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缘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

文档序号:10579717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缘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缘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采集种藻、促进雌、雄生殖托提前及同步成熟、促进雌、雄生殖托内生殖细胞提前及同步排放、受精卵采集和幼苗培育共五个步骤。本发明采用自行设计的种藻培养装置,在可控条件下对种藻的生殖托进行促熟、促排,可以使雌、雄生殖托提前及同步成熟,以及生殖托内生殖细胞提前及同步排放,卵细胞的受精率达到90~95%,采苗量明显增加;在可控条件下培育幼苗,培养前期采用牡蛎壳附着培养,当幼苗长至长度约5mm后,采用悬浮培养法培育幼苗至5cm,幼苗培育周期相比全程附着培育要短。本发明不仅明显地提高了对水体的利用率,育苗周期比传统的人工育苗方法缩短约3个月,从而提高了育苗效率。
【专利说明】
一种全缘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全缘马尾藻人工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缘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全缘马尾藻(integerrimumTseng et Lu,2000)是一种中国特有的大型褐藻,隶属褐藻门,墨角藻目,马尾藻科。藻体雌雄异株,自然生长于低潮带石沼中,主要产于广东省沿海。全缘马尾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以及药用价值。随着其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天然的全缘马尾藻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且近年来全缘马尾藻天然资源也因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破坏而锐减,人工养殖将成为获取全缘马尾藻的主要途径,而充足的苗种供应是开展其人工养殖的前提条件,所以急需开展全缘马尾藻规模化人工育苗。
[0003]目前羊栖菜、鼠尾藻、海黍子、硇洲马尾藻、铜藻、瓦氏马尾藻等马尾藻已开展了有性繁殖人工育苗,其基本的育苗方法已经建立,但也存在采苗量低、育苗周期长等一些技术缺陷,限制了马尾藻人工育苗的苗种产量。目前,在人工育苗实践中,通常选择自然海区野生或人工养殖已自然成熟的藻体作为采苗的种藻,由于受自然海区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雌、雄藻体间以及同类藻体间的生殖托一般不能同步成熟,从而造成很难获得同步成熟的雌、雄藻体,必然影响生殖细胞的同步排放和受精,从而导致采苗量低。另外,目前育苗过程中主要采用阴干处理生殖托来促进生殖细胞排放,此方法使得雌、雄生殖细胞排放的同步性较好,但是阴干失水造成的胁迫会使大量的生殖细胞受损甚至失去受精活性,从而也会减少采苗量。
[0004]由于受自然海区风浪和敌害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目前人工培育的马尾藻幼苗要在5cm以上移栽至自然海区,才能获得较高的存活率。根据对全缘马尾藻的自然繁殖习性的调查,在自然海区生长的藻体一般于5月下旬完全成熟,在10月下旬当自然海区环境条件适宜时,自然繁育的幼苗开始迅速生长,所以人工育出的幼苗在10月下旬左右移植海区养殖最为合适,但是按照目前的马尾藻人工育苗方法,从采集种苗到培育至5cm以上幼苗,一般需要6?7个月时间,从而导致不能将种苗在适宜的时间移栽至自然海区养殖,必然影响全缘马尾藻的产量。
