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循环油式外转磨辊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辊式磨机内用的磨辊,尤其涉及一种外转式磨辊。
如图4、图5所示,现有的悬辊式磨机,又称雷蒙机,包括1)底部的电动机30、胶带轮31和减速器32等;2)中部的联轴器33、主轴34、空心立柱35、支承主轴的轴承以及轴承外的轴承座36、底板37、梅花架38、进料口39、磨辊40和磨环41等;以及3)上部的电动机、电磁转差离合器、胶带轮和空气分级机叶片等,底部的电动机30带动胶带轮31经减速器32减速带动联轴器33转动,联轴器33上连主轴34,主轴34的中上部置于空心立柱35中,主轴下部由轴承支承,轴承置于轴承座36,联轴器33带动主轴34转动,主轴上连梅花架38,主轴转动梅花架也同步转动,磨辊40其上设有悬挂孔悬挂于梅花架38上,磨辊40包括辊子42和辊子轴43及辊子轴外套的壳体44,梅花架38转动带动磨辊40同步转动,辊子轴外套的壳体44也转动,辊子轴及辊子轴外套的壳体之间由轴承支承,辊子轴43下固定连接有辊子42,辊子轴自转则辊子也同步转动;当梅花架38转动则磨辊40转动,辊子轴外套的壳体44也转动,由于离心力作用,与辊子轴固定相连接的辊子42甩向磨环41,由于辊子因辊子轴自转而也自转,因而辊子42与磨环41之间既产生撞压又产生挤压和磨压,使得进入辊子与磨环之间的物料受到撞压、挤压和磨压而成粉状。如图4、图5所示,上述磨辊40中的辊子轴43由上、下轴承46、47支承于辊子轴外套的壳体44内,磨辊的悬挂孔设于辊子轴外套的壳体44上用于悬挂在梅花架38上,辊子轴43能自转,辊子轴外套的壳体44与梅花架38能同步转动,由于辊子轴其下部由下部轴承47支承,下部轴承47置于辊子轴外套的壳体44中,因而辊子轴外套的壳体44与转动的辊子轴43之间有间隙,在高粉尘的环境下粉尘难免会从辊子轴外套的壳体44与辊子轴43之间隙中进入,进而进入轴承,影响轴承正常工作;又由于高速运转难免轴承发热从而使润滑用的黄油泄漏,而造成轴承在较少黄油润滑的情况工作,会影响轴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储油转壳内的油进行循环且使轴承充分润滑以及清洗轴承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包括辊子、主轴、储油转壳、轴承和设有悬挂孔的曲路挂帽,其特征在于主轴置于储油转壳中由轴承支承,伸出储油转壳上端口的主轴上部与带悬挂孔的曲路挂帽固定连接,置于储油转壳中的主轴外套叶轮,所述的叶轮采用与主轴固定连接或采用与储油转壳内表面固定连接,储油转壳下端口由辊子座盖盖封,辊子座盖下部固定有辊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点在于叶轮采用四头轴流螺纹泵叶轮。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点在于固定于主轴上的带悬挂孔的曲路挂帽的底面制成曲路内密封环与内置于储油转壳上端口且固定于储油转壳上的磨盘曲路甩环相套嵌形成双重密封并通过曲路内密封环的外侧平面与磨盘曲路甩环的外侧平面形成间隙很小且无接触的磨盘面从而构成磨盘曲路动密封。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点在于位于储油转壳上端口之下的主轴上外套有储尘罐,所述的储尘罐采用与主轴固定连接或采用与储油转壳内表面固定连接,储尘罐底部设有清灰孔能与储油转壳的壁上设有的直通储油转壳外的清灰孔相连通。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点在于内置包括有主轴、叶轮和轴承的储油转壳其下端口经辊子座盖密封后其内腔余下的间隙空间形成储油腔。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征在于在辊子座盖的上端面的位置处开有沉灰池。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点在于位于储油转壳上端口与储尘罐上端口之间的主轴上外套且固定有能引尘入储尘罐的引尘环。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点在于主轴上端开有直通入储油腔中的加油孔。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点在于在辊子座盖所设有的沉灰池底部开有直通且穿过辊子座盖底部的清污孔。