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瘟病防治药物的防治作用测定的便捷方法

文档序号:10628639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瘟病防治药物的防治作用测定的便捷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瘟病防治药物的防治作用测定的便捷方法,在普通实验室内,利用水琼脂作育苗基质,结合配套营养液,在一个封闭小空间内培育水稻微小幼苗、并实施药物介入、及病害诱发处理,实现快速检测防治药物防治作用的目的。实施方法的步骤如下:1)水琼脂基质的配备;2)培育水稻微小幼苗;3)配备防治药物的使用药液;4)防治药物处理微小幼苗;5)药液干燥处理;6)人工诱发稻瘟病;7)结果调查与计算防治效果。本发明的优点是:具备检测药物干扰病菌致病能力的功用;琼脂是常用实验材料,育苗基质取材便捷;实现药物检测技术体系微型化,无需温室装备设施,试验条件容易实现技术标准化;技术简单,检测快速高效;容易实现药物鉴定检测批量化作业,可在药物早期研发工作中应用。
【专利说明】
一种稻瘟病防治药物的防治作用测定的便捷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植物病理学技术和农药学技术,具体是一种稻瘟病防治药物的防治作用测定的便捷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稻瘟病是我国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大流行年曾造成我国损失稻粮150亿公斤。尽管目前对稻瘟病的认识已相当深入,但与该病害的防病控害密切有关的许多基础研究滞后,特别是抗病育种工作仍然薄弱,因而我国当前稻瘟病的防治仍主要依赖农药防治。农药大量应用引起的环保问题和抗药性问题,以及水稻生产的发展对提高农药效力的期望,都要求农药能不断地更新换代,而农药的更新换代又有赖于农药研发的加强与创新。
[0003]防治植物病害农药的研发趋势,是开发不容易产生抗药性的、高效低毒的环保型防治药物;其中很重要的研发目标,是挖掘和寻找对靶标生物的生长抑制作用弱、而对靶标生物侵染致病的干扰作用强的药物。要实现这种目标,改进和提高已有的筛选检测技术很关键。
[0004]当前的筛选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活体外测定的生物测定法,该方法是通过检测药物抑制靶标病原菌生长发育或生理代谢而实现,具有无需寄主生物参与、简便高效,技术成熟、甚至已发展了高通量的检测技术等的特色。不过很明显,该技术方法筛选的结果,往往是获得对靶标病原菌抑制作用强的药物;而抑制作用弱、但对靶标病原菌的侵染致病能力的干扰作用强的药物,却遭到淘汰。要获得能干扰靶标病原菌侵染致病能力的药物,必须采用另外的测定方法,也就是采用将测试药物作用于病原菌的侵染过程的方法。
[0005]针对稻瘟病体系来说,必须要将测试药物作用于稻瘟病菌的侵染过程,而要实现这样的试验过程,测定技术体系离不开寄主水稻材料的培育,离不开稻瘟病菌与寄主水稻的侵染互作。这种药物作用的测定技术目前主要有两套方法。
[0006]—套是在田间栽培的水稻上,利用自然发病的方式检测药物的作用。该方法需要在田间实施,因而需要较多的药物试样,往往仅适用于研发后期定型药物的药效鉴定。而在农药的研发早期,药物试样量往往很少,无法满足试验的要求。而且该方法的最大的弊病是田间自然发病不可控。
[0007]另一套是在温室培育的水稻苗上,进行人工发病的方式检测药物的作用。该方法需要使用温室这种大型的技术装备体系,试验过程的技术条件控制复杂,在批量试验测定时,人力物力财力等的耗费仍然较大。
[0008]这二套技术方法,都受限于寄主水稻培育需要庞大复杂的技术体系,占地耗时花费大,很难达到快速高效的技术要求,也很难在药物研发早期试验中应用。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稻瘟病防治药物的防治作用测定的便捷方法。
[0010]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种稻瘟病防治药物的防治作用测定的便捷方法,利用水琼脂作育苗基质,结合配套营养液,在一个封闭小空间内培育水稻微小幼苗、并实施药物介入、及病害诱发处理,实现快速检测防治药物防治作用的目的。测定方法的步骤如下:
