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园环保驱虫棒及其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9403386阅读:6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园环保驱虫棒及其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农药,尤其是一种茶园环保驱虫棒及其利记博彩app。
【背景技术】
[0002]茶小绿叶蝴JSwjOOa1Sca viHs CbiAe隶属同翅目,叶蝴科,为我国茶区常发性害虫,也是我国茶树上的头号害虫。该虫虫体小,危害隐蔽,发生世代多,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严重,防治难度大,主要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芽叶,导致芽叶萎缩,叶脉变红,叶尖叶缘红褐焦枯,牙稍生长停滞,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我国长江中下游茶区,正常年份夏、秋茶损失达10%-15%,而重灾年份茶叶损失高达50%以上。因此做好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是茶叶生产的重要保证。
[0003]目前对于茶小绿叶蝉的防治主要集中在预测预报、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尤其是在受眼前利益的驱使,茶农环境意识的淡薄、误用、泛用、滥用农药严重,引起假眼小绿叶蝉的猖獗发生和抗药性的发展,也引起天敌大面积伤亡及茶叶农药残留。而当前假眼小绿叶蝉生物防治虽然环境安全性高,但是现有技术不太成熟,防治效果不好,许多技术还处于研究示范阶段,应用面积小。加上茶小绿叶蝉有强的趋嫩性、畏光怕湿,常栖息于叶背,同时喜横行、善跳跃,多寄主的特性,所以一般的药剂防治效果很差,同时还容易引起茶叶农药残留。基于目前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提倡的农药减量减排的国情下,因此需找有效、安全的茶小绿叶蝉防治技术方法是茶叶生产的重要课题。
昆虫趋避剂,是有植物产生或人工合成的具有趋避昆虫作用的活性化学物质。驱避剂昆虫本身无杀虫活性,依挥发出的气味趋避昆虫。趋避剂在蚊虫、卫生害虫、粮食害虫中应用广泛,目前在假眼小绿叶蝉的研究和应用尚未见报道。因为驱避剂环境安全性高、靶标作用谱广、强避效能高,也是农业害虫生态防治的重要技术和方法。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长期以来茶小绿叶蝉化学防治易产生抗药性、易引起茶叶农残超标,生物防治受环境影响大防效差等问题,以及国家大力倡导化学减量减施以及生态防治,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高效驱避茶小绿叶蝉的茶园环保驱虫棒及其利记博彩app。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园环保驱虫棒,该驱虫棒原料组成重量组分:驱虫素20份、椰油醇硫酸鈉2份、十二烷基葡萄糖苷3份、聚乙二醇5份、明胶2份、淀粉15份、琼脂15份、磷酸氢二钠缓冲液30份、其余为水。
[0006]所述的驱虫素从红烟、韭菜、香樟叶、金银花、夹竹桃、海桐树皮、百里香、万寿菊、薰衣草、吸毒草提取获得,重量组分为:红烟50份、韭菜10份、香樟叶60份、金银花5份、夹竹桃20份、海桐树皮100份、百里香35份、万寿菊180份、薰衣草30份、吸毒草20份;制备提取方法如下:
