)Triton X-100 0.2%叠氮钠 0.1%PEP4.0mMATP3.0mMG6PDH 4.5U/mLPK 3.0U/mLGK 3.0U/mLPH8.5
(2)试剂2的组成MES50mM草酸 100mM葡萄糖 80mMTriton X-100 0.25%β-NAD 7.0mM叠氮钠 0.1%ADP-HK 10.0U/mL脂肪酶 1500U/mLpH6.5另外,还配制试剂组成中用β-NADP替代β-NAD的上述试剂。
用与葡萄糖测定同样的测定操作测定中性脂肪。
将溶血液配制成血红蛋白浓度为0、100、200、300、400、500mg/dL,人血清成分浓度恒定的样品。如图4所示,NADP为辅酶的试剂B,其中性脂肪测定值对血红蛋白浓度依赖性上升;而用NAD时未发现测定值上升,也没有因溶血产生正误差。血红蛋白浓度为0mg/dL时,中性脂肪的浓度为95mg/dL。发明的效果如上所述,由可生成6-磷酸葡糖酸的反应体系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待测物质时,通过将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置于反应体系外,可防止溶血干涉,也可得到待测物质的正确测定值。
权利要求
1.一种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可生成6-磷酸葡糖酸的反应体系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待测物质时,将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置于反应体系外。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将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置于反应体系外的方法为,在反应体系中应用不与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反应的辅酶。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NAD或Thio-NAD作为不与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反应的辅酶。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活性抑制剂作为将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置于反应体系外的方法。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抗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抗体作为将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置于反应体系外的方法。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将乳酸脱氢酶置于反应体系外。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含有草酸或草氨酸、或它们的盐作为将乳酸脱氢酶置于反应体系外的方法。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测物质是可由生成葡萄糖的反应体系进行测定的物质。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待测物质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测物质至少是选自己糖、中性脂肪、无机磷、肌酸激酶或其同功酶、淀粉酶或其同功酶的1或2种以上物质。
10.一种避免溶血干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由溶血产生的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置于反应体系外。
11.一种试剂,它由试剂盒化的或单独的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所必要的试剂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由可生成6-磷酸葡糖酸的反应体系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待测物质时,可得到正确测定值的测定方法。本发明人等着眼于用辅酶测定葡萄糖的反应体系中的最终产物为6-磷酸葡糖酸,血细胞中的6PGDH(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以NADP为辅酶进行反应,其结果给测定值带来正误差等;由可生成6-磷酸葡糖酸的反应体系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待测物质时,通过将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置于反应体系外,解决了上述课题。
文档编号C12Q1/54GK1370994SQ02104599
公开日2002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14日
发明者岸浩司, 山下和昭 申请人:国际试药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