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坡地集雨滴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30951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坡地集雨滴灌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溉设备,尤其是一种改进的坡地集雨滴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坡地由于具有一定的斜度,所以其水土保持能力较弱。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120608U公开了一种坡地自动集雨滴灌装置,利用墒情监测节点和滴管控制节点达到了自动控制精确滴灌的效果。这种装置的自动滴管结构过于复杂,造价高,需要不间断的供电和通讯连接,故障率高,不适合大面积普及使用。而且,由于坡地的特殊构造,在进行滴灌过程中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坡地集雨滴灌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简化了设备构成,可靠性高,减少了坡地发生水土流失的程度。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改进的坡地集雨滴灌装置,包括集雨水窖,集雨水窖连接有滴灌干管,所述滴灌干管连接有若干个滴灌终端,滴灌终端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环形滴灌管,环形滴灌管与坡地的表面相互平行设置,环形滴灌管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距离坡地表面最近的环形滴灌管通过连接管与滴灌干管相连通,环形滴灌管的外径与相连两个环形滴灌管的间距之比为5:1,环形滴灌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滴灌孔,相邻的两个环形滴灌管上的滴灌孔交错设置,滴灌孔的外侧设置有向外侧倾斜的第一档板,第一档板的上方设置有与滴灌孔出口平行的第二档板,第二档板通过支架固定在环形滴灌管上,第二档板的外侧边设置有向外倾斜的第三档板,第一档板与第三档板部分重叠,第一档板与第三档板之间保留有供水流溢出的间隙,第一档板上设置有两个位于不同高度的透水孔,滴灌孔内设置有插头,插头的顶部位于两个透水孔之间,插头内设置有若干个出水毛细管。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相邻的滴灌终端之间设置有第一金属丝网层。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滴灌终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金属丝网层,第一金属丝网层与第二金属丝网层固定连接。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滴灌终端设计为多个环形滴灌管组成的圆柱形结构,环形滴灌管与坡地表面平行设置,利用环形滴灌管上不同位置的滴灌孔对不同位置的土层进行滴灌,然后再利用水的重力作用,通过水分的下渗,对未直接灌溉区域进行加湿。这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滴灌区域过于集中,容易在滴管区域出现土壤含水量过高而导致的局部坍塌,从而引发水土流失的状况。交错设置的第一档板与第三档板可以防止土壤堵塞滴灌孔。当有少量土壤颗粒进入第一档板内部时,通过透水孔可以实现逐渐排出。透水孔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第一档板的阻挡而在滴灌孔附近积攒过量灌溉用水。灌溉用水通过插头流出,可以利用插头的高度并配合透水孔,减少滴灌孔处于不同角度时土壤对于滴灌孔的堵塞干扰。由于本装置灌溉效果均匀,所以只要打开进水阀即可实现坡地全覆盖的滴灌,而且用水量少,故无需使用复杂的控制系统对灌溉进行控制,在干旱或者半干旱季节只需将进水阀保持常开,即可实现坡地长时间保持含水量稳定。第一金属丝网层和第二金属丝网层可以对灌溉的土层进行加固,提高坡地的水土保持能力。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滴灌孔的结构图。
[0011]图中:1、集雨水窖;2、滴灌干管;3、滴灌终端;4、环形滴灌管;5、连接管;6、滴灌孔;7、第一档板;8、第二档板;9、第三档板;10、支架;11、透水孔;12、插头;13、出水毛细管;14、第一金属丝网层;15、第二金属丝网层;16、第一管体;17、第二管体;18、海绵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0013]参看附图1-2,本具体实施例包括集雨水窖1,集雨水窖I连接有滴灌干管2,所述滴灌干管2连接有若干个滴灌终端3,滴灌终端3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环形滴灌管4,环形滴灌管4与坡地的表面相互平行设置,环形滴灌管4之间通过连接管5相连通,距离坡地表面最近的环形滴灌管4通过连接管5与滴灌干管2相连通,环形滴灌管4的外径与相连两个环形滴灌管4的间距之比为5:1,环形滴灌管4上设置有若干个滴灌孔6,相邻的两个环形滴灌管4上的滴灌孔6交错设置,滴灌孔6的外侧设置有向外侧倾斜的第一档板7,第一档板7的上方设置有与滴灌孔6出口平行的第二档板8,第二档板8通过支架10固定在环形滴灌管上,第二档板8的外侧边设置有向外倾斜的第三档板9,第一档板7与第三档板9部分重叠,第一档板7与第三档板9之间保留有供水流溢出的间隙,第一档板7上设置有两个位于不同高度的透水孔11,滴灌孔6内设置有插头12,插头12的顶部位于两个透水孔11之间,插头12内设置有若干个出水毛细管13。