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高产栽培技术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猪苓高产栽培技术,属于栽培【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菌种选评:选取猪苓野生菌或两代以内繁殖体;伴生菌评价及培育:选取健壮旺盛的伴生菌菌种进行培养,从菌核分离纯化蜜环菌菌种,再通过培育,培育伴生菌菌棒;栽培方法:采用穴内蜜环菌与猪苓3+2斜体配置的科学模式,即3层蜜环菌菌棒加置2层猪苓菌种层叠配置结构,菌棒平面斜体,层间交错配置。该栽培积水可缩短猪苓栽培周期2年以上,达到从栽待收3年的一个周期,产出比提高到1:10—15的高产效果,而且产技术稳定,产品品质量优质安全。解决了长时间以来猪苓人工栽培周期长,生产不稳定及不能高产的技术问题。
【专利说明】猪苓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栽培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猪苓高产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0002]猪苓是一种重要的药用、保健两用性真菌,目前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加上深加工开发研究及应用,市场价位居高不下。野生资源已趋于匮乏,由于人们对猪苓人工栽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人工栽培生产存在许多技术难关。近几年,采用仿天麻人工栽培方法技术试验猪苓栽培,但是,由于猪苓的属性与天麻相似而不相同,人工栽培猪苓技术难关和高产方法尚没有突破。所以人工栽培猪苓兴趣高、面积大,可栽培效益低,栽培技术是猪苓栽培的瓶颈。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猪苓高产栽培技术,提高猪苓的人工栽培产量,缩短栽培周期,使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可缩短猪苓栽培周期2年以上,达到从栽待收3年的一个周期,产出比提高到1:10 —15的高产效果(正常栽培周期为5年左右,产出比为1:3— 5,甚至失败无收);而且产品质量优质安全,解决了长时间以来猪苓人工栽培周期长,不能高产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猪苓高产栽培技术,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0006]A菌种选评:选取野生的或繁殖两代以内的,子实体饱满、表面光滑、色泽黑正、大小20-29g的个体作为栽培种子;
`[0007]B伴生菌评价及培育:选取褐色盘状的蜜环菌(菌核)作为伴生菌菌种。将伴生菌菌种从菌核分离纯化,再把分离纯化的蜜环菌,通过菌丝培育,形成萌发菌,当萌发菌发育成棉花状时,与菌棒混合培育伴生菌菌棒;
[0008]C猪苓培育技术:
[0009]a 穴体设计:长 X 宽 X 高=0.8m X 0.8m X 0.3 ~0.4m ;
[0010]b菌菌比:穴内下种,每穴猪苓菌种500g,蜜环菌菌种:猪苓菌种=2:1 ;
[0011]c结构配置:研究采用穴内蜜环菌与猪苓3+2斜体配置的科学模式,即3层蜜环菌菌棒加置2层猪苓菌种层叠配置结构,菌棒平面斜体,层间交错配置。
[0012]d栽培立地环境:栽培地海拔为:800— 1500m,不积水半阴半阳的坡地。
[0013]e培育管理办法:遮阴半晒,湿度:80%左右,排水防涝;
[0014]f采收:栽种满3年后,起穴采收,并选留下一代种子。
[0015]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①筛选分离野生菌种,使品种资源遗传良质。②确定了猪苓与伴生菌(蜜环菌)栽培比例,使生长营养供给科学化。③研究设计了科学的栽培穴体和穴体内结构模式、方法技术,使生长效益达到最大化。本发明的栽培方法可缩短猪苓栽培周期2年以上,达到从栽待收3年的一个周期,产出比提高到1:10—15的高产效果(正常栽培产出比为1:3— 5,甚至失败无收)。并且产品质量优质安全,解决了长时间以来猪苓人工栽培周期长,不能高产的技术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是本发明的栽培方法的步骤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一:
