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生物培养容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的组织培养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培养容器。
背景技术:
生物培养需要隔离有害微生物的污染而采用相对密闭容器。其中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相对密闭、透光及较大的容积的容器。现有技术多使用三角瓶、罐头瓶等替代,且采用传统火焰灭菌接种工艺。该方法存在下列问题:1、容器较深、瓶口小等,不方便培养物的转瓶继代,生产效率低下;2、瓶口密封不严,极易污染而造成损失;3、空容器库存时体积大,占用很多库容。4、专用培养瓶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培养容器,解决至少上述一个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培养容器,包括用于盛放培养物的盆形的容器体,所述容器体具有容器体底壁、与所述容器体底壁相对的容器体开口、以及在所述容器体底壁与所述容器体开口之间延伸的容器体侧壁;与所述容器体相配的盆形的容器盖,所述容器盖具有容器盖底壁、与所述容器盖底壁相对的容器盖开口、以及在所述容器盖底壁与所述容器盖开口之间延伸的容器盖侧壁;其中,所述容器体开口和所述容器盖开口中的一个形成有第一扣合结构,另一个形成有第二扣合结构;所述第一扣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扣合结构在所述容器盖倒扣在所述容器体上时相互嵌合,将所述容器体和所述容器盖相互连接并密封。优选地,所述容器体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容器盖的深度。优选地,所述容器体侧壁整体呈渐开状,且所述容器体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容器体底壁的直径;或/和,所述容器盖侧壁整体呈渐开状,且所述容器盖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容器盖底壁的直径。优选地,所述容器体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容器盖开口的面积,且至少所述容器盖侧壁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容器体内部。优选地,所述容器盖底壁具有透气窗口,所述透气窗口上覆盖有用于过滤空气且除菌的透气膜。优选地,所述容器体在所述容器体开口处具有围绕所述容器体开口向外延伸的容器体缘边,所述容器盖在所述容器盖开口处具有围绕所述容器盖开口向外延伸的容器盖缘边;所述第一扣合结构与所述容器体缘边连接,所述第二扣合结构与所述容器盖缘边连接;所述第一扣合结构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扣合结构具有用于密封地嵌入到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凸起。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密封胶;或/和所述容器盖缘边设有密封胶;或/和所述容器体缘边设有密封胶。优选地,所述第一扣合结构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一体连接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起用于嵌入所述第二凹槽内并被所述第二凹槽卡紧;所述第一凸起为弹性结构,或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均为弹性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具有背槽,当所述第一凸起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时,所述第一凸起被所述第一凹槽压紧变形从而使所述背槽收缩变小。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起为弹性结构,或所述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均为弹性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存在以下技术效果:I)本实用新型的容器体为盆形,开口较大,从而方便培养物的转瓶继代。2)本实用新型的容器体侧壁整体呈渐开状,且所述容器体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容器体底壁的直径,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三角瓶、罐头瓶的方法,本实用新型的容器体便于培养物的转移继代,从而提闻生广效率;3)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盖为盆形,开口较大,可以在所述容器盖和容器体组成的空间不变的条件下,将所述容器体的深度减小,同样有利于培养物的转移继代,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容器体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容器盖的深度,更加深了上述效果。4)本实用新型在容器体和容器盖之间的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三角瓶、罐头瓶的方法而致的瓶口密封不严,培养物极易污染的问题。5)本实用新型的容器体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容器体底壁的直径,在存放时可以将多个所述容器体上下嵌套叠放,从而节约库房空间;容器盖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容器盖底壁的直径,在存放时可以将多个所述容器盖上下嵌套叠放,从而节约库房空间。