[0012]1.水琼脂基质的配备
[0013]先备配套营养液,该营养液的配比为:尿素0.5g、硝酸钾0.5g、磷酸二氢钾0.5g、水1000.0ml;按比例用清水将各成分溶解后备用。
[0014]然后配备育苗基质,该育苗基质的配比为:琼脂4g、配套营养液1000ml;按比例将琼脂与配套营养液混合,并加热熔化琼脂,将该液态琼脂倒入普通培养皿,冷却凝固后形成水琼脂厚平板作为水稻育苗基质。
[0015]2.培育水稻微小幼苗
[0016]按常规方式将水稻种子浸种催芽,用小镊子轻取已经催芽萌动的水稻种子,播埋于步骤I配备的育苗基质内。播种完毕后,将装载基质和种子的培养皿置于小方盘内,取一小玻璃罩将培养皿罩在小方盘内,再往小方盘内加入一层清水,使小玻璃罩内形成一密闭小空间,稻种在该小空间内继续萌发生长。将该整套育苗器具放置在普通实验室内明亮的平台上培育3天,室内温度维持28°C。
[0017]3.配备防治药物的使用药液
[0018]用清水将待测防治药物配成使用药液,并将有效成分调配成需要测定的浓度,以空白清水作无药处理对照。
[0019]4.防治药物处理微小幼苗
[0020]将步骤2培育3天后的微小幼苗转移至隔离箱/室,打开玻璃罩,用喷雾器将步骤3配备的防治药物药液均匀喷雾至微小幼苗上,直至幼苗表面布满细小雾滴为止。
[0021]5.药液干燥处理
[0022]步骤4喷施药液完毕后,静置一段时间,直至幼苗表面药液水分蒸发变干。
[0023]6.人工诱发稻瘟病
[0024]按常规方法培养制备稻瘟病菌分生孢子,配成孢子液,用喷雾器将孢子液喷雾到步骤5操作完毕的幼苗上,直至幼苗表面布满细小雾滴为止,然后罩回玻璃罩,转回原来育苗的平台,在原来的育苗条件下继续培育,稻瘟病菌发动侵染并导致幼苗发病。
[0025]7.结果调查与计算防治效果
[0026]步骤6的微小幼苗继续培育5天后,清水对照处理的幼苗已表现清晰的发病反应。有防治作用的药物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病情变轻或不发病;病情轻重用病情级数表示。
[0027]防治效果(%) = 100 X (对照处理病情级数-药物处理病情级数)/对照处理病情级数
[0028]本发明的优点是:
[0029]I)由于药物作用于稻瘟病菌与水稻互作过程,具备检测药物干扰病菌致病能力的功用;
[0030]2)琼脂是常用实验材料,育苗基质取材便捷。
[0031]3)实现药物检测技术体系微型化,无需温室装备设施,试验条件容易实现技术标准化。
[0032]4)技术简单,检测快速高效。
[0033]5)容易实现药物鉴定检测批量化作业,可在药物早期研发工作中应用。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发明育苗基质水琼脂及相关器具示意图。图中,A是小玻璃罩将4个培养皿罩在小方盘内,培养皿内装有水琼脂厚平板,每皿水琼脂平板上播种水稻种子10颗。B是A图去掉小玻璃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36]本发明的要点是,利用水琼脂及配套营养液培育水稻微小幼苗,在微小幼苗上处理防治药物和诱发稻瘟病,病菌在侵染水稻幼苗过程中,受到药物的抑制或干扰,导致发病减轻,从而体现防治药物的防治作用。
[0037]本发明借助两件简单的器具,能将水稻微小幼苗培育及其后面的稻瘟病诱发培育集成于一个封闭的小空间内,方法是,水稻种子播种后,将装载基质及种子的培养皿置于小方盘内,然后用玻璃罩将该培养皿罩在小方盘内,再往小方盘内注入一层清水,玻璃罩内形成一个封闭的小空间,如图1所示。
[0038]用水琼脂作育苗基质的好处是,琼脂是实验室常用的商品材料,取材方便并且易于设计技术标准。本发明每升基质含琼脂4g,原则上是熔化冷却后能凝固而不过硬为宜。
[0039]配套营养液的功用是促进稻瘟病发病并表现明显的坏死反应。将营养液与琼脂熔配在一起,倒入培养皿中形成平板,平板厚度约为6?10mm,该水琼脂平板能满足整个试验过程水稻幼苗生长所需的水分与营养。
[0040]所用的培养皿大小,可依试验需要而定;使用小培养皿则有利于一个罩内设计多个药物处理。
[0041]使用的水稻种子按常规方法浸种和催芽,至露白并可见胚根形成萌动为宜。每皿平板播种量可依平板大小而定,日常常用的9cm培养皿平板可接种10?20颗种子。