[0019]一种猪苓高产栽培技术,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0020]A菌种选评:选取野生的或繁殖两代以内的,子实体饱满、表面光滑、色泽黑正、大小20-29g的个体作为栽培种子;
[0021]B伴生菌评价及培育:选取褐色盘状的蜜环菌(菌核)作为伴生菌菌种,将伴生菌菌种从菌核分离纯化,再把分离纯化的蜜环菌,通过菌丝培育,形成萌发菌,当萌发菌发育成棉花状时,与菌棒混合培育伴生菌菌棒;[0022]C猪苓培育技术:
[0023]a 穴体设计:长 X 宽 X 高=0.8m X 0.8m X 0.4m ;
[0024]b菌菌比:穴内下种,每穴猪苓菌种500g,蜜环菌菌种:猪苓菌种=2:1 ;
[0025]c结构配置:研究采用穴内蜜环菌与猪苓3+2斜体配置的科学模式,即3层蜜环菌菌棒加置2层猪苓菌种层叠配置结构,菌棒平面斜体,层间交错配置。
[0026]d栽培立地环境:栽培地海拔为:800— 1500m,不积水半阴半阳的坡地。
[0027]e培育管理办法:遮阴半晒,湿度:80%左右,排水防涝;
[0028]f采收:栽种3年后,起穴采收,并选留下一代种子。
[0029]实施例二:
[0030]一种猪苓高产栽培技术,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0031]A菌种选评:选取野生的或繁殖两代以内的,子实体饱满、表面光滑、色泽黑正、大小20-29g的个体作为栽培种子;
[0032]B伴生菌评价及培育:选取褐色盘状的蜜环菌(菌核)作为伴生菌菌种,将伴生菌菌种从菌核分离纯化,再把分离纯化的蜜环菌,通过菌丝培育,形成萌发菌,当萌发菌发育成棉花状时,与菌棒混合培育伴生菌菌棒;
[0033]C猪苓培育技术:
[0034]a 穴体设计:长 X 宽 X 高=0.8m X 0.8m X 0.3m ;
[0035]b菌菌比:穴内下种,每穴猪苓菌种500g,蜜环菌菌种:猪苓菌种=2:1 ;
[0036]c结构配置:采用穴内蜜环菌与猪苓3+2斜体配置的科学模式,即3层蜜环菌菌棒加置2层猪苓菌种层叠配置结构,菌棒平面斜体,层间交错配置。
[0037]d栽培立地环境:栽培地海拔为:800— 1500m,不积水半阴半阳的坡地
[0038]e培育管理办法:遮阴半晒,湿度:80%左右,排水防涝;
[0039]f采收:栽种3年后,起穴采收,并选留下一代种子。
[0040]在具体栽培时,如下:[0041]在2008和2009年,我们分别用该方法栽培猪苓500窝,栽培时间为10月,每窝下猪苓种子0.5kg,满3年(2011和2012年)采挖结果统计,每窝采收猪苓在4一 IOkg之间。2011年采收I级商品猪苓(500g以上)2300kg (鲜),平均窝产4.6kg,经济收入28.52万元。2012年采收I级商品猪苓2600kg (鲜),平均窝产5.2kg,经济收入35.88万元。成功率为98.2%。折算:每由可广猪茶鲜囷5000kg左右(干品2500kg /由)左右。经济效达到600元/每窝左右,60万元/亩左右。
[0042]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猪苓高产栽培技术,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菌种选评:选取野生的或繁殖两代以内的,子实体饱满、表面光滑、色泽黑正、大小20-29g的个体作为栽培种子; B伴生菌评价及培育:选取褐色盘状的蜜环菌(菌核)作为伴生菌菌种,将伴生菌菌种从菌核分离纯化,再把分离纯化的蜜环菌,通过菌丝培育,形成萌发菌,当萌发菌发育成棉花状时,与菌棒混合培育伴生菌菌棒; C猪苓培育技术: a穴体设计:长X宽X高=0.8m X 0.8m X 0.3~0.4m ;b菌菌比:穴内下种,每穴猪苓菌种500g,蜜环菌菌种:猪苓菌种=2:1 ;c结构配置:研究采用穴内蜜环菌与猪苓3+2斜体配置的科学模式,即3层蜜环菌菌棒加置2层猪苓菌种层叠配置结构,菌棒平面斜体,层间交错配置; d栽培立地环境:栽培地海拔为:800— 1500m,不积水半阴半阳的坡地; e培育管理办法:遮阴半晒,湿度:80%左右,排水防涝; f采收:栽种满3年后,起穴采收,并选留下一代种子。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493683SQ201310441304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白文钊, 雷子松 申请人:陕西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