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蝉花的人工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8436452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蝉花的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虫草人工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蝉花的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蝉花属虫生性药用真菌,是蝉拟青霉菌寄生在同翅目蝉科昆虫的若虫上所形成的虫菌复合体。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蝉花应用于男性功能障碍、胰腺癌、宫颈癌、胃癌、白血病、失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等领域,具有与冬虫夏草相类似的功效,而其重金属含量比冬虫夏草还低,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0003]蝉的若虫生活在土壤中,吸食植物根部汁液,整个若虫期长达2-16年。在自然条件下,需要特定的生态环境,若虫才可被蝉拟青霉菌感染。蝉花的自然资源十分稀少,加上长期无序采挖,自然产量逐年减少,资源日趋枯竭,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疗和临床需求。国内外至今还没有人工栽培蝉花的报道,也没有适用于人工栽培蝉花的相关器具。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栽培蝉花的方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疗和临床需求,实现产业化生产。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蝉花的人工栽培方法,采用如下步骤栽培而成:
A.从野外采集蝉的成熟若虫或人工养殖获得蝉的成熟若虫;
B.用纯净水将虫体浸泡5分钟并冲洗干净,放置在滤网上浙干;
C.在菌种室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扩繁蝉拟青霉菌,获得蝉拟青霉菌菌种;
D.将蝉拟青霉菌菌种用纯净水稀释,制得活菌总数IX 18的蝉拟青霉菌菌种稀释液;
E.按虫体重量的5%采用喷雾器将蝉拟青霉菌菌种稀释液均匀喷洒在浙干的虫体上;
F.将沾染蝉拟青霉菌的虫体重新放置在滤网上浙干;
G.将重新浙干的虫体移入蝉花栽培盘内,盖好盘盖;
H.在无菌室内栽培,设置温度为24-26°C,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
1.待虫体头部长出形似花朵的蝉花,即可取出;
J.将取出的蝉花及时在55-75° C的温度下烘干,按重量密封包装,即得到人工栽培的蝉花。
[0006]从野外采集蝉的成熟若虫的方法是:在蝉的若虫成熟的季节,在蝉的寄主植物基部捕捉刚从土壤中钻出、准备爬上寄主植物茎干的成熟若虫。
[0007]人工养殖蝉的成熟若虫的方法是:
A.从野外采集带蝉卵的树枝,每条树枝有50-100粒蝉卵;
B.将带蝉卵的树枝放在温度20-28°C、相对湿度65-70%的室内一个月进行孵化处理;
C.在寄主植物的基部呈放射状开挖浅沟,将带蝉卵的树枝埋进土中;
D.待蝉的若虫成熟时及时捕捉备用。
[0008]菌种室培养、扩繁蝉拟青霉菌菌种的方法是:采用Richard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前期温度为24-26°C,pH值为5-6,14天后即可获得分生孢子总数达到3.9 X 111个/ml的虫单拟青霉菌菌种。
[0009]所述的蝉花栽培盘包括由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加工而成的圆形盘体和盘盖,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所述盘盖上设有带凸台的圆孔,所述凸台上设有圆圈支架,所述圆圈支架内设有ePTFE膨体聚四氯乙烯防水防尘透气膜;所述的盘盖的内面与圆形盘体的盘口接触面设有圆形密封圈;所述的圆形盘体的盘底部设有圆形吸水垫片;所述的圆形盘体的直径为5_50cm,高度为 5-lOcm。
[0010]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人工栽培蝉花的方法栽培蝉花,能实现蝉花的产业化生产,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疗和临床需求。
【附图说明】
[0011]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0012]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蝉花栽培盘的具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I)为凸台,(2)为圆孔,(3)为ePTFE膨体聚四氯乙烯防水防尘透气膜,(4)为圆圈支架,(5)为盘盖,(6)为圆形密封圈,(7)为圆形盘体,(8)为圆形吸水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所述原料份数除特殊说明外,均为重量份数。
[0015]从野外采集蝉的成熟若虫:在蝉的若虫成熟的季节,在蝉的寄主植物基部捕捉刚从土壤中钻出、准备爬上寄主植物茎干的成熟若虫。
[0016]人工养殖蝶的成熟若虫:
A.从野外采集带蝉卵的树枝,每条树枝有50-100粒蝉卵;
B.将带蝉卵的树枝放在温度20-28°C、相对湿度65-70%的室内一个月进行孵化处理;
C.在寄主植物的基部呈放射状开挖浅沟,将带蝉卵的树枝埋进土中;
D.待蝉的若虫成熟时及时捕捉备用。
[0017]菌种室培养、扩繁蝉拟青霉菌菌种:采用Richard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前期温度为24-26°C,pH值为5-6,14天后即可获得分生孢子总数达到3.9X 111个/ml的蝉拟青霉菌菌种。
[0018]实施例:采用如下步骤栽培而成:
