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十字花科聚硒作物产量及硒形态转化率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十字花科聚硒作物产量及硒形态转化率的方法,步骤包括:a、将十字花科聚硒作物于大棚内移栽定植,使作物在生长期内处于负氧离子环境中生长,且作物生长空间的负氧离子浓度维持在5000?8000个/cm3;b、待作物根系稳固后,以液态硒肥灌根施肥。该方法采用人工高负氧离子浓度培育环境,明显降低高浓度、高频率硒肥强化对作物营养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且将十字花科聚硒作物体内无机硒转化率提高20%以上,且方法环保高效,方便操作,易于推广。
【专利说明】
-种提高十字花科聚砸作物产量及砸形态转化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种植技术领域,特别设及一种提高十字花科聚砸作物产量及砸形态转 化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植物细胞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各种自由基和活性氧,使细胞的正常代谢不能顺利进 行。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基、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自由基、活性氧 浓度很低,不会引起伤害。但在植物衰老过程中,特别是处于逆境条件下,运种平衡遭到破 坏,自由基和活性氧的浓度超过了伤害"阔值",导致蛋白质、核酸、酶结构的氧化破坏,特别 是膜脂中的不饱和双链酸最易受自由基的攻击发生过氧化作用。过氧化过程产生新的自由 基,从而进一步促进膜脂质过氧化,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表现在膜通透性增大和离子泄 漏,最后导致植物伤害或死亡,影响作物产量。探究植物衰老原因,推迟衰老开始或延缓衰 老进程,防止早衰,W达高产优质,在作物种植领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杨淑慎,2001)。
[0003] 空气负离子又称负氧离子,是指获得1个或1个W上的电子而带负电荷的氧气离 子。自然界的放电(闪电)现象、光电效应、喷泉、瀑布等都能使周围空气电离,形成生态级负 氧离子。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清新空气的负离子标准浓度为每立方厘米空气中不应低于 1000-1500个。研究发现,广西己马地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平均在2000个至5000个/ cm3,被称为"天然氧吧",几个长寿村负氧离子浓度更是高达3万个/cm3;而在一般城市,运一 数目是1000个至2000个左右。
[0004] 研究发现,生态级负氧离子具有如下特征:小粒径、高活性、自然扩散距离远、抗氧 化性。负氧离子带有负电位,即有多余的电子,可补充给自由基,从而降低自由基对机体细 胞的损伤,阻断恶性循环,有助于延缓植物衰老,促进植物生长(杨淑慎,2001;王孝威, 2004;夏铁骑,2005)。
[0005] 十字花科碎米莽属作物堇叶碎米莽、芸臺属作物西兰花、花挪菜、甘蓝等具有较强 的聚砸能力。采用人工砸强化种植技术,堇叶碎米莽总砸含量可高达数千ppm,是普通植物 的上万倍。西兰花、花挪菜、甘蓝等砸含量也可达到数百卵n^Dean A.Kopsell ,2001 ;Silvio J.Ramos, 2011)。然而,实践发现,本类植物在高浓度、高频率的砸肥强化下,相对于未强化 砸肥者,营养体生长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产量最高可下降10%左右。此外,植株对无机砸的 转化率一般在70%-80%,还存在上升空间。鉴于此,寻找一种既能提高十字花科聚砸作物 营养体产量,又能促进植株体内砸形态转化的种植新方法,并继而推广到其他聚砸作物,对 富砸作物种植的增产提效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6]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能提高十字花科聚砸作物营养体产量,又能促进 植株体内砸形态转化的种植新方法。
[0007] -种提高十字花科聚砸作物产量及砸形态转化率的方法,步骤包括:
[0008] a、将十字花科聚砸作物于大棚内移栽定植,使作物在生长期内处于负氧离子环境 中生长,且作物生长空间的负氧离子浓度维持在5000-8000个/cm3;
[0009] b、待作物根系稳固后,W液态砸肥灌根施肥。
[0010] 优选的,步骤a所述十字花科聚砸作物包括碎米莽属及芸臺属作物。更加优选的, 所述十字花科聚砸作物包括堇叶碎米莽、西兰花、花挪菜、甘蓝。
[0011] 优选的,步骤a所述负氧离子环境通过负氧离子发生器释放小粒径、高活性、迁移 距离远的生态级负氧离子而形成,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的使用时间段为每日20点至次日8 点,使作物植株生长空间局部负氧离子浓度维持在5000-8000个/cm3。所述作物生长空间局 部为距离植株30公分W内的空间。所述负氧离子环境为无臭氧、无静电、无正离子衍生的生 态负氧离子浴环境。
[0012] 优选的,步骤b所述的液态砸肥包括亚砸酸钢溶液、富砸发酵液态肥、植物砸液态 月己。更加优选的,步骤b所述的液态砸肥包括亚砸酸钢溶液。
[0013] 优选的,步骤b所述灌根施肥为,W砸含量计,砸浓度为100-5000ppm的液态砸肥灌 根施肥,施肥频率为每隔5-15天1次,总计5-20次。
