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27559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动物养殖领域,具体涉及淡水鱼卵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鱼卵孵化是指鱼的受精卵在适宜条件下,胚胎发育至仔鱼破卵而出的过程。受精卵孵化时间的长短和出苗率的高低与孵化的溶氧、水温、水流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水温是决定孵化时间的关键因素,水温高发育快,水温低发育慢;胚胎发育过快或过慢均会影响鱼苗的成活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温度的突然剧变,则会导致胚胎的大量死亡。
[0003]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孵化装置,基本上都可通过从底部充入空气或补充新鲜水来实现溶氧和水流的控制。但充氧和控制水流流速的效果还是不够理想,因此经常出现鱼卵死亡等问题。另外大型的孵化设备常常占地面积大,且各装置固定,缺乏灵活性。而便携式孵化器,则缺乏对水温的检测和控制设计;虽然使用时采用同一恒温水源,但水体经过管道输送再到孵化器中;输送过程这会导致水温会出现变化,从而影响鱼卵的孵化。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孵化效率高的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包括孵化桶,孵化桶配套有进水管、出水管;孵化桶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支撑件,支撑件上设置中间管;所述进水管插入中间管内,由中间管下端向孵化桶内进水;所述出水管安装在孵化桶侧壁上,且出水管的内端管口位置低于中间管的上端管口位置。
[0006]优选的,所述的支撑件为沿中间管下端放射状均匀布置的板体,中间管下端面与孵化桶底面由板体支撑构成相离状态。
[0007]优选的,所述的出水管上布置防止鱼卵流出的滤网。
[0008]优选的,所述的出水管斜向上设置,所述出水管内端口附近的孵化桶内壁上可拆卸连接滤网。
[0009]优选的,所述的孵化桶侧壁上或中间管上固定用于调节水温的温控器。
[0010]优选的,所述的中间管上端口高于出水管内端管口 5-lOcm,所述进水管下端口距离孵化桶底面20cm以上。
[0011]优选的,所述的孵化桶、中间管由透明的塑料活树脂材料制成;进水管、出水管由塑料制成。
[0012]优选的,所述的鱼卵孵化装置还包括育苗池,所述的孵化桶及配套部件有多组,并环绕育苗池布置,孵化桶上的出水管与育苗池直接相通。
[0013]装置使用时,将鱼卵放入孵化桶中,水流经主管道进入进水管,然后由中间管底部进入孵化桶中。在水流经过进水管进入孵化桶底部时,通过进水的反冲力,将鱼卵悬浮,为鱼卵提供一定的水流动力和补充新鲜氧气。鱼卵在孵化桶内孵化成水花苗上游至水面,通出水管进入育苗池,完成整个孵化过程。
[0014]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可以对水流产生扰动,利于产生均匀的水花,补充更多氧气;尤其是放射状布置的支撑件还可以保证补充的氧气和水流在孵化桶各方位分布均匀。中间管内的水流是向下流动的,可以产生一定的负压,吸引空气,利于向水体充氧。当水流波动或者过大的时候,水会从中间管上端漫出,向下流入孵化桶内;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平衡水流上涌的作用,避免鱼卵从出水管流出,也减少鱼卵与滤网的接触和冲击。并将孵化桶沿着育苗池周围排列,并将出水管直接与育苗池相连;即鱼苗在孵化桶孵出后直接经进入鱼苗池。避免育苗较长时间滞留在孵化桶与育苗池之间的管道内,造成缺氧、挤压、甚至死亡的问题。
[001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淡水鱼卵孵化装置,使用方便,孵化成活率高,孵化效果好。并能够灵活组装为大型成套孵化装置;或者拆分使用,利用最小单元的孵化桶和配套部件单独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平面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和技术效果,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构思不仅限于下述优选实施例。
[0020]结合图1-3所示的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包括孵化桶1,一个孵化桶I配套一个进水管2、一个出水管3。孵化桶I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支撑件4,支撑件4上设置中间管5,进水管2插入中间管5内。进水管2来的水流经中间管5下端向孵化桶I内进水。所述出水管3安装在孵化桶I侧壁上,且出水管3的内端管口位置低于中间管5的上端管口位置。支撑件4例如是不封闭中间管5下端口的垫块,或者具有镂空的架子等等结构,都能起到支撑固定中间管5,同时保证中间管5下端向孵化桶I内进水的目的。
[002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中间管5内的水流是向下流动的,可以产生一定的负压,吸引空气,利于向水体充氧。而负压的大小也是随着水流的增大而增加,配合补水、充氧的需求。当水流波动或者过大的时候,水会从中间管5上端漫出,向下流入孵化桶I内;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平衡水流上涌的作用,避免鱼卵从出水管3流出。根据实践经验,所述的中间管5上端口高于出水管3内端管口 5-lOcm,所述进水管2下端口距离孵化桶I底面20cm以上。中间管5与进水管2能起到最佳的配合效果。
