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m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95807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m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灌溉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Μ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频繁的国家,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28100亿m3,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200m3,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被联合国列为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现阶段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低有三个原因:一是灌溉定额严重超标。传统的灌溉模式导致实际灌水量达到450-500m3/667m2,连同降水超过作物需水量的1倍,有的甚至2倍,浪费极为严重。二是水的利用率低。(水分利用率=农田蒸散消耗单位重量水所制造的干物质量,是蒸腾系数的倒数。单位为g/kg或kg/m3)。我国农田灌溉中渠灌面积占75%,渠灌区渠系损失达50%。农田蒸发损失17%,实际利用量仅有33 %。三是农业用水的效率不高。据估算,我国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值为0.8kg/m3,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40%。
[0003]就北京而言,北京属于资源性重度缺水的城市,近十年来降水持续偏低,地表水干涸严重,水库蓄水量不足,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总量已由1995年的约40亿m3下降到现在的约16亿m3。水资源极度紧缺,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种植业用水约占农业用水的85%,约占全市用水量的40%,设施瓜菜发展迅速,具有节水潜力的瓜、果、菜等已经成为农业节水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Μ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水肥一体化,无电施肥,达到节水、节肥、省工、省时、增产、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的目的。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Μ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包括通过电路依次连接的电源、水栗,与所述水栗连接的地下管网,设置在所述地下管网上的若干出水口,一端连接所述出水口的水龙带,其中,在所述水龙带上设置有若干分水管接头,所述分水管接头上连接有分水软管。
[0006]进一步,在所述电源、水栗之间的电路上还设置有变频器。
[0007]进一步,在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阀门式弯头,所述水龙带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阀门式弯头上。
[0008]进一步,还包括通过输水软管与所述水龙带连接的微喷重力施肥器。
[0009]更进一步,所述输水软管连接在所述水龙带靠近所述阀门式弯头的一端。
[0010]进一步,所述输水软管上设置有施肥阀。
[0011 ] 进一步,在所述电源、变频器之间的电路上还设置有电度表。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以下几点:
[0013]1.省工、省时、可提高产量,和滴灌技术的产量相近;
[0014]2.可节约灌溉用水和肥料、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0015]3.实现水肥一体化施肥;
[0016]4.实现无电施肥;
[0017]5.分水软管的位置可以自由调整,适用于各种不同的作物行距;
[0018]6.技术简单,便于农民操作,易于推广,尤其适合果类蔬菜、西瓜、甜瓜栽培的农户应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用于Μ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的结构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Μ型畦的示意图;
[0021]图中:1-电源,2-电度表,3-变频器,4-水栗,5-地下管网,6-出水口,7_阀门式弯头,8-水龙带,9-分水管接头,10-分水软管,11-输水软管,12-微喷重力施肥器,13-施肥阀,14-灌溉沟,15-作业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3]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Μ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包括通过电路依次连接的电源1、电度表2、变频器3、水栗4 ;与水栗4连接的地下管网5,设置在地下管网5上的若干出水口6,一端连接出水口 6的水龙带8,在出水口 6上还设置有阀门式弯头7,水龙带8的一端连接在阀门式弯头7上,并通过阀门式弯头7同出水口 6连接,在水龙带8上设置有若干分水管接头9,分水管接头9上连接有分水软管10,分水软管10的一端连接在分水管接头9上,另一端用于铺设在Μ型畦的灌溉沟14中。
[0024]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Μ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还包括微喷重力施肥器12,微喷重力施肥器12通过输水软管11与水龙带8连接(连接在水龙带8的靠近阀门式弯头7的一端)。输水软管11上设有施肥阀13,施肥阀13可用于控制通过输水软管11向微喷重力施肥器12中输入水,或者将微喷重力施肥器12中的肥水溶液放出。微喷重力施肥器12架设在有一定高度的支架上,微喷重力施肥器12内的液体可以依靠重力从输水软管11中排出。
