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用于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是微灌、喷灌的配套部件,属于农业节水灌溉机械过滤装备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农田微灌的含砂水质处理。
背景技术:
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应用,水质过滤器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现有农田水质过滤处理设备都是采用串连方式连接,首先使灌溉水经过离心式泥沙过滤器初步过滤,再进入叠片式或网式过滤器,这种过滤方式暴露出的问题是过滤设备连接复杂,阻力大,制造成本高,随灌溉面积的增大需要配备多组过滤器才能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过滤器,将泥沙过滤与精过滤结合在一套设备之内,以节约制造成本、增加有效过滤面积和减少水流阻力。尤其适用于微灌的首部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其基本结构包括设置进出水口的离心砂水分离室和集砂罐,其特征在于离心砂水分离室内设置一个或多个滤芯。
所述的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的离心砂水分离室为上下两层锥体套接设置,滤芯设置于离心砂水分离室上锥体内。
所述的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的滤芯整体为网篮式结构,由塑料骨架与不锈钢丝网复合制成。
所述的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的滤芯固定于离心砂水分离室上锥体的上板与下板之间,滤芯上设置有压盖和压紧手柄。
所述的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的离心砂水分离室下部连接集砂罐。
所述的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的离心砂水分离室为圆柱整体结构,砂水分离锥设置于圆柱体中部,圆柱体底部设置出砂阀门。
所述的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的进水口设置于离心砂水分离室下锥体侧面,出水口设置于离心砂水分离室上锥体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由于采用了双层离心锥体套接和设置多组滤芯于一体设备的技术方案,可以节约钢材2/3,同时大大降低由于设备连接产生的水阻,增加单位面积的过滤流量,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的制造使用成本都较低,滤芯更换方便,有利于在农村普及应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延伸技术方案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板 2、滤芯 3、压盖 4、压紧手柄 5、出水管6、出水口 7、进水管 8、进水口 9、出砂阀门 10、泥沙11、集砂罐 12、离心砂水分离室 13、上锥体 14、下板15、密封垫 16、进水孔 17、外壳 18、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的主要创新点是将主要用于泥沙过滤器的离心砂水分离室是2与多组网篮式滤芯2组合设置,过滤器整体为锥体套装结构,滤芯设置在上锥体13内,下部设置离心砂水分离室和集砂罐9,灌溉水从下部的进水口进4入砂水分离室12,泥沙离心沉淀进入集砂罐11,初过滤的水通过上锥体13进入组合滤芯2由出水口6流出。这种设计方式既减少了过滤器的占地面积,又节约了制造成本,使设备造价大幅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滤芯2采用不锈钢丝网与塑料骨架复合整体成型制造,可方便地从过滤器顶部通过压盖3和手柄4进行固定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延伸技术方案是离心砂水分离室设计为圆柱整体结构,砂水分离锥设置于圆柱体中部,圆柱体底部设置出砂阀门,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和简化加工工艺,从而使结构更简单,安装更方便。
权利要求1.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其基本结构包括设置进出水口(6、8)的离心砂水分离室(12)和集砂罐,其特征在于离心砂水分离室内设置一个或多个滤芯(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心砂水分离室为上下两层锥体套接设置,滤芯设置于离心砂水分离室上锥体(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芯整体为网篮式结构,由塑料骨架与不锈钢丝网复合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芯固定于离心砂水分离室上锥体(13)的上板(1)与下板(14)之间,滤芯(2)上设置有压盖(3)和压紧手柄(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心砂水分离室(12)下部连接集砂罐(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心砂水分离室(12)为圆柱整体结构,砂水分离锥设置于圆柱体中部,圆柱体底部设置出砂阀门(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的进水口(8)设置于离心砂水分离室下锥体侧面,出水口(6)设置于离心砂水分离室上锥体侧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灌用组合式过滤器,其基本结构包括设置进出水口的离心砂水分离室和集砂罐,其特征在于离心砂水分离室内设置一个或多个滤芯。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双层离心锥体套接和设置多组滤芯于一体设备的技术方案,可以节约钢材2/3,同时大大降低由于设备连接产生的水阻,增加单位面积的过滤流量,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的制造使用成本都较低,滤芯更换方便,有利于在农村普及应用。
文档编号A01G25/02GK2707351SQ20042001629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3日
发明者崔建伟, 孙国新, 王贺辉, 高强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