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点在于在主轴底部与沉灰池相对的位置处开有与储油腔相连通的通油孔,通油孔上设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储油转壳转动带动辊子转动而主轴不能自转,而且内置有主轴、叶轮和轴承等的储油转壳其下端口经密封后其内腔余下的间隙空间构成储油腔,即储油转壳内的主轴底部、下轴承与辊子座盖上表面形成的空间和储油转壳内侧壁与主轴之间隙空间等均构成储油腔用于储蓄机油,使得上、下轴承均浸泡在储油腔内的机油中工作,以及在储油转壳中的主轴外套叶轮,而叶轮可采用与主轴固定连接或采用与储油转壳内表面固定连接,使储油转壳内的机油经叶轮作用而进行内循环,使轴承充分润滑以及不断清洗轴承,因而解决了轴承润滑油泄漏出储油转壳、轴承润滑以及防污排污的问题,保证轴承正常运转;而曲路挂帽底面与储油转壳上端口形成磨盘曲路动密封,从而使进入磨盘曲路甩环的外侧平面与曲路内密封环的外侧平面之间所形成的磨盘面内的粉尘,由于储油转壳的旋转而被磨出磨盘面,能防止粉尘进入储油转壳内,达到保护轴承的目的,而当微量的灰尘从储油转壳上端口动密封处进入储油转壳内时,还会被设于储油转壳的上端口之下的储尘罐承接住而接收,且可从储尘罐底部设有的清尘孔清除出;而极微量漏出的灰尘进入储油转壳内后,由于在辊子座盖的上端面的位置处开有沉灰池,而沉灰池底部开有通至辊子座盖底部的清污孔,能便于把内循环的机油中的微量灰尘沉入沉灰池并定时由辊子座盖底部的清污孔清除。在主轴底部与沉灰池相对的位置处还开有与储油腔相连通的设有滤网的通油孔,因而也会滤掉内循环的机油中的微量灰尘,能通过人工定时予以清除,达到保护轴承,提高轴承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叶轮半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储尘罐全剖示意图。
图4为现有的悬辊式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磨辊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采用主轴12和储油转壳3分别替代现有的辊子轴43和辊子轴外套的壳体44,使得储油转壳转动带动辊子转动而主轴不自转。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主轴置于储油转壳中由轴承支承,一般采用上、下轴承支承,如
图1所示,主轴12分别由上、下轴承4和1支承于储油转壳3中,轴承一般采用滚动轴承,也可采用滑动轴承,但滑动轴承不好用,当粉尘进入主轴、滑动轴承及储油转壳内表面之间时易使滑动轴承受到损坏;从储油转壳3上端口伸出的主轴12上部与带悬挂孔9的曲路挂帽19通过键7固定连接,主轴上端再用螺帽6紧固;在置于储油转壳3中的主轴12上,一般在上、下轴承4和1之间靠近下轴承的主轴上外套叶轮5,如
图1所示,而叶轮5采用与主轴固定连接或采用与储油转壳3内表面固定连接,一般采用与主轴通过紧配合固定连接,因而当储油转壳转动时,而主轴12和与主轴紧配合的叶轮5均不自转,但储油转壳与主轴和与主轴紧配合的叶轮发生相对运动,叶轮则对储油转壳内的机油产生作用,使储油转壳内的机油进行内循环。如图2所示,叶轮5可采用四头轴流螺纹泵叶轮。固定于主轴上的曲路挂帽底面与储油转壳上端口形成动密封,可采用磨盘曲路动密封,即带悬挂孔的曲路挂帽19的底面制成曲路内密封环与内置于储油转壳3上端口且通过螺栓11固定于储油转壳3上的磨盘曲路甩环10相套嵌形成双重密封并通过曲路内密封环的外侧平面与磨盘曲路甩环的外侧平面形成间隙很小且无接触的磨盘面20从而构成磨盘曲路动密封,如图3所示,在位于储油转壳上端口之下的主轴12上外套有储尘罐2,储尘罐2采用与主轴固定连接或采用与储油转壳3内表面固定连接,一般采用与储油转壳3内表面通过紧配合固定连接,便于使储尘罐2底部设有的清灰孔25能与储油转壳3的壁上设有的直通储油转壳外的清灰孔相连通,从而便于从储油转壳外的清灰孔清除储尘罐内的灰尘,在位于储油转壳3上端口与储尘罐2上端口之间的主轴12上外套且固定有能引尘入储尘罐的引尘环24,能把从储油转壳3上端口动密封处进入储油转壳内的微量灰尘引尘入储尘罐并通过储尘罐底部设有清灰孔25经与之相通的储油转壳壁上设有的清灰孔清除至储油转壳外。辊子座盖14上表面通过六角螺栓15紧固于储油转壳3的下端口上,内置包括主轴12和上、下轴承4和1以及叶轮等若安装上储尘罐也包括其中的储油转壳3其上下端口经密封后其内腔扣除了上述零件占用的实体空间后余下的间隙空间构成储油腔21,即储油转壳内的主轴12底部、下轴承1与辊子座盖14上表面等所形成的间隙空间和储油转壳3内侧壁与主轴12外侧圆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等均构成储油腔用于储蓄机油,使得上、下轴承均浸泡在储油腔21内的机油中工作,辊子座盖14下部用螺帽17固定有辊子16。在主轴12上端开有加油孔8,在主轴12上自其底部开有与加油孔8直通的通油孔13,从加油孔进入的机油经主轴内开有的径向通油孔13至主轴横向开有的通油孔26通入上轴承与储尘罐底面之间的间隙再直通至储油腔21中,从而使主轴底部的储油腔内的机油通过主轴内开有的横向通油孔26和储油转壳侧壁与主轴之间的储油腔中的机油通过叶轮5作用而进行循环流动,使得上、下轴承均浸泡在储油腔21内的机油中工作且使轴承充分润滑以及不断清洗轴承,在辊子座盖的上端面与主轴12底部通油孔13相对的位置处开有沉灰池22,沉灰池底部开有直通且穿过辊子座盖底部的清污孔23,清污孔一般情况下密封住,只有在清污时打开。