[0025]在本实施例中,变频器3采用的是380VAC变频器,通过变频器3可自由调节地下管网5中的水压,保护水栗4。连接出水口 6的阀门式弯头7为直角式阀门,既可以在不灌溉时关闭水源,又可以在施肥时调节灌溉水流量,方便操作一举两得。
[0026]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Μ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对作物进行灌溉时,需要对土地进行Μ型畦的开设,其中,整地施底肥与传统方式相同,做畦与大水漫灌不同。如图2所示:用铁锨开梯形Μ型畦,其中在Μ型畦的中部为梯形的灌溉沟14(上口宽30cm,下口宽25cm,深25cm)。Μ型畦上部两侧做成宽25cm的畦埂用于种植作物。在Μ型畦外部两侧开梯形的作业沟15 (上口宽50cm,下口宽30cm,深35cm)作为行距田间管理操作通道。
[0027]如图2所示将连接在水龙带8上的分水软管10 (分水软管约30_40cm长)——对应放入Μ型畦的灌溉沟14中即可实现节水、节肥、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的目的。将Μ型畦(两条相邻的作业沟15之间)铺上地膜(分水软管10同样覆盖在地膜之下),实现Μ型畦膜下灌溉,可分区灌溉,也可整体灌溉。在没有滴灌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起到同滴灌技术接近的灌溉效果。
[0028]最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Μ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的实际应用。
[0029]在作物种植的土地开设Μ型畦,铺设地下管网5并连接水龙带8,将水龙带8铺设在Μ型畦中(同时也连接电源1、电度表2、变频器3、水栗4,以及用带有施肥阀13的输水软管11连接微喷重力施肥器12和水龙带8),将从水龙带8中引出的分水软管10铺设在Μ型畦的灌溉沟14中,在Μ型畦上铺设地膜,并在畦埂种植作物,当需要对作物进行灌溉时,接通电源,调整水压,并打开阀门式弯头7,就可以将水通过分水软管10直接输送到Μ型畦的畦埂上所种植作物的根部。当需要对作物施肥时,在微喷重力施肥器12中加入冲施肥,然后调整施肥阀13,将水导入微喷重力施肥器12中,溶解冲施肥后获得肥水溶液,然后再次调整施肥阀13,使得肥水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经过输水软管11进入水龙带,并最终通过分水软管10到达作物的根部,从而实现了水肥一体化和无电施肥的作用。
[003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创新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Μ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包括通过电路依次连接的电源(1)、水栗(4),与所述水栗(4)连接的地下管网(5),设置在所述地下管网(5)上的若干出水口 ¢),一端连接所述出水口(6)的水龙带(8),其特征是:在所述水龙带(8)上设置有若干分水管接头(9),所述分水管接头(9)上连接有分水软管(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Μ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电源(1)、水栗(4)之间的电路上还设置有变频器(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Μ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出水口(6)上设置有阀门式弯头(7),所述水龙带(8)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阀门式弯头(7)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Μ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通过输水软管(11)与所述水龙带(8)连接的微喷重力施肥器(1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Μ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输水软管(11)连接在所述水龙带(8)靠近所述阀门式弯头(7)的一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Μ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输水软管(11)上设置有施肥阀(13)。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Μ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电源(1)、变频器(3)之间的电路上还设置有电度表(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M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包括通过电路依次连接的电源、水泵;与所述水泵连接的地下管网,设置在所述地下管网上的若干出水口,一端连接所述出水口的水龙带,其中在所述水龙带上设置有若干分水管接头,所述分水管接头上连接有分水软管。现有的滴灌方式技术相对复杂,成本高,对管理要求高,难以大面积推广,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M型畦的膜下灌溉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节水效果与滴灌相当、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和无电施肥的优点,便于推广应用。
【IPC分类】A01G25/06
【公开号】CN205005637
【申请号】CN201520709367
【发明人】张保东, 代艳侠, 曾烨, 夏冉, 兰振, 陈宗光, 芦金生, 江姣, 潘林, 董帅, 贾文红, 于琪, 祖嘉笠
【申请人】北京市大兴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