原料清洗:清水冲洗三遍、常温晾干30min ;原料研磨:将原料装入中药研磨器内,研磨转速设置为25000r/min,研磨8_10分钟,使原料粉碎细度达到300目以上;杀虫素提取:将粉碎后的原料装入烧杯中,加入500ml水,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以300-400r/min速度搅拌15分钟;后超声波常温超声15分钟,超声功率为360W ;杀虫素净化:将超声后的药液用真空栗抽滤系统抽滤,获得杀虫素提取液。
[0007]杀虫素除色:将提取液转入含有10g硅胶的分液漏斗内,手动摇匀2min,静置2min,然后重复摇匀-静置4次,使提取液为无色,后静置5min,并通过分液漏斗获得无色透明纯净的杀虫素。
[0008]一种茶园环保驱虫棒利记博彩app,所述环保驱虫棒的原料重量组分为:驱虫素20份、椰油醇硫酸鈉2份、十二烷基葡萄糖苷3份、聚乙二醇5份、明胶2份、淀粉15份、琼脂15份、磷酸氢二钠缓冲液30份、其余为水;
驱虫棒原料混合均质:取驱虫素20份、椰油醇硫酸鈉2份、十二烷基葡萄糖苷3份、聚乙二醇5份、明胶2份,倒入20份水中,磁力搅拌器搅拌30分钟,制得驱虫棒原料混合液;驱虫棒凝胶剂制备:取淀粉15份、琼脂15份倒入50份水中,边加热边搅拌,一直到100C,保持5min,继续搅拌并常温降温;
驱虫棒塑型:待凝胶剂降温至45°C,加入驱虫棒原料混合液及磷酸氢二钠缓冲液,高速磁力搅拌5min,倒入高为10cm,底面直径为7cm的聚丙烯圆柱管中,4°C冷却即可制得驱虫棒。
[0009]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驱虫棒的驱虫功能物质来自于对茶小绿叶蝉具有驱避作用的草本和木本,可以有效驱避茶小绿叶蝉,减少茶园茶小绿叶蝉的种群密度,达到减少虫害发生次数,实现生态绿色防控。驱虫棒以琼脂和淀粉为保湿剂和粘稠剂,可以有效控制驱虫素的挥发速度,延长茶小绿叶蝉的防控周期,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驱虫棒的塑型主要成分为琼脂,具有可重复利用性。驱虫棒原材料均为可降解性、安全环保、生物原材料,遗弃在茶园中不会产生污染。驱虫棒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防效显著、市场前景广。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一种茶园环保驱虫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一种茶小绿叶蝉环保驱虫棒,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驱虫素10g、椰油醇硫酸鈉lg、十二烷基葡萄糖苷1.5g、聚乙二醇2.5g、明胶lg、琼脂7.5g、淀粉1.5g、磷酸氢二钠缓冲液15g、其余为8.5g。
[0012]所述的驱虫素的制备,称取红烟5g、韭菜lg、香樟叶6g、金银花0.5g、夹竹桃0.2g、海桐树皮10g、百里香3.5g、万寿菊18g、薰衣草3g、吸毒草2g,用清水清洗后,研磨获得驱虫素原料粉,倒入50ml水中,超声波提取,对提取液进行真空抽滤净化,将提取液进行硅胶除色制得无色透明纯净的杀虫素。
[0013]茶小绿叶蝉驱虫棒的制备过程:(1)驱虫棒原料混合均质:取驱虫素10g、椰油醇硫酸鈉lg、十二烧基葡萄糖苷1.5g、聚乙二醇2.5g、明胶Ig倒入1g水中,磁力搅拌器搅拌30分钟,制得驱虫棒原料混合液。(2)驱虫棒凝胶剂制备:取淀粉7.5g、琼脂7.5g倒入25ml水中,边加热边搅拌,一直到100°C,保持5min,继续搅拌并常温降温。(3)驱虫棒塑型:待凝胶剂降温至45°C,加入驱虫棒原料混合液及磷酸氢二钠缓冲液,高速磁力搅拌5min,倒入高为10cm,底面直径为7cm的聚丙烯圆柱管中,4°C冷却即可制得驱虫棒,最后用保鲜袋套袋密封常温保存。
[0014]茶小绿叶蝉驱虫棒的应用方法:
