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茶树菇的袋料高产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树菇的袋料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茶薪菇也称茶树菇、柱状田头菇、柳松茸、柳环菌等,隶属粪锈伞科,子实体夏季、 秋季多野生于油茶树的枯死部位,为单生、双生或从生。菌盖直径2-8厘米,初凸生后平展, 褐色边较淡,表面光滑;菌肉色白、肥厚、厚3-6厘米,菌柄中实长13-8厘米,粗3-12毫米, 中实表面有条纹、浅褐色。茶薪菇味道鲜美,脆嫩可口,并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矿物质元素,中医学认为, 茶薪菇性平温,有祛湿、利尿健脾胃、明目等功效,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菌之一。茶薪菇对木质素、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因茶树菇栽培历史不长,生产管理缺乏规 范,同时该菇菌丝体和子实体含有一股杏仁香味,病虫害较多,在栽培中仍存在污染率高、 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茶树菇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栽培出菇,但在当季却出不完菇,需经 越夏、越冬处理,到气温适宜时才能出完菇。袋料栽培是传统的菌类栽培方法,虽然生产周 期短,但费时费工,劳动效率低,出菇期短。用于茶树菇的栽培常致菌袋养分损耗大、产量低 下、栽培设施、资源的利用率低。有必要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茶树菇的袋料高产栽培方法,采用该方法栽培茶 树菇,其出菇期长、生物转化率高、菌丝成活率高、产量高、污染少、成本低,栽培出的大球盖 菇子实体个体均勻、品质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树菇的袋料高产栽培方法,采用该方法栽 培茶树菇,其出菇期长、生物转化率高、菌丝成活率高、产量高、污染少、成本低,栽培出的大 球盖菇子实体个体均勻、品质好。本发明的茶树菇的袋料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作栽培料按重量份取阔叶树木屑74、米糠14、玉米粉6、豆粕5和石膏粉1 作为干料,再与水混合制成PH值为5. 0-6. 0、含水质量分数为65% -75%的栽培料;b.制作袋料取容量为700-800cm3的聚丙烯袋对栽培料进行分装,每个聚丙烯袋 中栽培料的装入量按干料计为500-600g,得袋料;C.接种将袋料于98-100°C常压灭菌15-16小时,再趁热移入无菌接种室中并冷 却至25-30°C,然后进行接种;d.菌丝培养将接种后的袋料于23-28°C、60-70%湿度的无菌环境中进行菌丝培 养;e.子实体培养待菌丝充满聚丙烯袋后,将聚丙烯袋的袋口敞开并于85-95%湿 度、18-24°C条件下增殖培养10-15天,然后采收子实体即得。进一步,步骤c中的接种方式为于菌袋两端采用点种方式接入原种,每端接种量为20克,点种的行距2寸,株距2寸;进一步,步骤e中,子实体培养于栽培房内进行,栽培期间保持栽培房内湿度为 80-90%、温度为20-24°C、保持栽培房内的空气与大气之间以0. 5-1. 5m/s速度对流,并按 600-7001x光强照射8-10小时、黑暗10小时的频率交替光照直至子实体采收;进一步,每潮菇采收后停水养菌5-10天,再重复步骤e的操作继续培养至下一潮 菇的采收,总共重复采收2-3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茶树菇的袋料高产栽培方法,包括袋料制作、接 种、菌丝培养和子实体培养几大步骤,袋料用料科学,配比合理,能够提供菌丝及子实体生 长的必要营养,栽培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工艺条件,使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原基分化 迅速,子实体发育良好,生物转化率高,畸形菇生成少,子实体个体均勻、品质好,进一步提 高栽培料的利用率,使出菇期长、产量高、污染少和成本低。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 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 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 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茶树菇的袋料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作栽培料按重量份取杨柳树木屑74、米糠14、玉米粉6、豆粕5和石膏粉1 作为干料,再与水混合制成PH值为5. 