[0005]可见,全缘马尾藻按目前已建立的马尾藻人工育苗方法进行种苗生产,必然存在采苗量低、育苗周期长等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制约着全缘马尾藻规模化人工育苗的产量,严重阻碍其规模化商业养殖的发展,所以,在全缘马尾藻人工育苗过程中,急需探索一种提高采苗量和缩短苗种培育周期的育苗方法,这对推进其规模化商业养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缘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提高幼苗的采苗量,以及缩短整个育苗周期。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缘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采集种藻:采集具有生殖托雏形且生殖小枝多的全缘马尾藻成藻。
[0008]S2、促进雌、雄生殖托提前及同步成熟:将步骤SI采集的雌、雄藻体用海水除去藻体上的杂藻及附着物后,按采集比例固定在培养架的固定绳上,控制藻体密度为6?8kg/m3,其中藻体重量为湿重,在水泥池中注入海水,池中海水深度为55?60cm,将培养架放入水泥池中并固定在水泥池底面;在温度29 ± 0.5 °C,光照强度7000 ± 1001X,光照周期18L:6D,盐度33 土 0.5%。,pH值8.2 ±0.1,水流速度20 土 2cm/s条件下充气培养12?14天后,雌、雄生殖托达到同步成熟,此时雌生殖托成熟率达到85%以上,雄生殖托成熟率可达到90%以上,雌、雄生殖托的重量分别占雌性藻体总重、雄性藻体总重的55?60%、65?70%,其中,水泥池中的海水每3天更换一次,换水时翻转培养架使得上下倒置。
[0009]S3、促进雌、雄生殖托提前及同步排放:更换水泥池培养种藻,在水泥池底部铺满附着基后,将已同步促熟的雌、雄藻体依然固定在培养架上不动,用聚乙烯绳绑紧培养架上部的四个角,将培养架吊起来距离池底35?45cm,再将聚乙烯绳固定在平放在水泥池上作支撑杆的竹竿上,往水泥池注入海水,海水的高度为95cm?100cm,然后在温度27±0.5°C,盐度33 土0.5%。,水流速度6 土 lcm/s,光照强度Olx,pH值8.2 ± 0.1条件下进行培养,雌藻上的生殖托能排放卵细胞为11000?12000个/g,受精率达到90?95%,受精卵从生殖托上的脱落率达到70?75%,促排周期为8?9小时,排卵周期约为7?8小时,此过程不需更换海水;光照强度的处理采用厚度0.1mm的黑色PET薄膜将整个池体避光处理。
[0010]S4、受精卵的采集:在步骤S3进行时,受精卵从生殖托上脱落后,由于重力作用均匀沉降在附着基上,23?25小时后,从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幼孢子体可稳定附着,受精卵的附着率可达85?90%。
[0011]S5、幼苗的培育:包括三个培养阶段;具体如下。第一培养阶段:将附着有幼孢子体的附着基取出并清除附着基上的杂质,更换水泥池中的海水,再将带有幼孢子体的附着基放回水泥池中,在温度25 ± 0.5 °C,水流速度5 土 I cm/s,光照强度2000 ± 100 Ix,光照周期13L:1ID,盐度33 土0.5%。,pH值8.2 ± 0.1条件下充气培养18?22天,每5天更换一次海水,池中加入海水的高度为18?22cm,最后获得幼苗密度为230?250万株/m2、长度为5±0.5mm的一期幼苗。
[0012]第二培养阶段:取出第一培养阶段获得的一期幼苗并用刀片剥离附着基,剥离后的一期幼苗立即放入更换过海水的水泥池中进行充气悬浮培养,池中加入海水的高度为90?110cm,培养条件为温度26±0.5°C,水流速度20±2cm/s,光照强度3000±1001x,光照周期14L:1OD,盐度33 土 0.5%。,pH值8.2 ± 0.1,放回培养的一期幼苗密度为11?13万株/m3,每3天更换一次海水,培养18?22天可获得2 土 0.2cm的二期幼苗。
[0013]第三培养阶段:取出第二培养阶段获得的二期幼苗并分苗,分苗后放入水泥池中进行充气悬浮培养,培养时用气石在池底进行均匀充气,调节气流大小以控制水流速度,培养过程中,每天更换一次海水,池中加入海水的高度为90?I 1cm,每晚对幼苗进行干出处理,其中,放回培养的二期幼苗的培养密度为2?3万株/m3,培养条件为温度27±0.5°C,水流速度30 土 2cm/s,光照强度5000 ± 10lx,光照周期 14L:1OD,盐度33 土 0.5%。,pH值8.2 土0.1;将幼苗培养38?42天后幼苗长度达5 ± 0.5cm即可完成室内人工育苗过程,幼苗可移植至自然海区进行养殖;
其中,注入及后续更换海水的操作包括注入海水前清洗的步骤、注入海水的步骤和泼洒N、P营养液的步骤。
[0014]进一步地,所述种藻采集步骤具体操作为:5月上旬于自然海区采集具有生殖托雏形、生殖小枝多、健壮、附着物少或无的野生全缘马尾藻成藻,并将藻体放入保鲜封口袋,密封后放入加冰的泡沫箱中,并在3小时内运输至室内,生殖托雏形为刚分化成可肉眼辨别雌雄性别的生殖托;采集的成藻中雌、雄藻体的初生分枝长度均在60cm以上,重量比例为1:5?7,其中藻体重量为湿重。
