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苜蓿种子保苗剂及基于该保苗剂的苜蓿播种方法

文档序号:266559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苜蓿种子保苗剂及基于该保苗剂的苜蓿播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苜蓿种子保苗剂及基于该保苗剂的苜蓿播种方法,特别是一种通过利用保苗剂浸种提高种子的活力,促进苜蓿种子在逆境下田间出苗率与越冬的方法。属于种子生理生化调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豆科牧草,其饲用价值高、营养丰富,是各种畜禽及鱼类喜食的饲草;同时,它生长年限长,地下根瘤多,根系发达,也是优良的改土培肥植物,科学的种植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并且,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随着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在不断扩展,种植面积约为133万m2,名列世界第五位。
因为苜蓿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种后,少则利用2-3年,多则利用4-5年,如果播种不好,会几年受损,又由于紫花苜蓿种子千粒重小,种子的生理状态对出苗、壮苗以及苜蓿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对种子的处理和田间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选择品质较好的种子后,为了保证种子的良好生理状态,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目前较好的处理方法之一是采用钼浸种,钼浸种的过程为采用0.1%的HgCl2溶液消毒15min,再用0.05%的H2MoO4及无离子水分别浸泡48小时,精选200粒大小一致、健壮的种子放入垫有两层湿纱布的培养皿中,置于25±1℃培养箱中做萌发试验,每处理重复10次。将浸种处理的种子播入5粒于花盆中,做盆栽试验。试验重复10次。盆栽5个月后收割。
采用钼浸种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种子的活力、加快萌发,提高萌发率;可促进生长发育,增加植株高度和叶片数,促进叶绿素合成,达到显著增加产量的效果。但是,也存在如下不足钼浸种是在理想的环境下可提高紫花苜蓿种子的活力和产量,但在逆境条件,如干旱、风大的条件下的生长结果并不理想。
在浸种过程中,浸种时间太长,总计96小时,以致在播种中易使种子受损,不利于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
采用钼浸种处理后所提高的产量为当年产量,并不能提高种子在深播条件下的出苗率以及幼苗越冬能力及越冬后的产量。
常规的田间管理包括播种、施肥、除草、浇水与排水、病虫害防治,最后是刈割。其中,对播种深度的要求一般为2cm,为了提高苜蓿幼苗的抗寒越冬能力,采用临冬覆土技术。
临冬覆土技术是为了提高土壤冻融缓解力,保护紫花苜蓿的根茎,使它的根颈处于地表下一定的深度。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不覆土或覆土过厚(6cm)对苜蓿出苗都不利,出苗以覆土2~4cm厚为最好,但是,苜蓿的越冬率是随覆土厚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覆土越厚,根颈入土越深,根颈直径增粗,可大提高了苜蓿越冬率。但是覆土厚度增加,使第二年春天的返青期推迟,容易造成根颈腐烂,从而影响越冬率,所以,要掌握好覆土的厚度。
但是,临冬覆土技术是依靠提高土壤冻融缓解力来使苜蓿避寒,提高越冬率,苜蓿种子自身的抗寒抗旱能力并未得到增强;而且,临冬覆土技术会影响第二年幼苗返青,同时由于覆土不当还容易造成根颈腐烂,从而影响越冬率,临冬覆土的厚度在田间操作中很难精细控制一致,且加大了冬季生产中的劳动强度,增加了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干旱、春风大而造成春季播种的紫花苜蓿出苗、保苗非常困难,冬季严寒又导致秋播幼苗越冬率低,从而影响产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保苗剂的苜蓿播种方法,使种子在保苗剂的作用下充分利用表层土下5cm处的土壤水分,改善种子活力状态,提高种子田间出苗率,并增强幼苗抗旱耐寒能力,改善紫花苜蓿种子播种后难于定植的状况。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苜蓿种子保苗剂,是由下列组分按重量配比关系组成赤霉素(GA)占0.005%-0.01%,钼酸铵占0.1%,其余为浓度为95%乙醇的溶剂。
一种基于上述苜蓿种子保苗剂,提出一种苜蓿的播种方法,主要包括步骤1浸种,将苜蓿种子在温度为24~26℃时浸入组成为GA占0.005%-0.01%,钼酸铵占0.1%,其余为乙醇(浓度为95%)溶剂的保苗剂,浸泡1~3小时;步骤2播种,将经过保苗剂浸种处理的苜蓿种子捞出沥干,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播种方法,播入土中,播深为5cm,每667m2的播种量为900~1100g,播后镇压。
所述播种的土壤为干旱或半干旱土壤。
