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栽培火龙果的梯形架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栽培火龙果的梯形架,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列的倒梯字形的支架,支架上固定有两根平行的横杆;支架由两个支架支脚和连接支架支脚横档构成,横杆分别置于所述横档的两侧。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倒梯字形的支架上的横杆具有防止连接钢管下滑;支架支脚横档防止整个管架下沉的功能。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栽培火龙果的梯形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设施,具体涉及一种火龙果栽培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火龙果排式种植架型,目前主要有2种材质的栽培架,一种是水泥柱,其缺点是制作复杂,价格高,水泥柱固定到地面以下,需要大量人工;其次是钢管,主要是A型管架式,其缺点是垂直于A型架的横着的钢管,起支撑火龙果枝条的作用,全部靠连接点支撑重量,横竿容易下滑或者脱落,且随着火龙果枝条增多,A型架的两边也会随着下沉。
[0003]中国授权专利CN205284364U,发明名称为:一种火龙果栽培架,公开了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列的倒U型支架或倒V型支架,以及同时与若干倒U型支架或倒V型支架连接的横杆组件;每一倒U型支架由两根并排的单管和连接在两单管之间的弯曲连杆构成;每一倒V型支架由两根倾斜叉开的单管连接而成,两根单管的上端通过紧固件形成可拆卸连接,并且,两单管相互连接的上端所形成的角度为锐角;横杆组件包括两根平行的横杆,两横杆对称连接在倒U型支架或倒V型支架上半部的两侧。
[0004]上述若干倒U型支架或倒V型支架连接的横杆之间的紧固件在长期受到重力时容易向下滑,同时支架下端固定在地下容土壤的疏松度不同而沉降高低不同导致受力不均匀。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受力均匀的火龙果栽培架。
[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栽培火龙果的梯形架,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列的倒梯字形的支架,支架上固定有两根平行的横杆。
[0007]进一步地,上述支架由两个支架支脚和连接支架支脚横档构成,横杆分别置于所述横档的两侧。
[0008]进一步地,上述支架支脚的底端还设有支架横档。
[0009]进一步地,上述支架横档长30cm。
[0010]进一步地,上述支架的支架支脚的距离80cm,支架横档长30cmo
[0011]进一步地,上支架的高度为120cm,支架之间的距离2m,支架上的横档杆相距20cmo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倒梯字形的支架上的横杆具有防止连接钢管下滑;支架支脚横档防止整个管架下沉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的梯形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支架支脚结构示意图。
[0014]1-支架;2-横杆;101-支架支脚;102-支脚横杆;103-支架横档。
[0015]【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具体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6]参见附图1,若干个均匀、平行放置的支架I,两根平行的横杆2置于支架I上。
[0017]参见图2,倒梯形的支架I由两根支架支脚101和连接两根支架支脚101的支架横档103构成,横杆2分别放在支架横档103的两端边,这样横杆2上负载火龙果的重力垂直落在横杆2,不会因横杆2和支架I固定时存在有角度而下滑。
[0018]参见图3,支脚横杆102在接近于地面的底部设有支架横档103,这样防止整个管架下沉的功能。
[0019]实施例:将一根350cm的钢管,用模具做成上边宽30cm,两边160cm,下边宽80cm(无钢管)的等边梯形,在梯形钢管架地面两脚内侧30cm处,固定一根长30cm左右的钢管或者角铁,与梯形两边垂直。将两边插入火龙果栽培垄至钢管或角铁固定处,梯形钢管架地面两脚撑开距离70cm,上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20cm,相邻两个梯形架相距2000cm,用两根平行的钢管连接,钢管直接固定于梯形上边顶上,两根钢管相距20cm。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栽培火龙果的梯形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列的倒梯字形的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有两根平行的横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两个支架支脚和连接所述支架支脚横档构成,所述横杆分别置于所述横档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支脚的底端还设有支架横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横档长30cm。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梯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支架支脚的距离80cm,所述支架横档长30cmo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梯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高度为120cm,所述支架之间的距离2m,所述支架上的横档杆相距20cm。
【文档编号】A01G9/12GK105993695SQ201610573347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1日
【发明人】郑丽, 李辉, 徐绳武, 夏文娟, 张雅娟
【申请人】咸宁市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