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叶柯容器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杏叶柯容器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杏叶柯(Lithocarpusamygdalifolius (Skan) Hayata)又名杏叶石栎、红稠、岭梅,系壳斗科(Fagaceae)柯属(Lithocarpus)乔木,春夏季抽出的新枝及嫩叶背面密被黄棕色卷柔毛,秋后毛全部脱落。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或多穗排成圆锥花序,花序轴密被柔毛;雌花每3朵一簇,有时兼有单朵散生。壳斗近圆球形,全包坚果,呈不连续的环状;坚果的果壁比壳斗壁稍厚,坚果顶部被微柔毛。分布于台湾中部及南部、福建南部、广东东南部约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海南。生于海拔I 100-2 300米常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中,常为上层树种。
[0003]目前,杏叶柯资源仍处于野生分布状态,但随着保持植物多样性的需求,规模化人工栽培杏叶柯资源势在必行。容器苗具有苗期短、造林季节长、苗木规格和质量易于控制、节约种子、起苗过程中根系不易损伤、苗木失水少、造林成活率高、无缓苗期、便于育苗机械化等优点,是林业发达国家林木种苗的主要供应形式,现在我国也广泛采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杏叶柯栽培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营养供给充足,肥效长,苗木不易损伤,苗木失水少,有助于苗木快速生长的杏叶柯容器苗育苗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杏叶柯容器育苗方法,它包括营养杯选用、配制育苗基质、种子采集及处理、植苗上杯和栽培管理的工序,在育苗容器中装好育苗基质,并摆放在苗床上,将采集后的杏叶柯种子进行处理,然后植苗上杯,最后进行栽培管理,得到杏叶柯苗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育苗基质配制:育苗基质由下列原料和比例混合配制而成:黄心土:椰糠:珍珠岩:腐殖土比例为I?6:1:1:1;
(2)苗床及育苗容器准备:选择背风向阳、透水性好的地方建苗床,选择8?10cmX 15?20 cm的黑色营养杯作为育苗容器;将育苗容器装满育苗基质,整齐摆放在苗床上,播种前I天按常规用重量浓度为0.2 %的高锰酸钾对育苗基质进行消毒
(3)种子的采集及处理:3?4月采集的杏叶柯种子,堆怄卜2天,用清水搓洗后,去掉杂质和瘪粒,再用重量浓度为0.2%的多菌灵溶液拌种,并盖上塑料薄膜进行杀虫,然后用湿沙贮藏种子,沙与种子的体积比为I: I;
(4)植苗上杯:待杏叶柯种子长出胚芽,将杏叶柯种子从沙子中轻轻挖起,选择生长整齐,无霉变的带胚芽杏叶柯种子,先用小木棍在配好的育苗基质上插一个小孔,把杏叶柯胚芽放入小孔中,再将周围的育苗基质轻轻地压实;
(5 )栽培管理:植苗上杯后,按每畦宽100?120cm的规格排放,淋透水,搭建50?60%的遮阴网,适时浇水,每隔7?1天喷洒I次重量浓度0.2?0.5%多菌灵溶液,以防病虫害侵染。
[0006]优选的,以上所述的育苗基质配比为:黄心土:椰糠:珍珠岩:腐殖土比为4:1:1:1。
[0007]优选的,以上所述的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是按比例分别称取黄心土、椰糠、珍珠岩和腐殖土原料,分别捣碎过40?60目,混合搅拌均匀,晒干至含水率为15%备用。
[000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本发明中杏叶柯通过容器育苗,不受土壤性质的影响,可利用不适宜地栽的土地,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节约了播种用种,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0009]2、本发明容器育苗所用的基质是依据杏叶柯生理特性配制而成的,物理性状更优,苗木生长迅速、整齐、健壮,缩短了育苗周期;容器苗栽植时带土团,保证了起苗时根系的完整性,提尚了栽植成活率。
[0010]3、本发明的育苗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为杏叶柯建立了全新的栽培体系,大幅度提高了杏叶柯的成活率和生长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2]实施例1:
一种杏叶柯容器育苗方法,按黄心土:椰糠:珍珠岩:腐殖土比例为1:1:1:1分别称取黄心土、椰糠、珍珠岩和腐殖土原料,分别捣碎过40?60目,混合搅拌均匀,晒干至含水率为15%备用。
[0013]选择背风向阳、透水性好的地方建苗床,选择8cmX15 cm的黑色营养杯作为育苗容器。将育苗容器装满配制好的育苗基质,整齐摆放在苗床上,播种前I天按常规用重量浓度为0.2 %的高锰酸钾对育苗基质进行消毒。
[0014]3?4月采集的杏叶柯种子,堆怄I?2天,用清水搓洗后,去掉杂质和瘪粒,再用重量浓度为0.2%的多菌灵溶液拌种,并盖上塑料薄膜进行杀虫,然后用湿沙贮藏种子,沙与种子的体积比为1:1。待杏叶柯种子长出胚芽,将杏叶柯种子从沙子中轻轻挖起,选择生长整齐,无霉变的带胚芽杏叶柯种子,先用小木棍在配好的育苗基质上插一个小孔,把杏叶柯胚芽放入小孔中,再将周围的育苗基质轻轻地压实。
