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缓解植物水分胁迫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植物抗旱能力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缓解植物水分胁迫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与环境刺激的相互作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植物生理学中一个重要而有成效的研究领域。干旱是影响植物分布和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其危害程度在诸多非生物胁迫中占首位。地球陆地表面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部分属于干旱(年降水量250mm以下)或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50-500mm),其余大部分地区在作物生长季节也发生不同程 度的干旱。我国华北、西北、内蒙古和青藏高原的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干旱地区,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5%,其实质是植物缺水,即水分胁迫(water stress)。光合作用是到目前为止地球上唯一的可以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大规模地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方法,但干旱直接降低光合作用。研究水分胁迫对作物的影响和作物的响应,目的是为了提高作物的生产力,最终减少光合损失。研究水分胁迫下作物的生长发育及生理效应的变化,探索作物响应水分胁迫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将有助于为农业生产中降低逆境伤害、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实现节水农业提供理论依据。目前通常使用化学试剂来缓解水分胁迫,包括有NO,多胺,水杨酸,植物外源激素等。但是这些化学试剂往往制取困难,并有一定毒性,比如水杨酸和NO,可损伤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等,并对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而多胺的价格比较昂贵,制取困难,不易于大面积推广。相对于化学试剂,微酸性电解水制备操作简易、安全性高,而且运行成本低、适合大面积灌溉。在种植业方面,微酸性电解水主要用于植物栽培的病害防治,而在植物节水灌溉中提高植物光合效率来缓解水分胁迫的应用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酸性电解水的新用途,即在植物节水灌溉中提高植物光合效率来缓解水分胁迫的应用。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缓解植物水分胁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制备微酸性电解水,然后将制备的微酸性电解水对植物进行灌溉,从而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最终缓解植物的水分胁迫。优选地,所述的微酸性电解水理化指标为pH为5. 0-6. 5,有效氯浓度为10_80ppm,氧化还原电位为700-850 mv。优选地,制备微酸性电解水使用浓度为3%_21%的稀盐酸作为电解质。优选地,所述灌溉为地面灌溉、喷灌、地下灌溉以及滴灌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与普通灌溉用水相比,在相同的灌溉水量条件下,微酸性电解水更能够缓解植物干旱缺水问题,提高植物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达到高效节水的效果。同时,微酸性电解水具有杀菌、防病害的功能,可以一水多用,因此本发明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操作简单,安全性好,节水效率高,在叶菜类、芽苗菜类中均可使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微酸性电解水浇灌对水分胁迫下生菜生长的影响1.测试对象为“意大利生菜”。试验所用微酸性电解水由电解水生产设备电解9%稀盐酸得到,相关參数为pH为6. 0,有效氯浓度为20ppm,氧化还原电位为820 mv。以田间持水量达到40%定义为轻度干早。2.试验分为2个组,每组20株。对照组每天浇灌自来水,浇灌方式为地面灌溉,而试验组浇灌相同体积的微酸性电解水,每天浇水量以保持轻度干旱为准。从育苗到生长,全程浇灌两种水,处理时间为50天。3 试验结果如表1-3。表I电解水处理对生菜生长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缓解植物水分胁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制备微酸性电解水,然后将制备的微酸性电解水对植物进行灌溉,从而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最终缓解植物的水分胁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解植物水分胁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酸性电解水理化指标为pH为5. O 6. 5,有效氯浓度为10 80 ppm,氧化还原电位为700 850 m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解植物水分胁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微酸性电解水使用浓度为3% 21%的稀盐酸作为电解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解植物水分胁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为地面灌溉、喷灌、地下灌溉以及滴灌中的一种或几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解植物水分胁迫的方法。通过用微酸性电解水进行植物直接浇灌,来显著降低其蒸腾速率。所述的微酸性电解水理化指标pH为5.0-6.5,有效氯浓度为10-80ppm,氧化还原电位为700-850mv。本发明与普通灌溉用水相比,在相同的灌溉水量条件下,微酸性电解水更能够缓解植物干旱缺水问题,提高植物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达到高效节水的效果。同时,微酸性电解水具有杀菌、防病害的功能,可以一水多用,因此本发明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操作简单,安全性好,节水效率高。
文档编号A01G25/00GK103004554SQ20121051894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6日
发明者叶章颖, 祁凡雨, 和劲松, 周晨楠, 朱松明 申请人: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