0、含水质量分数为65%的栽培料;b.制作袋料取容量为700-800cm3的聚丙烯袋对栽培料进行分装,每个聚丙烯袋 中栽培料的装入量按干料计为500g,得袋料;c.接种将袋料于98-100°C常压灭菌15小时(此处灭菌温度在15_16小时均 可),再趁热移入无菌接种室中并冷却至25°C,然后于菌袋两端采用点种方式接入原种,每 端接种量为20克,点种的行距2寸,株距2寸;d.菌丝培养将接种后的袋料于23-25°C、60_62%湿度的无菌环境中进行菌丝培 养;e.子实体培养待菌丝长满聚丙烯袋后,将聚丙烯袋的袋口敞开并置于85-88% 湿度、18-20°C条件下生殖培养10天,保持培养环境通风及具有散射光,然后采收子实体得 初潮菇,产量为平均每袋547g,畸形菇产量占初潮菇的1%。观察所得子实体可见子实体浅褐色,表面光滑,菌肉色白、肥厚;其中95%的子 实体的菌盖直径在3. 5-4. 5厘米之间,菌盖厚度在4. 5-5. 5毫米之间,菌柄长度在10-12厘 米之间、菌柄直径在0. 5-1厘米之间。实施例二 重复实施例一的操作步骤,区别在于步骤a中,栽培料的PH值为6.0、含水质量分数为75% ;步骤b中,每个聚丙烯袋 中栽培料的装入量按干料计为600g ;步骤c中,冷却接种温度为30°C以下;步骤d中,无菌环境的温度为26-28°C、湿度为68-70% ;步骤e中,子实体培养环境为湿度92_95%、温度 22-24°C,生殖培养时间为15-25天。所述初潮菇产量为平均每袋556g,畸形菇产量占初潮菇的1. 2%。观察所得子实体可见观察所得子实体可见子实体浅褐色,表面光滑,菌肉色 白、肥厚;其中95%的子实体的菌盖直径在3. 5-4. 5厘米之间,厚度在4. 5-5. 5毫米之间, 菌柄长度在10-12厘米之间、菌柄直径在0. 5-1厘米之间。实施例三重复实施例一的操作步骤,区别在于步骤a中,栽培料的PH值为5.0、含水质量分数为75%;步骤b中,每个聚丙烯袋中 栽培料的装入量按干料计为500g ;步骤c中,冷却接种温度为30°C ;步骤d中,无菌环境的 温度为23-25°C、湿度为68-70% ;步骤e中,子实体培养环境为湿度85-88%、温度22_24°C, 增殖培养时间为10天。所述初潮菇产量为平均每袋568g,畸形菇产量占初潮菇的0. 9%。观察所得子实体可见子实体浅褐色,表面光滑,菌肉色白、肥厚;其中96%的子 实体的菌盖直径在4-5厘米之间,菌盖厚度在5-6毫米之间,菌柄长度在10-12厘米、菌柄 直径在0. 6-1厘米之间。实施例四重复实施例一的操作步骤,区别在于步骤a中,栽培料的PH值为6. 0、含水质量分数为65 % ;步骤b中,每个聚丙烯袋中 栽培料的装入量按干料计为600g ;步骤c中,冷却接种温度为20°C ;步骤d中,无菌环境的 温度为26-28°C、湿度为60-62 % ;步骤e中,子实体培养环境为湿度93-95 %、温度20-22°C, 增殖培养时间为15天。所述初潮菇产量为平均每袋554g,畸形菇产量占初潮菇的1. 3%。观察所得子实体可见子实体浅褐色,表面光滑,菌肉色白、肥厚;其中95%的子 实体的菌盖直径在4-5厘米之间,菌盖厚度在5-5. 5毫米之间,菌柄长度在8-12厘米之间、 菌柄直径在0. 6-1厘米之间。由实施例1至实施例4数据显示,采用本发明方法栽培茶树菇,其初潮菇的产量相 较于常规栽培方法所得产量(采用相同重量的栽培料情况按常规栽培方法栽培,产量一般 为每袋470-490g左右)均较高,并且畸形菇得率低,子实体个体均勻一致,品质好。实施五重复实施例三的操作步骤,区别在于步骤e中,子实体培养于栽培房内进行, 栽培期间保持栽培房内湿度92-95%、温度18-24°C、保持栽培房内的空气与大气之间以 0. 5-1. Om/s速度对流,并按6001x光强照射8小时、黑暗10小时的频率交替光照直至子实 体采收。所述初潮菇产量为平均每袋562g,畸形菇产量占初潮菇的0. 8%。观察所得子实体可见子实体浅褐色,表面光滑,菌肉色白、肥厚;其中96%的子 实体的菌盖直径在4-5厘米之间,菌盖厚度在5-6毫米之间,菌柄长度在9-12厘米、菌柄直 径在0. 7-1厘米之间。实施例六
重复实施例三的操作步骤,区别在于步骤e中,子实体培养于栽培房内进行, 栽培期间保持栽培房内湿度83-85%、温度21-22°C、保持栽培房内的空气与大气之间以 1. 0-1. 5m/s速度对流,并按7001x光强照射10小时、黑暗10小时的频率交替光照直至子实 体采收。所述初潮菇产量为平均每袋549g,畸形菇产量占初潮菇的0. 5%。观察所得子实体可见子实体浅褐色,表面光滑,菌肉色白、肥厚;其中96%的子 实体的菌盖直径在4-5厘米之间,菌盖厚度在5-6毫米之间,菌柄长度在10-12厘米、菌柄 直径在0. 6-1厘米之间。实施例七重复实施例三的操作步骤,区别在于步骤e中,子实体培养于栽培房内进行, 栽培期间保持栽培房内湿度83-85%、温度22-24°C、保持栽培房内的空气与大气之间以 1. 0-1. 