[0022]优选支撑件4结构是如图1、2所示的:支撑件4为沿中间管5下端放射状均匀布置的板体,中间管5下端面与孵化桶I底面由板体支撑构成相离状态。这样支撑件4不仅可以对水流产生扰动,利于产生均匀的水花,补充氧气。板体还可以保证补充的氧气和水流在孵化桶I各方位分布均匀。
[0023]更好的实施例如是:在所述的出水管3上布置防止鱼卵流出的滤网6。滤网6可以布置在出水管3的入口或者出口位置。优选设置为出水管3斜向上设置,出水管3内端口附近的孵化桶I内壁上可拆卸连接滤网6。滤网6与孵化桶I可拆卸连接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用夹子夹紧,或者用固定在管端头,然后把滤网6和管端头一起塞进出水管3内腔等。图中所示的更简单,滤网6为金属网,金属网弯折成与孵化桶6外壁贴合的U形,直接插接在出水管3内端口附近。这样使用方便,待鱼卵孵化完成后,取掉滤网,育苗即可从出水管3游出。此结构中出水管3斜向上布置,便于随水流浮动到滤网6附近的鱼卵都能方便地回到水中,而不会卡滞在滤网6与出水管3内管。
[0024]另外还可以在所述的孵化桶I侧壁上或中间管5上固定用于调节水温的温控器9。便于控制孵化桶I内水温始终处于适合鱼卵生长发育的状态,提高孵化效率。所述的孵化桶1、中间管5最好用透明塑料或竖直或玻璃制成,轻便好用,便于观察鱼卵发育情况。进水管2、出水管3由透明塑料制成。
[0025]本实用新型的孵化桶I及配套的进水管2、出水管3、中间管5、支撑件4等可以设置多组,然后各组环绕育苗池7布置。也就是如图3所示的,所述的鱼卵孵化装置还包括育苗池7,所述的孵化桶I及配套部件有多组,并环绕育苗池7布置,孵化桶I上的出水管3与育苗池7直接相通。育苗池7中间位置设置排水装置10,以便在补充新鲜水的同时排水,保持育苗池7内水流循环和水体含氧充沛。
[0026]整套装置使用时,将鱼卵放入孵化桶I中,水流经主管道8进入进水管2,然后由中间管5底部进入孵化桶I中。在水流经过进水管2进入孵化桶I底部时,通过进水的反冲力,将鱼卵悬浮,为鱼卵提供一定的水流动力和补充新鲜氧气。温控器9可以使水温维持在恒定温度,利于鱼卵的发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待鱼卵成功孵化,取掉滤网6,鱼苗即上游至水面,通出水管3进入育苗池7,完成整个孵化过程。
[0027]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孵化桶I的排列布置方式,将孵化桶I沿着育苗池7周围排列,并将出水管3直接与育苗池7相连;即鱼苗在孵化桶I孵出后直接经进入鱼苗池。避免育苗较长时间滞留在孵化桶I与育苗池7之间的管道内,造成缺氧、挤压、甚至死亡的问题。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桶(1),孵化桶(I)配套有进水管(2)、出水管(3);孵化桶⑴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支撑件(4),支撑件(4)上设置中间管(5);所述进水管(2)插入中间管(5)内,由中间管(5)下端向孵化桶⑴内进水;所述出水管(3)安装在孵化桶(I)侧壁上,且出水管(3)的内端管口位置低于中间管(5)的上端管口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件(4)为沿中间管(5)下端放射状均匀布置的板体,中间管(5)下端面与孵化桶(I)底面由板体支撑构成相离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3)上布置防止鱼卵流出的滤网(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3)斜向上设置,所述出水管⑶内端口附近的孵化桶⑴内壁上可拆卸连接滤网(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孵化桶(I)侦U壁上或中间管(5)上固定用于调节水温的温控器(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管(5)上端口高于出水管⑶内端管口 5-lOcm,所述进水管⑵下端口距离孵化桶(I)底面20cm以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孵化桶(I)、中间管(5)由透明的塑料活树脂材料制成,进水管(2)、出水管(3)由塑料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卵孵化装置还包括育苗池(7),所述的孵化桶(I)及配套部件有多组,并环绕育苗池(7)布置,孵化桶(I)上的出水管(3)与育苗池(7)直接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淡水鱼卵孵化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淡水鱼卵孵化装置包括孵化桶,孵化桶配套有进水管、出水管;孵化桶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支撑件,支撑件上设置中间管;所述进水管插入中间管内,由中间管下端向孵化桶内进水;所述出水管安装在孵化桶侧壁上,且出水管的内端管口位置低于中间管的上端管口位置。支撑件利于产生均匀的水花,补充更多氧气;中间管便于产生一定的负压,吸引空气,利于向水体充氧;还可以避免水流过大冲击鱼卵。避免育苗较长时间滞留在孵化桶与育苗池之间的管道内,造成缺氧、挤压、甚至死亡的问题。并能够灵活组装为大型成套孵化装置;或者拆分使用,利用孵化桶和配套部件单独孵化。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204796492
【申请号】CN201520488924
【发明人】苏艳秋, 罗国强, 陈兵, 李军, 刘梅
【申请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7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