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它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而且数量和比例符合人体需要,特别是含有人体需求量较大的亮氨酸和赖氨酸。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营养性需求作为食品消费的第一需要,水产品的消费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现阶段,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0003]中华鳖俗称甲鱼,具有较大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在水产养殖领域,中华鳖的池塘人工养殖非常广泛。目前,传统养鳖池塘溶氧量变化幅度大,池水中理化因子的变化快,池塘生态环境自净能力差,时常造成水质恶化,导致中华鳖抗病能力下降,同时诱发中华鳖致病菌繁殖蔓延,引起中华鳖发病甚至病亡,这严重影响到中华鳖的养殖效益。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该养殖方法通过利用微孔增氧、生物技术来改善池塘养殖环境,不仅极大降低了中华鳖的发病率,而且显著提升了中华鳖的成长品质,大幅增加了养鳖收益。
[0005]本发明是一种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所述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池塘安装微孔增氧设备,b)池塘消毒,c)种草投螺,d)鳖种投放,e)饲料投喂,f)病害防治,g)水质改良。
[0006]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a)中,微孔增氧设备包括1台5.5 kW罗茨鼓风机、1道PVC主管、4道PVC支管和内径1.5 cm软管。
[0007]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b)中,池塘消毒包括如下步骤:1)抽干池塘清除表层淤泥并曝晒;2)按80kg/667m2用量将生石灰化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0008]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c )中,种草投螺包括如下步骤:1)将水浮莲和螺蛳经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池塘灌水30 cm后按覆盖率10%种植水浮莲;3)按100kg/667m2密度投放鲜活螺蛳。
[0009]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d)中,鳖种投放包括如下步骤:1)放养前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鳖种lOmin ;2)选择4月中旬放养鳖种,放养密度为1800只/667m2。
[0010]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e)中,饲料投喂包括如下步骤:1)鳖种入池3天后投喂鲜鱼加工下脚料,每日一次连续投喂5天;2)用鮰鱼加工下脚料混合10%?80%的中华鳖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每日一次直至9月底;3)投喂鲜鱼加工下脚料鱼糜,早晚各投喂1次直至10月底。
[0011]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f)中,病害防治包括如下步骤:1)每隔20d在鳖池中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全池泼洒消毒;2)每隔30 d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三黄及板蓝根、益生素、免疫多糖制剂进行投喂。
[0012]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g)中,水质改良包括如下步骤:1)每月按10g/m3用量施生石灰1次;2)定期全池泼洒EM菌微生物制剂。
[0013]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该养殖方法通过利用微孔增氧、生物技术来改善池塘养殖环境,不仅极大降低了中华鳖的发病率,而且显著提升了中华鳖的成长品质,大幅增加了养鳖收益。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的工序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的工序步骤图;该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池塘安装微孔增氧设备,b)池塘消毒,c)种草投螺,d)鳖种投放,e)饲料投喂,f)病害防治,g)水质改良。
[0017]本发明提及的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通过在传统养鳖池塘中安装微孔增氧设备、种植水草、投喂活螺蛳及鲜鱼饵料、科学的管理,实现了较高的养鳖效益。其中,微孔增氧养鳖可以改善养鳖池塘水体环境,提高池塘生态环境自净能力,提高中华鳖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减少中华鳖发病死亡。鳖池种植水草可为鳖提供栖息场所,净化水质,尤其在夏季高温季节能遮阴降温,同时可清洁鳖体。投喂活螺蛳及鲜鱼饵料,可使中华鳖色泽鲜亮,裙边厚、宽实,四肢内侧脂肪黄色,肉质口感好,从而增加中华鳖的售价。
实施例
[0018]具体养殖方法如下:
a)池塘安装微孔增氧设备,微孔增氧设备包括1台5.5 kW罗茨鼓风机、1道PVC主管、4道PVC支管和内径1.5 cm软管,其中,四道PVC支管连接软管铺设在池底,1道PVC主管铺设在池塘喂食台池底。采用微孔增氧可以改善养鳖池塘水体环境,加速池塘底部有机质的分解,从而提高池塘生态环境自净能力,促进中华鳖生长,降低鳖的发病率。