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生物培养容器库存时体积大,占用库容较多的问题。6)本实用新型的生物培养容器可以采用价格便宜的材料设计为一次性用品,从而解决使用专用培养瓶成本高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器盖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器体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100-容器体,101-第一凹槽,102-第二凸起,103-容器体缘边,104-容器体底壁,105-容器体侧壁;200-容器盖,201-第一凸起,202-第二凹槽,203-背槽,204-容器盖缘边,205-容器盖底壁,206-透气窗口,207-容器盖侧壁。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物培养容器,包括如图2所示的用于盛放培养物的盆形的容器体100,所述容器体100具有容器体底壁104、与所述容器体底壁104相对的容器体开口(图中未标出)、以及在所述容器体底壁104与所述容器体开口之间延伸的容器体侧壁105 ;以及,如图1所示的与所述容器体100相配的盆形的容器盖200,所述容器盖200具有容器盖底壁205、与所述容器盖底壁205相对的容器盖开口(图中未标出)、以及在所述容器盖底壁205与所述容器盖开口之间延伸的容器盖侧壁207。其中,所述容器体开口和所述容器盖开口中的一个形成有第一扣合结构,另一个形成有第二扣合结构;所述第一扣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扣合结构在所述容器盖倒扣在所述容器体上时相互嵌合,将所述容器体和所述容器盖相互连接并密封。所述容器体100在所述容器体开口处具有围绕所述容器体开口向外延伸的容器体缘边103,所述容器盖200在所述容器盖开口处具有围绕所述容器盖开口向外延伸的容器盖缘边204,所述第一扣合结构与所述容器体缘边及所述容器盖缘边一个相连接,所述第二扣合结构与所述容器体缘边及所述容器盖缘边的另一个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合结构与容器体缘边103相连接,所述第二扣合结构与所述容器盖缘边204相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将第一扣合结构与容器盖缘边204相连接,所述第二扣合结构与容器体缘边103相连接,同样可以起到密封效果。所述第一扣合结构具有第一凹槽(101),所述第二扣合结构具有用于密封地嵌入到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凸起(201)。所述第一凹槽101 —体连接有第二凸起102,所述第一凸起201 —体连接有第二凹槽202。所述第二凸起102用于嵌入所述第二凹槽202内并被所述第二凹槽202卡紧。如图1所示,所述容器盖侧壁207整体呈渐开状,且所述容器盖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容器盖底壁(205)的直径,容器盖底壁205具有透气窗口 206,所述透气窗口 206上覆盖有用于过滤空气且除菌的透气膜。如图2所示,所述容器体侧壁105整体呈渐开状,且所述容器体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容器体底壁(104)的直径,有利于培养物的转移继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201为弹性结构,当所述第一凸起201嵌入所述第一凹槽101内时,所述第一凸起201被所述第一凹槽101压紧收缩,一方面能够加强所述第一凹槽101和第一凸起201的结合度及密封效果;另一方面,第一凸起201带动与其一体连接的第二凹槽202收缩,从而达到了上述第二凸起102被所述第二凹槽202卡紧的效果,这种卡紧效果反过来进一步加强了所述第一凹槽101和第一凸起201的结合度及密封效果。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201具有背槽203,当所述第一凸起201嵌入所述第一凹槽101内时,所述第一凸起201被所述第一凹槽101压紧变形从而使所述背槽203收缩变小,背槽203的设计有助于所述第一凸起201嵌入所述第一凹槽101时发生变形。可以预料到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第一凸起201和第一凹槽101均设为弹性结构,所述第二凸起102为弹性结构,当所述第一凸起201嵌入所述第一凹槽101内时,所述第一凹槽101向外扩张,从而带动与其一体连接的第二凸起102向外扩张,进一步加强了上述第二凸起102被所述第二凹槽202卡紧的效果,这种卡紧效果反过来进一步加强了所述第一凹槽101和第一凸起201的结合度及密封效果。所述第二凸起102和第二凹槽202设计为具有卡紧和密封两种作用,此时将所述第二凸起102和第二凹槽202均设计为弹性结构来增加所述第二凸起102和第二凹槽202的密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器体100的深度小于所述容器盖200的深度,在其它实施例中,两者的深度可以设置为相同,从而在所述容器盖200和容器体100组成的空间不变的条件下,将所述容器体100的深度减小,有利于培养物的转移继代,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如图1和图2所示,容器盖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容器体开口的直径,即所述容器体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容器盖开口的面积,所述容器盖侧壁207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容器体100内部,从而使所述容器盖缘边204外侧的第一凸起201和容器盖侧壁207将所述容器体缘边103固定,从而增加了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连接的牢固性和密封度。