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刺参的选育方法

文档序号:328138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速生刺参的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苗种选育技术,具体说是一种速生刺参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用于增养殖的刺参苗种均为未经选育的野生种群后代,生长缓慢,个体差异大、抗逆性差、成活率低、病害频繁发生。自2003年以来,刺参养殖已不同程度的发生“烂嘴”、“吐脏”、“摇头”、“白化”、“腐皮”、“老头参”等“刺参综合病症”,不同程度的波及并危害到各海参养殖主产区,尤其是近二年,病害频发,损失惨重,每年损失达十余亿元。究其原因,主要是苗种繁育及养殖生产上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不断的近亲繁殖导致了种质退化,性状不稳定,病害频发。现在也有选择国外刺参品种与本地刺参品种利用传统方式进行杂交刺参的选育方法,这种选育方法没有采用科学的现代生物技术,缺少针对性、目的性,最终导致选育的刺参特性不理想,尤其是对保护本国生物品种的种质资源非常不利,易造成本土刺参种质资源的破坏,目前,我国遭受外来物种生物入侵事件频繁发生,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人们迫切地希望能够有一种科学合理的速生刺参的选育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速生刺参的选育方法,通过经典的选育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进行本土刺参的良种选育,以获得优良目的性状好、抗病能力强的速生刺参的品种(品系)。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速生刺参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选育方法的技术工艺流程为 本发明选育方法的进一步的技术措施为采用具有本土区域优势的群体选育、育成杂交、结合标记辅助选育的技术路线,从本土不同地域采集野生群体或者选择不同表型特征的养殖群体;根据选育目的,分别从不同群体中选择生长快、品质优的个体作为亲本,通过群体内交配繁育F1代;利用不同群体内选择的亲本,通过群体间种内杂交产生F1代,利用2F1自群繁育,固定遗传性,育成新品系,增加育种效率;对F1代苗种在不同生长发育期进行人工选择,留取目的性状好、抗病力强的个体继续培育,作为进一步选育的亲本,经过诸代选育,提高和固定刺参生长快的优势经济性状。
本发明选育方法再进一步的技术措施为利用微卫星、AFLP、RAPD中的一种分子标记,对不同群体进行分析,筛选群体特有的分子标记,作为选育过程中群体判别的标记;利用上述标记手段,在子代筛选与生长、抗逆和耐高温等目的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育。
本发明选育方法的具体步骤为(1)亲参蓄养在水温达到16℃-18℃时,亲参基本成熟,此时是亲参采捕的最佳时机,应选择青岛刺参和烟台刺参或威海刺参,体重在200g/头以上,体长大于20cm,无伤残病害,无排内脏,性腺饱满;亲参运回后,要人工蓄养,培育水温为16.5-18℃,培育密度以20头/m3为宜,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换水温差不大于0.5℃;(2)采苗种参一般需要7-10天的暂养促熟,即可采卵,采卵前先阴干1-2小时,再用海水流动刺激30分钟,不同产地亲参分不同容器分别待产,采卵用水为砂滤好的海水,水温为20-21.5℃;当亲参开始排放精卵时要有专人观察,分别捞取雄参和雌参,再分不同容器分别盛放使其继续排放,记录好产地,注意捞时动作要轻,以免影响产卵数量;由于刺参的卵为沉性卵,所以在产卵过程中要不断搅动箱内水体或微充气,以免卵因缺氧而影响其发育;产卵