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微生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培养杯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4094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验证微生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培养杯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验证微生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培养杯,包括杯体和装在杯体上部的密封盖,杯体内装有竖直的立隔板,将杯体的内腔隔置成用于培养微生物的第一培养室,用于培养实验组植物幼苗的第二培养室和用于培养对照组植物幼苗的第三培养室;所述第一培养室和第二培养室之间设置的为开设有透气孔的立隔板;第一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和/或第二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之间设置的为隔绝挥发性物质扩散的立隔板。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培养杯无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设备来分析挥发性物质的具体成分,就可直观证明内生菌产生VOCs对原寄主植物或非寄主植物幼苗是否产生作用。
【专利说明】验证微生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培养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培养杯,具体涉及一种验证微生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培养杯,属于生物实验用培养器皿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对挥发性物质(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的研究已成为国际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这类物质多具有抗菌和杀虫生物活性,可直接用于病虫害的生物防治。而植物内生菌所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可能具有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特性,同时兼有生物防治和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对微生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采用多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核磁共振等分析了菌株(放线菌、细菌、真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其中包括烷烃、烯烃、酯类、乙酸、醛类、醇类、酮类和硫化物和土味素等。但是目前涉及的检测方法步骤较为繁琐、VOCs难以收集,且花费较高,普通的实验室不能完成,这给微生物研究者带来困惑。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验证微生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培养杯。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供验证微生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培养杯,包括杯体和装在杯体上部的密封盖,杯体内装有竖直的立隔板,将杯体的内腔隔置成用于培养微生物的第一培养室,用于培养实验组植物幼苗的第二培养室和用于培养对照组植物幼苗的第三培养室;所述第一培养室和第二培养室之间设置的为开设有透气孔的立隔板;第一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和/或第二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之间设置的为隔绝挥发性物质扩散的立隔板。
[0005]所述立隔板为从中心沿径向均布的3块。
[0006]所述透气孔为圆形。
[0007]所述第二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内装有水平设置的横隔板,将培养室隔置成上部的培养腔和下部的营养液腔,横隔板上设有穿透孔,穿透孔内设有上下贯穿的吸水带。
[0008]所述横隔板上还设有透气口。
[0009]所述第二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的杯体上设有与营养液腔相通的通气孔。
[0010]所述培养杯由透明材料制成。
[0011 ] 所述杯体外侧设有刻度线。
[0012]本实用新型的培养杯杯体内装有竖直的立隔板,将杯体内腔分为用于培养微生物的第一培养室,用于培养试验组植物幼苗的第二培养室和用于培养对照组植物幼苗的第三培养室,便于试验组植物幼苗和对照组植物幼苗的观察;同时,本实用新型培养杯的第一培养室和第二培养室之间设置的为开设有通风通道的立隔板,能够保证第一培养室中微生物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充分扩散至第二培养室,从而验证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本实用新型培养杯的第一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和/或第二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之间设置的为隔绝挥发性物质扩散的立隔板,从而保证了第一培养室中的挥发性物质不会扩散至第三培养室中,确保了实验的准确性。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培养杯无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设备来分析挥发性物质的具体成分,就可直观证明内生菌产生VOCs对原寄主植物或非寄主植物幼苗是否产生作用。
[0013]本实用新型培养杯的第二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内装有水平设置的横隔板,将培养室隔置成上部的培养腔和下部的营养液腔,横隔板上设有穿透孔,穿透孔内设有上下贯穿的吸水带,吸水带通过穿透孔上下贯穿将营养液供给植物幼苗生长。
[0014]本实用新型培养杯的横隔板上还设有透气口,用来向植物幼苗根部通气。
[0015]本实用新型培养杯第二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的杯体上设有与营养液腔相通的通气孔,一方面可以方便添加营养液,另一方面,可以用透气滤菌的封口膜包扎,保持根系与外界空气的交换。
[0016]本实用新型培养杯由透明材料制成,便于实验观察。
[0017]本实用新型培养杯的杯体外壁上设有刻度线,方便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对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杯体的俯视图;
[0020]图3是图1中第一培养室和第二培养室之间立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2、3所示的一种验证微生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培养杯的实施例,包括杯体I和装在杯体上部的密封盖2,杯体内平行设有竖直的立隔板3,将杯体I的内腔隔置成用于培养微生物的第一培养室4,用于培养实验组植物幼苗的第二培养室5和用于培养对照组植物幼苗的第三培养室6 ;所述第一培养室4和第二培养室5之间设置的为开设有圆形透气孔7的立隔板;第二培养室5和第三培养室6之间设置的为隔绝挥发性物质扩散的立隔板;所述第二培养室5和第三培养室6内装有水平设置的横隔板8,将培养室隔置成上部的培养腔9和下部的营养液腔10,横隔板8上设有穿透孔11和透气口 12,穿透孔11内设有上下贯穿的吸水带13 ;所述第二培养室5和第三培养室6的杯体上设有与营养液腔10相通的通气孔14 ;所述培养杯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杯体外侧设有刻度线。
[0025]实施例2
[0026]如图4所示的一种验证微生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培养杯的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培养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培养杯杯体内的立隔板3为从中心沿径向均布的3块。
[0027]使用时,在第二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培养腔内放置培养介质并放置吸水带,使吸水带贯穿穿透孔,吸水带一端位于培养介质中,一端伸到营养液腔底部;在第二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培养腔内的培养介质上栽种植物幼苗,并浇注营养液,同时将培养有微生物的培养杯放置于第一培养室中,盖上密封盖即可。也可同时通过第二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杯体上与营养液腔相通的通气孔,向培养室内补充营养液。
[0028]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培养室和第二培养室之间的立隔板上开设的透气孔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如使该立隔板高度低于杯体高度。
【权利要求】
1.验证微生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培养杯,包括杯体和装在杯体上部的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杯体内装有竖直的立隔板,将杯体的内腔隔置成用于培养微生物的第一培养室,用于培养实验组植物幼苗的第二培养室和用于培养对照组植物幼苗的第三培养室;所述第一培养室和第二培养室之间设置的为开设有透气孔的立隔板;第一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和/或第二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之间设置的为隔绝挥发性物质扩散的立隔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证微生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培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隔板为从中心沿径向均布的3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证微生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培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证微生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培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内装有水平设置的横隔板,将培养室隔置成上部的培养腔和下部的营养液腔,横隔板上设有穿透孔,穿透孔内设有上下贯穿的吸水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验证微生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培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隔板上还设有透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验证微生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培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的杯体上设有与营养液腔相通的通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证微生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培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杯由透明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证微生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的培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外侧设有刻度线。
【文档编号】A01G31/02GK203563483SQ201320770772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30日
【发明者】赵龙飞, 徐亚军, 牛森, 孙恩志, 邓胜楠, 仝瑞霞, 于明刚, 骆爱国, 候小双, 张静, 刘胜男, 段慧 申请人:商丘师范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