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及常用的辅助成分,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重量比为10:1~1:2。经大量的室内外试验表明,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对危害农作物生长的多种病害,尤其是对由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同时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延缓了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以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 乙酮为活性成分复配的二元复合物,主要应用于农作物上病害的防治。
【背景技术】
[0002] 二氯恶菌唑,分子式:C9H6Cl2N2〇3S,分子量293.1,对由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 晚疫病、霜霉病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0003] 氟噻唑吡乙酮(oxathiapiprolin),是哌啶基噻唑异噁唑啉类杀菌剂,其结构包括 异噁唑环、吡唑环和噻唑环,作用机制为抑制氧固醇结合蛋白(0SBP),对马铃薯、葡萄、蔬菜 和其他特色农作物上由卵菌引起的病害具有卓越防效。
[0004] 农药的单独长时间连续使用容易产生抗性风险和用量增加风险,进而增加成本和 环境负荷,而通过农药复配筛选出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的组合物,不仅能减少农药使用 量、降低使用成本、减少抗性风险,还能降低潜在的环境风险。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 物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可用于农作物上多种病害,尤其是由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 害的防治。
[0006] 技术方案: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二 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及常用的辅助成分,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重量比为10:1 ~1:2,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在组合物中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1 %~85%,其余为农 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
[0007] 优选地,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在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8:1~1: 1。
[0008] 所述的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增稠剂、崩解 剂、消泡剂、渗透剂、高分子囊壁材料、增效剂、防腐剂和填料等,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 许使用的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0009]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植物生产上使用的多种应用剂型,比较好的剂 型有微囊悬浮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和乳油。
[001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11]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可用于农作物上多种病害,尤其是由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 的防治。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3] 1、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复配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较之单剂单独使用 明显提高了对农作物上病害的防治效果。
[0014] 2、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两种活性成分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 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0015] 3、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两种活性成分复配,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作用位点 增加,延缓了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但不能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对于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原则 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0017] 实施例一 :25%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微囊悬浮剂。
[0018]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二氯恶菌唑20%、氟噻唑吡乙酮5%、甲苯二乙腈酸酯 3%、羧甲基纤维素钠2%、三甲苯10%、脂肪酸甲酯1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马来酸-丙 烯酸共聚物钠盐3%、氢氧化钠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高分子囊壁材 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分散剂、pH调 节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 壁,即可制得25%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微囊悬浮剂。
[0019]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25%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微囊悬浮剂按 80g a. i . /ha用量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 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为94.69%;20%二氯恶菌 唑悬浮剂按120g a. i ./ha用量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 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为75.21 %; 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按30g a. i ./ha用量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 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马铃薯晚 疫病的防效为73.24%。可见,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 持效期长,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 二元复配药剂对马铃薯产生药害。
[0020] 实施例二:20%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
[0021]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二氯恶菌唑16%、氟噻唑吡乙酮4%、烷基酚聚氧乙烯 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10%、十六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 5%、乙二醇3%、黄原胶1 %、多羟基苯甲酸丙酯2%、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0.1%,去 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湿润剂、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防腐剂和消泡剂经高 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在水系介质中形成的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可制得20% 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
[0022]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20%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按80g a. i . /ha用量在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 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为96.82%; 2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 按120ga. i ./ha用量在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 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为74.12%; 10%氟噻唑吡乙 酮可分散油悬浮剂按30ga. i . /ha用量在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 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为78.59 %。 可见,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黄瓜霜霉病 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黄瓜产生 药害。
[0023] 实施例三:30%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水乳剂。
