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365731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
背景技术
:赤霉病是麦类作物上一种重要病害,尤以小麦受害最重。病原菌有性态为Gibberellazeae(Schw.)Petch,无性态为FusariumgraminearumSchW.,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长江上游和华南冬麦区也常发生。该病害发生后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此外,病麦粒中含有脱氧雪腐镰刀烯醇、玉蜀黍赤霉烯酮等多种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给食品制造业带来严重的潜在威胁。目前由于生产上缺乏有效的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生产上多年来主要依赖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由于常年单一用药,目前很多地区已发现田间多菌灵高抗菌株,抗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急需寻找某些对赤霉病有良好抑菌效果的替换药剂。三唑类杀菌剂(如三唑酮、戊唑醇),属于留醇脱甲基抑制剂(DMI),该类杀菌剂是目前杀菌剂市场中成功商用的种类最多的一类,很多的田间试验表明三唑类戊唑醇杀菌剂对于镰刀菌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将有望成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重要替代药剂。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解决了病原物对现有杀菌剂易产生抗药性或现有杀菌剂单剂药效不强的问题。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有效成分为三唑酮和戊唑醇,上述有效成分可以与常规助剂及填充成份一同配制成常规的农药剂型。三唑酮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优选为110101,最好为11。所述的三唑酮和戊唑醇的重量浓度分别为9%30%和12.5%80%,一般的单剂均达到上述浓度范围。上述杀菌剂药效增强的机理如下14a-脱甲基酶(CYP51)是三唑类杀菌剂的作用靶点,绝大多数生物体内只存在一个CYP51,但是从小麦赤霉病菌基因组中却搜索到3个CYP51的同源物,分别为CYP51A、CYP51B和CYP51C,与其它病原菌(小麦白粉、指状青霉、黄曲霉等)中已报道的CYP51进行比对,发现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5060%),而且反转录-PCR的结果显示上述三个CYP51基因均能正常表达。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分别将这三个CYP51基因敲除,CYP51A、CYP51B和CYP51C三个基因的敲除转化子与野生型亲本相比,对三唑酮和戊唑醇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差异。CYP51A基因敲除突变体对三唑酮的敏感性显著增加,而CYP51B、CYP51C基因敲除突变体对三唑酮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CYP51A、CYP51C基因敲除突变体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显著增加,而CYP51B基因敲除突变体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说明三唑酮和戊唑醇作用于不同的CYP51,因而,根据这一机理,将三唑酮和戊唑醇复配将增强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而现有的农用杀菌剂中两者是不进行混合使用的。本发明杀菌剂配方由三唑酮和戊唑醇复配制成,对防治小麦赤霉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这种增效作用不但表现在防治敏感菌株上,对于田间其他的群体类型如多菌灵抗性菌株和三唑类抗性菌株也存在同样的增效作用。此外,与戊唑醇单剂相比,成本可降低25%30%。该杀菌剂除能防治小麦赤霉病之外,还能兼治小麦白粉病,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相容的生物性农药,符合当前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的需求。本发明杀菌剂化学性质稳定,混合时三唑酮与戊唑醇两成份互容,不发生化学反应,用途广泛,增效显著,使用安全。本发明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以及小麦生产上重要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效,广谱性强,同时能防治田间的多菌灵抗性菌株,并能延缓病原菌对配方中的单剂产生抗药性。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三唑酮戊唑醇复配剂以及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平板药效试验将三唑酮和戊唑醇原药分别溶解于丙酮,然后将三唑酮和戊唑醇按不同的重量浓度配比混入培养基质,测定对小麦赤霉病菌生长的抑制活性。所采用的试验菌株分别为多菌灵抗性菌株GJ33,戊唑醇抗性菌株DY3-4以及敏感菌株ZJ2-9。这几类不同的菌株可以代表目前田间小麦赤霉病的几大主要群体。测定药剂对这些菌株生长的抑制率,使用软件DPS计算抑制中浓度EC5(1值,本试验重复三次。(结果见表1)。本试验以单剂三唑酮为标准药剂,各药剂毒力指数按以下公式计算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平均数_处理菌落直径平均数)/(对照菌落直径平均数-菌碟直径)X100相对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EC5Q值/供试药剂EC5Q值)X100复配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单剂A的毒力指数(TI)XPA+单剂B的毒力指数(TI)XPB(PA和PB分别为复配剂中各单剂的百分含量)复配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Q值/混剂EC5Q值)X100共毒系数CTC={复配剂的实际毒力指数(ATI)/复配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X100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到各药剂的相对毒力指数(结果见表2)以及复配剂的联合毒力指数(结果见表3)。表1、三唑酮与戊唑醇及其复配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菌EC5Q值<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table>表2、三唑酮与戊唑醇及其复配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菌相对毒力指数<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table>表3、三唑酮与戊唑醇复配剂防治小麦赤霉的联合毒力<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table>根据谭福杰对共毒系数类型的划分标准(谭福杰,杀虫剂混用的生物测定方法昆虫知识198623(6)279-281),增效作用判断的依据是CTC彡170为明显增效;120(CTC(170略有增效;70(CTC(120具有相加作用;CTC(70为拮抗作用。由计算的共毒系数可以看出,三唑酮与戊唑醇以11比例复配,对防治小麦赤霉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效果好于各单剂,在生产上用三唑酮与戊唑醇11比例复配剂替换戊唑醇单剂使用,可以提高抑菌活性,增效明显,而且可以将使用成本降低25%30%。实施例2三唑酮戊唑醇复配剂以及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离体药效试验供试材料为扬花期麦穗(淄麦12),设置对照组和处理组,每组30株麦穗。对照组用清水保湿,药剂处理组包括三唑酮或戊唑醇单剂田间推荐用量,以及11重量百分比的复配剂,将每个处理组30株麦穗浸于以上药剂中15秒,迅速取出后阴干。再将1.0X105的小麦赤霉孢子悬浮液10微升注射到麦穗中部小颖内,套袋并用清水保湿,25°C培养5天统计发病率,发病率(%)=(发病颖数/总颖数)X100%。防效(%)=(药剂处理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X100%。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酮与戊唑醇11混用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各单剂的防治效果(表4)。表4、三唑酮与戊唑醇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离体防效<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table>权利要求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三唑酮和戊唑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唑酮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101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唑酮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唑酮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9%3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戊唑醇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2.5%80%。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有效成分为三唑酮和戊唑醇。本发明杀菌剂化学性质稳定,混合时三唑酮与戊唑醇两成份互容,不发生化学反应,用途广泛,增效显著,使用安全,对于目前田间不同类型的小麦赤霉群体有很好的抑菌活性,且明显高于三唑酮或是戊唑醇单剂,即两者复配有增效作用。该复配剂对于小麦生产上其他重要病害如小麦白粉病亦具有良好的防效,杀菌谱广,并能延缓病原菌对配方中的单剂产生抗药性,对于抗性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档编号A01P3/00GK101836638SQ20101020232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申请日期2010年6月13日优先权日2010年6月13日发明者刘馨,蒋金花,马忠华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