[0015]进一步地,所述注入海水前清洗的步骤包括在使用前先用洁净淡水将水泥池洗刷干净,待用,再将高锰酸钾与淡水配成5 kg/m3的消毒液,进行全池泼洒,消毒10分钟后,用洁净淡水冲洗干净,最后在池中加满洁净淡水浸泡,使用时排掉淡水。
[0016]所述水泥池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在进水口经300目的纱絹袋过滤处理,池深度为I?1.2m,注入水泥池中的海水为经两级砂滤处理后,加入次氯酸钠使水中有效氯含量为1?20g/m3,充气5分钟混匀,停气处理12?24小时后,曝晒强充气I?2天,使用时,根据余氯量加入一定量的硫代硫酸钠中和,再经0.1N碘化钾?0.5%淀粉?2N硫酸检测无余氯后,再放入水泥池的消毒自然海水。
[0017]所述N、P营养液有效成分为,NaNO3、NH4C1、Na2HPO4、甘油磷酸钠,用淡水将固体全部溶解。加入海水后各组分的相应浓度约为3.5kg/m3、0.5 kg/ m3、0.5 kg/ m3、0.5 kg/
m3o
[0018]进一步地,所述光照强度处理采用厚度0.1mm的黑色PET薄膜将整个池体避光处理。
[0019]进一步地,所述附着基为牡蛎壳,在使用前将牡蛎壳洗刷干净后用5kg/m3的高锰酸钾消毒液浸泡24小时,浸泡后用淡水冲洗并将牡蛎壳置于淡水中浸泡至使用时取出。
[0020]进一步地,所述干出处理的步骤为:将幼苗用20目长方形纱絹滤网从水泥池中捞出,在室内条件下自然暴露0.5?I小时后放回水泥池内。
[0021]进一步地,所述各培养架在水泥池中的放置方式为:沿固定绳方向的间距为4?6cm,各培养架在沿垂直固定绳方向的间距为13?17cm。
[0022]进一步地,所述培养架包括竖直支撑杆、水平支撑杆、三通接头和多根藻体固定绳,多根竖直支撑杆和水平支撑杆通过多个三通接头连接后组合成一立方架体,在培养架的左、右侧面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安装藻体固定绳的多根竖直安装杆,多根藻体固定绳横向间隔设置,每根藻体固定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侧面相对应的竖直安装杆上且使藻体固定绳与竖直安装杆相垂直,所述气石固定在培养架的底部。
[0023]所述培养架上竖直支撑杆上也固定有所述藻体固定绳,安装方向与安装在所述竖直安装杆上的藻体固定绳一致。所述培养架的长宽高均为50cm,相邻两根所述竖直安装杆之间的间距为12?18cm;相邻两根所述藻体固定绳之间的间距为4?6cm;所述竖直支撑杆、水平支撑杆和竖直安装杆均为PVC水管,PVC水管和三通接头连接后用固体胶固定;所述竖直安装杆和竖直支撑杆上间隔开设有一列用于固定所述藻体固定绳的圆孔,圆孔的直径为
0.4?0.6cm,相邻圆孔间的距离为4?6cm,所述PVC水管的直径为2?3cm。
[0024]与现有的马尾藻人工育苗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⑴本发明在可控条件下,人工促熟全缘马尾藻种藻上的生殖托,可以使全缘马尾藻种藻上的雌、雄生殖托提前及同步成熟,从而缩短育苗周期,有利于提高育苗效率。
[0025]⑵本发明在可控条件下,使雌、雄生殖托同步排放生殖细胞,不仅可以使卵细胞的受精率达到90?95%,得到脱落的受精卵量明显增加,采苗量明显提高,而且可以缩短促排时间和排卵时间以提高育苗效率。
[0026]⑶传统人工育苗中一般将种藻漂浮于水体表面进行促熟、促排,本发明设计的培养装置可以明显提高水体利用率,进而提高育苗效率。此外,培养装置所用材料廉价易得,且装置简单,应用方便并可重复利用。
[0027]⑷本发明中采用牡蛎壳作为附着基,其材质有利于幼苗的附着以及生长,且材料廉价易得,可重复利用。
[0028](5)传统育苗中采用的培养方式一般为全程附着培养,本发明中,当幼苗长至长度约5mm后采用悬浮培养法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全缘马尾藻幼苗,幼苗长度从5mm左右增加至5cm左右需要的时间总共约为60天,整个育苗周期相比附着培养育苗周期缩短约3个月,悬浮培养法不仅提高了水体利用率,而且也缩短了育苗周期,可提高育苗效率以及有利于全缘马尾藻幼苗提早移植海区,进而增加其产量。
【附图说明】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0]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方框图。