[0024]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二氯恶菌唑20%、氟噻唑吡乙酮10%、棕榈油酸甲酯 10%、环己酮5%、多元醇脂肪酸酯及其环氧乙烷加成物10%、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 3 %、甲基萘磺酸钠的甲醛缩合物5 %、醋酐1 %、丙三醇1 %,去离子水补足100 %。将上述活 性成分、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稳定剂混合形成油相,防冻剂在水中溶解形成水相,在剪切 机作用下慢慢把油相加入水相中,并继续剪切约30分钟,制得30%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 乙酮水乳剂。
[0025]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番茄晚疫病:30%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水乳剂按80g a. i . /ha用量在番茄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 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效为97.17%; 2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 按120ga. i ./ha用量在番茄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 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效为81.86 % ; 10 %氟噻唑吡乙 酮可分散油悬浮剂按30ga.i./ha用量在番茄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 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效为74.09 %。 可见,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番茄晚疫病 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番茄产生 药害。
[0026] 实施例四:45%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微乳剂。
[0027]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二氯恶菌唑40%、氟噻唑吡乙酮5%、棕榈油酸甲酯 10%、环己酮5%、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亚磷酸三 苯酯2%、有机硅1%、增效酯2%,去离子水补足100%。将活性成分用溶剂完全溶解,然后再 加入乳化剂、稳定剂、渗透剂、增效剂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后,即可制得 45%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微乳剂。
[0028]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45%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微乳剂按80g a. i . /ha用量在葡萄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 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为92.61 % ; 2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 按120ga. i . /ha用量在葡萄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 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为71.15%; 10%氟噻唑吡乙 酮可分散油悬浮剂按30ga. i . /ha用量在葡萄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 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为76.66 %。 可见,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葡萄霜霉病 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葡萄产生 药害。
[0029] 实施例五:30%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乳油。
[0030]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二氯恶菌唑22%、氟噻唑吡乙酮8%、三甲苯10%、环己 酮5 %、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20 %、加倍杀2 %、松 节油5%,溶剂油补足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加入溶剂后充分溶解,然后加入乳化剂、增 效剂搅拌均匀后成为均一透明的油状液体,即可制得3 Ο %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乳 油。
[0031]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西瓜疫病:30%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乳油按80g a.i./ ha用量在西瓜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 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西瓜疫病的防效为95.02 %; 2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按120g a. i . /ha用量在西瓜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 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西瓜疫病的防效为78.39%; 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 悬浮剂按30g a. i . /ha用量在西瓜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 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西瓜疫病的防效为76.17%。可见,二氯恶菌 唑和氟噻唑吡乙酮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西瓜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 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西瓜产生药害。
[0032] 实施例六:70%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水分散粒剂。
[0033]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二氯恶菌唑50%、氟噻唑吡乙酮20%、聚氧乙烯三苯乙 烯苯基磷酸盐5%、丙烯酸钠与丙酰胺共聚物5%、尿素5%、轻质碳酸钙5%,硅藻土补足 100%。将上述有效成分、湿润剂、分散剂、崩解剂和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 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即可制得70 %二氯恶菌唑· 氟噻唑吡乙酮水分散粒剂。
[0034]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辣椒疫病:70%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水分散粒剂按80g a. i . /ha用量在辣椒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 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辣椒疫病的防效为96.23 % ; 20 %二氯恶菌唑悬浮剂按 120ga. i . /ha用量在辣椒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 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辣椒疫病的防效为73.12% ; 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 散油悬浮剂按30g a. i . /ha用量在辣椒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 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辣椒疫病的防效为82.61 %。可见,二 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辣椒疫病的防效明 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辣椒产生药害。 [0035] 实施例七:80%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可湿性粉剂。
[0036]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二氯恶菌唑70%、氟噻唑吡乙酮10%、聚氧乙烯三苯乙 烯苯基磷酸盐5%、丙烯酸钠与丙酰胺共聚物5%、白炭黑5%,硅藻土补足100%。将上述将 有效成分、湿润剂、分散剂和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80 % 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可湿性粉剂。
[0037]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观赏菊花霜霉病:80%二氯恶菌唑?氟噻唑吡乙酮可湿性粉剂 按80g a. i . /ha用量在观赏菊花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 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观赏菊花霜霉病的防效为98.32 % ; 20 %二 氯恶菌唑悬浮剂按120g a. i./ha用量在观赏菊花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 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观赏菊花霜霉病的防效为 78.45% ;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按30g a.i./ha用量在观赏菊花霜霉病发病初 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 对观赏菊花霜霉病的防效为79.12%。可见,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二元复配后协同增 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观赏菊花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 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观赏菊花产生药害。