的同时还要及时加入精液,低倍镜观察每个卵子周围有2-3个精子即可;(3)孵化采卵授精后进入孵化阶段,孵化过程中微量充气,并每隔30-60分钟搅动孵化用水使卵处于悬浮状态,孵化环境条件要求为水温19-22℃,盐度29-32,PH值7.8-8.5,光照500-1000lx,溶解氧5mg/l以上;(4)刺参幼体培育当胚胎发育到小耳幼体时要进行选育,用NX-79尼龙丝网拖选或用虹吸管虹吸选育,选幼后的幼体密度一般控制在0.3-0.6个/ml,饵料投喂坚持少投勤投的原则,在生产中要注意通过镜检幼体胃的饱满度而加以适当调节,一般胃区内有一半饵料即可;培育水温控制在19.5-22℃,换水前后的水温温差不要超过0.5℃;光照为500-1500lx;幼体适宜的海水盐度为26.5-32.7;(5)幼体附着当大耳幼体出现五触手原基后或幼体20%-30%发育至樽形幼体时,即可投放波纹板等附着基,在投放前应对波纹板进行消毒处理;附着前几天仍需继续投喂单胞藻,一般4-7天后可适当投喂鼠尾藻磨碎液;当全部附着后,投喂鼠尾藻磨碎液和人工配合饵料;投放波纹板后每天连续充气,日换水两次,每次1/2,同时5-7天倒池一次,夏季高温期间不超过28℃;刺参苗培育至体长1.5厘米即可转入中间育成或用于养成、放流;养殖过程中也要区分不同杂交选育组合分区养成,观察生长速度及活动情况,做好记录,采取样本,利用微卫星、AFLP、RAPD中的一种分子标记,对不同群体进行分析,筛选群体特有的分子标记,作为选育过程中群体判别的标记,选取性状好的群体继续进行子一代的自交,固定其遗传性状,最终达到杂交选育优良品种的目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发明采用本土具有区域优势的群体选育、育成杂交、结合标记辅助选育的技术路线,从本土不同地域采集野生群体或者选择不同表型特征的养殖群体进行选育、杂交,获得优良目的性状好、抗病能力强的速生刺参的品种。根据每年的试验结果证明,选育出烟台刺参与青岛刺参的杂交参苗比未经选育的参苗生长速度提高3-7倍,生长适温比未选育扩大1-2℃,培育及养殖周期缩短1/3-1/2,并且选育的参苗活力强、摄食好、体壁厚、不易发生病害,各项性状指标均优于传统的自交参苗。
2、本发明针对区域资源增殖、池塘和围堰等多种模式刺参养殖的需要,通过经典的选育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进行刺参的良种选育,针对性和目的性强,运用现代生物遗存育种技术方法,获得速生刺参的品种(品系),构建刺参育种技术体系。杂交刺参可优化我国本土刺参物种性状,防止外来生物物种入侵,避免因过度无序繁育而导致种质退化、产量降低、质量下降及由此而产生的病害频发导致育苗及养殖的严重亏损,解决了刺参养殖产业参苗的“瓶颈”问题,推进刺参苗种繁育及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图1为本发明刺参的良种选育技术路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速生刺参选育方法的技术工艺流程为
本发明采用图1所示的选育技术路线,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步骤为(1)亲参蓄养在水温达到16℃-18℃时,亲参基本成熟,此时是亲参采捕的最佳时机,应选择青岛刺参和烟台刺参或威海刺参,体重在200g/头以上,体长大于20cm,无伤残病害,无排内脏,性腺饱满(性腺指数大于10%为好)。亲参运回后,要人工蓄养,培育水温为16-18℃,培育密度以20头/m3为宜,亲参每日按其体重的4%分早晚两次投喂鼠尾藻磨碎液或人工配合饲料,上午投30%,下午投70%。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3-1/2量程,换水温差不大于0.5℃,(由于不同产地亲参采捕前水温各不相同,因此在蓄养期间换水时应调控水温,使其逐渐达到一致,以达到同时排放精卵的目的)。
