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插秧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13653阅读:18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插秧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插秧机械,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插秧机。
背景技术
水稻秧田栽插技术正逐步由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转变。而现有的插秧机、抛秧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机动水稻插秧机结构复杂、体积笨重、造价高及插秧质量低,且对装秧工序要求高;(2)人力插秧机除插秧质量低外还存在插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3)上述插秧机因直接将秧苗插入稻田中,插秧过程中拖泥带水,容易腐蚀损坏;(4)抛秧机抛出的秧苗不均匀、易浮苗,常常在抛秧过程中损伤秧苗。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插秧机,它结构简单、重量轻;插秧质量高;且操作方便、工效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自动插秧机,它包括一船板,固定安装在船板上方的一机架和固接于机架上的一对扶手;此外,还包括可左右移动地安装在机架上的一框架,可纵向滑动地安装在框架上的至少两组以上的夹秧件,横向排列地安装在机架一侧上的至少两个以上的、使秧苗加速下落的加速装置,以及驱动各加速装置及与各加速装置位置对应的夹秧件的驱动机构。
在所述的自动插秧机中,所述机架包括至少两条以上的、互相平行的竖向杆,分别与所述竖向杆的上端和下端连成一体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以及固定在上横梁上的、水平延伸的一对滑杆。
在所述的自动插秧机中,所述各加速装置分别安装在机架的各竖向杆上,各加速装置包括可滑动地套装在一垂直固定于一竖向杆上的钢丝上的一滑管,中心部分固定在滑管上端的一横杆,分别固定在横杆两端的两纵杆,分别滑动地套装在两纵杆上的两纵管,分别固定在两纵管后端的两连接杆,分别固定在两连接杆上端的两夹秧片,分别固定在两夹秧片上的两顶杆,分别固定在两纵管前端的两Z形柄,分别连接在两纵杆和两纵管之间的、使两Z形柄的各一端紧抵横杆的扭转弹簧,一端连接在横杆上的片弹簧,固定在竖向杆上方的、引导片弹簧的滑轮,连接在滑管下端和竖向杆下部之间的、向下拉动滑管的一拉伸弹簧,以及固定在竖向杆下部的、可与向下移动时的两Z形柄的一端接触的两止块;其中,各片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在一水平片弹簧上,而该水平片弹簧的一端固定一纵杆。
在所述的自动插秧机中,所述框架包括固定在其下侧面上、滑动套装在机架的两滑杆上的两小圆管,而一扶手上的定位片与框架的后横杆滑动嵌接;此外,所述框架包括与加速装置数量相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里可纵向滑动地安装着数量相同的夹秧件,相邻区域里的相同位置的夹秧件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加速装置之间的距离;一连接在框架与机架之间的拉伸弹簧使框架趋向于向左移动。
在所述的自动插秧机中,所述各夹秧件包括一框体,其中两纵向管分别可滑动地套装在纵向固定于框架上的两钢丝上,在右侧纵向管底部左边设置齿部;至少10个以上的、均匀地分布在框体内的活动秧穴,各活动秧穴包括一对下端互相吸引的永磁钢,分别固接于一对永磁钢上的、可与上升中的加速装置中的两顶杆接触的弹性柄,以及将一对永磁钢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两纵向管内侧的小圆环;以及一起动件,它包括可滑动地套装在两钢丝上的一纵管和一滑管,设置在纵管底部左边的齿部,设置在纵管后端右侧的小齿片,连接纵管和滑管的一横杆,连接横杆和框体的、从而使纵管底部左侧的齿部的前端紧贴框体齿部的后端并连贯成一体的一拉伸弹簧。