[0015]植苗上杯后,按每畦宽10cm的规格排放,淋透水,搭建50%的遮阴网,适时浇水,每隔7天喷洒I次重量浓度0.2%多菌灵溶液,以防病虫害侵染,最后得到杏叶柯苗木。
[0016]实施例2:
一种杏叶柯容器育苗方法,按黄心土:椰糠:珍珠岩:腐殖土比例为4:1:1:1分别称取黄心土、椰糠、珍珠岩和腐殖土原料,分别捣碎过40?60目,混合搅拌均匀,晒干至含水率为15%备用。
[0017]选择背风向阳、透水性好的地方建苗床,选择10cmX 15cm的黑色营养杯作为育苗容器。将育苗容器装满配制好的育苗基质,整齐摆放在苗床上,播种前I天按常规用重量浓度为0.2 %的高锰酸钾对育苗基质进行消毒。
[0018]3?4月采集的杏叶柯种子,堆怄I?2天,用清水搓洗后,去掉杂质和瘪粒,再用重量浓度为0.2%的多菌灵溶液拌种,并盖上塑料薄膜进行杀虫,然后用湿沙贮藏种子,沙与种子的体积比为1:1。待杏叶柯种子长出胚芽,将杏叶柯种子从沙子中轻轻挖起,选择生长整齐,无霉变的带胚芽杏叶柯种子,先用小木棍在配好的育苗基质上插一个小孔,把杏叶柯胚芽放入小孔中,再将周围的育苗基质轻轻地压实。
[0019]植苗上杯后,按每畦宽I1cm的规格排放,淋透水,搭建55%的遮阴网,适时浇水,每隔8天喷洒I次重量浓度0.4%多菌灵溶液,以防病虫害侵染,最后得到杏叶柯苗木。
[0020]实施例3:
一种杏叶柯容器育苗方法,按黄心土:椰糠:珍珠岩:腐殖土比例为6:1:1:1分别称取黄心土、椰糠、珍珠岩和腐殖土原料,分别捣碎过40?60目,混合搅拌均匀,晒干至含水率为15%备用。
[0021]选择背风向阳、透水性好的地方建苗床,选择10cmX 20 cm的黑色营养杯作为育苗容器。将育苗容器装满配制好的育苗基质,整齐摆放在苗床上,播种前I天按常规用重量浓度为0.2 %的高锰酸钾对育苗基质进行消毒。
[0022]3?4月采集的杏叶柯种子,堆怄I?2天,用清水搓洗后,去掉杂质和瘪粒,再用重量浓度为0.2%的多菌灵溶液拌种,并盖上塑料薄膜进行杀虫,然后用湿沙贮藏种子,沙与种子的体积比为1:1。待杏叶柯种子长出胚芽,将杏叶柯种子从沙子中轻轻挖起,选择生长整齐,无霉变的带胚芽杏叶柯种子,先用小木棍在配好的育苗基质上插一个小孔,把杏叶柯胚芽放入小孔中,再将周围的育苗基质轻轻地压实。
[0023]植苗上杯后,按每畦宽120cm的规格排放,淋透水,搭建60%的遮阴网,适时浇水,每隔10天喷洒I次重量浓度0.5%多菌灵溶液,以防病虫害侵染,最后得到杏叶柯苗木。
【主权项】
1.一种杏叶柯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营养杯选用、配制育苗基质、种子采集及处理、植苗上杯和栽培管理的工序,在育苗容器中装好育苗基质,并摆放在苗床上,将采集后的杏叶柯种子进行处理,然后植苗上杯,最后进行栽培管理,得到杏叶柯苗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育苗基质配制:育苗基质由下列原料和比例混合配制而成:黄心土:椰糠:珍珠岩:腐殖土比例为I?6:1:1:1; (2)苗床及育苗容器准备:选择背风向阳、透水性好的地方建苗床,选择8?10cmX15?20 cm的黑色营养杯作为育苗容器;将育苗容器装满育苗基质,整齐摆放在苗床上,播种前I天按常规用重量浓度为0.2 %的高锰酸钾对育苗基质进行消毒 (3)种子的采集及处理:3?4月采集的杏叶柯种子,堆怄I?2天,用清水搓洗后,去掉杂质和瘪粒,再用重量浓度为0.2%的多菌灵溶液拌种,并盖上塑料薄膜进行杀虫,然后用湿沙贮藏种子,沙与种子的体积比为I: I; (4)植苗上杯:待杏叶柯种子长出胚芽,将杏叶柯种子从沙子中轻轻挖起,选择生长整齐,无霉变的带胚芽杏叶柯种子,先用小木棍在配好的育苗基质上插一个小孔,把杏叶柯胚芽放入小孔中,再将周围的育苗基质轻轻地压实; (5)栽培管理:植苗上杯后,按每畦宽100?120cm的规格排放,淋透水,搭建50?60%的遮阴网,适时浇水,每隔7?1天喷洒I次重量浓度0.2?0.5%多菌灵溶液,以防病虫害侵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叶柯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苗基质配比为:黄心土:椰糠:珍珠岩:腐殖土比为4:1:1: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杏叶柯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是按比例分别称取黄心土、椰糠、珍珠岩和腐殖土原料,分别捣碎过40?60目,混合搅拌均匀,晒干至含水率为15%备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杏叶柯容器育苗方法,它包括营养杯选用、配制育苗基质、种子采集及处理、植苗上杯和栽培管理的工序,在育苗容器中装好育苗基质,并摆放在苗床上,将采集后的杏叶柯种子进行处理,然后植苗上杯,最后进行栽培管理,得到杏叶柯苗木。本发明中杏叶柯通过容器育苗,不受土壤性质的影响,可利用不适宜地栽的土地,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同时节约了播种用种,降低了生产成本,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为杏叶柯建立了全新的栽培体系,大幅度提高了杏叶柯的成活率和生长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IPC分类】A01G17/00, A01G9/10
【公开号】CN105475069
【申请号】CN201510871378
【发明人】黄钱英
【申请人】黄钱英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