综上所述,本发明大大缩短了处理种子的时间,显著提高了种子的活力,并促进在逆境下田间出苗率和越冬率,使苜蓿种子播种建植易于成功,克服了增加播深后豆科种子出土难,种子活力低、出苗率低和幼苗顶土能力弱等困难,解决了常规技术播种不易定植,临冬覆土田间操作困难等普遍问题,从而提高产量。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由于苜蓿种子千粒重小,种子的生理状态对出苗、壮苗以及苜蓿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对种子的处理尤为重要,确定对种子进行处理的保苗剂是解决本发明所述技术问题的关键。
本发明采用如下试验来确定该保苗剂的组分及组分的份额1.设计并配制各种浓度的保苗剂,将紫花苜蓿种子在室温26℃时,浸入保苗剂中,浸泡1~3小时,在本实验中优选2小时,涝出沥干,做发芽盒发芽,将经过不同浓度保苗剂处理过的组记为不同的组,如A组、B组、C组、D组......。
2.逐天对以上各组记载种子的发芽情况,第四天统计发芽势,对数据作方差分析。挑选出发芽势最高的一组与其他各组对照着做以下实验抗冷、抗老化及抗盐试验和萤光素酶法。
3.选择步骤2中生理生化指标较佳的一组做盆栽试验,提供生长期内不浇水;每五天定量浇一次水,其中依次浇水100、200、300ml;每十天定量浇一次水,依次浇水量为300、400、500ml。记录出苗期,出苗数,分枝期,株高等,为田间试验提供筛选依据。
4.根据步骤3中较佳的一组做田间试验,在播种时,选择不同的播深,如2cm、5cm、8cm等等,模拟自然环境,依据不同的生长期细致地记录生长情况。在生长期至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时,开展考苗工作,调查出苗数、越冬率、株高、鲜重、干重、分枝数等指标考察苜蓿的出苗率、产量等。
经过大量的如上试验,寻找到能显著提高出苗率和产量并且抗旱耐寒能力增强的保苗剂配方与相配套播种方法。即保苗剂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关系为赤霉素(GA)占0.005%-0.01%,钼酸铵占0.1%,其余为乙醇(浓度为95%)溶剂。
基于上述的苜蓿种子保苗剂,本发明提出一种苜蓿种子播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浸种,在温度为25℃时,将苜蓿种子浸入保苗剂,浸泡2小时后涝出沥干;步骤2播种,采用条播或撒播,将沥干后的种子以每667m21000g的播种量播入土壤,播深5cm,播后镇压。
本发明使种子在保苗剂的作用下,充分利用表层土下5cm处土壤水分,可显著提高种子的田间出苗率,并增强幼苗抗旱耐寒能力,改善了苜蓿种子播种后在逆境下难于定植的状况。
实施例一在2002-2003的田间试验中,采用上述方法种植紫花苜蓿,在未灌溉、自然的条件,同现有的种植方法相比,出苗率提高38%,株高增高23%,鲜重增加47.3%,干重增加61%,增产效果极为明显,且全部安全越冬。
另外,本发明的保苗剂不仅能直接使用,还能对种子进行包衣,且效果显著。
实施例二在2002年夏季和2003年春季的田间盆栽试验中,苜蓿包衣种子生活力增强,与现有种植方法相比,出苗数、株高、叶片数、分枝数均有明显增加。
本发明提高了出苗率,尤其是提高了秋播幼苗的越冬率,增加了产量。成本低、环保、效果显著,便于农民操作实施,易于转化为种子包衣技术,从而可以进行大批量的商业化生产,推广价值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地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苜蓿种子保苗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组分按重量配比关系组成赤霉素占0.005%-0.01%,钼酸铵占0.1%,其余为浓度为95%的乙醇溶剂。
2.一种基于保苗剂的苜蓿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浸种,将苜蓿种子在温度为24℃~26℃时浸入组成为GA占0.005%-0.01%,钼酸铵占0.1%,其余为浓度为95%的乙醇溶剂的保苗剂,浸泡1~3小时;步骤2播种,将经过保苗剂浸种处理的苜蓿种子捞出沥干,播入土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保苗剂的苜蓿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播入土中的深度为5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保苗剂的苜蓿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播种方式,每667m2的播种量为900~1100g,播后镇压。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基于保苗剂的苜蓿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的土壤为干旱或半干旱土壤。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苜蓿种子保苗剂及基于该保苗剂的苜蓿播种方法,该保苗剂按如下的重量配比关系组成赤霉素占0.005%-0.01%,钼酸铵占0.1%,其余为浓度为95%的乙醇溶剂;基于上述保苗剂的苜蓿播种方法,包括浸种、播种,具体为在24℃~26℃的温度下将苜蓿种子浸入上述保苗剂中,浸泡1~3小时,涝出沥干;播种时采用条播或撒播,播深5cm,每667m
文档编号A01C1/06GK1579163SQ0314965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4日
发明者王建华, 姜海燕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