[0031 ]图2为本发明中培养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发明中培养架放置在水泥池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如图1?3所示,本发明一种全缘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采集种藻的步骤S1、促进雌、雄生殖托提前及同步成熟的步骤S2、促进雌、雄生殖托提前及同步排放的步骤S3、受精卵采集的的步骤S4和幼苗培育的步骤S5,每一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如下。
[0034]S1、采集种藻:5月上旬于广东省徐闻县四塘村近岸海区(110° 087 E,20° 147 N)采集具有生殖托雏形、生殖小枝多、健壮、附着物少或无的野生全缘马尾藻成藻,并将藻体放入保鲜封口袋,密封后放入加冰的泡沫箱中,并在3小时内运输至室内,生殖托雏形为刚分化成可肉眼辨别雌雄性别的生殖托;采集的成藻中雌、雄藻体的初生分枝长度均在60cm以上,重量比例为1:6,其中藻体重量为湿重。
[0035]S2、促进雌、雄生殖托提前及同步成熟:将步骤SI采集的雌、雄藻体用海水除去藻体上的杂藻及附着物后,按采集比例固定在培养架的固定绳上,控制藻体密度为7kg/m3,其中藻体重量为湿重。在水泥池中注入海水,池中海水深度为60cm,将培养架按附图3所示放入水泥池中并固定在水泥池底面,培养架在沿固定绳方向的间距为5cm,所述各培养架在沿垂直固定绳方向的间距为15cm。然后在温度29 ± 0.5 °C,光照强度7000 ± 100Ix,光照周期18L: 6D,盐度33 土0.5%。,pH值8.2 ±0.1,水流速度20 土 2cm/s条件下充气培养13天后,雌、雄生殖托均达到同步成熟,此时雌生殖托成熟率达到88.6%,雄生殖托成熟率可达到92.5%,雌、雄生殖托的重量分别占雌性藻体总重、雄性藻体总重的57.4%、66.8%,其中,水泥池中的海水每3天更换一次,换水时翻转培养架使得上下倒置。
[0036]S3、促进雌、雄生殖托提前及同步排放:更换水泥池培养种藻,在水泥池底部铺满附着基后,将已同步促熟的雌、雄藻体依然固定在培养架上不动,用聚乙烯绳绑紧培养架上部的四个角,将培养架吊起来距离池底40cm,再将聚乙烯绳固定在平放在水泥池上作支撑杆的竹竿上,往水泥池注入海水,海水的高度为100cm,然后在温度27 ±0.5°C,盐度33 土
0.5%。,水流速度6 土 lcm/s,光照强度Olx,pH值8.2 ± 0.1条件下进行培养,其中光照强度处理采用厚度0.1mm的黑色PET薄膜将整个池体避光处理。雌藻上的生殖托能排放卵细胞为14680个/g,受精率达到94.4%,受精卵从生殖托上的脱落率达到73.8%,促排周期约为9小时,排卵周期约为8小时,此过程不需更换海水。
[0037]本实施例中,所述附着基为牡蛎壳,在使用前将牡蛎壳洗刷干净后用5kg/m3的高锰酸钾消毒液浸泡24小时,浸泡后用淡水冲洗并将牡蛎壳置于淡水中浸泡至使用时取出。
[0038]S4、受精卵的采集:在步骤S3进行时,受精卵从生殖托上脱落后,由于重力作用受精卵均匀沉降在附着基上,24小时后,从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幼孢子体可稳定附着,受精卵的附着率可达89.3%。
[0039]S5、幼苗的培育:包括三个培养阶段,三个培养阶段在培养时均用气石在池底进行均匀充气,以调节气流大小以控制水流速度。
[0040]第一培养阶段:将附着有受精卵的牡蛎壳附着基取出并清除附着基上的杂质(具体操作是将牡蛎壳在海水中来回轻缓摇晃以去除表面的杂质,有利于减少脱苗)。同时更换水泥池中的海水,池中加入海水的高度为20cm,再将带有受精卵的附着基放回水泥池中,在温度25 ± 0.5°C,水流速度5 ± lcm/s,光照强度2000 土 10lx,光照周期13L:1ID,盐度33 土
0.5%。,pH值8.2 ±0.1条件下充气培养20天,每5天更换一次海水;换海水时水泥池用淡水洗刷干净,在前两次换海水时,牡蛎壳用海水中来回轻缓摇晃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在以后换海水时,牡蛎壳可用海水缓慢冲洗。最后获得幼苗密度为240万株/m2、长度为5±0.5mm的一期幼苗。