[0042]播种后罩上玻璃罩并往小方盘加注清水后,玻璃罩内形成一个封闭的小空间,稻种在该小空间内生长发育,中途除了实施药物处理和病菌接种操作外,无需任何其它如通气、补肥或浇水等的技术操作。
[0043]已经发现,当微小幼苗的第一完全叶伸出约2.5cm时,最适合试验使用。通常播种3天后,幼苗符合这样的技术状态。
[0044]多种药物测试时,采用喷雾方式的施药操作容易产生药物间的交叉沾染,因而在施药时不宜在育苗之处打开玻璃罩直接喷药,而应采取隔离措施,如将稻苗材料转入隔离箱(或隔离苍室)内施药,避免药物间的交叉沾染。
[0045]施药后,不宜马上接种稻瘟病菌,需要等到药液水分干燥后再进行病菌接种,一般静置等待I小时后,幼苗表面药液已经自然干燥。
[0046]病菌接种的孢子浓度按常规接种用的孢子浓度,不过,孢子浓度偏浓更有利于发病。
[0047]通常接种病菌5天后,无药物处理的幼苗已表现清晰的坏死反应,适合进行结果调查;通过逐株记录幼苗上的病级反应,可以计算药物处理和无药处理的平均病级,并对比计算得到防治效果;病情级数可按病斑大小或坏死面积大小来划分。
[0048]试验场地为自然明亮的普通实验室,将试验材料置于近窗口的普通平台上即可,注意避免直射阳光,因其容易引起玻璃罩内升温。将育苗器具叠加放置能提高室内空间的利用率。试验全程室内以28°C恒温状态为宜,一般常规空调就能满足该技术要求;室内湿度为自然湿度,无需控制。
[0049]该技术方法无需使用温室设施,因而重要的试验条件,如温度、光照、水分和湿度等无需庞大复杂的调控技术体系;通过将试验材料集成于一个微小而封闭的小玻璃罩内,也能节省大量的日常护理工作;加上育苗基质和肥力条件容易统一标准,使得该技术体系在实践上容易实现标准化作业。试验占用空间小、全程耗时短、总体技术简单而容易操作,则非常有利于药物测试工作的批量化作业。实际上形成了防治药物防治作用的活体测定技术体系微型化。
[0050]实施例1
[0051]应用本发明一种稻瘟病防治药物的防治作用测定的便捷方法,以品种宜香优7633为水稻材料,接种稻瘟病菌菌株Mg2013-1,测试杀菌剂稻瘟灵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按如下步骤实施操作:
[0052]1.水琼脂基质的配备
[0053]先备配套营养液,该营养液的配比为:尿素0.5g、硝酸钾0.5g、磷酸二氢钾0.5g,水1000.0ml;按比例用清水将各成分溶解后备用。然后配备育苗基质,该育苗基质的配比为:琼脂4g、配套营养液1000ml;按比例将琼脂与配套营养液混合,并加热熔化琼脂,将该液态琼脂倒入直径为9cm的普通培养皿,液体深度约10mm,冷却凝固后形成水琼脂厚平板作为水稻育苗基质
[0054]2.培育水稻微小幼苗
[0055]按常规方式将水稻品种宜香优7633种子浸种催芽,用小镊子轻取已经催芽萌动的水稻种子,播埋于步骤I配备的育苗基质内,每皿播10颗种子。播种完毕后,将装载基质和种子的培养皿置于小方盘内,取一小玻璃罩将培养皿罩在小方盘内,再往小方盘内加入一层清水,使小玻璃罩内形成一密闭小空间,稻种在该小空间内继续萌发生长。将该整套育苗器具放置在普通实验室内明亮的平台上培育3天,室内温度维持28°C。
[0056]3.配备防治药物的使用药液
[0057]按药剂40%稻瘟灵乳液说明书,用清水将该药剂配成生产用浓度的药液,以空白清水作无药处理对照。
[0058]4.防治药物处理微小幼苗
[0059]将步骤2培育3天后的微小幼苗转移至隔离室,打开玻璃罩,用喷雾器将步骤3配备的防治药物药液均匀喷雾至微小幼苗上,直至幼苗表面布满细小雾滴为止。
[0060]5.药液干燥处理
[0061]步骤4喷施药液完毕后,静置一段时间,直至幼苗表面药液水分蒸发变干。
[0062]6.人工诱发稻瘟病
[0063]按常规方法培养制备稻瘟病菌菌株Mg2013_l的分生孢子,配成孢子液,用喷雾器将孢子液喷雾到步骤5操作完毕的幼苗上,直至幼苗表面布满细小雾滴为止,然后罩回玻璃罩,转回原来育苗的平台,在原来的育苗条件下继续培育,稻瘟病菌发动侵染并导致幼苗发病。
[0064]7.结果调查与计算防治效果
[0065]步骤5的微小幼苗继续培育5天后,清水对照处理的幼苗已表现清晰的发病反应,调查病情级数为3.0级;而杀菌剂稻瘟灵处理的幼苗的病情级数为0.03级,计算防治效果为99.0 %,结果能反映出稻瘟灵的高效防治作用。
