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区水葫芦养殖与利用法

文档序号:265237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旱区水葫芦养殖与利用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水葫芦养殖与利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旱区水葫芦养殖与利用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干旱地区的荒坡、河滩或山坳,修建水葫芦养殖池,池深取25cm—35cm,池中水深不小于5cm,池水从夏季降雨而得,于夏季第一场大雨后将水葫芦苗放入养殖池,放种密度为每10平方米5棵,于当年9—10月将池中的水葫芦捞出,并同时在旱地上开沟,沟深25cm—30cm,按每米3kg—6kg的量将水葫芦埋于沟中,再将小春作物种于水葫芦埋植线上。
【专利说明】旱区水葫芦养殖与利用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葫芦养殖与利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在干旱地区通过养殖水葫芦,达到抗旱目的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水葫芦作为一种外来的有害物种,已经大规模地侵犯江河湖泊的水面,它既危害航运、威胁水电站的安全,又会造成水质变臭,影响鱼类生存,由于水葫芦的最大特点是生长、繁殖速度极快,而其中含水量却高达98%以上,使其饲用价值极低,正是上述原因,使水葫芦被列入有害外来物种之一。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旱区水葫芦养殖与利用法,使其能变害为宝。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干旱地区的荒坡、河滩或山坳,修建水葫芦养殖池,池深取25cm — 35cm,池中水深不小于5cm,池水从夏季降雨而得,于夏季第一场大雨后将水葫芦苗放入养殖池,放种密度为每10平方米5棵,于当年9一 10月将池中的水葫芦捞出,并同时在旱地上开沟,沟深25cm—30cm,按每米3kg—6kg的量将水葫芦埋于沟中,再将小春作物种于水葫芦埋植线上。
[0005]采用上述方案能收到如下显著效果:
[0006]1、水葫芦因其繁殖速度惊人,其利用价值极低而被列入有害外来物种,本方案恰好利用了水葫芦的高繁殖速度和高含水量这两大特点,将其埋入田土之中,在冬季低温下,土壤对水葫芦起到贮存作用,到次年春旱期间,水葫芦逐步腐烂而缓慢释放出大量的水,从而以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解决了农作物的春旱难题。
[0007]2、若不种水葫芦,在夏季高温下,水深20cm的水池会在一个月内干涸,然而一旦种上水葫芦,却能让池中的水保持4一5个月不干涸,其原因在于池面既能接收雨水,其水葫芦又屏蔽了池水的蒸发面,而其表皮又具有极强的防止蒸发的特性,所以本方案以十分特殊的方式将夏季雨水蓄起来,到来年春旱使用,从而为解决春旱难题找到了新的解决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09]在干旱地区的荒坡、河滩或山坳,修建水葫芦养殖池,池深取35cm,池中水深不小于5cm,池水从夏季降雨而得,于夏季第一场大雨后将水葫芦苗放入养殖池,放种密度为每10平方米5棵,于当年10月将池中的水葫芦捞出,并同时在旱地上开沟,沟深30cm,按每米6kg的量将水葫芦埋于沟中,再将小春作物种于水葫芦埋植线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旱区水葫芦养殖与利用法,其特征是:在干旱地区的荒坡、河滩或山坳,修建水葫芦养殖池,池深取25cm — 35cm,池中水深不小于5cm,池水从夏季降雨而得,于夏季第一场大雨后将水葫芦苗放入养殖池,放种密度为每10平方米5棵,于当年9一 10月将池中的水葫芦捞出,并同时在旱地上开沟,沟深25cm—30cm,按每米3kg—6kg的量将水葫芦埋于沟中,再将小春作物种于水葫芦埋植线上。
【文档编号】A01G31/00GK104255408SQ201410457530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0日
【发明者】梁德富 申请人:宁波市鄞州云帆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