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持续性生态景观水体的构建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持续性生态景观水体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并结合景观设计美学构建完整水体生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开挖水体,并做好防渗处理;(2)挺水、浮叶、沉水植物群落的构建;(3)底栖动物群落的构建;(4)浮游动物群落的构建;(5)鱼类群落的构建;(6)微生物群落的构建;(7)系统维护。本发明运用生态学理念,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使系统中各个群落自我调节,相互利用,达到一种有序平衡且持续发展的状态,美观的同时,抗干扰能力提高,能够自我健康运行,节约运行维护费用。
【专利说明】一种可持续性生态景观水体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态景观水体构建技术,特别适用于大型住宅区或公园内景观水体的构建指导。
【背景技术】
[0002]现阶段人们较少将景观水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总体设计一般只考虑景观手法和视觉效果,仅仅从美学与工程的角度,将一些看似美好,实际没有太多关联的东西硬拼凑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暂时的美景,其往往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景观水体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系统崩溃,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色黄绿,动植物死亡导致水质恶化变臭,严重影响到景观水体的观赏功能。然后人们再采用大量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把黑臭的底泥挖走、重新换上干净的水、种上美丽的植物等等,一段时间后,水体却又不行了,如此这般循环往复,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0003]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我们可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四个层面理解和运用生态学规律。生态学将景观水体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缺一不可。生态学认为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它是稳定与可持续的,不仅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也能够维持对胁迫的恢复力,能够维持它的复杂性同时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生态系统的持续就是保持生命所需的物质不断地循环再生,阳光提供的能量驱动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停地循环流动,既包括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生物间的营养传递和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也包括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物质形式的转换。物质循环的正常运行,要求一定的生态系统结构。因此,我们以生态学理论作为景观水体构建的核心指导思想,结合美学与工程学,构建具有完整生态系统结构又具美学价值的景观水体,使景观水体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建可持续性生态景观水体的方法,通过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形成稳定的水生态系统,让系统自我调节与发展,各部分各尽其职,自动维持景观水体的运行,提高抗外界污染的能力,并遏制景观水体的恶化趋势,景观美化的同时,只需适当维护,节约大量人力与财力。
[0005]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过程实现的:该过程的核心是按照生态学的理念去构建一个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它的主要步骤为:(1)水体主体结构的构建;(2)水生高等植物群落的构建;(3)底栖动物群落的构建;(4)浮游动物群落的构建;(5)鱼类群落的构建;(6)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同时我们将淡水生态学中经典的“上、下行效应”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上行效应”通过对底泥的改善,控制底泥营养盐的释放,降低水体营养盐含量,从而达到控制藻类数量的目的。“下行效应”则通过食物链的改变,增加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或滤食性鱼类的数量,达到控制藻类的目的。
[0006]其中,选择水生高等植物是因为它们充当生产者的角色,生长过程中吸收营养盐的同时,在营养盐和光照等方面与藻类形成竞争关系,并通过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的生长,使水体清澈见底。选择肉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都是为了增加对藻类的捕食压力,肉食性鱼类能降低水体中小鱼苗和杂鱼的数量,这类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而浮游动物又多以藻类为食,这样通过食物链的优化,使吃藻类的浮游动物数量增加,从而降低藻类密度。水生高等植物的构建也为浮游动物躲避被捕食提供了藏身之所,间接保护了浮游动物的数量。滤食性鱼类则本身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可大量消耗藻类。选择浮游动物枝角类的潘属是因为该属是浮游动物中滤食性最强的种类,且个体较大,能更好地降低藻类的数量。此外还有轮虫类的异尾轮虫和臂尾轮虫,它们不但个体较大而且是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优势种,能直接以藻类为食,从而一定程度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底栖动物是因为作为分解者,它们能够分解水体中一定的有机质,净化水质的同时,它们的活动使底泥表层处于氧化状态,有利于底泥中营养盐固定,减少释放。此外有的底栖动物以沉水植物叶片附着藻为食,能够提高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水体含氧量改善水体环境。选择微生物是因为使它们充当了分解者的角色,水体中动植物的残体、有机碎屑等如不分解,会释放营养盐而影响水质和水体美观。