驱虫棒应用方法如下:驱虫棒悬挂在茶树冠幅下的中层枝条上为宜。本发明的茶小绿叶蝉驱虫棒对茶园茶小绿叶蝉的具有很好防治效果,极大的减少的茶园茶小绿叶蝉的虫口密度,减少化学农药的施药次数,有助于茶叶质量安全尤其是农药残留的控制,拓展课茶园生态控制技术的新方法。该驱虫棒在10亩茶园,每20m2悬挂一个驱虫棒,茶小绿叶蝉的虫口密度比对照(无悬挂驱虫棒)的茶园的减少87.2%,防治时期可以达到73天。
【主权项】
1.一种茶园环保驱虫棒,其特征在于:该驱虫棒原料组成重量组分:驱虫素20份、椰油醇硫酸鈉2份、十二烷基葡萄糖苷3份、聚乙二醇5份、明胶2份、淀粉15份、琼脂15份、磷酸氢二钠缓冲液30份、其余为水; 所述的驱虫素从红烟、韭菜、香樟叶、金银花、夹竹桃、海桐树皮、百里香、万寿菊、薰衣草、吸毒草提取获得,重量组分为:红烟50份、韭菜10份、香樟叶60份、金银花5份、夹竹桃20份、海桐树皮100份、百里香35份、万寿菊180份、薰衣草30份、吸毒草20份;制备提取方法如下: Cl)原料清洗:清水冲洗三遍、常温晾干30min ; (2)原料研磨:将原料装入中药研磨器内,研磨转速设置为25000r/min,研磨8_10分钟,使原料粉碎细度达到300目以上; (3)杀虫素提取:将粉碎后的原料装入烧杯中,加入500ml水,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以300-400r/min速度搅拌15分钟;后超声波常温超声15分钟,超声功率为360W ; (4)杀虫素净化:将超声后的药液用真空栗抽滤系统抽滤,获得杀虫素提取液; 杀虫素除色:将提取液转入含有10g硅胶的分液漏斗内,手动摇匀2min,静置2min,然后重复摇匀-静置4次,使提取液为无色,后静置5min,并通过分液漏斗获得无色透明纯净的杀虫素。2.一种茶园环保驱虫棒利记博彩app,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驱虫棒的原料重量组分为:驱虫素20份、椰油醇硫酸鈉2份、十二烷基葡萄糖苷3份、聚乙二醇5份、明胶2份、淀粉15份、琼脂15份、磷酸氢二钠缓冲液30份、其余为水; (1)驱虫棒原料混合均质:取驱虫素20份、椰油醇硫酸鈉2份、十二烷基葡萄糖苷3份、聚乙二醇5份、明胶2份,倒入20份水中,磁力搅拌器搅拌30分钟,制得驱虫棒原料混合液; (2)驱虫棒凝胶剂制备:取淀粉15份、琼脂15份倒入50份水中,边加热边搅拌,一直到100°C,保持5min,继续搅拌并常温降温; 驱虫棒塑型:待凝胶剂降温至45°C,加入驱虫棒原料混合液及磷酸氢二钠缓冲液,高速磁力搅拌5min,倒入高为10cm,底面直径为7cm的聚丙烯圆柱管中,4°C冷却即可制得驱虫棒。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茶园环保驱虫棒及其利记博彩app,该驱虫棒原料组成为驱虫素、椰油醇硫酸鈉、十二烷基葡萄糖苷、聚乙二醇、明胶、淀粉、琼脂、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水。该制备方法将所述环保驱虫棒的原料经研磨、超声提取、真空过滤以及色素净化制得驱虫棒原料混合液;进而制得驱虫棒凝胶剂,待凝胶剂降温,加入驱虫棒原料混合液及磷酸氢二钠缓冲液,高速磁力搅拌,倒入聚丙烯圆柱管中塑型,冷却即可制得驱虫棒。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驱虫棒原材料均为可降解性、安全环保、生物原材料,遗弃在茶园中不会产生污染。驱虫棒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防效显著、市场前景广。
【IPC分类】A01P17/00, A01N25/18, A01N25/34, A01N65/42
【公开号】CN105123806
【申请号】CN201510601966
【发明人】胡桂萍, 张国彪, 施龙清, 石旭平, 曹挥华, 朱运华, 高其章, 贺望兴
【申请人】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