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专用培养料配方及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155428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专用培养料配方及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料的配置生产技术,特别是一种能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和产量的专用培养料配方(即栽培料组合物)及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竹荪(拉丁学名Dictyophora indusiata)又名竹笙、竹参、竹茵、竹蛋、网纱茵、 面丝菌、奥角茵等,竹荪是一种腐生性菌类,是一种极为名贵的珍稀食用菌,历来有“真菌之花”、“京果之王”的美称,它在古代是帝王贡品,现在亦多用做高级宴席上的名贵佳肴。竹荪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还具有很好的保养功效,其味道非常鲜美,而且竹荪不受时间的限制, 一直都保存着菜肴鲜味,竹荪在古代就被历代帝王家列为御膳,可见竹荪的珍贵程度。竹荪同时也是食疗佳品,竹荪的营养非常丰富,含有各种氨基酸以及维生素无机盐等,据测定干竹荪中含蛋白质19.4%、脂肪2.6%,碳水化合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 8.4%,灰分9.3%。其对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保健作用和减肥效果。竹荪具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安神醒脑、宁神健体的功效、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可能有关)。此外,竹荪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肉多日不变馊。在栽培技术方面,众所周知,竹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是来自竹类或其他树木的根、叶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和其他有机物质,人工栽培使用的原料有竹类、段术片、 甘蔗渣、木屑等,虽然竹荪目前有很多的栽培办法,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可以栽培,比较常见的有室内床栽和室外露天竹林地栽培等形式,竹荪(竹子上长出的人参)的营养很丰富,含有各种氨基酸以及维生素无机盐等,但食用菌专家仍希望能继续研制出一种有利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培养料专用配方和栽培方法,以满足群众日益丰富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和扩大市场供应量具有现实意义。另,众所周知,蘑菇是食用菌中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一种。蘑菇基本上都采用传统的稻草与牛粪为主要原料进行栽培,目前在许多地区,由于蘑菇生产所需的牛粪缺口较大, 市场销售价近年来逐年攀升,这就成为蘑菇生产发展的瓶颈。因此,在一些地区已有科研人员进行了利用猪粪渣代替牛粪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并获得成功,这不仅有利解决蘑菇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也破解了猪粪难以循环利用,严重污染环境的顽疾。确实,若也能研制出一种利用猪粪渣栽培高品质竹荪,并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专用培养料配方(即栽培料组合物)及其栽培方法,还有利扩大实现猪粪渣的资源化利用价值,减少养猪业污染物的排放,不失为一种两全齐美,一举两得的好事,本发明就是一种能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的各类氨基酸含量的专用配方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专用培养料配方及栽培方法,使得有利让民众在享用竹荪美味的同时,人体能获得更多各类有益氨基酸的补充,增加其保健药用功能,也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减少养猪业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养猪业的污染物减量化和实现猪粪渣的资源化再利用。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的这种能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专用培养料配方(即栽培料组合物)及栽培方法,其栽培料组合物(即培养料专用配方)原料仍以竹类、木片或木屑或其他树木的根、甘蔗渣、谷壳等为基础主原料(基料),以无机钾(K)盐、镁(Mg)盐和钙盐作为辅料混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该专用培养料配方具体包括以下重量份(重量配比)的原料竹类20-30份、木片或木屑或其他树木的根 20-30份、甘蔗渣20-30份、谷壳10-20份、尿素1一3份或碳酸氢氨5_10份、磷酸二氢钾0. 3-0. 5份、硫酸镁0. 2-0. 3份、碳酸钙1. 0-1. 2份,且在上述每100公斤混合栽培料中添加有猪粪渣20-40公斤。或,在实际生产备料时,本发明的这种能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专用培养料配方,即栽培料组合物中的甘蔗渣还可用玉米芯20-30份或玉米粉5-10份或细米糠5-10份代替。在实际生产备料时,本发明还可在上述培养料配方的基础上添加有过磷酸钙2-4 份、石膏1-2份、石灰3-5份。