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评价肉鸡热舒适性的非侵入性生理指标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评价肉鸡热舒适性的非侵入性生理指标及其应用,属于环境 评价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热应激是现代集约化肉鸡饲养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可导致生产性能、抗病 力和经济效益的下降。舍饲肉鸡在热舒适区时福利最高、能量消耗最少,生产效率最高。因 此,寻找热舒适评价的适宜指标及其方法十分重要。
[0003] 肉鸡的体核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正常范围一般为40. 5-41. 5°C,当环境温度升高到 体内热调节机制不足以维持热平衡时,肉鸡的体核温度升高,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生化反 应紊乱,以及肉鸡热舒适性的下降。因此肉鸡的体核温度是肉鸡热舒适性评价的最可靠指 标。通常用于测定肉鸡体核温度的方法是用数字式测温计测定泄殖腔的温度,该方法需要 抓鸡,绑定,不仅费时,而且还会对肉鸡造成侵害,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肉鸡的热舒适性的方法。
[0005]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肉鸡的热舒适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环 境温度下,测量肉鸡的耳叶皮温,根据所述肉鸡的耳叶皮温对所述肉鸡的热舒适性进行评 价;
[0006] 若所述肉鸡的耳叶皮温高于42. 1°C,则所述肉鸡不处于或候选不处于热舒适性状 态;
[0007] 若所述肉鸡的耳叶皮温不高于42. 1°C,则所述肉鸡处于或候选处于热舒适性状 ??τ O
[0008] 上述方法中,所述测量肉鸡的耳叶皮温是通过红外成像仪测量肉鸡的耳叶皮温。
[0009] 上述方法中,所述环境温度高于23°C。
[0010] 上述方法中,所述耳叶皮温为检测多次的平均值,检测次数可以为20。
[0011] 上述方法中,所述肉鸡为爱拔益加肉鸡。
[0012]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方法的用途。
[0013]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方法在评价肉鸡热舒适性中的应用。
[0014]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肉鸡的温度的方法。
[0015]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肉鸡的温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测量肉鸡的 耳叶皮温,得到所述待测肉鸡的温度。
[0016] 上述方法中,所述测量肉鸡的耳叶皮温是通过红外成像仪测量肉鸡的耳叶皮温。
[0017] 上述方法中,所述肉鸡为爱拔益加肉鸡。
[0018] 上述方法在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肉鸡的温度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9] 本发明的最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或辅助检测测待测肉鸡的体核温度的方 法。
[0020]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或辅助检测测待测肉鸡的体核温度的方法是通过检测肉鸡的 耳叶皮温实现的。
[0021] 本发明将耳叶皮温替代体核温度作为评价肉鸡热舒适性的生理指标,通过实验证 明:不管环境温度骤然升高还是逐渐升高,耳叶皮温的变化与体核温度的变化趋势均一致, 且采用热红外成像技术即可准确测量肉鸡的耳叶皮温,不需要接触肉鸡便可以准确评价肉 鸡的热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急性偏热处理对肉鸡各部位皮肤温度变化幅度的影响。
[0023] 图2为肉鸡体核温度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
[0024] 图3为肉鸡耳叶皮温和环境温度的相关性。
[0025] 图4为肉鸡耳叶皮温和体核温度的相关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7]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8] 实施例1、一种用于评价肉鸡热舒适性的方法
[0029] 一、急性偏热处理对肉鸡各裸露部位皮肤温度变化的影响
[0030] 1、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0031] 选取同一批出雏、饲养管理一致、体质健壮的40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鸡10 只,体重(2497±73g),肉鸡采用平养方式进行饲养(小型单层平养笼具),每8只试验肉鸡 饲养面积为0. 64 m2,肉鸡所用日粮参照NRC(1994)配制,试验期间,肉鸡自由采食与饮水。
[0032] 2、试验方法
[0033] 试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宄所国家动物营养学重点实验室的环境 控制舱内进行,环境温、湿度自动控制(精度±1°C、±7% ),无风、24h光照。将40日龄肉 鸡转入环境控制舱,适应期2天,温度21 °C,相对湿度60%。42日龄早上8点,进行急性偏 热处理,将试验温度从21 °C升温到32°C,温度转换在Ih内实现,恒温保持2h后测量肉鸡各 裸露部位(鸡冠、眼睑、肉霄、耳叶、小腿和脚蹼)的皮肤温度。
[0034] 3、各裸露部位的皮肤温度变化
