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大黄鱼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培育海水产品,尤其是涉及一种大黄鱼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大黄鱼,又名黄鱼、大王鱼、大鲜、大黄花鱼、红瓜、金龙、黄金龙、桂花黄鱼、大仲、红口、石首鱼、石头鱼、黄瓜鱼。为传统四大海产之一,体侧扁,尾柄长约为高的3倍余,头较大,具发达黏液腔,下颌稍突出,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鱼唇橘红色,鳔较大,具侧肢31-33对,每一侧肢最后分出的前小枝和后小枝等长。头颅内有2块白色矢耳石,大黄鱼通常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海域的中下层,一般体长30-40cm,最大可达75cm。浙江、福建沿海和广东琼州海峡东部全年均能见到,其鱼汛旺季,在浙江、福建沿海每年以4至6月为主,广东沿海是10月至12月上旬为主要渔获期。大黄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耳石有清热祛瘀、通淋利尿的作用,膘有润肺健脾、补气止血的作用,胆有清热解毒的功能。大黄鱼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为1(Γ32°,最适生长水温为If 25°,当水温下降到14°以下时摄食量减少,15°以上时开始摄食,18°以上摄食旺盛,而到30°以上时摄食量又明显下降;生存的盐度范围为2.489Γ3.45%,最适为3.05% 3.25%;适宜PH范围为
7.85^8.35 ;适宜的溶氧范围为4毫克/升以上。其食性为广食性的肉食性鱼类,最好是在海水网箱、陆上室内水泥池或者土池中养殖,因大黄鱼具有相互残食现象,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的设计产量不要过高,并应及时进行分选,将大小不同的个体及时分开,分级饲养,以确保其养殖成活率。由于野生大黄鱼已经非常稀缺,市场急需体型、营养、口味、肉质与野生大黄鱼相似的养殖大黄鱼,因此,登月水产品有限公司开始研制登月深水仿生态大黄鱼,登月深水仿生态大黄鱼产于中国“大黄鱼 之乡”——世界公认最适宜大黄鱼生长的福建省官井洋优质海域,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进行大黄鱼的养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大黄鱼的养殖方法,使养殖大黄鱼成本低、品质好,富含氨基酸、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食之口感细嫩、爽滑鲜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黄鱼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址:选避台风的港湾型的潮间带中高潮区,海底地势平坦,饵料丰富,底质为泥或泥沙,无工业污染的水域;鱼网设置:制作无直接网片的大围网,采用毛竹做固定桩,内外攀绳将所述的大围网用绳子绑在毛竹上,用沙袋压实大围网底部的网衣;大围网的上端高于当地最高潮水位3m以上;选苗种:选个体均匀、无体伤及疾病且活动能力强的鱼苗,苗种的规格为5(Tl00g/尾,采用活水运输,本地用活水船运输;
放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放养苗种,大围网内养殖10-12万尾大黄鱼;苗种食驯化:苗种入池后前2天不必投饵,第3天进行饵料驯化,选用的饵料为新鲜低值鱼及沿海小鱼虾自行加工成鱼糜,加以粗饲料以及添加剂作配合饲料;饵料驯化阶段需定点、定时,并发出一固定信号;经过一段时间驯化,鱼种每天在发出投饵信息后能自然集群至投饵处,这时就要掌握投饵量,以上一次摄食情况为基准,且全天总投饵量不超过鱼总重的10% ;后期投喂:做好定时、定点、定量以及定测工作的同时,每天6:00和14:00测量水温,保持水质清鲜透明度30cm以上,水温在If 28°之间;收获:经过1(Γ15个月的养殖可达到400g以上,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大黄鱼起捕收获。其中,苗种食驯化时,包括以下步骤:每天投一定量饵料吸引鱼种,使他们习惯结群索食;逐渐增加投饵量至全天投食为鱼体总重8%。进一步的,在苗种食驯化阶段,设置投饵台,在投饵台处定点投饵,固定于上午6:00,下午18:00投饵。其中,大围网的网基部采用双层网结构或内外侧双层围网。其中,所述大毛竹的直径大于30cm,相邻两个大毛竹的间距为2 4m。其中,每个固定桩可串联主锚重IOOkg以上,直径大于38mm的锚索,锚索长30m ;副锚重50kg以上,直径大于300mm,锚索长20m。其中,所述大围网的网目为2 4cm。其中,所述大围网的材料为聚乙烯或锦纶丝。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传统的养殖大黄鱼的方法,采用小网箱养殖大黄鱼,只喂养8个月到I年,而且每天要求多次投放饵料,外形肉质营养都无法与本发明采用的大黄鱼养殖方法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养殖的大黄鱼,在纯天然养殖过程中仅投放少量的野生小鱼小虾为饵料,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使用任何人工饵料,无药物残留,单只鱼体重均在1.5斤以上。