本实施例将滴灌终端3设计为多个环形滴灌管4组成的圆柱形结构,环形滴灌管4与坡地表面平行设置,利用环形滴灌管4上不同位置的滴灌孔6对不同位置的土层进行滴灌,然后再利用水的重力作用,通过水分的下渗,对未直接灌溉区域进行加湿。这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滴灌区域过于集中,容易在滴管区域出现土壤含水量过高而导致的局部坍塌,从而引发水土流失的状况。交错设置的第一档板7与第三档板9可以防止土壤堵塞滴灌孔6。当有少量土壤颗粒进入第一档板7内部时,通过透水孔11可以实现逐渐排出。透水孔11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第一档板7的阻挡而在滴灌孔6附近积攒过量灌溉用水。灌溉用水通过插头12流出,可以利用插头12的高度并配合透水孔11,减少滴灌孔6处于不同角度时土壤对于滴灌孔6的堵塞干扰。由于本装置灌溉效果均匀,所以只要打开进水阀(图中未示出)即可实现坡地全覆盖的滴灌,而且用水量少,故无需使用复杂的控制系统对灌溉进行控制,在干旱或者半干旱季节只需将进水阀保持常开,即可实现坡地长时间保持含水量稳定。相邻的滴灌终端3之间设置有第一金属丝网层14,滴灌终端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金属丝网层15,第一金属丝网层14与第二金属丝网层15固定连接,第一金属丝网层14和第二金属丝网层15可以对灌溉的土层进行加固,提尚坡地的水土保持能力。
[0014]另外,出水毛细管13包括两端竖直设置的第一管体16,两个第一管体16之间通过第二管体17连接,第二管体17向外倾斜设置,第二管体17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第二管体17内设置有海绵层18。水流经过出水毛细管13时,流量降低,减小了紊流,提高了滴灌均匀度。
[0015]本实用新型是在【背景技术】引用的专利文献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集雨水窖和管路的连接方法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公开,在此不再详述。
[0016]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
【主权项】
1.一种改进的坡地集雨滴灌装置,包括集雨水窖(I),集雨水窖(I)连接有滴灌干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干管(2)连接有若干个滴灌终端(3),滴灌终端(3)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环形滴灌管(4),环形滴灌管(4)与坡地的表面相互平行设置,环形滴灌管(4)之间通过连接管(5)相连通,距离坡地表面最近的环形滴灌管(4)通过连接管(5)与滴灌干管(2)相连通,环形滴灌管(4)的外径与相连两个环形滴灌管(4)的间距之比为5:1,环形滴灌管(4)上设置有若干个滴灌孔¢),相邻的两个环形滴灌管(4)上的滴灌孔(6)交错设置,滴灌孔(6)的外侧设置有向外侧倾斜的第一档板(7),第一档板(7)的上方设置有与滴灌孔¢)出口平行的第二档板(8),第二档板(8)通过支架(10)固定在环形滴灌管(4)上,第二档板(8)的外侧边设置有向外倾斜的第三档板(9),第一档板(7)与第三档板(9)部分重叠,第一档板(7)与第三档板(9)之间保留有供水流溢出的间隙,第一档板(7)上设置有两个位于不同高度的透水孔(11),滴灌孔(6)内设置有插头(12),插头(12)的顶部位于两个透水孔(11)之间,插头(12)内设置有若干个出水毛细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坡地集雨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滴灌终端(3)之间设置有第一金属丝网层(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坡地集雨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终端(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金属丝网层(15),第一金属丝网层(14)与第二金属丝网层(15)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坡地集雨滴灌装置,包括集雨水窖,集雨水窖连接有滴灌干管,所述滴灌干管连接有若干个滴灌终端,滴灌终端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环形滴灌管,环形滴灌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滴灌孔,相邻的两个环形滴灌管上的滴灌孔交错设置,滴灌孔的外侧设置有向外侧倾斜的第一档板,第一档板的上方设置有与滴灌孔出口平行的第二档板,第二档板的外侧边设置有向外倾斜的第三档板,第一档板上设置有两个位于不同高度的透水孔,滴灌孔内设置有插头,插头的顶部位于两个透水孔之间,插头内设置有若干个出水毛细管。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简化了设备构成,可靠性高,减少了坡地发生水土流失的程度。
【IPC分类】A01G25-02
【公开号】CN204540213
【申请号】CN201520192902
【发明人】郭家善
【申请人】河北润农节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