本发明上述这种利用专用培养料配方(即栽培料组合物)能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仍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栽培场地的挑选、原料准备(即备料)、原料处理,即将培养料进行堆料发酵(堆积发酵)处理、下料播种、覆土、发菌及出菇阶段管理、采收,其特征在于A、其中所述的原料准备即备料步骤是指栽培料组合物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竹类20-30份、木片或木屑或其他树木的根20-30份、甘蔗渣20-30份、谷壳 10-20份、尿素1-3份(或碳酸氢氨5-10份)、磷酸二氢钾0. 3-0. 5份、硫酸镁0. 2-0. 3 份、碳酸钙1. 0-1. 2份,且在上述每100公斤混合栽培料中添加有猪粪渣20-40公斤;或,在实际生产备料时,本发明的这种能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专用培养料配方,即栽培料组合物中的甘蔗渣还可用玉米芯20--30份或玉米粉5--10份或细米糠5—10份代替;在实际生产备料时,本发明还可在上述培养料配方的基础上添加有过磷酸钙2-4 份、石膏1-2份、石灰3-5份;B、其中在进行所述的原料处理步骤时,即所述的将培养料进行堆料发酵(堆积发酵)处理是指每个料堆堆宽度为1. 0-1. 2米,料堆面积选择为12-13平方米(如12. 5平方米),先将底层铺木屑厚度为10-15公分(如厚度约13公分)、铺竹屑厚度为10-15公分(如厚度约13公分)、铺谷壳厚度为8-10公分(如厚度约9公分),撒一层尿素或碳酸氢氨等(包括撒一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碳酸钙等),浇少量的水,以此类推,然后第二层再铺木屑、竹屑、谷壳,后再撒一层尿素或碳酸氢氨等,每层厚度约为40公分,以此类推,共堆4-5层,层高1. 5-1. 8m,浇足水分为宜,6-8天翻堆一次,共翻3—4次,一般发酵时间掌控为20-32天,发酵结束后培养料无氨味后方可播种;
C、其中在进行所述的下料播种、覆土、发菌及出菇阶段管理步骤时,是在栽培场地上挖出宽度为60-100公分的畦状栽培床,生长处土壤的pH以5-6为宜,在畦状栽培床的畦面下料,下料厚度为30-35公分后即可播种,之后盖上一层稻草,再盖上薄膜保温防雨淋,其余按常规管理;D、其中在进行所述的下料播种培养、发菌覆土及出菇阶段管理步骤时,在该管理阶段期间,应该在畦面上方架设遮阳网为竹荪遮阴保湿,而竹荪的湿度、温度、透气等按常
规管理。本发明之所以在专用培养料配方(栽培料组合物)中除了采用竹类、木片或木屑或其他树木的根、甘蔗渣等为基础主原料(基料)外,还在上述每100公斤混合栽培料中添加有猪粪渣20-40公斤,是由于猪粪中有大量的有机物等营养成分存在于猪粪渣中。另,根据竹荪生长的生物学特性,采用上述比例的竹荪专用栽培料配方,也是根据其生长所合适的需求而定,对竹荪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注影响竹荪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是营养、温度、水分、光线、空气、PH值等。就营养因素而言,竹荪是一种腐生性菌类(木腐菌), 在实际栽培中,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氮源、矿物质和维生素,碳源是竹荪最主要的营养来源, 它是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原料,也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人工栽培时,以竹类、木片或木屑或其他树木的根、甘蔗渣等作为培养材料,可供给竹荪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则是竹荪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所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也是种极其重要的营养源。在培养料中添加细米糠或玉米粉等,可满足对氮源的需求。试验证明,在培养料中添加5% 10%的细米糠或玉米粉可以大幅提高产量,在原料中添加适量的尿素(或碳酸氢氨)、磷酸二氢钾、碳酸钙 (石灰)等无机盐类和钙、磷、镁、钾等矿质元素,可使竹荪菌丝生长明显加快、旺盛。采收标准竹荪子实体伞裙刚脱落时采收。使用本发明添加有猪粪渣(有机肥)的专用培养料配方(栽培料组合物)及栽培方法,可使竹荪菌蕾菌裙美观,有利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其支链氨基酸、儿童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1-17. 87%, 17. 09-30. 77%,11. 22-15. 77%,17. 46-29. 43%和 9. 36-16. 39%,让普通民众享用竹荪美味的同时,人体能获得更多各类有益氨基酸的补充,增加其保健药用功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还具有原料来源容易解决,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能减少养猪业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养猪业的污染物减量化和实现猪粪渣的资源化再利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实例本配方组合物以干料成分计算竹类20-30份、 木片或木屑或其他树木的根20-30份、甘蔗渣20-30份、谷壳10-20份、尿素1一3份(或碳酸氢氨5-10份)、磷酸二氢钾0. 3-0. 5份、硫酸镁0. 2-0. 3份、碳酸钙1. 0-1. 2份,且在上述每100公斤混合栽培料中添加有猪粪渣20-40公斤。或,在实际生产备料时,本发明的栽培料组合物中的甘蔗渣还可用玉米芯20-30 份或玉米粉5-10份或细米糠5-10份代替。在实际生产备料时,本发明还可在上述培养料配方的基础上添加有过磷酸钙2-4 份、石膏1-2份、石灰3-5份。如实际可称取主原料(基料)竹类原料300公斤,木屑或其他树木的根300公斤,甘蔗渣或玉米芯270公斤,谷壳150公斤,有机肥(猪粪渣)350公斤,尿素1. 5公斤或碳酸氢氨15公斤,磷酸二氢钾3公斤,硫酸镁1. 5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石膏15公斤,碳酸钙 10公斤。先将辅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碳酸钙粉碎、溶解,然后与其它主原料干料充分混勻,调节料水比至1 1.5,即成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提高竹荪子实体中的各类氨基酸含量的专用培养料的科学配方。本发明上述这种利用专用培养料配方(即栽培料组合物)能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其余栽培方法如前述(略)。