[0041]第二培养阶段:取出第一培养阶段获得的一期幼苗并用刀片剥离附着基,剥离后的一期幼苗立即放入更换过海水的水泥池中进行充气悬浮培养,池中加入海水的高度为100cm。其中,更换海水时,需将幼苗用100目长方形纱絹滤网捞出,再按照幼苗污染程度,将幼苗在滤网中用海水冲洗3?5遍并将明显的杂质和附着物挑出。培养条件为温度26±0.50C,水流速度20 土 2cm/s,光照强度3000 ± 100Ix,光照周期14L:1OD,盐度33 土 0.5%。,pH值
8.2±0.1,放回培养的一期幼苗密度为12万株/m3,每3天更换一次海水,培养20天可获得2±0.2cm的二期幼苗。
[0042]第三培养阶段:取出第二培养阶段获得的二期幼苗并分苗,分苗后放入水泥池中进行充气悬浮培养,培养时用气石在池底进行均匀充气,调节气流大小以控制水流速度,培养过程中,每天更换一次海水,更换海水时,将幼苗用20目长方形纱絹滤网捞出。按照幼苗污染程度,将幼苗在滤网中用海水冲洗3?5遍并将明显的杂质和附着物挑出。池中加入海水的高度为100cm,每晚对幼苗进行干出处理。其中,放回培养的二期幼苗的培养密度为2.5万株/m3,培养条件为温度27 ± 0.5 °C,水流速度30 土 2cm/s,光照强度5000 ± 10lx,光照周期14L:1OD,盐度33 土 0.5%。,pH值8.2 ± 0.1;将幼苗培养40天后幼苗长度达5 土 0.5cm即可完成室内人工育苗过程,幼苗可移植至自然海区进行养殖。
[0043]其中,上述注入及后续更换海水的操作包括注入海水前清洗的步骤、注入海水的步骤和泼洒N、P营养液的步骤。
[0044]具体的,上述干出处理的步骤为:将幼苗用20目长方形纱絹滤网从水泥池中捞出,在室内条件下自然暴露0.5?I小时后放回水泥池内。
[0045]上述步骤中对光照强度处理的方法是:采用厚度0.1mm的黑色PET薄膜将整个池体避光处理。
[0046]本实施例中,上述注入海水前清洗的步骤包括在使用前先用洁净淡水将水泥池洗刷干净,待用,再将高锰酸钾与淡水配成5kg/m3的消毒液,进行全池泼洒,消毒10分钟后,用洁净淡水冲洗干净,最后在池中加满洁净淡水浸泡,使用时排掉淡水;所述水泥池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在进水口经300目的纱絹袋过滤处理,池深度为I?1.2m,注入水泥池中的海水为为经两级砂滤后,加入次氯酸钠使水中有效氯含量为20g/m3,充气5分钟混匀,停气处理12?24小时后,曝晒强充气I?2天,使用时,根据余氯量加入一定量的硫代硫酸钠中和,再经0.1N碘化钾?0.5%淀粉?2N硫酸检测无余氯后,再放入水泥池的消毒自然海水;所述N、P营养液有效成分为,NaN03、NH4Cl、Na2HP04、甘油磷酸钠,用淡水将固体全部溶解。加入海水后各组分的相应浓度约为3.5kg/m3、0.5 kg/m3、0.5 kg/m3、0.5 kg/m3。
[0047]本实施例中,上述培养架I包括竖直支撑杆11、水平支撑杆12、三通接头13和多根藻体固定绳14,多根竖直支撑杆11和水平支撑杆12通过多个三通接头13连接后组合成一立方架体。在培养架I的左、右侧面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安装藻体固定绳14的多根竖直安装杆15,多根藻体固定绳横14向间隔设置,每根藻体固定绳1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侧面相对应的竖直安装杆11上且使藻体固定绳与竖直安装杆相垂直。
[0048]上述培养架的竖直支撑杆11上也可以固定有藻体固定绳14,安装方向与安装在所述竖直安装杆上的藻体固定绳一致。在相邻两根竖直安装杆11之间的间距为14?16cm;相邻两根所述藻体固定绳14之间的间距为4?6cm。优选的,相邻两根竖直安装杆11之间的间距为15cm;相邻两根藻体固定绳14之间的间距为5cm。选择该间隔尺寸,培育效果最佳。
[0049]上述竖直支撑杆11、水平支撑杆12和竖直安装杆15均为PVC水管,PVC水管和三通接头13连接后用固体胶固定。在竖直安装杆15和竖直支撑杆11上间隔开设有一列用于固定上述藻体固定绳14的圆孔,圆孔的直径为0.4?0.6cm,相邻圆孔间的距离为4?6cm,上述PVC水管的直径为I?3cm。优选的,圆孔的直径为0.5cm,相邻圆孔间的距离为5cm,上述PVC水管的直径为2 cm ο
[0050]本实施例中,每根竖直支撑杆11底部固定有一个上述气石2,每根所述竖直安装杆15底部固定有一个上述气石2 ο通过设置气石2,在通气时能够保证水流速度。
