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系杂交稻不育系选育方法

文档序号:9894463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系杂交稻不育系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杂交水稻育种技术领域,具体设及一种=系杂交水稻不育系选育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稻作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品质问题日益引起人 们的关注,提高稻米品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按照我国优质稻谷标准,当前=系杂 交水稻的米质问题主要表现为整精米率低、聖白粒率高、聖白度大、胶稠度低、食味品质较 差,因此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大量研究表明,影响杂交水稻品质的主要原因是不育系品质 欠佳。目前我国大部分=系杂交水稻是利用=系不育系珍灿97A、金-32A、冈46A、五丰A和协 青早A等配制而成,但运些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稻组合普遍存在稻米品质欠佳、农民丰产不增 收等问题,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及人民的生活需要。因此选育综合农艺性状 优良、米质优、配合力强、抗逆性好、易于制繁种生产的实用型不育系是=系杂交水稻发展 的趋势。
[0003] 根据野败型不育基因的地理分布,长江流域一带的绝大多数早、中釉品种对"野 败"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的保持能力。因而,国内大多数育种者利用长江流域一带种植的早釉 品种直接转育成不育系,或者通过人工制保方法杂交选育保持系。上世纪80年代国际水稻 研究所育成IR58025A等系列优质不育系,并配制出杂交组合成功在东南亚国家试种示范。 但仍存在如下缺陷:
[0004] 1、由于大多数早釉品种品质欠佳,因此新转育成的不育系稻米品质依然较差;
[0005] 2、由于长期的遗传驯化,南亚低缔度稻区的多数水稻品种携带有恢复基因或微效 恢复基因,而且群体中含有不育基因或微效基因的单株在表现型上难W识别,增加了后代 测交筛选的工作难度和强度;
[0006] 3、=系杂交稻不育系遗传基础较狭窄,遗传内涵不丰富,缺乏综合农艺性状优良、 米质优、配合力强、抗逆性好、易于繁殖制种生产的不育系。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系杂交水稻 不育系选育方法,运种方法通过利用南亚优质资源攻克转育不育系育性不彻底的技术难 题,进而拓宽保持系的选育范围和丰富不育系的遗传背景,最终选育出稻米品质优、综合性 状好特别是生产上可应用的优质不育系。
[000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运样一种=系杂交水稻不育系选育方法, 该方法具体包括W下步骤:
[0009]步骤1,引进南亚地区的优异种质资源,有目的开展其异地、异季种植,并坚持长期 育种材料创新和跟踪改良,选择出不仅田间株叶形态好、品质优、抗性强,而且对野败型不 育系具有一定的保持能力的源于印度Basmat i香稻群材料化sa;
[0010] 步骤2,通过对化sa连续多代的系统选择,采取在群体中寻找个体基因型差异的方 法,加大对分离大群体筛选压力,逐代淘汰微效恢复基因,结合田间稻米食味性评价,从 11767份资源中鉴定出特优质保持系材料化sal67-l 2;
[0011] 步骤3,将化sal67-12与珍灿97A的连续成对回交转育,最终转育出株型新、抗性 好、主要品质达部颁优质米1-2级标准的优质香型不育系中浙A。
[0012] 进一步,所述步骤2具体为将珍灿97A与源于印度Basmati香稻群材料化sa杂交得 到子一代Fi,从Fi代中选择不少于20000对单株材料成对测交,连续测交8年,逐代淘汰微效 恢复单株,最后选育出化sal67-12。
[0013] 通过不育系和恢复系品质同步改良,结合部分釉梗杂种优势利用,选育"前松后 直"新株型的优质杂交稻。成果创新性和实用性强,有效地解决了杂交稻高产与优质的矛 盾。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5] 第一:中浙A的选育技术,打破了釉型=系杂交稻恢保关系的地域分布传统观点, 克服了利用低缔度地区水稻品种转育不育系带来后代育性不彻底技术难题,中浙A不育株 率为100 %,花粉不育度达到99.99 %,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012 %。把长期W来局限于从长 江流域早釉品种中筛选保持系的范围扩展到南亚低缔度地区,丰富了不育系的遗传背景;
[0016] 第二:优质香型不育系中浙A是国内第一个利用南亚印度Basmati香型优质稻亲本 为材料转育而成的不育系。由于导入了 Basmati香稻的优良品质性状,中浙A(B)IO项米质指 标中除直链淀份含量(14.2 % )与部标优质二级标准(15 % )相当外,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或 超过部标优质米1-2级标准;在影响稻米的加工品质(整精米率)、外观品质(透明度及聖白 度)和食味品质(胶稠度)等方面较现有主要=系不育系有明显的改善,特别是与稻米食味 品质密切相关的"胶稠度"指标与国内同类不育系相比获得较大提升;