[0035] 使用热红外成像仪FLIR E4(热分辨率0. 07°C、精度±2% )在环境温度为21°C和 32°C时分别测定肉鸡各裸露部位的皮肤温度。具体方法为:使用红外成像仪对肉鸡头部侧 面、小腿侧面进行垂直拍摄,拍摄距离为〇. 5m,每隔3min拍摄一次,连续拍摄lh,每只鸡拍 摄20张红外照片。通过软件分析,计量每张照片中鸡冠、眼睑、肉髯、耳叶、小腿和脚蹼的皮 肤温度,取同一只鸡20个数据的平均值作为真实皮肤温度值。
[0036] 结果如图1所示:环境温度从21 °C变化到32°C,环境温度升高11 °C,肉鸡的鸡冠、 眼睑、肉髯、耳叶、小腿和脚蹼的皮肤温度分别升高5. 44°C、5. 37°C、6. 02°C、3. 08°C、4. 56°C 和13. 81°C,其中,脚蹼皮温升高幅度最大,耳叶皮温升高幅度最小。鉴于环境高温时肉鸡体 核温度变化在约:TC以内,变化较小,因此选择耳叶的皮肤温度(耳叶皮温)作为体核温度 的可能替代者进行如下环境温度骤升、渐升时两者的变化相关性研宄。
[0037] 二、急性偏热处理对肉鸡体核温度及耳叶皮温的影响
[0038] 1、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0039] 选取同一批出雏、饲养管理一致、体质健壮的40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鸡24 只,体重(2548±85g),肉鸡采用平养方式进行饲养(小型单层平养笼具),每8只试验肉鸡 饲养面积为0. 64 m2,肉鸡所用日粮参照NRC(1994)配制,试验期间,肉鸡自由采食与饮水。
[0040] 2、试验方法
[0041] 将24只40日龄的肉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21°C组、26°C组、31°C组),每组8只, 分别转入3个环境控制舱,适应期2天,温度21°C,相对湿度60 %。42d时,进行急性偏热处 理,将试验温度分别调整到21°C、26°C和31°C,相对湿度60%,温度转换在Ih内实现,恒温 保持2h后分别测量体核温度和耳叶皮温。
[0042] 3、体核温度和耳叶皮温的测量和分析
[0043] 体核温度使用高精度数字温度计JM6200测量(分辨率0. 01°C,精度±0. 05°C )。 测量具体方法:将Pt探头部位插入肉鸡直肠5cm处,读取完全插入后30s的数据作为体核 温度值,从抓捕肉鸡到读数用时在Imin内完成。
[0044] 耳叶皮温使用热红外成像仪FLIR E4测量。测量具体方法:使用红外成像仪对肉 鸡头部侧面进行垂直拍摄,拍摄距离为0. 5m,每隔3min拍摄一次,连续拍摄lh,每只鸡拍摄 20张红外照片。通过软件分析,计量每张照片中耳叶的皮肤温度,取同一只鸡20个数据的 平均值作为真实皮肤温度值。
[0045] 采用SAS 9. 1统计软件,对各个处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采用 duncan氏多重比较,试验数据用平均值土标准差表示,P〈0. 10为有影响趋势,P〈0. 05为差 异显著,P〈0. 01为差异极显著。
[0046] 结果如表1所示:急性偏热处理2h对肉鸡体核温度和耳叶皮温影响极显著 (P〈0. 01),但当环境温度骤升为26°C和31°C时,耳叶皮温的变化与体核温度的变化相一 致。其中,31°C组肉鸡体核温度和耳叶皮温极显著高于21°C组和26°C组(P〈0.01) ;26°C组 肉鸡体核温度和耳叶皮温极显著高于21°C组(P〈0. 01)。
[0047] 表1、急性偏热环境对肉鸡体核温度和耳叶皮温的影响
[0048]
【主权项】
1. 一种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肉鸡的热舒适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环境温度下, 测量肉鸡的耳叶皮温,根据所述肉鸡的耳叶皮温对所述肉鸡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若所述 肉鸡的耳叶皮温高于42.rc,则所述肉鸡不处于或候选不处于热舒适性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肉鸡的耳叶皮温是通过红外成 像仪测量肉鸡的耳叶皮温。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温度高于23°C。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肉鸡为爱拔益加肉鸡。
5. 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在评价肉鸡热舒适性中的应用。
6. -种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肉鸡的温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测量肉鸡的耳叶皮 温,得到所述待测肉鸡的温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肉鸡的耳叶皮温是通过红外成 像仪测量肉鸡的耳叶皮温。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肉鸡为爱拔益加肉鸡。
9. 权利要求6-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在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肉鸡的温度中的应用。
10. -种检测或辅助检测测待测肉鸡的体核温度的方法,是通过检测肉鸡的耳叶皮温 实现的。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价肉鸡热舒适性的非侵入性生理指标及其应用。本发明将耳叶皮温替代体核温度作为评价肉鸡热舒适性的生理指标。通过实验证明:不管环境温度骤然升高还是逐渐升高,耳叶皮温的变化与体核温度的变化趋势均一致,且采用热红外成像技术即可准确测量肉鸡的耳叶皮温,不需要接触肉鸡便可以准确评价肉鸡的热舒适性。
【IPC分类】A01K67-02
【公开号】CN104813980
【申请号】CN201510246906
【发明人】张敏红, 甄龙, 张少帅, 冯京海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