在所述的自动插秧机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机架一侧的一轴,其上安装着数量与框架上的区域数量相同的、位置与各区域内的相同位置上的夹秧件对应的组合式齿轮,该组合式齿轮的左半部是一个可与对应的夹秧件上的齿部啮合的直齿圆柱齿轮,而该组合式齿轮的右半部是一个可与对应的夹秧件上的小齿片啮合的、只有4个齿的扇形齿轮,此外,在轴的右侧端部具有圆锥齿轮;垂直安装在机架上的竖向轴,其上端具有与轴右端圆锥齿轮啮合的圆锥齿轮,此外,其上部还有一大圆锥齿轮;安装在机架上的纵向轴,其后端具有与竖向轴上端的大圆锥齿轮啮合的小圆锥齿轮,其前端也具有一圆锥齿轮;安装在机架上的一第一横向轴,其右端具有与纵向轴前端的圆锥齿轮啮合的圆锥齿轮,其左端具有一圆柱齿轮;安装在机架上的一第二横向轴,其右端具有与第一横向轴左端圆柱齿轮啮合的一圆柱齿轮,其上安装两单向传动轮;两条钢丝软线,它们的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单向传动轮的外周面上;以及一牵拉装置,它包括固定在纵向轴上的一传动环,相对机架固定的、在传动环上方的、供片弹簧穿过的一定位环,可转动地安装于传动环上、其纵杆上的两止块从传动环外周面上伸出的一L形永磁钢,以及固定在纵向轴上、可与L形永磁钢的横杆吸引的永磁铁。
在所述的自动插秧机中,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的、位于滑杆与机架之间的一开关,该开关具有与框架的各区域里的夹秧件的数量相同、并排设置的的止块以及一柄端,其中,相邻止块之间的距离等于安装在框架里的每个区域中的相邻夹秧件之间的距离;连接在开关和机架之间的一复位弹簧,它趋向于使开关中的各止块朝向滑杆、使开关中的柄端朝上;设置在框架的小圆管上的、可与开关上的止块接触的后侧凸块;以及设置在框架中的、位于开关上方的一个区域中的、除最右边的一条夹秧件之外的其它各夹秧件的框体前端下方的、可与开关上的柄端接触的前端凸块。
在所述的自动插秧机中,还包括一减震器,它安装在机架上并位于滑杆的下方,该减震器包括与开关上的止块数量少一片的减震弹簧片;以及设置在框架的小圆管下面的的、可与减震器上的弹簧片接触的下部凸块。
在所述的自动插秧机中,还包括固定在片弹簧上的一凸块,以及固定在机架上的、位于凸块右移轨迹上的定位环。
在所述的自动插秧机中,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各加速装置的横杆上的一小环,小环外周具有一上凸块和一侧凸块;连接在横杆和小环之间的、使小环上的上凸块处于一Z形柄的一端下方、使小环上的侧凸块处于向前方向的复位弹簧;以及固定在机架的各竖向杆上部的、位于小环(267c)的侧凸块向上移动轨迹上的一止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重量轻;2.在插秧过程中,通过夹住秧苗锥泥和使秧苗加速而使达到预定速度的秧苗自行在插秧机船板稍后侧竖直地落于并插入稻田中(船板稍后侧的水已被排走),因此,不仅不会损伤秧苗,而且其插秧(抛秧)质量远优于手工抛秧法的抛秧质量。同时被插秧苗按预定株距均匀分布。
3.操作方便、工效高,装秧工序简单而快捷,可一次性夹起育秧盘中的数排秧苗后直接放在插秧机的夹秧件上,装满秧苗后,只需推动插秧机在稻田中前进,插秧机便自动将所经路线插满秧苗,且只需一个人便可轻松地操作该插秧机。
附图的简要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不受下面实施例所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插秧器的略去了部分结构后的整体示意透视图。
图2是一组加速装置及其部分驱动机构的示意透视图。
图3是一机架的示意透视图。
图4是一开关的示意透视图。
图5是一减震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6是一组片弹簧的示意透视图。
图7是一条夹秧件的示意透视图。
图8是夹秧件中的一个活动秧穴的示意透视图。
图9是一永磁钢的示意透视图。
图10是在框体上的一凸块的位置图。
图11是一组合齿轮的示意透视图。
图12是加速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示意透视图。