[0014] 更加优选的,步骤b所述灌根施肥为,W砸含量计,砸浓度为200-2000ppm的液态砸 肥灌根施肥,施肥频率为每隔7-10天1次,总计8-12次。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人工种植十字花科聚砸作物在高浓度、高频率砸肥强化下, 相对于未强化砸肥者,营养体生长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影响产量。本发明采用人工高负氧离 子浓度培育环境,明显降低高浓度、高频率砸肥强化对作物营养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使砸肥 强化下的十字花科聚砸作物营养体单株重量提高10%-20%,植株抗病能力增强。此外,十 字花科聚砸作物对无机砸的转化率一般在70%-80%,本方法采用人工高负氧离子浓度培 育环境可将十字花科聚砸作物体内无机砸转化率提高20% W上,植物吸收无机砸后,在植 物体内砸的转化需要一定周期,常规的砸肥强化方法处理作物,砸形态转化周期较长,转化 率不高,而增加砸肥浓度、施用频率后又会明显抑制营养体生长。通过高浓度负氧离子括抗 植物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有利于延长无机砸转化时间,从而提高转化率。本发明可在较 短的周期内实现高产量、无机砸高转化率,且本法环保高效,方便操作,易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十字花科聚砸作物产量及砸形 态转化率的方法予W进一步说明。
[0017]实施例1
[0018] 本实施例中十字花科聚砸作物选用堇叶碎米莽,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种植,其步骤 包括:
[0019] (1)堇叶碎米莽育苗至3-5片叶片后,移栽至大棚,大棚长度为20米,宽度为6米,在 移栽至采收阶段,每日晚20点至次日上午8点,开启华脉智氧星负离子净化器,释放生态级 负氧离子,使植株生长空间负氧离子浓度维持在5000-6000个/cm3,所述植株生长空间指距 离植株30公分W内的空间;
[0020] (2)堇叶碎米莽于大棚内移栽定植15天后,确认根系稳固,W砸含量计,采用砸质 量浓度为3(K)ppm亚砸酸钢水溶液灌根施肥,施肥频率为每隔10天1次,总计12次。
[0021 ]采用本实施实例所述方法种植的堇叶碎米莽采收后,单株经计算及检测,与相同 常规种植条件下采用常规方法种植的堇叶碎米莽的植株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所 述未经砸肥强化组为未经施用砸肥、未采用负氧离子浴、其他条件与上述步骤中各条件相 同的组;表中所述常规高砸种植为未采用负氧离子浴、其他条件与上述步骤中各条件相同 的组。
[0022] 表1堇叶碎米莽采收检测结果
[0023]
'[0024]表1中,为采收的堇叶碎米莽中任选10株进行检测得出的数据I,从结果可见,常规 砸肥强化后的植株相比于未经砸肥强化的植株,无机砸转化率在78%左右,但营养体生长 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产量下降。采用本实施例方法种植的植株,无机砸转化率相比于常规砸 肥强化后的植株无机砸转化率有明显提升,提升至94 %左右,降低砸肥强化对作物营养体 生长的抑制作用,产量明显提高。
[0025] 实施例2
[0026] 本实施例中十字花科聚砸作物选用西兰花,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种植,其步骤包括:
[0027] (1)西兰花育苗至3-5片叶片后,移栽至大棚,大棚长度为20米,宽度为6米,在移栽 至采收阶段,每日晚20点至次日上午8点,开启华脉智氧星负离子净化器,释放生态级负氧 离子,使植株生长空间负氧离子浓度维持在6000-7000个/cm3,所述植株生长空间指距离植 株30公分W内的空间;
[0028] (2)西兰花于大棚内移栽定植15天后,确认根系稳固,W砸含量计,采用砸质量浓 度为8(K)ppm亚砸酸钢水溶液灌根施肥,施肥频率为每隔8天1次,总计10次。
[0029] 采用本实施实例所述方法种植的西兰花采收后,单株经计算及检测,与相同常规 种植条件下采用常规方法种植的西兰花的植株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表中所述未经砸 肥强化组为未经施用砸肥、未采用负氧离子浴、其他条件与上述步骤中各条件相同的组;表 中所述常规高砸种植为未采用负氧离子浴、其他条件与上述步骤中各条件相同的组。
[0030] 表2西兰花采收检测结果
[0031]
[0032] 表2中,为采收的西兰花中任选10株进行检测得出的数据,从结果可见,常规砸肥 强化后的植株相比于未经砸肥强化的植株,无机砸转化率在74%左右,但营养体生长受到 一定程度抑制,产量下降。采用本实施例方法种植的植株,无机砸转化率相比于常规砸肥强 化后的植株无机砸转化率有明显提升,提升至90%左右,降低砸肥强化对作物营养体生长 的抑制作用,产量明显提高。
[0033] 实施例3
[0034] 本实施例中十字花科聚砸作物选用花挪菜,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种植,其步骤包括:
[0035] (1)花挪菜育苗至3-5片叶片后,移栽至大棚,大棚长度为20米,宽度为6米,在移栽 至采收阶段,每日晚20点至次日上午8点,开启华脉智氧星负离子净化器,释放生态级负氧 离子,使植株生长空间负氧离子浓度维持在7000-8000个/cm3,所述植株生长空间指距离植 株30公分W内的空间;
[0036] (2)花挪菜于大棚内移栽定植15天后,确认根系稳固,W砸含量计,采用砸质量浓 度为lOOOppm植物砸液态肥灌根施肥,施肥频率为每隔8天1次,总计10次。
[0037] 采用本实施实例所述方法种植的花挪菜采收后,单株经计算及检测,与相同常规 种植条件下采用常规方法种植的花挪菜的植株进行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表中所述未经砸 肥强化组为未经施用砸肥、未采用负氧离子浴、其他条件与上述步骤中各条件相同的组;表 中所述常规高砸种植为未采用负氧离子浴、其他条件与上述步骤中各条件相同的组。