为了增加所述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的密封度,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101内设有密封胶,或者/和在所述容器盖缘边204,或/和所述容器体缘边103设有密封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生物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盛放培养物的盆形的容器体(100),所述容器体(100)具有容器体底壁(104)、与所述容器体底壁(104)相对的容器体开口、以及在所述容器体底壁(104)与所述容器体开口之间延伸的容器体侧壁(105); 与所述容器体(100)相配的盆形的容器盖(200),所述容器盖(200)具有容器盖底壁(205)、与所述容器盖底壁(205)相对的容器盖开口、以及在所述容器盖底壁(205)与所述容器盖开口之间延伸的容器盖侧壁(207); 其中,所述容器体开口和所述容器盖开口中的一个形成有第一扣合结构,另一个形成有第二扣合结构;所述第一扣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扣合结构在所述容器盖(200)倒扣在所述容器体(100)上时相互嵌合,将所述容器体(100)和所述容器盖(200)相互连接并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体(100)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容器盖(200)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体侧壁(105)整体呈渐开状,且所述容器体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容器体底壁(104)的直径;或/和, 所述容器盖侧壁(207)整体呈渐开状,且所述容器盖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容器盖底壁(205)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体开口的 面积大于所述容器盖开口的面积,且至少所述容器盖侧壁(207)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容器体(100)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盖底壁(205 )具有透气窗口( 206 ),所述透气窗口( 206 )上覆盖有用于过滤空气且除菌的透气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体(100)在所述容器体开口处具有围绕所述容器体开口向外延伸的容器体缘边,所述容器盖(200)在所述容器盖开口处具有围绕所述容器盖开口向外延伸的容器盖缘边; 所述第一扣合结构与所述容器体缘边(103)连接,所述第二扣合结构与所述容器盖缘边(204)连接; 所述第一扣合结构具有第一凹槽(101),所述第二扣合结构具有用于密封地嵌入到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凸起(2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101)内设有密封胶;或/和 所述容器盖缘边(204)设有密封胶;或/和 所述容器体缘边(103)设有密封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扣合结构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的第二凸起(102),所述第一凸起(201) —体连接有第二凹槽(202); 所述第二凸起(102)用于嵌入所述第二凹槽(202)内并被所述第二凹槽(202)卡紧;所述第一凸起(201)为弹性结构,或 所述第一凸起(201)和第一凹槽(101)均为弹性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201)具有背槽(203),当所述第一凸起(201)嵌入所述第一凹槽(101)内时,所述第一凸起(201)被所述第一凹槽(101)压紧变形从而使所述背槽(203)收缩变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凸起(102)为弹性结构,或 所述第二凸起(102)和第二凹槽(202)均为弹性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的组织培养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培养容器,包括用于盛放培养物的盆形的容器体及与所述容器体相配的盆形的容器盖,所述容器体开口和所述容器盖开口中的一个形成有第一扣合结构,另一个形成有第二扣合结构;所述第一扣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扣合结构在所述容器盖倒扣在所述容器体上时相互嵌合,将所述容器体和所述容器盖相互连接并密封。本实用新型的容器体为盆形,开口较大,从而方便培养物的转瓶继代。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盖为盆形,开口较大,可以在所述容器盖和容器体组成的空间不变的条件下,将所述容器体的深度减小,同样有利于培养物的转移继代,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A01H4/00GK202907579SQ2012205978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3日
发明者梁明武, 程刚, 梁明玉 申请人:北京绿城天工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