5m/s速度对流,并按6001x光强照射10小时、黑暗10小时的频率交替光照直至初潮 菇采收,然后停水养菌5天,重复步骤e的操作,直至二潮菇采收。所述初潮菇产量为平均每袋551g,二潮菇产量为平均每袋498g,畸形菇产量占初 潮菇的0.9%。观察所得子实体可见子实体浅褐色,表面光滑,菌肉色白、肥厚;其中92%的子 实体的菌盖直径在4-5厘米之间,厚度在5-5. 5毫米之间,菌柄长度在10-12厘米之间、菌 柄直径在0. 6-1厘米之间。实施例八重复实施例七的操作步骤,区别在于步骤e中,子实体培养于栽培房内进行, 栽培期间保持栽培房内湿度88-90%、温度20-22°C、保持栽培房内的空气与大气之间以 1. 0-1. 5m/s速度对流,并按7001x光强照射8小时、黑暗10小时的频率交替光照直至初潮 菇采收,然后停水养菌10天,重复步骤e的操作,直至三潮菇采收。所述初潮菇产量为平均每袋560g,二潮菇产量为平均每袋501g,三潮菇产量为平 均每袋421g,畸形菇产量占二潮菇、三潮菇的1.0%。观察所得子实体可见子实体浅褐色,表面光滑,菌肉色白、肥厚;其中93%的子 实体的菌盖直径在4-5厘米之间,厚度在5-6毫米之间,菌柄长度在10-11厘米、菌柄直径 在0. 6-1厘米之间。由实施例五至实施例八数据可知,子实体培养在培养房中进行,并将培养房内环 境条件按本发明的条件参数设定,可在保障菇品品质(即畸形菇少,子实体个体均勻、品质 好)的同时,提高单次产菇量,进一步提高原料利用率,使袋料栽培下,出菇期长,出菇劲头 足,产菇潮数多,显著降低成本并增加经济效益。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 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 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茶树菇的袋料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制作栽培料按重量份取阔叶树木屑74、米糠14、玉米粉6、豆粕5和石膏粉1作为干料,再与水混合制成PH值为5.0 6.0、含水质量分数为65% 75%的栽培料;b.制作袋料取容量为700 800cm3的聚丙烯袋对栽培料进行分装,每个聚丙烯袋中栽培料的装入量按干料计为500 600g,得袋料;c.接种将袋料于98 100℃常压灭菌15 16小时,再趁热移入无菌接种室中并冷却至25 30℃,然后进行接种;d.菌丝培养将接种后的袋料于23 28℃、60 70%湿度的无菌环境中进行菌丝培养;e.子实体培养待菌丝充满聚丙烯袋后,将聚丙烯袋的袋口敞开并于85 95%湿度、18 24℃条件下增殖培养10 15天,然后采收子实体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菇的袋料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的接种 方式为于菌袋两端采用点种方式接入原种,每端接种量为20克,点种的行距2寸,株距2 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菇的袋料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子实体 培养于栽培房内进行,栽培期间保持栽培房内湿度为80-90%、温度为20-24°C、保持栽培 房内的空气与大气之间以0. 5-1. 5m/s速度对流,并按600-7001x光强照射8_10小时、黑暗 10小时的频率交替光照直至子实体采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茶树菇的袋料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潮菇采收后停水养菌5-10天,再重复步骤e的操作继续培养直至下一潮菇的采收,总共 重复采收2-3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树菇的袋料高产栽培方法,包括袋料制作、接种、菌丝培养和子实体培养几大步骤,袋料用料科学,配比合理,能够提供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必要营养,栽培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工艺条件,使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原基分化迅速,子实体发育良好,生物转化率高,畸形菇生成少,子实体个体均匀、品质好,进一步提高栽培料的利用率,使出菇期长、产量高、污染少和成本低。
文档编号A01G1/04GK101904270SQ201010224189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2日
发明者廖国林 申请人:巫溪县万统野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