[0038]实施例八: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复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致病菌的室内毒力测 定试验。
[0039] 试验祀标:马铃薯晚疫病致病菌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0040] 试验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 取5mL配制好的药液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黑麦培养基,45-50°C。黑麦培养基配方:黑 麦60g,蔗糖20g,琼脂粉12g,加水至1000mL)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 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0mL,以含有适量的丙酮和吐温80的灭菌水溶液作对照, 每个处理4个重复,水平静置,冷却后制成平板。每皿接入直径0.4cm的菌饼一个。所有操作 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放在20°C的恒温培养箱中黑暗培养,10d后取出。采 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并记录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抑制率。
[0041 ]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Q,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 的共毒系数(CTC值)。
[0042]实测毒力指数(ATI) = (标准药剂ECW供试药剂EC5Q) X100。
[0043]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X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X混 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44]共毒系数(CTC) =[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X100。
[0045] 按照ΝΥ/Τ11547.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彡120表现为增 效作用;共毒系数(CTCX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X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0046] 表1、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对马铃薯晚疫病致病菌致病疫霉的室内毒力测 定结果
[0047]
[0048] ~从表1可以看出,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在10:1~1: 2(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胃 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对马铃薯晚疫病致病菌致病疫霉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二 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在8:1~1:1(按重量)的范围内,协同增效作用更为显著,共毒系 数(CTC)均在200以上;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以4:1(按重量)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 显著,共毒系数(CTC)为267.06。可见,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 性。
[0049]实施例九: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复配对黄瓜霜霉病致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
[0050] 试验革E标:黄瓜霜霉病致病菌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〇
[0051]本试验采用盆栽法。选取长势一致的两片真叶期黄瓜苗,每个处理选用5盆供试瓜 苗,编号备用。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盆5mL。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 以喷施等量清水的为空白对照。药剂处理24h后喷雾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悬浮液,孢子 囊悬浮液的配置过程如下:取采自田间带有黄瓜霜霉病致病菌古巴假霜霉菌的黄瓜叶片, 用毛笔蘸取l〇°C左右的蒸馏水洗下背面的孢子囊,配成浓度为3X10 5个/mL的孢子囊悬浮 液。接种后将黄瓜苗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相对湿度100%,温度15-20°C)培养,24h后保持温 度15-24Γ、相对湿度90%左右保湿诱发,10d后调查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 果。
[0052]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Q,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 的共毒系数(CTC值)。
[0053]实测毒力指数(ATI) = (标准药剂ECW供试药剂EC5Q) X100。
[0054]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X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X混 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55]共毒系数(CTC) =[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X100。 [0056]按照ΝΥ/Τ11547.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彡120表现为增 效作用;共毒系数(CTCX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X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0057]表2、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对黄瓜霜霉病致病菌古巴假霜霉菌的室内毒力 测定结果 [0058]
[0060] 从表2可以看出,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在10:1~1:2(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 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对黄瓜霜霉病致病菌古巴假霜霉菌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 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在8:1~1:1(按重量)的范围内,协同增效作用更为显著,共毒 系数(CTC)均在200以上;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以4:1(按重量)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 为显著,共毒系数(CTC)为254.69。可见,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 行性。
[0061]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协 同增效作用显著,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防治农作物上病害的效果明显提高,对农作物安 全,值得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主权项】
1. 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成分二 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重量比为10:1~1: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 在于: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重量比为8:1~1: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 在于: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重量比为6: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 在于: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在组合物中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1%~85%,其余为农药 中允许使用和能接受的辅助成分。5.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微囊悬浮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 可湿性粉剂和乳油中的一种。6.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 上由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的用途。
【文档编号】A01N43/78GK106070241SQ201610454785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1日
【发明人】张志伟, 陈佛祥, 王礼文, 朱刚, 吴泽伟, 颜石雷
【申请人】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