[0019]b)池塘消毒,首先抽干池塘,再清除池底表层淤泥,然后曝晒12 d;之后按80kg/667m2用量将生石灰化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0020]c)种草投螺,首先将水浮莲和螺蛳经20mg/L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然后向池塘灌水30 cm,在池一侧固定区域种植水浮莲,其覆盖率占全池总面积的10% ;随后按100kg/667m2密度投放鲜活螺蛳,让其净化水质,同时繁殖幼螺作为中华鳖的天然饵料。
[0021]d)鳖种投放,选择在4月中旬,天气晴好、水温22°C条件下放养鳖种。放养前先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鳖种lOmin ;然后按1800只/667m2放养密度投放鳖种,鳖种规格为平均每只327g。
[0022]e)饲料投喂,具体投喂过程为:首先在鳖种入池3天后投喂占鳖体重2%的鲜鱼加工下脚料,投喂前下脚料先洗净,再用8%食盐水浸泡lOmin,然后用清水漂洗,投放在浮出水面的食台上,每日一次连续投喂5天;然后用鮰鱼加工下脚料,初始混合10%的中华鳖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每日一次,以后逐渐增加中华鳖人工配合饲料,直至中华鳖人工配合饲料占80%,投喂时间持续到9月底;最后投喂鲜鱼加工下脚料鱼糜,早晚各投喂1次直至10月底。
[0023]f)病害防治,首先每隔20 d在鳖池中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全池泼洒消毒1次;然后每隔30 d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三黄及板蓝根、益生素、免疫多糖制剂进行投喂,连续投喂3 do
[0024]g)水质改良,首先每月按10g/m3用量施生石灰1次;然后定期全池泼洒EM菌微生物制剂,其中,6、10 二个月每月各施1次,7?9月每月各施2次,以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和其他有害物质,分解有机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0025]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该养殖方法通过利用微孔增氧、生物技术来改善池塘养殖环境,不仅极大降低了中华鳖的发病率,而且显著提升了中华鳖的成长品质,大幅增加了养鳖收益。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池塘安装微孔增氧设备,b)池塘消毒,c)种草投螺,d)鳖种投放,e)饲料投喂,f)病害防治,g)水质改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微孔增氧设备包括1台5.5 kW罗茨鼓风机、1道PVC主管、4道PVC支管和内径1.5 cm软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池塘消毒包括如下步骤:1)抽干池塘清除表层淤泥并曝晒;2)按80kg/667m2用量将生石灰化水溶解后全池泼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种草投螺包括如下步骤:1)将水浮莲和螺蛳经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池塘灌水30cm后按覆盖率10%种植水浮莲;3)按100kg/667m2密度投放鲜活螺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中,鳖种投放包括如下步骤:1)放养前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鳖种lOmin ;2)选择4月中旬放养鳖种,放养密度为1800只/667m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e)中,饲料投喂包括如下步骤:1)鳖种入池3天后投喂鲜鱼加工下脚料,每日一次连续投喂5天;2)用鮰鱼加工下脚料混合10%?80%的中华鳖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每日一次直至9月底;3)投喂鲜鱼加工下脚料鱼糜,早晚各投喂1次直至10月底。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f)中,病害防治包括如下步骤:1)每隔20 d在鳖池中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全池泼洒消毒;2)每隔30 d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三黄及板蓝根、益生素、免疫多糖制剂进行投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g)中,水质改良包括如下步骤:1)每月按10g/m3用量施生石灰1次;2)定期全池泼洒EM菌微生物制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所述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池塘安装微孔增氧设备,b)池塘消毒,c)种草投螺,d)鳖种投放,e)饲料投喂,f)病害防治,g)水质改良。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中华鳖新型生态养殖方法,该养殖方法通过利用微孔增氧、生物技术来改善池塘养殖环境,不仅极大降低了中华鳖的发病率,而且显著提升了中华鳖的成长品质,大幅增加了养鳖收益。
【IPC分类】A01K61/00, A23K10/30, A23K10/20, A23K20/163, A23K50/80, A01K63/04
【公开号】CN105309355
【申请号】CN201510820594
【发明人】沈建明
【申请人】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