图13是驱动机构的示意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如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插秧机主要包括一船板215,固定安装在船板215上的一机架200,固接于机架200上的一对扶手209和210,可操作地安装在机架200上的若干加速装置267及其驱动机构(图2),可左右移动地安装在机架200上的一框架230,以及可操作地安装在框架230上的若干夹秧件250。

图1和3所示,机架200包括四条相互平行的竖向杆201、202、203和204,将该四条竖向杆连成一体的上、下横梁205、206,固接于上横梁205上的一对滑杆207、208,由竖向杆201、204向下延伸而形成的后脚211、212以及前脚213、214构成。其中,竖向杆201、202、203、204的后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该平面自上而下向后倾斜10°左右。前、后脚213、214、211、212的底部可与船板215相接;因本自动插秧器重量轻,故其船板215可采用硬质塑料制造,并可使其底板的周边向上延伸,形成侧壁,以使稻田中的泥、水不能进入船板215中。为使船板215不易变形又不必太厚,如图3所示,可在机架后脚211、212及前脚213、214之间分别连接一条木方216、217;其中,后脚211、212的底部与木方216相固定,前脚213、214的底部与木方217相固定。此外,再在木方216、217的底部钉上三条纵向木方218、219、220,然后使船板215与木方218、219、220相固定。
图2示出了用于带动秧苗加速下落的一组加速装置267及其控制装置的大致结构。如图2和12所示,与竖向杆204相平行的钢丝254的上、下端分别固接并拉紧于竖向杆204的上、下端。该钢丝254与竖向杆204的后侧表面204a相隔约2毫米。加速装置267的滑管267a套在钢丝254上,可沿其上、下运动。在滑管267a的上部,固接有横杆267b,在横杆267b上套有小环267c。小环267c被安装成可绕横杆267b转动一定角度但不可左、右移动。在小环267c上,有一上凸块267d,连接于小环267c与横杆267b间的复位弹簧(未画出)使上凸块267d正好位于横杆267b的正上方。而该小环267c上的另一侧凸块267h则位于横杆267b的前侧。在横杆267b的两端,固接有纵杆267e、267f。纵杆267e、267f的前端紧贴竖向杆204的后侧表面204a,从而使滑管267a不能绕钢丝254转动。在纵杆267e、267f上分别套有纵管267m、267n,纵管267m、267n可分别绕纵杆267e、267f转动。在纵管267m、267n的后端,固接有连接杆267x、267y。连接杆267x、267y的另一端分别固接有夹秧片267u、267v。在纵管267m、267n的前部分别固接有Z形柄267r、267l。分别连接于纵管267n、267m与纵杆267f、267e间的扭转弹簧(未画出)使Z形柄267l、267r的左或右部紧靠在横杆267b(上凸块267d的顶部)上,此时,夹秧片267u、267v便组成与秧苗锥泥相适配的秧穴状。如
图1所示,在滑管267a与固接在竖向杆204下端的凸块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267s。与横杆267b相固接的片弹簧264绕定滑轮260后向右伸展。
图2中只示出了一组加速装置267,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四组加速装置267。如
图1所示,相互平行的、按预定行距排列的四条钢丝滑轨251、252、253、254的上、下端分别固接并拉紧于四条竖向杆201、202、203、204的上、下端。各钢丝与相应的竖向杆后侧面相隔约2毫米。结构相同的四组加速装置267分别沿着钢丝251、252、253、254作上、下往复式运动。在钢丝251、252、253、254上部的右侧,各设置有一个定滑轮260(如图3)。用于拉动四组加速装置267上升的四条微型片弹簧(或钢丝软线)261、262、263、264分别绕过相应的定滑轮260后固接在一水平片弹簧268上(如图6所示)。那么,当向右拉动固接于片弹簧268首端的纵杆265时,固接于各片弹簧261、262、263、264下端的四组加速装置将同时被提升。