A.从野外采集蝉的成熟若虫或人工养殖获得蝉的成熟若虫;
B.用纯净水将虫体浸泡5分钟并冲洗干净,放置在滤网上浙干;
C.在菌种室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扩繁蝉拟青霉菌,获得蝉拟青霉菌菌种;
D.将蝉拟青霉菌菌种用纯净水稀释,制得分生孢子总数IX 18个/ml的蝉拟青霉菌菌种稀释液;
E.按虫体重量的5%采用喷雾器将蝉拟青霉菌菌种稀释液均匀喷洒在浙干的虫体上;
F.将沾染蝉拟青霉菌的虫体重新放置在滤网上浙干; G.将重新浙干的虫体移入蝉花栽培盘内,盖好盘盖;
H.在无菌室内栽培,设置温度为24-26°C,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
1.待虫体头部长出形似花朵的蝉花,即可取出;
J.将取出的蝉花及时在55-75° C的温度下烘干,按重量密封包装,即得到人工栽培的蝉花。
[0019]本发明采用的蝉花栽培盘包括由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加工而成的圆形盘体(7)和盘盖(5),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盘盖(5)上设有带凸台(I)的圆孔(2),凸台(I)上设有圆圈支架(4),圆圈支架(4)内设有ePTFE膨体聚四氯乙烯防水防尘透气膜(3);盘盖(5)的内面与圆形盘体(7)的盘口接触面设有圆形密封圈(6);圆形盘体(7)的盘底部设有圆形吸水垫片(8);圆形盘体(7)的直径为10cm,高度为6cm。
【主权项】
1.一种蝉花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栽培而成: A.从野外采集蝉的成熟若虫或人工养殖获得蝉的成熟若虫; B.用纯净水将虫体浸泡5分钟并冲洗干净,放置在滤网上浙干; C.在菌种室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扩繁蝉拟青霉菌,获得蝉拟青霉菌菌种; D.将蝉拟青霉菌菌种用纯净水稀释,制得分生孢子总数IX 18个/ml的蝉拟青霉菌菌种稀释液; E.按虫体重量的5%采用喷雾器将蝉拟青霉菌菌种稀释液均匀喷洒在浙干的虫体上; F.将沾染蝉拟青霉菌的虫体重新放置在滤网上浙干; G.将重新浙干的虫体移入蝉花栽培盘内,盖好盘盖; H.在无菌室内栽培,设置温度为24-26°C,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 1.待虫体头部长出形似花朵的蝉花,即可取出; J.将取出的蝉花及时在55-75° C的温度下烘干,按重量密封包装,即得到人工栽培的蝉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蝉花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从野外采集蝉的成熟若虫的方法是:在蝉的若虫成熟的季节,在蝉的寄主植物基部捕捉刚从土壤中钻出、准备爬上寄主植物茎干的成熟若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蝉花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人工养殖蝉的成熟若虫的方法是: A.从野外采集带蝉卵的树枝,每条树枝有50-100粒蝉卵; B.将带蝉卵的树枝放在温度20-28°C、相对湿度65-70%的室内一个月进行孵化处理; C.在寄主植物的基部呈放射状开挖浅沟,将带蝉卵的树枝埋进土中; D.待蝉的若虫成熟时及时捕捉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蝉花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菌种室培养、扩繁蝉拟青霉菌菌种的方法是:采用Richard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前期温度为24-26°C,pH值为5-6,14天后即可获得分生孢子总数达到3.9X 111个/ml的蝉拟青霉菌菌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蝉花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蝉花栽培盘包括由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加工而成的圆形盘体(7)和盘盖(5),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所述盘盖(5)上设有带凸台(I)的圆孔(2),所述凸台(I)上设有圆圈支架(4),所述圆圈支架(4)内设有ePTFE膨体聚四氯乙烯防水防尘透气膜(3); 所述的盘盖(5)的内面与圆形盘体(7)的盘口接触面设有圆形密封圈(6); 所述的圆形盘体(7)的盘底部设有圆形吸水垫片(8); 所述的圆形盘体(7)的直径为5-50cm,高度为5-lOcm。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蝉花的人工栽培方法。采用如下步骤栽培而成:将从野外采集蝉的成熟若虫或人工养殖获得的蝉的成熟若虫用纯净水浸泡5分钟并冲洗干净,放置在滤网上沥干,然后按虫体重量的5%采用喷雾器将从菌种室培养、扩繁获得的活菌总数1×108的蝉拟青霉菌菌种稀释液均匀喷洒在沥干的虫体上,重新沥干后移入蝉花栽培盘内,盖好盘盖,在无菌室内设置温度为24-26°C、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进行栽培,待虫体头部长出形似花朵的蝉花,取出烘干,即可获得人工栽培的蝉花。在本发明中,同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人工栽培蝉花的栽培盘。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人工栽培蝉花的方法栽培蝉花,能实现蝉花的产业化生产,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疗和临床需求。
【IPC分类】A01G1-04
【公开号】CN104756753
【申请号】CN201510039103
【发明人】罗福仲
【申请人】罗福仲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