[0038] 表3花挪菜采收检测结果
[0039]
[0041] 表3中,为采收的花挪菜中任选10株进行检测得出的数据,从结果可见,常规砸肥 强化后的植株相比于未经砸肥强化的植株,无机砸转化率在72%左右,但营养体生长受到 一定程度抑制,产量下降。采用本实施例方法种植的植株,无机砸转化率相比于常规砸肥强 化后的植株无机砸转化率有明显提升,提升至91%左右,降低砸肥强化对作物营养体生长 的抑制作用,产量明显提高。
[0042] 实施例4
[0043] 本实施例中十字花科聚砸作物选用甘蓝,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种植,其步骤包括:
[0044] (1)甘蓝育苗至3-5片叶片后,移栽至大棚,大棚长度为20米,宽度为6米,在移栽至 采收阶段,每日晚20点至次日上午8点,开启华脉智氧星负离子净化器,释放生态级负氧离 子,使植株生长空间负氧离子浓度维持在5000-7000个/cm3,所述植株生长空间指距离植株 30公分W内的空间;
[0045] (2)甘蓝于大棚内移栽定植15天后,确认根系稳固,W砸含量计,采用砸质量浓度 为2000ppm富砸发酵液态肥灌根施肥,施肥频率为每隔7天1次,总计8次。
[0046] 采用本实施实例所述方法种植的甘蓝采收后,单株经计算及检测,与相同常规种 植条件下采用常规方法种植的甘蓝的植株进行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表中所述未经砸肥强 化组为未经施用砸肥、未采用负氧离子浴、其他条件与上述步骤中各条件相同的组;表中所 述常规高砸种植为未采用负氧离子浴、其他条件与上述步骤中各条件相同的组。
[0047] 表4甘蓝采收检测结果 [004引
无机砸转化率/% I / I 75%±3% |93%±5%
[0049] 表4中,为采收的甘蓝中任选10株进行检测得出的数据,从结果可见,常规砸肥强 化后的植株相比于未经砸肥强化的植株,无机砸转化率在75%左右,但营养体生长受到一 定程度抑制,产量下降。采用本实施例方法种植的植株,无机砸转化率相比于常规砸肥强化 后的植株无机砸转化率有明显提升,提升至93%左右,降低砸肥强化对作物营养体生长的 抑制作用,产量明显提高。
[0050] W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W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提高十字花科聚硒作物产量及硒形态转化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a、 将十字花科聚硒作物于大棚内移栽定植,使作物在生长期内处于负氧离子环境中生 长,且作物生长空间的负氧离子浓度维持在5000-8000个/cm 3; b、 待作物根系稳固后,以液态硒肥灌根施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十字花科聚硒作物产量及硒形态转化率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a所述十字花科聚硒作物包括碎米荠属及芸薹属作物。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十字花科聚硒作物产量及硒形态转化率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a所述十字花科聚硒作物包括堇叶碎米荠、西兰花、花椰菜、甘蓝。4. 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十字花科聚硒作物产量及硒形态转化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所述负氧离子环境通过负氧离子发生器生成生态级负氧离子而形成,所述负氧离子 发生器的使用时间段为每日20点至次日8点。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十字花科聚硒作物产量及硒形态转化率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b所述的液态硒肥包括亚硒酸钠溶液、富硒发酵液态肥、植物硒液态肥。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十字花科聚硒作物产量及硒形态转化率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b所述的液态硒肥包括亚硒酸钠溶液。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十字花科聚硒作物产量及硒形态转化率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b所述灌根施肥为,以硒含量计,硒浓度为100-5000ppm的液态硒肥灌根施肥,施肥 频率为每隔5-15天1次,总计5-20次。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高十字花科聚硒作物产量及硒形态转化率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b所述灌根施肥为,以硒含量计,硒浓度为200-2000ppm的液态硒肥灌根施肥,施肥 频率为每隔7-10天1次,总计8-12次。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十字花科聚硒作物产量及硒形态转化率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a所述作物生长空间为距离植株30公分以内的空间。
【文档编号】C05D9/02GK105875158SQ201610269943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7日
【发明人】丛欣, 吴瑞, 刘雯雯, 李洁
【申请人】恩施德源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