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上稻田中的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98452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山坡上稻田中的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用于为排列在田坡上的每一块水稻样田供以灌溉用水以便达到一规定水位,并且于把水保持在这一水位上。
这样一种灌溉措施可依次从上游的一块起灌溉各块稻田,从而使人担心其中上游的各块稻田中的粪肥和若用化学品等连同灌溉用水一起被供给下游的各块稻田,而且还有一项问题是,其中不容易控制对下游各块稻田的粪肥和若用化学品的供给。
其次,各块稻田依次从上游一侧到下游一侧被供以灌溉用水,从而不容易控制每一块稻田中的水位,结果这是一种麻烦事而需要很多的操作时间,再次,即使花费很多的操作时间,也不容易使每一块稻田的水位相等。
此外,各块稻田依次从上游一块到下游一块被供以灌溉用水的结果是,使人但心其中灌溉用水的温度会在供水时大气温度等的影响下变化很大。结果,灌溉用水的温度会因各个季节等而大大改变,从而各块稻田被供以反常的高温水和反常的低温水,结果令人担心水稻的发育障碍。
在日本的TOKKYO KOKAI第H5-30869号中,披露了一种用于自动地为许多稻田供水的装置。这种供水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许多排列在平地上的稻田与一条水道之间的各个供水隔板,以及一设置在水道的比每一供水隔板更为下游一侧的下游隔板,还具有一用于自动地开启和关闭每一供水隔板和下游隔板的装置。在上述的供水装置中,每一块稻田必须装有各供水隔板和下游隔板,这就存在一项问题,即其中这些隔板的装设施工不易。
其次,日本的TOKKYO KOKA1第S63-3734号披露了一种水控制系统,在分别具有进水装置的情况下,居于水道与每一块稻田之间,用于由一控制装置来控制每一进水装置。在这种控制系统中,同样,每一块稻田必须装有大量的具有一种复杂构造的进水装置,从而存在一项问题,以其中装设施工不易,以及另一项问题,即其中也不易控制每一进水装置。
日本的TOKKYO KOKU第H4-48126号披露了一种装置,一条设置在一块稻田处的埋置管被供以出自一水罐的灌溉用水,而水被从埋置管给进稻田以达到一规定水位。这一公报中披露的装置具有复杂的构造,这就存在一项问题,以其中不易为山坡上的每一块稻田配置这样一种复杂的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山坡上稻田中的灌溉用水控制装置,既不担心其中下一块水稻梯田会受到上一块水稻梯田中各种若用化学品等的影响,也不担心其中会受到由于气候而造成的灌溉用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用于把灌溉用于给进排列在山坡上的每一块水稻梯田以便达到一规定水位,它包括一条埋置管,埋在每一块稻田的底部处,从一上沿埋到一下沿田堤,以及一水位调节装置,位于每一块稻田中的上沿田堤处,用于向每一块稻田供以给进每一块稻田内部的灌溉用水,使之达到规定的水位,并用于把冗余灌溉用水排入埋在每一块稻田底部处的埋置管,其中,灌溉用水被给进位于最上面稻田的上沿田堤处的水位调节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排列在山坡上的每一块稻田中的灌溉用水控制装置,其中,每一水位调节装置分别装有一水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出给进田里的灌溉用水的水位已经变得低于为给进每一块稻田的灌溉用水所预先确定的规定水位,从而按照各个水位传感器所检测出的结果而必须把灌溉用水给进最上面的稻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用于把灌溉用水给进排列在山坡上的每一块水稻梯田以便达到一规定水位,它包括一条埋置管,埋在每一块稻田的底部处,从一上沿田堤到一下沿田堤,并具有一泄水管,用于连通每一块稻田和一水位调节装置,此装置位于上下邻接的两块稻田之间的田堤处,分别连通于埋在上一水稻梯田底部处的埋置管上游一端和下一水稻梯田的上游一端,用于经由每一泄水管提供流在埋在一水稻梯田底部处的埋置管内部的灌溉用水,以便在每一块稻田中预先确定的规定水位,并用于把冗余的灌溉用水排入埋在下一水稻梯田底部处的埋置管,其中,灌溉用水被给进埋在最上面稻田底部处的埋置管。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用于把灌溉用水给进排列在山坡上的每一块水稻梯田以便达到一规定水位,包括一埋置管,该埋置管具有一从每一块稻田的下沿田堤附近的稻田的底部经该田堤与下面的稻田内连通的泄水管;和一水位调节装置,位于每一块稻田的下沿田堤附近的稻田内,与埋在下面的水稻田梯田底部的埋置管的端部连通,用于提供每一块稻田的灌溉用水,以便达到在每一块稻田中预先确定的规定水位,并且用于把冗余的灌溉用水排入上述埋置管,其特征在于,灌溉用水被给进位于最上面的稻田的下沿田堤的水位调节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用于把灌溉的水给进排列在山坡上的每一块水稻梯田以便达到一规定水位,包括一埋置管,埋在每一块稻田的底部附近,从一上沿田堤到一下沿田堤;和一水位调节装置,位于上下邻接的两块稻田之间的田堤处,分别连通于埋在上一水稻田梯田底部处的埋置管下游一端和下一水稻梯田的上游一端,用于经由每一泄水管提供流在埋在上一水稻梯田底部处的埋置管内部的灌溉用水,以便达到在每一块稻田中预先确定的规定水位,并用于把冗余的灌溉用水排入埋在下一水稻梯田底部附近的埋置管,其特征在于,灌溉用水被给进位于最上面的稻田的上沿田堤的水位调整装置。
