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作物栽培方法,尤其是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目前全世界粮食紧缺,提高粮食产量已经成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然而,由于人口增加、土地减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水土资源和气候等制约因素使粮食持续增产的难度加大,小麦和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而且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小麦、玉米两熟轮作区域,怎样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来大幅度提高小麦和玉米的单产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课题。
[0003]目前我国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出现了徘徊停滞不前,冬小麦亩产一般450-500公斤左右徘徊,夏玉米产量一般亩产500-600公斤徘徊,小麦的传统种植模式为条播行距多样化,不合理,没有统一模式,不易增加密度,我国北方的地力和自然气候条件,使小麦亩产具备750-800公斤的生产潜力,现有种植模式没有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根据国内近几年高产典型统计,小麦播种行距从40到12公分范围,行距越窄产量越高,不论40公分等行距还是到三密一稀(40厘米X20厘米X20厘米)、四八垄(行距4寸X8寸)、20厘米等行距,后到行距15公分等行距的缩小行距扩大株数、增加密度过程,据统计每缩小10厘米行距小麦单产提高50-100公斤,种植方式改革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单产,目前我国冬小麦种植区没有一个规范种植模式;北方夏玉米自然条件,种子、气候、地力具备900-950公斤/亩的生产条件,现在种植模式没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现有的玉米种植模式中,玉米种植的行距和株距较大,种植密度不够,一般3500-4500株/亩,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的地力和气候条件,传统的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不能融合,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积极作用,小麦行距不合理,不仅导致小麦的产量不能达到最佳状态,而且玉米种植在上茬小麦不规范种植模式收获后的土地中,缺苗断垄现象比较常见,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提升。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的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不统一、种植密度小、产量得不到有效提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栽培方法,该方法将冬小麦在播幅中进行均匀撒播,增大小麦的种植密度从而提高冬小麦产量,并且冬小麦种植预留夏玉米的播种带,一方面通过边行优势提高边行的产量,另一方面使夏玉米种植时能够实现等行距播种,夏玉米生长环境良好,缩小株距,增大种植密度,能够提高夏玉米的产量。
[0005]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是:
[0006]—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循环进行的冬小麦种植、管理、收获及夏玉米种植、管理及收获,关键点是,所述的冬小麦种植的播幅为13-23cm,幅距15-25cm,冬小麦收获后沿幅距等行距播种玉米。
[0007]所述的冬小麦种植的播幅为18cm,幅距为20cm。
[0008]所述的夏玉米种植的株距为28_48cm。
[0009]所述的夏玉米种植的株距为38cm。
[0010]所述的冬小麦在播幅中种植时采用小麦撒播机进行冬小麦撒播种植。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原有的冬小麦种植模式改为等行距均匀撒播,增加了冬小麦的种植密度,而且植保机械可以通过行距进出田地中进行作业,作业效率大大提高,大大避免了产生碾压作物的情况发生,夏玉米在冬小麦种植的幅距中进行播种,行距缩小为38cm,夏玉米的种植密度增大了,能够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热资源,夏玉米的产量能够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种植示意图。
[0013]图2是冬小麦的亩穗数和亩产量的关系走势图。
[0014]图3是实施例中先玉335玉米品种不同种植行距和产量的关系图。
[0015]图4是实施例中郑单958玉米品种不同行距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循环进行的冬小麦种植、管理及收获后的玉米种植、管理及收获,所述的冬小麦种植的播幅为13-23cm,幅距为15-25cm,冬小麦收获后沿幅距中部播种夏玉米。
[0017]具体实施例,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轮作种植为主,本发明主要涉及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轮作栽培方法,如图1所示,在上茬夏玉米收获后,进行整地,将冬小麦种子采用小麦撒播机进行撒播,撒播的播幅为18cm,幅距为20cm,在第二年,冬小麦收割后,在冬小麦播种时预留的20cm幅距中进行夏玉米种子的播种,夏玉米种子为38cm等行距播种,同一行的夏玉米种子种植的株距为38cm,因此,夏玉米播种后为38cmX38cm的种植模式。