[005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全缘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1、采集种藻:采集具有生殖托雏形且生殖小枝多的全缘马尾藻成藻; 52、促进雌、雄生殖托提前及同步成熟:将步骤SI采集的雌、雄藻体用海水除去藻体上的杂藻及附着物后,按采集比例固定在培养架的固定绳上,控制藻体密度为6?8kg/m3,其中藻体重量为湿重,在水泥池中注入海水,池中海水深度为55?60cm,将培养架放入水泥池中并固定在水泥池底面;在温度29 ± 0.5°C,光照强度7000 ± 10lx,光照周期18L: 6D,盐度33 ± 0.5%0,pH值8.2 ± 0.1,水流速度20 土 2cm/s条件下充气培养12?14天后,雌、雄生殖托达到同步成熟,此时雌生殖托成熟率达到85%以上,雄生殖托成熟率可达到90%以上,雌、雄生殖托的重量分别占雌性藻体总重、雄性藻体总重的55?60%、65?70%,其中,水泥池中的海水每3天更换一次,换水时翻转培养架使得上下倒置; 53、促进雌、雄生殖托提前及同步排放:更换水泥池培养种藻,在水泥池底部铺满附着基后,将已同步促熟的雌、雄藻体依然固定在培养架上不动,用聚乙烯绳绑紧培养架上部的四个角,将培养架吊起来距离池底35?45cm,再将聚乙烯绳固定在平放在水泥池上作支撑杆的竹竿上,往水泥池注入海水,海水的高度为95cm?100cm,然后在温度27 ±0.5 °C,盐度33 ± 0.5%0,水流速度6 土 lcm/s,光照强度Olx,pH值8.2 ± 0.1条件下进行培养,雌藻上的生殖托能排放卵细胞为11000?12000个/g,受精率达到90?95%,受精卵从生殖托上的脱落率达到70?75%,促排周期为8?9小时,排卵周期约为7?8小时,此过程不需更换海水; 光照强度的处理采用厚度0.1mm的黑色PET薄膜将整个池体避光处理; 54、受精卵的采集:在步骤S3进行时,受精卵从生殖托上脱落后,由于重力作用均匀沉降在附着基上,23?25小时后,从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幼孢子体可稳定附着,受精卵的附着率可达85?90%; 55、幼苗的培育:包括三个培养阶段, 第一培养阶段:将附着有幼孢子体的附着基取出并清除附着基上的杂质,更换水泥池中的海水,再将带有幼孢子体的附着基放回水泥池中,在温度25 ±0.5°C,水流速度5 土 lcm/s,光照强度2000 ± 10lx,光照周期13L:1ID,盐度33 ± 0.5%。,pH值8.2 ±0.I条件下充气培养18?22天,每5天更换一次海水,池中加入海水的高度为18?22cm,最后获得幼苗密度为230?250万株/m2、长度为5±0.5mm的一期幼苗; 第二培养阶段:取出第一培养阶段获得的一期幼苗并用刀片剥离附着基,剥离后的一期幼苗立即放入更换过海水的水泥池中进行充气悬浮培养,池中加入海水的高度为90?IlOcm,培养条件为温度26±0.5°C,水流速度20土2cm/s,光照强度3000± 10lx,光照周期1礼:100,盐度33±0.5%。,?田直8.2±0.1,放回培养的一期幼苗密度为11?13万株/1113,每3天更换一次海水,培养18?22天可获得2 ± 0.2cm的二期幼苗; 第三培养阶段:取出第二培养阶段获得的二期幼苗并分苗,分苗后放入水泥池中进行充气悬浮培养,培养时用气石在池底进行均匀充气,调节气流大小以控制水流速度,培养过程中,每天更换一次海水,池中加入海水的高度为90?110cm,每晚对幼苗进行干出处理,其中,放回培养的二期幼苗的培养密度为2?3万株/m3,培养条件为温度27±0.5°C,水流速度30 ± 2cm/s,光照强度5000 ± 10lx,光照周期 14L:1OD,盐度33 ±0.5%。,pH值8.2 ±0.I;将幼苗培养38?42天后幼苗长度达5 ± 0.5cm即可完成室内人工育苗过程,幼苗可移植至自然海区进行养殖; 其中,注入及后续更换海水的操作包括注入海水前清洗的步骤、注入海水的步骤和泼洒N、P营养液的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缘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藻采集步骤具体操作为:5月上旬于自然海区采集具有生殖托雏形、生殖小枝多、健壮、附着物少或无的野生全缘马尾藻成藻,并将藻体放入保鲜封口袋,密封后放入加冰的泡沫箱中,并在3小时内运输至室内,生殖托雏形为刚分化成可肉眼辨别雌雄性别的生殖托;采集的成藻中雌、雄藻体的初生分枝长度均在60cm以上,重量比例为1:5?7,其中藻体重量为湿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缘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海水前清洗的步骤包括在使用前先用洁净淡水将水泥池洗刷干净,待用,再将高锰酸钾与淡水配成5kg/m3的消毒液,进行全池泼洒,消毒10分钟后,用洁净淡水冲洗干净,最后在池中加满洁净淡水浸泡,使用时排掉淡水; 