[0017]第立: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高。柱头白色,柱头外露率71.32%,其中双外露率 37.37 %,一般情况下异交结实率在45 % W上;
[0018] 第四:中浙A属感溫型中釉迟熟类型,播始历期87-91天,株叶形态优良,适合配制 中、晚杂交水稻新组合。中浙A中抗稻攝病,叶攝平均3.0级,最高5.0级;穗攝平均2.0级,最 高5.0级。中感白叶枯病,平均6.0级,最高7.0级。经过近几年各地的推广应用,大田病虫害 发生轻,对纹枯病、褐飞風的抗性较好;
[0019] 第五:中浙优系列组合实现了浙江省及周边省份杂交稻品种的更新换代,提升了 我国S系釉型杂交稻米的品质,已成为国内较具影响力的S系杂交稻组合。
【附图说明】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技术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3]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系杂交水稻不育系选育方法,该方法 具体包括W下步骤:
[0024] 步骤1,引进东南亚地区的优异种质资源,有目的开展其异地、异季种植,并坚持长 期育种材料创新和跟踪改良,选择出不仅田间株叶形态好、品质优、抗性强,而且对野败型 不育系具有一定的保持能力的源于印度Basmati香稻群材料化sa;
[0025] 步骤2,将珍灿97A与源于印度Basmati香稻群材料化sa杂交得到子一代Fi,从Fi代 中选择不少于20000对单株材料成对测交,连续测交8年,逐代淘汰微效恢复基因,结合田间 稻米食味性评价,从11767份资源中鉴定出特优质保持系材料化sal67-12;
[00%]步骤3,将化sal67-12与珍灿97A的连续成对回交转育,最终转育出株型新、抗性 好、主要品质达部颁优质米1-2级标准的优质香型不育系中浙A。
[0027]中浙A的选育技术,打破了釉型=系杂交稻恢保关系的地域分布传统观点,克服了 利用低缔度地区水稻品种转育不育系带来后代育性不彻底技术难题,中浙A不育株率为 100%,花粉不育度达到99.99%,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012%。把长期W来局限于从长江流 域早釉品种中筛选保持系的范围扩展到南亚低缔度地区,丰富了不育系的遗传背景;
[00%]优质香型不育系中浙A,是国内第一个利用南亚印度Basmati香型优质稻亲本为材 料转育而成的不育系。由于导入了印度香稻的优良品质性状,中浙A(B)IO项米质指标中除 直链淀份含量(14.2%)与部标优质二级标准(15%)相当外,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部 标优质米1-2级标准;在影响稻米的加工品质(整精米率)、外观品质(透明度及聖白度)和食 味品质(胶稠度)等方面较现有主要=系不育系有明显的改善,特别是与稻米食味品质密切 相关的"胶稠度"指标与国内同类不育系相比获得较大提升(表1);
[0029]表1中浙A与现有主要S系不育系主要米质指标的比较
[0031]
[0032] W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W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引进南亚地区的优异种质资源,有目的开展其异地、异季种植,并坚持长期育种 材料创新和跟踪改良,选择出不仅田间株叶形态好、品质优、抗性强,而且对野败型不育系 具有一定的保持能力的源于印度Basmat i香稻群材料Pusa; 步骤2,通过对Pusa连续多代的系统选择,采取在群体中寻找个体基因型差异的方法, 加大对分离大群体筛选压力,逐代淘汰微效恢复基因,结合田间稻米食味性评价,从11767 份资源中鉴定出特优质保持系材料Pusal67-12; 步骤3,将Pusa 167与珍汕97A的连续成对回交转育,最终转育出株型新、抗性好、主要品 质达部颁优质米1-2级标准的优质香型不育系中浙A。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 具体为:将珍汕97A与源于印度Basmat i香稻群材料Pusa杂交得到子一代Fi,从Fi代中选择 20000对以上单株材料成对测交,连续测交8年,逐代淘汰微效恢复单株,最后选育出 Pusal67-12〇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Basmati香稻材料转育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该方法通过引进南亚地区的优异种质资源,并开展了其异地、异季种植,坚持跟踪改良,发现源于印度Basmati香稻群的材料Pusa不仅田间株叶形态好、品质优、抗性强,而且对野败型不育系具有一定的保持能力;通过连续多代的系统选择,采取在群体中寻找个体基因型差异的方法,加大对分离大群体筛选压力,历时8年,逐代淘汰微效恢复基因,结合稻米品质早代筛选和食味性评价,从香稻资源中鉴定出优质保持系材料Pusa167-12,通过与珍汕97A的连续成对回交,成功转育出株型新、抗性好、品质达部颁优质米1-2级标准的优质香型不育系中浙A。
【IPC分类】A01H1/04, A01H1/02
【公开号】CN105660387
【申请号】CN201610068407
【发明人】童汉华, 张鹏, 高誉, 钟铮铮, 刘美兰
【申请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