采用上述方法养殖的大黄鱼体态修长、色泽金黄、肉质鲜美、口感上佳,具备天然美味和营养价值,与天然野生大黄鱼相差无几。采用本发明的养殖模式与网箱养殖相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少,且养成的大黄鱼品质好,健康、安全,经济效益可观,模式新且先进,由于大围网的活动空间大、水交换量多,残饵滞留少,水质好,病害少,成活率高,同时还有一定量的天然生物饵料补充,同时采用上述方法养殖的大黄鱼体型、体色、肉质、风味都较接近野生大黄鱼。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详予说明。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大黄鱼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lOO:选址:选避台风的港湾型的潮间带中高潮区,海底地势平坦,饵料丰富,底质为泥或泥沙,无工业污染的水域;具体的说,围养场地的选择应在能避台风的港湾型的潮间带中高潮区,在最低潮时大围网里的水位不低于2m,涨潮时水位保持8-10m。一口大围网面积可达200(Γ3500平方米,扩大鱼类活动空间,有利于鱼类进行仿生态的养殖,要求海底地势较为平坦,饵料丰富,底质以泥沙或泥沙质为宜,不能有暗礁石,如果含沙量比较高的底质,要注意锚或桩打入后是否能有足够的抓力,养殖场在洪汛期不能有大量的淡水流经,更不能有工业污水,大黄鱼的最佳生长水温22 26° C,盐度在18%。 25%。,溶氧5mg/l以上,水质要求较清澈,透明度在30cm以上,PH值能保持在8左右,流速一般大潮最大流速不得大于1.5m/S。S200:鱼网设置:制作无直接网片的大围网,采用毛竹做固定桩,内外攀绳将所述的大围网用绳子绑在毛竹上,用沙袋压实大围网底部的网衣;大围网的上端高于当地最高潮水位3m以上。在本发明中,大围网是防止鱼儿外逃的防逃设施,多采用无直接网片,网目2 4cm,制作网片材料必须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等性能,如聚乙烯、锦纶丝等,不能使用价廉的再生品,无结,一般使用直径大于30cm大毛竹作固定桩,其间距2 4m,内外攀绳将网围用绳子绑在毛竹上,将网衣围成圆形,用沙袋压实底部网衣,通过打桩吊绳沉沙袋等方式把大围网沉入海底,形成一个大网兜把鱼儿兜住,围网的上端要高于当地最高潮水位3m以上,遇到台风等灾害天气时,网眼过风过浪的能力强,大大减少了助力,为了加强防逃,围网基部可采用双层网结构或内外侧双层围网。锚泊系统根据当地渔民的生产习惯,以抛锚式固定为主,每个固定桩可串联主锚重IOOkg以上,配备直径大于38mm的锚索,副锚重50kg以上,配备直径大于30mm锚索。锚索长,主锚30m左右,副锚20m左右,或者视海区的水深而定,并在大围网旁配套一座简易管理房,围网内备一条小舢板,用于在大围网内的固定位置投喂饵料。S300:选苗种:选个体均匀、无体伤及疾病且活动能力强的鱼苗,苗种的规格为5(Tl00g/尾,采用活水运输,本地用活水船运输;S400:放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放养苗种,大围网内养殖10_12万尾大黄鱼;S500:苗种食驯化:苗种入池后前2天不必投饵,第3天进行饵料驯化,选用的饵料为新鲜低值鱼及沿海小鱼虾自行加工成鱼糜,加以粗饲料以及添加剂作配合饲料;饵料驯化阶段需定点、定时,并发出一固定信号;经过一段时间驯化,鱼种每天在发出投饵信息后能自然集群至投饵处, 这时就要掌握投饵量,以上一次摄食情况为基准,且全天总投饵量不超过鱼总重的10% ;S600:后期投喂:做好定时、顶点、定量以及定测工作的同时,每天6:00和14:00测量水温,保持水质清鲜透明度30cm以上,水温在If 28°之间;S700:收获:经过1(Γ15个月的养殖可达到400g以上,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大黄鱼
起捕收获。在苗种驯化的阶段,苗种经过运输,进入新的环境,都有些不适应现象,鱼种投放后都要驯化一定的时期,这在大围网养殖大黄鱼中显得尤为重要,因鱼种入大围网活动的空间增大,24H内要密切观察,为便于鱼种驯化管理,设置投饵台,鱼种入池后前2天不必投饵,让他们自由活动,第3天进行饵料驯化,首选饵料为新鲜低值鱼及沿海小鱼虾进行加工成鱼糜,加以粗饲料以及添加剂作配合饲料,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也要经过新鲜饵料鱼与饲料混合的一段驯化时间。在饵料驯化阶段的主要工作为:定点,即设置投饵台,在固定的位置投饵;定时,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投饵,上午6:00左右,下午18:00左右;还有投饵信号训练,即在投饵前发一固定信号,让鱼群形成条件反射,进一步的,这阶段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每天投放少量饵料吸引鱼种,使他们习惯结群索食,这差不多需一周的时间,第二步是逐渐增加投饵量至适量,即全天投食为鱼体总重8%左右,也需约一周左右的时间。