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具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
【背景技术】
[0002]香菇在生长的过程中,菌棒一般需要刺孔通气两次,第一次通气是在接种点附近,刺孔角度和位置要求比较高,一般由人工完成;第二次通气要求孔眼多而且深,如果靠人工来完成的话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这次刺孔技术含量较低,完全可以用机械代替。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菌棒刺孔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有效的解决了人工菌棒刺孔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包括机架、电机、带传动、减速器、曲柄滑块机构、存棒盘、工作针排、挡棒板、挡棒栅栏、导轨、承棒栅栏、连杆、接棒盘,其特征在于:机架上固定有电机、减速器、滑块导轨,电机通过带传动将动力传给减速器,减速器输出轴带动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滑块在导轨上做往复移动,滑块前端装有工作针排,挡棒板位于滑块导轨前端,接棒盘通过四连杆机构安装在机架上。
[0005]曲柄滑块机构中滑块带动工作针排在倾斜的导轨上做往复运动,工作针排的间距和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导轨倾斜15-18度以保证菌棒掉入承棒栅栏时姿态正确,确保刺孔角度。
[0006]挡棒板是矩形板,其中间有矩形孔,以保证工作针排运动不受影响,当工作针排随滑块向后运动时菌棒被挡棒板阻挡,菌棒与工作针排分离,菌棒掉入接棒盘中。
[0007]接棒盘、连杆和机架组成四连杆机构,工作时将其拉出,引导刺孔完毕的菌棒平稳地滚落到地面,不工作时将其收回,节省空间。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曲柄滑块机构、连杆机构对菌棒进行刺孔,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运行平稳,成本低廉,推广价值高。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电机,3-带传动,4-减速器,5-曲柄滑块机构,6-存棒盘,7-工作针排,8-挡棒板,9-挡棒栅栏,I O-导轨,11 -承棒栅栏,12-连杆,13-接棒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2]如图1所示,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包括机架1、电机2、带传动3、减速器4、曲柄滑块机构5、存棒盘6、工作针排7、挡棒板8、挡棒栅栏9、导轨1、承棒栅栏11、连杆12、接棒盘13,电机2通过带传动3将动力传递给减速器4,减速器4输出轴带动曲柄滑块机构5中的滑块做往复移动,滑块前端装有工作针排7,工作针排7跟随滑块在导轨10上做往复移动,存棒盘6上的菌棒会靠着自身的重量掉到倾斜的承棒栅栏10上并被固定,当曲柄滑块机构5带动工作针排7跟随滑块向前移动时,工作针排7刺入菌棒中,工作针排7和挡棒栅栏9共同作用就可以在菌棒上刺出30多个孔眼。刺完眼后的工作针排7随滑块向后移动时,挡棒板8会阻止菌棒随工作针排7—起向后运动,当工作针排7完全从菌棒体内抽出时菌棒掉落到下面的接棒盘13上并滚落到地上,完成菌棒的刺眼通气工作。
[0013]接棒盘13、连杆12和机架I组成四连杆机构,可实现对接棒盘13的展开和回收。工作前,将接棒盘13手动拉出,连杆12充当支撑杆从而使接棒盘13倾斜,利于菌棒滑出刺孔机,工作完成后将连杆12折叠以实现对接棒盘13的回收,节省空间。
[0014]该机器可通过调整刺孔工作针排7的间距和数量,可对不同尺寸的菌棒刺孔,孔的疏密程度也可自行调节。
【主权项】
1.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主要包括:机架、电机、带传动、减速器、曲柄滑块机构、存棒盘、工作针排、挡棒板、挡棒栅栏、导轨、承棒栅栏、连杆、接棒盘,其特征在于,电机和减速器固定在机架上,减速器输出轴连接曲柄滑块机构,滑块顶端装有工作针排,机架前端有挡棒板,接棒盘位于挡棒板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棒盘、连杆和机架组成四连杆机构,可实现对接棒盘的展开和回收,工作前,将接棒盘手动拉出,连杆充当支撑杆从而使接棒盘倾斜,利于菌棒滑出刺孔机,工作完成后将连杆折叠以实现对接棒盘的回收,节省空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包括机架、电机、带传动、减速器、曲柄滑块机构、存棒盘、工作针排、挡棒板、挡棒栅栏、导轨、承棒栅栏、连杆、接棒盘,其特征在于:机架上固定有电机、减速器、滑块导轨,电机通过带传动将动力传给减速器,减速器输出轴带动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滑块做往复移动,滑块前端装有工作针排,挡棒板位于滑块导轨前端,接棒盘通过四连杆机构安装在机架上。曲柄滑块机构中滑块带动工作针排在倾斜的导轨上做往复运动,工作针排的间距和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导轨倾斜15-18度以保证菌棒掉入承棒栅栏时姿态正确,确保刺孔角度。
【IPC分类】A01G1/04
【公开号】CN205232886
【申请号】CN201521105173
【发明人】段建春, 李彩霞
【申请人】德州学院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