再参照图2,用于各加速装置267的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用于支承轴281的轴承282、283固定于机架200上;用于缠绕片弹簧264以提升各加速装置267的传动环285固接于轴281上;在传动环285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纵杆265的开关286。该开关286包括L形永磁钢286a和固接于永磁钢286a的纵向杆上的一对止块286b、286b。其中L形永磁钢286a的纵向杆可绕其自身轴线相对传动环285转动。在轴281上还固接有永磁铁288。连接于开关286与传动环285间的复位弹簧(未画出)使L形永磁钢的N极紧贴永磁铁288上端的S极,从而相互吸引。用于控制片弹簧268的定位环289通过连接杆290固接于轴承283上。当各加速装置267同时下落至预定最低点时,固接于片弹簧268首端的纵杆265便已随之移至定位环289处,此时纵杆265正位于传动环285的轴线的正上方,与传动环285相外切。
图7示出了该实施方式中的一条夹秧件250的大致结构,它包括多个(一般可为20个)用于容纳及控制秧苗锥泥的活动秧穴241(图7中只画出了最前端的一个和第二个的右半部分,具体结构见图8),用于控制该多个活动秧穴241的框体242(图7中只画出了前部及后部的各一小段),以及位于框体242后侧的起动件243。其中,每个活动秧穴241包括一对永磁钢241a、241a(见图9),固接于永磁钢241a、241a上的弹性柄241b、241b,以及将各永磁钢241a、241a可转动地固接在框体242上的小圆环214c、241c。当活动秧穴241的弹性柄241b、241b分别转至紧贴框体242的纵向管242a、242b的顶面时,左部永磁钢241a的N(S)极的下侧端头已紧贴右部永磁钢241a的S(N)极的下侧端头,从而相互吸引。此时左部永磁钢241a与右部永磁钢241a呈左、右对称状,并组成与秧苗锥泥的上半截相适配的秧穴状。为防止框体242变形,可使其纵管242a、242b每隔一定距离便有一开口242c,开口处只有其顶边相连。而纵管242a、242b的顶边是一条优质片弹簧。齿部242d设置在纵管242b底部的左边。起动件243包括纵管243b,滑管243a,固接于纵管243b与滑管243a间的横杆243h,以及连接于横杆243h与框体242间的拉伸弹簧243c。拉伸弹簧243c使纵管243b底部左侧的齿部243d的前端紧贴框体齿部242d的后端,并连贯成一体。在纵管243b后端的右侧,还设有小齿片243e。
由图7可知,夹秧件250的纵向管242a、242b滑动套装在一对钢丝240、240上,可沿着钢丝240、240所确定的轨迹前、后运行。钢丝240拉紧于框架230的前、后横杆230a、230b间。在该框架230中,排列有多对钢丝240、240。在每一对相邻钢丝240、240上,都套有一条夹秧件250。如
图1所示,分布在框架230中的夹秧件可分为四个区域位于纵杆230c与230d间的左半部分的夹秧件为第一区域、右半部分为第二区域,位于纵杆230d与230e间的左半部分的夹秧件为第三区域,右半部分为第四区域。每个区域中的相邻的夹秧件间的横向中心距离等于育秧软盘的秧窗行距的两倍(一般为4cm)。各区域中的左边第一条夹秧件间的距离等于相应的加速装置267间的距离。一般,当预定的插秧行距大于21cm时,框架230的每个区域可容纳5条夹秧件,整个框架230上便共有20条相同的夹秧件(
图1中只示出了一条)。工作中,四个区域中的夹秧件将分别从左至右依次同时给四个加速装置供应秧苗。

图1所示,固定在框架230上的小圆管231、232分别可滑动地套在机架滑杆207、208上,从而可沿滑杆207、208左、右移动。固接于扶手209上的定位片233与位于扶手209上方的框架后横杆230b滑动配合,使后横杆230b不可上下位移,而只能在预定轨迹上左右移动。在框架230的右部与机架200间连接有一条拉伸弹簧235,以使框架230始终保持具有向左发生位移的趋势。为使框架230在工作中能间歇式地适时左移,且每次只移动预定的距离(约4cm),如图4所示,在滑杆208与上横梁205间设置有具有5个(或4个)止块236a的开关236。开关236左、右侧的同轴线的圆柱形凸块236c、236c分别位于固接在上横梁205上的小圆环(未画出)中,从而使开关236可转动。在开关236和上横梁205间安装一复位弹簧(未画出),复位弹簧的弹力使开关趋向于保持在关闭状态,而转至关闭状态的开关236的各止块236a都位于小圆管232的后侧凸块232a的左移轨迹上。相邻的止块236a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夹秧件间的距离(约4cm),当凸块232a紧抵处于关闭状态的开关236的右端第一(或二、三、四、五)个止块236a时,框架230的四个区域中的左边第一(或二、三、四、五)条夹秧件250的横向位置同时与相应的四个加速装置267相对应。当逆其复位弹簧而向后推动开关236的柄端236b时,各止块236a便随之向后脱离小圆管的后侧凸块232a的左移轨迹。