[0018]传统的冬小麦种植模式,在冬小麦生长后期出现封垄状态,地面全部被冬小麦覆盖,机械作业困难,作业中会乳压和损害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大多靠人工背负喷雾器进行作业,劳动量较大且喷洒不均匀,本发明中的栽培方法中冬小麦的宽行距使冬小麦生长后期可以顺利通过机械,病虫害防治可以使用机械作业,减轻农民的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并提高喷药的均匀度,并且冬小麦的种植模式利于冬小麦生长后期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0019]本发明中冬小麦在播幅中采用均匀撒播,使冬小麦种子均匀分布在麦田中,弥补了预留幅距的损失,苗期中能够提高麦田的覆盖率,有利于减少土壤无效蒸发和抑制杂草,相比于条播的冬小麦种植方式能够增产10%左右,冬小麦的均匀撒播相比于冬小麦条播播种方式,亩产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因为冬小麦的产量与亩穗数呈正相关关系。
[0020]如图2所示,冬小麦在亩穗数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冬小麦的亩产呈上升趋势,因此,本发明中采用缩小幅距的方式增大了冬小麦的种植密度,而且还能预留夏玉米的种植带,并且在后期冬小麦管理中还能通过幅距使喷药机、浇灌机通过,不会造成冬小麦的碾压,冬小麦之间也不会形成恶性竞争,有利于冬小麦的增产。
[0021]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中,夏玉米播种在冬小麦种植时预留的幅距,播种模式为38X 38cm的等行距和等株距种植,夏玉米播种行上没有上茬冬小麦秸杆和根茬,播种机的通过性提高,不会碾压夏玉米种子,且保证了夏玉米种子播种在土壤了而不是秸杆或者根茬上,提高了夏玉米的出苗率。
[0022]夏玉米38cm勾播种植,有利于夏玉米密度的提高,先玉335玉米品种38cm勾播的产量比传统60cm行距种植增产35.2kg/亩,增产率为5.2% ;郑单958玉米品种38cm匀播的产量比传统60cm行距种植增产79.4kg/亩,增产率为11.9%,夏玉米38cm匀播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夏玉米的种植密度。
[0023]图3是先玉335玉米品种不同种植彳丁距和广量的关系图,由图中可以得知先玉335玉米品种在采用38cm行距匀播时,玉米的产量最高,相比于现有的60cm行距播种的玉米产量增产5.2%,增产较为明显,因此,在保证玉米充足光热的情况下,采用38cm的行距增加了夏玉米的种植密度,玉米的亩产随之提高。
[0024]图4是郑单958玉米品种不同行距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图,由图中可以得知,郑单958玉米品种在采用38cm行距匀播时,夏玉米的产量最高,相比于现有的60cm行距播种的夏玉米产量增产11.9%,增产较为明显,因此,在保证夏玉米充足光热的情况下,采用38cm的行距增加了夏玉米的种植密度,夏玉米的亩产提高明显。
[0025]本发明中冬小麦采用等行距播种,并且在播幅中采用撒播的方式种植,不仅增大了小麦的种植密度,提高了小麦的产量,还能够使冬小麦种植的幅距充当作物管理机械的行进路线,提高作物管理作业的效率,冬小麦的幅距还能为种植夏玉米预留播种带,夏玉米的种子不会受麦茬和麦秸的影响,出苗率会大大增加,本发明中将夏玉米种植的行距减小,增加了夏玉米的种植密度,有利于夏玉米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热,能够提高夏玉米的产量。
【主权项】
1.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循环进行的冬小麦种植、管理、收获及夏玉米种植、管理及收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冬小麦种植的播幅为13-23cm,幅距15-25cm,冬小麦收获后沿幅距等行距播种玉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冬小麦种植的播幅为18cm,幅距为2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夏玉米种植的株距为28_48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夏玉米种植的株距为38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冬小麦在播幅中种植时采用小麦撒播机进行冬小麦撒播种植。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栽培方法,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循环进行的冬小麦种植、管理、收获及夏玉米种植、管理及收获,所述的冬小麦种植的播幅为18cm,幅距为20cm,冬小麦在播幅中采用小麦撒播机进行冬小麦撒播种植,冬小麦收获后可以沿幅距等行距播种夏玉米,夏玉米的种植行距为38cm,夏玉米种子不会种植在冬小麦的麦茬和麦秸上,提高了夏玉米的出苗率,夏玉米种植的株距同样为38cm,该方法中冬小麦为等行距高密度种植,在冬小麦种植幅距中等行距播种夏玉米,且夏玉米的株距与行距相同,玉米种植密度增大,最终促进夏玉米种子能够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来提升产量。
【IPC分类】A01G1/00
【公开号】CN105075591
【申请号】CN201510460634
【发明人】陈素英, 邵立威, 张喜英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