由于在辊子座盖的上端面的位置处开有沉灰池,而沉灰池底部开有通至辊子座盖底部的清污孔,能便于把内循环的机油中的微量灰尘沉入沉灰池并定时由辊子座盖底部的清污孔清除。而且由于在主轴12底部与沉灰池相对的位置处开有与储油腔21相连通的其上设有滤网18的通油孔13,因而滤网18也会滤掉内循环的机油中的微量灰尘,并能通过人工定时予以清除,达到防污排污。因而本实用新型采用主轴和储油转壳分别替代如图5所示的现有的辊子轴和辊子轴外套的壳体,并采用储油转壳转动而主轴不自转,而且储油转壳转动带动辊子座盖下部的辊子转动,代替现有的辊子轴转动而辊子轴外套的壳体不转动,当叶轮套于主轴且固定于主轴上时,主轴和叶轮不自转,而当储油转壳转动时,会对储油转壳内的机油产生旋转,通过与之相对运动的叶轮作用,使机油在储油腔内循环运动;当叶轮套于主轴且固定于储油转壳内表面时,主轴不自转,而当储油转壳转动时,带动叶轮转动,叶轮作用储油腔内机油使之在储油腔内循环运动,解决了轴承润滑油泄漏出储油转壳的问题以及使储油转壳内的机油进行内循环而使轴承充分润滑以及清洗轴承,保证轴承正常运转以及防尘除尘,达到保护轴承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包括辊子(16)、主轴(12)、储油转壳(3)、轴承和设有悬挂孔的曲路挂帽(19),其特征在于主轴(12)置于储油转壳(3)中由轴承支承,伸出储油转壳(3)上端口的主轴(12)上部与带悬挂孔的曲路挂帽(19)固定连接,置于储油转壳(3)中的主轴(12)外套叶轮(5),所述的叶轮(5)采用与主轴固定连接或采用与储油转壳(3)内表面固定连接,储油转壳(3)下端口由辊子座盖(14)盖封,辊子座盖(14)下部固定有辊子(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征在于叶轮(5)采用四头轴流螺纹泵叶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征在于固定于主轴(12)上的带悬挂孔的曲路挂帽(19)的底面制成曲路内密封环与内置于储油转壳(3)上端口且固定于储油转壳上的磨盘曲路甩环(10)相套嵌形成双重密封并通过曲路内密封环的外侧平面与磨盘曲路甩环的外侧平面形成间隙很小且无接触的磨盘面(20)从而构成磨盘曲路动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征在于位于储油转壳上端口之下的主轴(12)上外套有储尘罐(2),所述的储尘罐采用与主轴固定连接或采用与储油转壳(3)内表面固定连接,储尘罐底部设有清灰孔(25)能与储油转壳(3)的壁上设有的直通储油转壳外的清灰孔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征在于内置包括有主轴(12)、叶轮和轴承的储油转壳(3)其下端口经辊子座盖密封后其内腔余下的间隙空间形成储油腔(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征在于在辊子座盖的上端面的位置处开有沉灰池(2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征在于位于储油转壳上端口与储尘罐上端口之间的主轴(12)上外套且固定有能引尘入储尘罐(2)的引尘环(2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征在于主轴(12)上端开有直通入储油腔(21)中的加油孔(8)。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征在于在辊子座盖所设有的沉灰池(22)底部开有直通且穿过辊子座盖底部的清污孔(23)。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其特征在于在主轴(12)底部与沉灰池(22)相对的位置处开有与储油腔(21)相连通的通油孔(13),通油孔上设有滤网(1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油式外转磨辊,包括辊子、主轴、储油转壳、轴承和设有悬挂孔的曲路挂帽,特点为主轴由轴承支承于储油转壳中,伸出储油转壳上端口的主轴上部与曲路挂帽固定连接,置于储油转壳中的主轴外套且采用与主轴固定连接或与储油转壳内表面固定连接的叶轮,辊子座盖盖封储油转壳下端口且其下部固定辊子。储油转壳内的机油经叶轮作用而循环使轴承均浸泡在机油中充分润滑以及不断清洗,保证轴承正常工作。
文档编号B02C15/00GK2338091SQ982278
公开日1999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15日
发明者郑书先 申请人:郑书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