权利要求
1.种能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专用培养料配方及栽培方法,其栽培料组合物即培养料专用配方原料以竹类、木片或木屑或其他树木的根、甘蔗渣、谷壳为基础主原料,以无机钾(K)盐、镁(Mg)盐和钙盐作为辅料混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该专用培养料配方具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竹类20-30份、木片或木屑或其他树木的根20-30份、 甘蔗渣20-30份、谷壳10-20份、尿素1-3份或碳酸氢氨5—10份、磷酸二氢钾0. 3-0. 5 份、硫酸镁0. 2-0. 3份、碳酸钙1. 0-1. 2份,且在上述每100公斤混合栽培料中添加有猪粪渣20-40公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专用培养料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料组合物中的甘蔗渣还能用玉米芯20-30份或玉米粉5-10份或细米糠5-10份代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专用培养料配方,其特征在于在实际生产备料时,还可在上述培养料配方的基础上添加有过磷酸钙2-4 份、石膏1-2份、石灰3-5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栽培方法,即利用专用培养料配方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栽培场地的挑选、原料准备、原料处理,即将培养料进行堆料发酵处理、下料播种、覆土、发菌及出菇阶段管理、采收,其特征在于A、其中所述的原料准备即备料步骤是指栽培料组合物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竹类20-30份、木片或木屑或其他树木的根20-30份、甘蔗渣20-30份、谷壳10—20 份、尿素1-3份或碳酸氢氨5-10份、磷酸二氢钾0. 3-0. 5份、硫酸镁0. 2-0. 3份、碳酸钙 1. 0-1. 2份,且在上述每100公斤混合栽培料中添加有猪粪渣20-40公斤;B、其中在进行所述的原料处理步骤时,即所述的将培养料进行堆料发酵处理是指 每个料堆堆宽度为1. 0-1. 2米,料堆面积选择为12-13平方米,先将底层铺木屑厚度为 10-15公分、铺竹屑厚度为10-15公分、铺谷壳厚度为8-10公分,撒一层尿素或碳酸氢氨,包括撒一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碳酸钙,浇少量的水,以此类推,然后第二层再铺木屑、 竹屑、谷壳,后再撒一层尿素或碳酸氢氨等,每层厚度约为40公分,以此类推,共堆4-5层, 层高1. 5-1. 8m,浇足水分为宜,6-8天翻堆一次,共翻3—4次,发酵时间掌控为20—32 天,发酵结束后培养料无氨味后方可播种;C、其中在进行所述的下料播种、覆土、发菌及出菇阶段管理步骤时,是在栽培场地上挖出宽度为60-100公分的畦状栽培床,生长处土壤的pH以5-6为宜,在畦状栽培床的畦面下料,下料厚度为30-35公分后即可播种,覆土、之后盖上一层稻草,再盖上薄膜保温防雨淋,其余按常规管理;D、其中在进行所述的下料播种、覆土、发菌及出菇阶段管理步骤时,在该管理阶段期间,应该在畦面上方架设遮阳网为竹荪遮阴保湿,而竹荪的湿度、温度、透气等按常规管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际生产备料时,栽培料组合物中的甘蔗渣还可用玉米芯20-30份或玉米粉 5-10份或细米糠5-10份代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际生产备料时,还可在上述培养料配方的基础上添加有过磷酸钙2-4份、石膏1-2份、石灰3-5份;
全文摘要
一种能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专用培养料配方及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专用培养料配方具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竹类20-30份、木片或木屑或其他树木的根20-30份、甘蔗渣20-30份、谷壳10-20份、尿素1-3份(或碳酸氢氨5-10份)、磷酸二氢钾0.3-0.5份、硫酸镁0.2-0.3份、碳酸钙1.0-1.2份,且在上述每100公斤混合栽培料中添加有猪粪渣20-40公斤。栽培方法包括栽培场地的挑选、备料、堆料发酵、下料播种、覆土、发菌及采收。本发明有利大幅提高竹荪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还能减少养猪业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养猪业的污染物减量化和实现猪粪渣的资源化再利用。
文档编号A01G1/04GK102557799SQ2011104610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吴少风, 江枝和, 王义祥, 翁伯琦, 雷锦桂 申请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