(2)采苗种参一般经3-7天的暂养促熟,即可采卵,采卵前先阴干1-2小时,再用海水流动刺激30分钟,不同产地亲参分不同容器分别放入待产,采卵用水为砂滤好的海水,水温为20-21.5℃。当亲参开始排放精卵时要有专人观察,分别捞取雄参和雌参,再分不同容器分别盛放使其继续排放,记录好产地,注意捞时动作要轻,以免影响产卵数量。由于刺参的卵为沉性卵,所以在产卵过程中要不断搅动池(箱)内水体或微充气,以免卵因缺氧而影响其发育。产卵后及时加入精液,精液不可加入太多,低倍镜观察每个卵子周围有2-3个精子即可。如果精子浓度过高,要及时洗去。整个过程要严格区分不同产地的亲参,不可弄混,捞取亲参及盛放亲参的工具和容器不可混用,做到专池专用,操作人员也要严格要求,当换池操作时要消毒双手,以免将相同产地的刺参精卵混合授精,达不到杂交选育的目的。
(3)孵化采苗后进入孵化阶段,孵化过程中微量充气,并每隔30-60分钟搅动孵化用水使卵处于悬浮状态。孵化环境条件要求为水温20-22℃,盐度29-32,PH值7.8-8.5,光照500-1000lx,溶解氧5mg/l以上。
(4)刺参幼体培育当胚胎发育到小耳幼体时要进行选育,用NX-7 9尼龙丝网拖选或用虹吸管虹吸选育,选幼后的幼体密度一般控制在0.3-0.6个/ml。饵料投喂坚持少投勤投的原则,单细胞藻类的适宜投喂量分别为小耳幼体1万cell/ml,中耳幼体1.5万cell/ml,大耳幼体2万cell/ml。在生产中要注意通过镜检幼体胃的饱满度而加以适当调节,一般胃区内有一半饵料即可。培育中应将水温控制在21℃左右最佳,而且换水前后的水温温差不要超过0.5℃;光照适宜强度应在500-1500lx;幼体适宜的海水盐度为28-32.7;海参幼体对pH值的适应范围较广,只有pH低于6.0或超过9.0时幼体才会出现不适应现象。幼体培育一般每天换水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3,后期为1/2。
(5)幼体附着当大耳幼体出现五触手原基后或幼体20%-30%发育至樽形幼体时,是投放附着基的最佳时机。一般幼体浮游7-9天即可发育到樽形幼体,此时即可投放波纹板等附着基,在投放前应对波纹板进行消毒处理。附着前几天仍需继续投喂单胞藻,一般3-5天后可适当投喂鼠尾藻磨碎液。当全部附着后,投喂鼠尾藻磨碎液和人工配合饵料,投喂量一般为20ppm,视情况而定。投放波纹板后每天也要连续充气,每天换水两次,每次1/2,同时5-7天倒池一次。夏季高温期间水温不超过28℃。后期要注意搞好池子的清底和倒池,并视情况进行筛选,分期出池,以利个体小的迅速生长。另外要定时监测水质理化因子的变化情况,认真观察参苗的摄食、活动及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般刺参苗培育至体长约1.5厘米即可转入中间育成或用于养成、放流。养殖过程中也要区分不同杂交选育组合分区养成,观察生长速度及活动情况,做好记录。采取样本,利用微卫星、AFLP、RAPD等分子标记,对不同群体进行分析,筛选群体特有的分子标记,作为选育过程中群体判别的标记,选取性状好的群体继续进行子一代(即F1代)的自交,固定其遗传性状,最终达到杂交选育优良品种的目的。种内杂交选育优势以青岛刺参与烟台刺参的杂交优势最明显。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速生刺参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选育方法的技术工艺流程为本土不同地域亲参筛选→亲参分池人工培育→育肥待产→待产用水二次过滤→产卵、排精→不同容器收集精、卵→ →受精卵孵化→孵化幼体选优→小、中、大耳幼体培育→樽形幼体→投放附着基质→稚参培育→进行生长发育情况的比较研究→选育出F1代速生刺参品系优势组合→进入养成比较试验研究→选择优势性状群体→自交固定其遗传性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生刺参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选育方法的具体措施为采用具有本土区域优势的群体选育、育成杂交、结合标记辅助选育的技术路线,从本土不同地域采集野生群体或者选择不同表型特征的养殖群体;根据选育目的,分别从不同群体中选择生长快、品质优的个体作为亲本,通过群体内交配繁育F1代;利用不同群体内选择的亲本,通过群体间种内杂交产生F1代,利用2F1自群繁育,固定遗传性,育成新品系,增加育种效率;对F1代苗种在不同生长发育期进行人工选择,留取目的性状好、抗病力强的个体继续培育,作为进一步选育的亲本,经过诸代选育,提高和固定刺参生长快的优势经济性状。