[0007]本发明的优点及效果:本发明一次性投入后,经过适当的调整与完善,景观水体系统将自动维护运行,降低人为运行维护及修复成本。因为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当受到的污染小于系统的耐受阈值时,系统将污染化解而持续运行下去,能保持景观水体很好的观赏性。水生植物生长能大量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鱼类的生长也会固定一部分营养盐,通过对两者的收获,将水体的营养盐带出,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生态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0008]1、根据现场地形及景观设计要求,在地势平坦区域选择合适的景观水体构建地点,并设计水体形状、大小、深度与植物、构景搭配等。同时设计、施工水体排水设施、亲水性和安全防范设施。
·[0009]2、景观水体主体挖掘,在挖掘过程中首先对水体坡岸进行构建,坡度15-25°为宜。对坡岸运用木桩、生态袋、石块等进行加固处理,在坡岸种植狗牙根、麦冬、结缕草及香根草等草本植物,构建生态型坡岸,拒绝坡岸硬质化,并做好截污构造的修建。水体底部整平,并做好防渗处理。增加水体生境结构的复杂性,可在底部修建几处有地势起伏的高地。之后在防渗层上铺一层10 Cm施工时挖掘的土壤,稍作压实后在该土壤层上再铺一层15-20cm厚粘土,以作沉水植物生长基质。主体工程完工后,对土壤用生石灰进行病菌消毒处理,每667m2大概用100-150斤左右生石灰。之后分阶段进行注水,先期为保证沉水植物成活,以30-50 cm为宜。
[0010]3、注水一周后,对水体进行透明度提升处理,泼洒用水体底部泥土与水混合成的泥浆,使藻类产生絮凝沉降。待水体澄清后进行高等植物群落的构建,主要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先在较深水体底部铺种已做好的沉水植物草皮,沉水植物植物种植密度覆盖率大于60%水面面积。草皮主要由苦草、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按3:1:1比例组成,草皮长宽规格40X30 cm。然后在水体岸边浅水区域片植或丛植荷花、香蒲、再力花、鸢尾、水葱、菖蒲等既美观又具净化、克藻作用的挺水植物,挺水植物种植间距控制为10-20 cm;最后在水面少许点缀种植睡莲、菱、王莲或田字萍等浮叶植物,增加景观水体的观赏度。待栽种植物成活后,分阶段缓慢增加水体深度,控制水体适宜深度在1-2 m。
[0011]4、植物群落成活后,继续构建底栖动物群落。主要为螺、蛘和虾等的投放,在全水面范围内均匀投放底栖动物。螺主要是环棱螺;蛘主要是无齿蛘、三角帆蛘、褶纹冠蛘等。其中螺的投放密度控制在10-50个/m2,规格I g/个;蛘的投放密度控制在0.5个/m2,1-2龄。虾主要为斑节对虾或米虾,数量适宜等。
[0012]5、构建浮游动物群落,整个水面均匀投放培育好的以本地种为主的轮虫、枝角类浮游动物。枝角类主要包括蚤状潘、大型潘、隆线潘、哲水潘、方形网纹潘、透明潘、盔形潘;轮虫主要种包括晶囊轮虫、大型的异尾和臂尾轮虫。保证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与组成,增加对浮游植物的捕食压力。
[0013]6、鱼类群落的构建,主要投放肉食性与滤食性鱼类和少许杂食性鱼类。其中肉食性鱼类主要是鳜鱼、乌鳢、鲈鱼、黄颡鱼等,滤食性鱼类主要是鲢、鳙鱼,杂食性鱼类主要是鲴鱼。所有鱼类规格为5-10 cm,以保证成活率。肉食性鱼类投放密度0.01尾/m3,滤食性鱼类投放密度0.05尾/m3。
[0014]7、微生物群落构建,在水体中间悬挂若干微生物附着网,或在岸边浅水区域放置石块等附着基,为土著微生物和附着藻类提供附着基质,利于其上本地微生物和藻类生长分解有机质、吸收营养盐来净化水体。网膜的上端用浮球使其漂浮于水面,下端采用石龙使生态网膜垂直于水中,并做好固定工作。生物网膜长宽规格5-10 mXl m,根据实际水体大小确定个数。
[0015]8、简单地系统维护,定期清理水体中的杂物及动植物残体,尤其是沉水植物断枝,防治其无序扩散繁殖。对扩散较快的沉水植物种类适当地进行刈割移除,控制其生物量并带走营养盐。当底栖动物和鱼类的密度及个体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于冬季水生动物营养盐固定效率低的时候适当捕捞移出成熟个体,再投放相同比例的幼体。定期将微生物附着网膜拿出冲洗干净,提高微生物的附着与`处理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持续性生态景观水体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构建较为完整的水体生态系统,使水生态系统能够自我运行与调节,其构建要领如下: α)水体主体结构的构建; (?)高等水生植物群落的构建; (3)底栖动物群落的构建; Μ)浮游动物群落的构建; (5)鱼类群落的构建; ⑧微生物群落的构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水体主体结构构建,包括水体岸线坡度的设置(15-25°为宜)、底部土壤的整平及防渗处理、粘土层的铺设及消毒、水底复杂生境、生态护坡及截污渠的建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水生高等植物群落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主要为:香蒲、菖蒲、再力花、鸢尾、水葱、梭鱼草、芦苇、旱伞草等几种植物的适当组合;浮叶植物为睡莲、王莲、芡实、田字萍、菱等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沉水植物为苦草、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金鱼藻、菹草、伊乐藻等若干种按一定比例的组口 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栖动物主要为蛘、螺和虾;蛘为三角帆蛘、无齿蛘或褶纹冠蛘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螺为环棱螺,虾为班节对虾、米虾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浮游动物群落为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大型枝角类、桡足类和轮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鱼类群落为肉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及少许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主要为鲢、鳙鱼;肉食性鱼类主要为:鳜鱼、乌鳢、S卢鱼、黄颡鱼等一种或多种,杂食性鱼类主要为鲴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微生物群落主要为光合细菌、硝化菌、氨化菌、芽孢杆菌等的组合,以本地菌种为宜,适当条件下可投加人工培育菌种。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3858630SQ201410054548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8日
【发明者】张华俊, 肖平, 胡韧 申请人:深圳市益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