如图5所示,在滑杆208的下方设置一减震器238,它具有四条减震弹簧片237,各片弹簧237的上部都位于小圆管232的下部凸块232b的左移轨迹上。

图11所示,用于带动夹秧件后移的组合式齿轮300的左半部分是一个完整的直齿圆柱齿轮300a(
图11中只示意性地画出了几个齿),右半部分则是一个只有4个(或数个)齿的扇形齿轮300b。

图13所示,分别用于带动四个区域中的夹秧件后移的四个组合齿轮300固接于同一条横向设置的轴301。用于支承该横向轴301的轴承302、303通过连接杆304、305固接于机架横梁205上(图3)。轴301右端的圆锥齿轮与竖向轴307顶端的圆锥齿轮相啮合,固定在轴307上的大圆锥齿轮308与纵向轴281后端的小圆锥齿轮280相啮合,纵向轴281前端的圆锥齿轮与横向轴310右端的圆锥齿轮相啮合,横向轴310左端的圆柱齿轮309与横向轴311右端的圆柱齿轮313相啮合(齿轮313位于齿轮309的下方),从而使横向轴301、纵向轴281及横向轴310与311按预定转速比形成连动。
在轴311上安装两个单向传动轮316、317。当使单向传动轮316或317沿箭头A所示方向顺转时,便能带动轴311同步旋转;当使单向传动轮316、317反向旋转时,不能带动轴311一起转动(其工作原理与自行车飞轮相似)。在单向传动轮316、317与机架200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未画出)。在单向传动轮316、317上各系有一条钢丝软线318、319。当向后拉动缠绕在单向传动轮316或317上的钢丝软线318或319而带动单向传动轮316或317及轴311顺转时,复位弹簧便随之储存能量;当放松钢丝软线318或319时,复位弹簧便立即带动传动轮316或317相对于轴311反转,从而使钢丝软线318或319重新缠绕在传动轮316或317上。采用上述结构后,在工作中,只需将钢线软线318、319的自由端系在操作者的左、右脚所穿的专用鞋上,再推动自动插秧器在稻田中前进时,当操作者的左脚着地右脚迈进时,缠绕在单向传动轮316上的钢丝软线318的自由端将被向后拉动而使传动轮316带动轴311顺转;同时单向传动轮317在其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相对于轴311反转,而使钢丝软线319重新缠绕在单向传动轮317上(一般缠绕两圈)。当操作者的右脚着地左脚向前迈进时,则是单向传动轮317带动轴311顺转,而单向传动轮316反转。如此循环。当然也可采用地轮驱动的方式带动轴301及281旋转而代替单向传动轮316、317及其附属结构。
下面详细描述自动插秧器的操作步骤及运行过程首先逆拉伸弹簧235将框架230向右推动,直至其凸块232a位于开关236最右端之止块236a的右侧;再使各夹秧件250的前端紧贴框架230的前部横杆230a(此时各夹秧件后端的小齿片243e的最后端齿正位于轴301的轴线的正上方);然后将各夹秧件装满秧苗,可用专用的拔秧装置同时从育秧软盘中夹起数排秧苗再同时将其放入相邻的数条夹秧件中(此时四个区域中的左边第一条夹秧件上的最后一颗秧苗正停留在相应的加速装置267的预定取苗处)。
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再推动机器在稻田中前进时,系在操作者所穿的专用鞋上的钢丝软线318、319将使单向传动轮316、317轮流驱动横向轴311,从而使轴311以与自动插秧器的前进速度成正比的转速按同一方向连续旋转,进而带动纵向轴281、横向轴301按预定转速比随之旋转。轴301刚开始旋转约180度后,各扇形齿轮300b便分别与停留在预定处的四个区域中的左边第一条夹秧件的后端小齿片243e相啮合,从而带动各起动件243后移,进而使其纵管左侧的齿部243d与齿轮300a相啮合。下面仅描述第三区域中的夹秧件的运动过程,当左边第一条夹秧件的后端小齿片243e刚与扇形齿轮300b相啮合时,起动件243由静止状态变为后移状态,加速较快,一端与框体242相连接的拉伸弹簧243c将被拉伸;随后,框体242才在拉伸弹簧243c的拉力作用下缓慢的加速后移至重新紧贴起动件243;然后,框体242的齿部242d将与齿轮300a相啮合。当该夹秧件后移至其前端第一棵秧苗已位于加速装置的预定取苗处时,该夹秧件的前端凸块242h(只有第三区域中的除最右边一条之外的夹秧件具有凸块242h,见