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速生刺参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微卫星、AFLP、RAPD中的一种分子标记,对不同群体进行分析,筛选群体特有的分子标记,作为选育过程中群体判别的标记;利用上述标记手段,在子代筛选与生长、抗逆和耐高温等目的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育。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速生刺参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选育方法的具体步骤为(1)亲参蓄养在水温达到16℃-18℃时,亲参基本成熟,此时是亲参采捕的最佳时机,应选择青岛刺参和烟台刺参或威海刺参,体重在200g/头以上,体长大于20cm,无伤残病害,无排内脏,性腺饱满;亲参运回后,要人工蓄养,培育水温为16.5-18℃,培育密度以20头/m3为宜,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换水温差不大于0.5℃;(2)采苗种参一般需要7-10天的暂养促熟,即可采卵,采卵前先阴干1-2小时,再用海水流动刺激30分钟,不同产地亲参分不同容器分别待产,采卵用水为砂滤好的海水,水温为20-21.5℃;当亲参开始排放精卵时要有专人观察,分别捞取雄参和雌参,再分不同容器分别盛放使其继续排放,记录好产地,注意捞时动作要轻,以免影响产卵数量;由于刺参的卵为沉性卵,所以在产卵过程中要不断搅动箱内水体或微充气,以免卵因缺氧而影响其发育;产卵的同时还要及时加入精液,低倍镜观察每个卵子周围有2-3个精子即可;(3)孵化采卵授精后进入孵化阶段,孵化过程中微量充气,并每隔30-60分钟搅动孵化用水使卵处于悬浮状态,孵化环境条件要求为水温19-22℃,盐度29-32,PH值7.8-8.5,光照500-1000lx,溶解氧5mg/l以上;(4)刺参幼体培育当胚胎发育到小耳幼体时要进行选育,用NX-79尼龙丝网拖选或用虹吸管虹吸选育,选幼后的幼体密度一般控制在0.3-0.6个/ml,饵料投喂坚持少投勤投的原则,在生产中要注意通过镜检幼体胃的饱满度而加以适当调节,一般胃区内有一半饵料即可;培育水温控制在19.5-22℃,换水前后的水温温差不要超过0.5℃;光照为500-1500lx;幼体适宜的海水盐度为26.5-32.7;(5)幼体附着当大耳幼体出现五触手原基后或幼体20%-30%发育至樽形幼体时,即可投放波纹板等附着基,在投放前应对波纹板进行消毒处理;附着前几天仍需继续投喂单胞藻,一般4-7天后可适当投喂鼠尾藻磨碎液;当全部附着后,投喂鼠尾藻磨碎液和人工配合饵料;投放波纹板后每天连续充气,日换水两次,每次1/2,同时5-7天倒池一次,夏季高温期间不超过28℃;刺参苗培育至体长1.5厘米即可转入中间育成或用于养成、放流;养殖过程中也要区分不同杂交选育组合分区养成,观察生长速度及活动情况,做好记录,采取样本,利用微卫星、AFLP、RAPD中的一种分子标记,对不同群体进行分析,筛选群体特有的分子标记,作为选育过程中群体判别的标记,选取性状好的群体继续进行子一代的自交,固定其遗传性状,最终达到杂交选育优良品种的目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速生刺参的选育方法,其选育方法的技术工艺流程为本土不同地域亲参筛选→亲参分池人工培育→育肥待产→待产用水二次过滤→产卵、排精→不同容器收集精、卵→
文档编号A01D61/00GK101091458SQ20071001512
公开日2007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8日
发明者李成林, 胡炜 申请人:李成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