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含油量调控方法

文档序号:309975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甘蓝型油菜含油量调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应用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化学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油菜含油量一直是油菜专家们最关心的问题,多年来,育种专家们利用杂交、生物技术、化学诱变等方法培育了许多高含油量品种。栽培研究者也发现甘蓝型油菜油分积累与营养、环境条件有关,刘后利研究表明,增施N肥(160-220.5kg/公顷)时,种子蛋白质含量增加,使油菜含油量相对降低,氮肥施用时期对含油量也有影响,施肥越晚,种子含油量越低。刘昌智等报道磷肥在田间条件下,对油菜含油量影响不大,但在缺磷条件下,增施磷肥可使油菜含油量提高0.5-2.4%,在每公顷施用187.5kg氮肥情况下,配施磷肥118.5kg可增加油菜种子含油量。钾肥也有利于油菜含油量的提高,在施氮较高(230kg/公顷)情况下,增施钾肥可提高油菜含油量0.3-3%。温度和光照对油菜含油量有较大影响。油菜开花后30天内,在25℃条件下,光照强度由900Lx增到28800lx时,种子含油量上升4.2-4.7%,在相同光照条件下,随着温度的降低,种子含油量上升4.3-4.9%。刘后利研究表明,油菜在成熟期间气温在20℃以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湿度适度,有利于油分积累。不同纬度对油菜含油量有影响,同一油菜品种,种植地区纬度越高,油菜含油量越高,纬度越低,其含油量越低。海拔高度对油菜含油量也有影响,据中国农科院试验表明,同一油菜品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种植,其含油量随海拔增加而增加。土壤对含油量有影响,刘后利发现油菜种植在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上,含油量较高,酸性土壤次之,碱性土壤含油量最低。上述研究从品种、肥料、土壤、气候、光照等因素探讨了含油量的相关性,但目前尚没有采用化学调控的方法来提高油菜含油量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申请人从甘蓝型油菜种子中油分、糖、蛋白质等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入手,深入研究了各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的作用机理及其相互关系,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化学调控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油脂合成途径,达到提高含油量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列步骤实现在开花后30~40天内,用0.1%~0.5%的乙酸缓冲液,喷洒油菜角果。通过上述处理,可显著提高甘蓝型黄籽油菜籽粒含油量5~10%,见下表表1开花33天时油脂合成促进剂乙酸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籽粒含油量的影响

在开花后30~40天内的其他时间处理,对油菜籽粒含油量提高影响不大。
本发明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的试剂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取一甘蓝型黄籽油菜田块2亩,在开花后33天,用0.5%的乙酸缓冲液,喷洒油菜角果,经测定含油量提高10.65%。
实施例2取一甘蓝型黄籽油菜田块5亩,在开花后33天,用0.2%的乙酸缓冲液,喷洒油菜角果,经测定含油量提高8.57%。
实施例3取一甘蓝型黄籽油菜田块3亩,在开花后33天,用0.1%的乙酸缓冲液,喷洒油菜角果,经测定含油量提高5.71%。
实施例4取一甘蓝型黄籽油菜田块8亩,在开花后30天,用0.5%的乙酸缓冲液,喷洒油菜角果,经测定含油量提高9.56%。
实施例5取一甘蓝型黄籽油菜田块6亩,在开花后35天内,用0.3%的乙酸缓冲液,喷洒油菜角果,经测定含油量提高8.99%。
实施例1取一甘蓝型黄籽油菜田块5亩,在开花后40天内,用0.5%的乙酸缓冲液,喷洒油菜角果,经测定含油量提高10.23%。
权利要求
1.一种甘蓝型油菜含油量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开花后30~40天内,用0.1%~0.5%的乙酸缓冲液,喷洒油菜角果。
全文摘要
一种甘蓝型油菜含油量调控方法,通过在开花后30~40天内,用0.1%~0.5%的乙酸缓冲液,喷洒油菜角果,可显著提高甘蓝型黄籽油菜籽粒含油量5~10%,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使用的试剂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01N37/02GK1541528SQ200310110899
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5日
发明者梁颖, 李加纳, 谌利, 梁 颖 申请人:西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