图10)已与开关柄端236b相触并致使开关止块236a向后转动脱离圆管232的后侧凸块232a的左移轨迹。此时在拉伸弹簧235的拉力作用下,框架230开始向左移动(先为加速运动,然后在片弹簧237的作用下逐渐减速),直至圆管232的后侧凸块232a紧贴已恢复关闭状态的开关236的右边第二个止块236a。凸块232a刚紧贴开关236a的右边第二个止块236a时,该区域中的左边第二条夹秧件上的后端第一棵秧苗已位于加速装置的预定取苗处,该第二条夹秧件开始进入供应秧苗状态(在预定轨迹上后移)。当最右边的夹秧件上的秧苗已被取完时,才需重新装秧。
另一方面,当安装于传动环285上的处于闭合状态的开关286旋转至已靠近定位环290的纵杆265处时,该纵杆265的两端将被开关止块286b、286b钩住,而随其一起旋转;从而使片弹簧268自右而左地依次缠绕于传动环285上;进而带动四组加速装置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加速装置的Z形柄267l、267r的左、右部将在弹簧力的作用下紧压横杆267b(上凸块267d的顶面),其夹秧片267u、267v则组成与秧苗锥泥相适配的秧穴状。当其顶杆267g、267i分别由夹秧件框体242的左、右侧上升至触及已移至该预定取苗处的一个活动秧穴241的弹簧柄241b、241b时,仍继续向上推动其柄端而迫使其向上弯曲。弯曲至其弹性势能大于永磁钢241a与永磁钢241a间的吸引力时,永磁钢241a、241a下部将在其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加速向左、右分开。当永磁钢241a、241a刚开始张开时,加速装置之夹秧片267u、267v已上升至与秧苗锥泥的左、右侧的相应处紧密接触。与此同时,小环267c的前侧凸块267h已与机架200上的止块269相触而使其上凸块267d由Z形柄267r的下方转至其后方,连接于纵管267m与纵杆267e间的扭转弹簧的作用力将使夹秧片267u进一步夹紧秧苗锥泥。此时固接于片弹簧268上的凸块270已触及固定于机架200上的定位环271(图6),不可继续右移,从而使开关止块286b对的纵杆265拉力进一步加大,使永磁钢286a逆其吸引力而脱离永磁铁288,纵杆265便随之脱离开关止块286b的控制。纵杆265失控后,已储存了足够能量的各加速装置之拉伸弹簧267s便使各加速装置带动所夹之秧苗加速下落。当下落至其Z形柄267r、267l末端分别接触到固定在机架上的止块273、274时,将使纵管267m、267n逆其复位弹簧转动,夹秧片267u、267v随之张开(小环267c将重新回转至使其上凸块267d位于横杆267b的正上方),所夹秧苗将超越张开了适当距离的夹秧片267u、267v而自行落于并插入稻田中。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插秧机,包括一船板(215),固定安装在船板(215)上方的一机架(200)和固接于机架(200)上的一对扶手(209,2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左右移动地安装在机架(200)上的一框架(230),可纵向滑动地安装在框架(230)上的至少两组以上的夹秧件(250),横向排列地安装在机架(200)一侧上的至少两个以上的、使秧苗加速下落的加速装置(267),以及驱动各加速装置(267)及与各加速装置(267)位置对应的夹秧件(250)的驱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00)包括至少两条以上的、互相平行的竖向杆(201,202,203,204),分别与所述竖向杆的上端和下端连成一体的上横梁(205)和下横梁(206),以及固定在上横梁(205)上的、水平延伸的一对滑杆(207,20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加速装置(267)分别安装在机架(200)的各竖向杆(201,202,203,204)上,各加速装置(267)包括可滑动地套装在一垂直固定于一竖向杆上的钢丝(254)上的一滑管(267a),中心部分固定在滑管(267a)上端的一横杆(267b),分别固定在横杆(267b)两端的两纵杆(267e,267f),分别滑动地套装在两纵杆(267e,267f)上的两纵管(267m,267n),分别固定在两纵管(267m,267