所述水泥池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在进水口经300目的纱絹袋过滤处理,池深度为I?1.2 m,注入水泥池中的海水为经两级砂滤处理后,加入次氯酸钠使水中有效氯含量为1?20g/m3,充气5分钟混匀,停气处理12?24小时后,曝晒强充气I?2天,使用时,根据余氯量加入一定量的硫代硫酸钠中和,再经0.1N碘化钾?0.5%淀粉?2N硫酸检测无余氯后,再放入水泥池的消毒自然海水; 所述N、P营养液有效成分为,NaNO3、NH4C1、Na2HPO4、甘油磷酸钠,用淡水将固体全部溶解,加入海水后各组分的相应浓度约为3.5kg/m3、0.5 kg/ m3、0.5 kg/ m3、0.5 kg/ m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缘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强度处理采用厚度0.1mm的黑色PET薄膜将整个池体避光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缘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基为牡蛎壳,在使用前将牡蛎壳洗刷干净后用5 kg/m3的高锰酸钾消毒液浸泡24小时,浸泡后用淡水冲洗并将牡蛎壳置于淡水中浸泡至使用时取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缘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出处理的步骤为:将幼苗用20目长方形纱絹滤网从水泥池中捞出,在室内条件下自然暴露0.5?I小时后放回水泥池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尾藻种藻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培养架在水泥池中的放置方式为:沿固定绳方向的间距为4?6cm,各培养架在沿垂直固定绳方向的间距为13?17cm0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全缘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架包括竖直支撑杆、水平支撑杆、三通接头和多根藻体固定绳,多根竖直支撑杆和水平支撑杆通过多个三通接头连接后组合成一立方架体,在培养架的左、右侧面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安装藻体固定绳的多根竖直安装杆,多根藻体固定绳横向间隔设置,每根藻体固定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侧面相对应的竖直安装杆上且使藻体固定绳与竖直安装杆相垂直,所述气石固定在培养架的底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缘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架上竖直支撑杆上也固定有所述藻体固定绳,安装方向与安装在所述竖直安装杆上的藻体固定绳一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缘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架的长宽高均为50cm,相邻两根所述竖直安装杆之间的间距为12?18cm;相邻两根所述藻体固定绳之间的间距为4?6cm;所述竖直支撑杆、水平支撑杆和竖直安装杆均为PVC水管,PVC水管和三通接头连接后用固体胶固定;所述竖直安装杆和竖直支撑杆上间隔开设有一列用于固定所述藻体固定绳的圆孔,圆孔的直径为0.4?0.6cm,相邻圆孔间的距离为4?6cm,所述PVC水管的直径为2?3cm。
【文档编号】A01G33/00GK105941125SQ201610301249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9日
【发明人】刘东超, 欧泽奎, 谢恩义
【申请人】广东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