驯化过程尤要注意的是,保证饵料的新鲜度,这个时期主要是让鱼种在较短的时期内适应新环境并开口摄食,并不追求鱼种摄食量的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鱼种每天在发出投饵信息后能自然集群至投饵台,所述的投饵信息一般为声信息,这时就要掌握投饵量的多少,投饵量一般以上一次摄食情况为基准,且掌握全天总投饵量不超过鱼总重的10%。在后期投喂的阶段,在做好定时,定点、定量、定测(即检测水温水质)基本工作的同时,水质需要严格管理,每天6:00和14:00测量水温,保持水质清鲜透明度30cm以上,水温在18° 28° C之间,这样有流水刺激,既可提高其食欲,又可塑造大黄鱼体型体色。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 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大黄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址:选避台风的港湾型的潮间带中高潮区,海底地势平坦,饵料丰富,底质为泥或泥沙,无工业污染的水域; 鱼网设置:制作无直接网片的大围网,采用毛竹做固定桩,内外攀绳将所述的大围网用绳子绑在毛竹上,用沙袋压实大围网底部的网衣;大围网的上端高于当地最高潮水位3m以上; 选苗种:选个体均匀、无体伤及疾病且活动能力强的鱼苗,苗种的规格为5(Tl00g/尾,采用活水运输,本地用活水船运输; 放养:在4月下旬至5月 上旬放养苗种,大围网内养殖10-12万尾大黄鱼; 苗种食驯化:苗种入池后前2天不必投饵,第3天进行饵料驯化,选用的饵料为新鲜低值鱼及沿海小鱼虾自行加工成鱼糜,加以粗饲料以及添加剂作配合饲料;饵料驯化阶段需定点、定时,并发出一固定信号;经过一段时间驯化,鱼种每天在发出投饵信息后能自然集群至投饵处,这时就要掌握投饵量,以上一次摄食情况为基准,且全天总投饵量不超过鱼总重的10% ; 后期投喂:做好定时、顶点、定量以及定测工作的同时,每天6:00和14:00测量水温,保持水质清鲜透明度30cm以上,水温在18 28°之间; 收获:经过1(Γ15个月的养殖可达到400g以上,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大黄鱼起捕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黄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苗种食驯化时,包括以下步骤: 每天投一定量饵料吸引鱼种,使他们习惯结群索食; 逐渐增加投饵量至全天投食为鱼体总重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黄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苗种食驯化阶段,设置投饵台,在投饵台处定点投饵,固定于上午6:00,下午18:00投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黄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大围网的网基部采用双层网结构或内外侧双层围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黄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毛竹的直径大于30cm,相邻两个大毛竹的间距为2 4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黄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固定桩可串联主锚重IOOkg以上,直径大于38mm的锚索,锚索长30m ;副锚重50kg以上,直径大于300mm,锚索长20mo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黄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围网的网目为2 4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黄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围网的材料为聚乙烯或锦纟仑丝。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黄鱼养殖方法,包括选址,鱼网设置,选苗种,放养,苗种驯化,后期投喂,收获的过程,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养殖的大黄鱼,在纯天然养殖过程中仅投放少量的野生小鱼小虾为饵料,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使用任何人工饵料,无药物残留,单只鱼体重均在1.5斤以上。采用上述方法养殖的大黄鱼体态修长、色泽金黄、肉质鲜美、口感上佳,具备天然美味和营养价值,与天然野生大黄鱼相差无几。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098735SQ20131004746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4日
发明者张聿钦 申请人:宁德市登月水产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