n)后端的两连接杆(267x,267y),分别固定在两连接杆(267x,267y)上端的两夹秧片(267u,267v),分别固定在两夹秧片(267u,267v)上的两顶杆(267g,267i),分别固定在两纵管(267m,267n)前端的两Z形柄(267r,267l),分别连接在两纵杆(267e,267f)和两纵管(267m,267n)之间的、使两Z形柄(267r,267l)的各一端紧抵横杆(267b)的扭转弹簧,一端连接在横杆(267b)上的片弹簧(264),固定在竖向杆上方的、引导片弹簧(264)的滑轮(260),连接在滑管(267a)下端和竖向杆下部之间的、向下拉动滑管(267a)的一拉伸弹簧(267s),以及固定在竖向杆下部的、可与向下移动时的两Z形柄(267r,267l)的一端接触的两止块(273,274);其中,各片弹簧(264)的另一端均固定在一水平片弹簧(268)上,而该水平片弹簧(268)的一端固定一纵杆(26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30)包括固定在其下侧面上、滑动套装在机架(200)的两滑杆(207,208)上的两小圆管(231,232),而一扶手(209)上的定位片(233)与框架(230)的后横杆(230b)滑动嵌接;此外,所述框架(230)包括与加速装置(267)数量相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里可纵向滑动地安装着数量相同的夹秧件(250),相邻区域里的相同位置的夹秧件(250)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加速装置(267)之间的距离;一连接在框架(230)与机架(200)之间的拉伸弹簧(235)使框架(230)趋向于向左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夹秧件(250)包括一框体(240),其中两纵向管(242a,242b)分别可滑动地套装在纵向固定于框架(230)上的两钢丝(240)上,在右侧纵向管(242b)底部左边设置齿部(242d);至少10个以上的、均匀地分布在框体(240)内的活动秧穴(241),各活动秧穴(241)包括一对下端互相吸引的永磁钢(241a),分别固接于一对永磁钢(241a)上的、可与上升中的加速装置(267)中的两顶杆(267g,267i)接触的弹性柄(241b),以及将一对永磁钢(241a)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两纵向管(242a,242b)内侧的小圆环(241c);以及一起动件(243),它包括可滑动地套装在两钢(240)上的一纵管(243b)和一滑管(243a),设置在纵管(243b)底部左边的齿部(243d),设置在纵管(243b)后端右侧的小齿片(243e),连接纵管(243b)和滑管(243a)的一横杆(243h),连接横杆(243h)和框体(240)的、从而使纵管(243b)底部左侧的齿部(243d)的前端紧贴框体齿部(242d)的后端并连贯成一体的一拉伸弹簧(243c)。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机架(200)一侧的一轴(301),其上安装着数量与框架(230)上的区域数量相同的、位置与各区域内的相同位置上的夹秧件(250)对应的组合式齿轮(300),该组合式齿轮(300)的左半部是一个可与对应的夹秧件(250)上的齿部(243d,242d)啮合的直齿圆柱齿轮(300a),而该组合式齿轮(300)的右半部是一个可与对应的夹秧件(250)上的小齿片(243e)啮合的、只有4个齿的扇形齿轮(300b),此外,在轴(301)的右侧端部具有圆锥齿轮;垂直安装在机架(200)上的竖向轴(307),其上端具有与轴(301)右端圆锥齿轮啮合的圆锥齿轮,此外,其上部还有一大圆锥齿轮(308);安装在机架(200)上的纵向轴(281),其后端具有与竖向轴(307)上端的大圆锥齿轮(308)啮合的小圆锥齿轮(280),其前端也具有一圆锥齿轮;安装在机架(200)上的一第一横向轴(310),其右端具有与纵向轴(281)前端的圆锥齿轮啮合的圆锥齿轮,其左端具有一圆柱齿轮(309)安装在机架(200)上的一第二横向轴(311),其右端具有与第一横向轴(310)左端圆柱齿轮(309)啮合的一圆柱齿轮(313),其上安装两单向传动轮(316,317) 两条钢丝软线(318,319),它们的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单向传动轮(316,317)的外周面上;以及一牵拉装置,它包括固定在纵向轴(281)上的一传动环(285),相对机架(200)固定的、在传动环(285)上方的、供片弹簧(268)穿过的一定位环(289),可转动地安装于传动环(285)上、其纵杆上的两止块(286b)从传动环(285)外周面上伸出的一L形永磁钢(286a),以及固定在纵向轴(281)上、可与L形永磁钢(286a)的横杆吸引的永磁铁(288)。