[0066]实施例2
[0067]应用本发明一种稻瘟病防治药物的防治作用测定的便捷方法,以品种宜香优7633为水稻材料,接种稻瘟病菌菌株Mg2013_l,测试杀菌剂三环唑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按实施例I的步骤I至步骤7操作实施:但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步骤3配备的杀菌剂是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在施药和接种病菌孢子5天后,清水对照处理的稻苗已表现清晰的发病反应,调查病情级数为3.0级;而杀菌剂三环唑处理的稻苗的病情级数为0.07级,计算防治效果为97.67%,结果能反映出三环唑的高效防治作用。
[0068]实施例3
[0069]应用本发明一种稻瘟病防治药物的防治作用测定的便捷方法,以品种宜香优7633为水稻材料,接种稻瘟病菌菌株Mg2013_l,测试杀菌剂嘧菌酯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按实施例I的步骤I至步骤7操作实施:但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步骤3配备的杀菌剂是25%嘧菌酯悬浮剂。在施药和接种病菌孢子5天后,清水对照处理的稻苗已表现清晰的发病反应,调查病情级数为3.0级;而杀菌剂嘧菌酯处理的稻苗的病情级数为0.15级,计算防治效果为95.0%,结果能反映出嘧菌酯的高效防治作用。
【主权项】
1.一种稻瘟病防治药物的防治作用测定的便捷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水琼脂作育苗基质,结合配套营养液,在一个封闭小空间内培育水稻微小幼苗、并实施药物介入、及病害诱发处理,实现快速检测防治药物防治作用的目的;实施方法的步骤如下: 1)水琼脂基质的配备:先备配套营养液,该营养液的配比为:尿素0.5g、硝酸钾0.5g、磷酸二氢钾0.5g、水1000.0ml;按比例用清水将各成分溶解后备用;然后配备育苗基质,该育苗基质的配比为:琼脂4g、配套营养液1000ml;按比例将琼脂与配套营养液混合,并加热熔化琼脂,将该液态琼脂倒入普通培养皿,冷却凝固后形成水琼脂厚平板作为水稻育苗基质; 2)培育水稻微小幼苗:按常规方式将水稻种子浸种催芽,用小镊子轻取已经催芽萌动的水稻种子,播埋于步骤I)配备的育苗基质内;播种完毕后,将装载基质和种子的培养皿置于小方盘内,取一小玻璃罩将培养皿罩在小方盘内,再往小方盘内加入一层清水,使小玻璃罩内形成一密闭小空间,稻种在该小空间内继续萌发生长;将该整套育苗器具放置在普通实验室内明亮的平台上培育3天,室内温度维持28°C ; 3)配备防治药物的使用药液:用清水将待测防治药物配成使用药液,并将有效成分调配成需要测定的浓度,以空白清水作无药处理对照; 4)防治药物处理微小幼苗:将步骤2)培育3天后的微小幼苗转移至隔离箱/室,打开玻璃罩,用喷雾器将步骤3)配备的防治药物药液均匀喷雾至微小幼苗上,直至幼苗表面布满细小雾滴为止; 5)药液干燥处理:步骤4)喷施药液完毕后,静置一段时间,直至幼苗表面药液水分蒸发变干; 6)人工诱发稻瘟病:按常规方法培养制备稻瘟病菌分生孢子,配成孢子液,用喷雾器将孢子液喷雾到步骤5)操作完毕的幼苗上,直至幼苗表面布满细小雾滴为止,然后罩回玻璃罩,转回原来育苗的平台,在原来的育苗条件下继续培育,稻瘟病菌发动侵染并导致幼苗发病; 7)结果调查与计算防治效果:步骤6)的微小幼苗继续培育5天后,清水对照处理的幼苗已表现清晰的发病反应;有防治作用的药物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病情变轻或不发病;病情轻重用病情级数表示; 防治效果(% ) = 100 X (对照处理病情级数-药物处理病情级数)/对照处理病情级数。
【文档编号】A01G9/10GK105993643SQ201610345436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4日
【发明人】张君成, 王忠文, 曾东强, 李界秋, 熊英, 时婷婷
【申请人】广西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