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插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200)上的、位于滑杆(208)与机架(200)之间的一开关(236),该开关(236)具有与框架(230)的各区域里的夹秧件(250)的数量相同、并排设置的的止块(236a)以及一柄端(236b),其中,相邻止块(236a)之间的距离等于安装在框架(230)里的每个区域中的相邻夹秧件(250)之间的距离;连接在开关(236)和机架(200)之间的一复位弹簧,它趋向于使开关(236)中的各止块(236a)朝向滑杆(208)、使开关(236)中的柄端(236b)朝上;设置在框架(230)的小圆管(232)上的、可与开关(236)上的止块(236a)接触的后侧凸块(232a);以及设置在框架(230)中的、位于开关(236)上方的一个区域中的、除最右边的一条夹秧件(250)之外的其它各夹秧件(250)的框体(240)前端下方的、可与开关(236)上的柄端(236b)接触的前端凸块(242h)。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插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减震器(238),它安装在机架(200)上并位于滑杆(208)的下方,该减震器(238)包括与开关(236)上的止块(236a)数量少一片的减震弹簧片(237) 以及设置在框架(230)的小圆管(232)下面的的、可与减震器(238)上的弹簧片(237)接触的下部凸块(232b)。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插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片弹簧(268)上的一凸块(270),以及固定在机架(200)上的、位于凸块(270)右移轨迹上的定位环(271)。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插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各加速装置(267)的横杆(267b)上的一小环(267c),小环(267c)外周具有一上凸块(267d)和一侧凸块(267h) 连接在横杆(267b)和小环(267c)之间的、使小环(267c)上的上凸块(267d)处于一Z形柄(267r)的一端下方、使小环(267c)上的侧凸块(267h)处于向前方向的复位弹簧;以及固定在机架(200)的各竖向杆(201,202,203,204)上部的、位于小环(267c)的侧凸块(267h)向上移动轨迹上的一止块(269)。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自动插秧机,包括一船板(215),固定安装在船板(215)上方的一机架(200)和固接于机架(200)上的一对扶手(209,2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左右移动地安装在机架(200)上的一框架(230),可纵向滑动地安装在框架(230)上的至少两组以上的夹秧件(250),横向排列地安装在机架(200)一侧上的至少两个以上的、使秧苗加速下落的加速装置(267),以及驱动各加速装置(267)及与各加速装置(267)位置对应的夹秧件(250)的驱动机构。它结构简单、重量轻;插秧质量高;且操作方便、工效高。
文档编号A01C11/02GK2598318SQ032290
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6日
发明者杨志峰 申请人:杨志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