使用于所述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的水位调节装置,包括设定每块稻田水位的水位设定手段,和将灌溉用水供给到该水位设定手段设定的水位且将超过该设定的水位的冗余的灌溉用水排出的水位调整手段。
又,设有圆筒状外筒和在该外筒内的设置的内筒,使该内筒的上端面高度位置定为灌溉用水的设定水位。
在水位调节机构中设有检测灌溉用水的水位低于所述设定水位的水位传感器,根据该水位检测器的输出信号供给灌溉用水的结构也可以。
或者,包括圆筒状外筒和该外筒内设有的内筒和为使该内筒的上端面的位置成为所定高度用的操作杆,通过该操作杆的上下移动,使所述内筒的位置被设定的结构也可以。
在所述外筒中最好设有供给灌溉用水的开口部和排出灌溉用水用开口部。这里所说的开口部只要是与外部连通的结构即可。圆筒的两底面、侧面含有开口形态,通过开口进行供给/排泄。
这样,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山坡上灌溉用水控制系统能够总是通过其中每一水调节装置预先确定一水位的简单操作而灌溉每一块稻田以便达到一规定水位,从而极为缩短为从事灌溉用水控制操作所需的时间。其次,灌溉用水经由每一埋置管的内部被给进每一块稻田,从而所供给的灌溉用水很少受到上一水稻梯田中各种若用化学品和粪肥的影响,而且由于气候即造成的温度变化是可以控制的。
再次,万一某一块稻田之中的水位未达到规定水位,就必须给进灌溉用水,从而使得有可能把每一块稻田中的灌溉用水保持在规定水位上并控制灌溉用水以使其适于水稻生长。
图2是一示意性剖面视图,表明灌溉用水控制系统。
图3是一具有局部破断线的侧视图,表明一在此灌溉用水控制系统之中的水位调节装置。
图4是示于图3之中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5是示于图3之中的B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6是一示意性透视图,示范性地表明一种符合本发明另一实例的山坡稻田灌溉用水控制系统。
图7是一示意性剖面视图,表明符合本发明此实例的灌溉控制系统。
图8是一具有局部破断线的侧视图,表明一符合本发明此实例的用在此灌溉控制系统之中的水位调节装置。
图9为本发明的山坡上稻田的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的实施形态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截面图。


图10为使用于该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的水位调节装置立体图。
图11(a)为
图10的正视图,
图11(b)为
图10的侧视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山坡上稻田的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的实施形态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为使用于该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的水位调节装置的立体图。
图14(a)为
图13的正视图,
图13(b)为
图10的侧视图。
图15为说明该灌溉用水控制装置水位调节方法用图,(a)为表示水位为深水期的状态,(b)为表示落水期的状态图。
图1是一示意图,表明符合本发明的、在许多排列在山坡上的水稻梯田中的、一种灌溉用水控制系统的构造,而图2是其示意性剖面视图。在此山坡上,许多平坦的稻田11排列成台阶形状。于是,在一块上面的水稻梯田11与一块下面的水稻梯田11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田堤12。此外,在每一稻田11的一侧,沿着山坡设置一条其中流有一般灌溉用水的水道13,而且再在最上面稻田11的上方设置一水库,以致灌溉用水可以是出自水道13的水流。
水库16连通于给水管15,用于把灌溉用水给进最上面的稻田11。给水管15埋在地下,并连通于一设置在最上面稻田11中的一上沿田堤12上的水位调节装置30。给水管15装有一开关阀22,打开开关阀22,水库16中的灌溉用水就通过给水管15和水位调节装置30被给进最上面的稻田11。本系统的构造是,其中由于设置在最上面稻田11与下一稻田11之间的田堤12,给进最上面稻田11里面的灌溉用水不会流进下一水稻梯田11里面。
设置在最上面稻田11中上沿田堤12上的水位调节装置30的构造是,其中水位调节装置30把经由给水管15进给的灌溉用水给进最上面的稻田11以灌溉稻田11,并且在灌溉稻田11的灌溉用水的水位达到一规定高度时向下推放冗余的灌溉用水。在最上面稻田11的底部,一埋置管14几乎水平地从一上沿田堤12埋向一下沿田堤12,而此埋置管14的一上端连通于一水位调节装置30中的冗余灌溉用水从中排放的下端。通过水位调节装置30,灌溉用水被给进最上面稻田11以达到规定水位,而稻田11不需要的冗余灌溉用水被给进埋在稻田11底部处的理置管14。
埋置管14穿过最上面稻田11的底部达到稻田11与紧邻它的下一水稻梯田之间的田堤12,从而连通于设置在田堤12上的水位调节装置30。此水位调节装置30也具有与设置在最上面稻田11中上沿田堤12上的那一装置同样的构造,其中供自埋置管14的灌溉用水被给进下一水稻梯田以灌溉比稻田11直达规定水位。在下一水稻梯田被灌溉达到规定水位时,给进水位调节装置30的冗余灌溉用水被给进埋置管14。此埋置管14,几乎水平地埋在被灌溉的下一水稻梯田11的底部,也是从上沿田堤12到下沿田堤12的。
按照如上的方式,埋在每一稻田11底部的埋置管14的下端连通于设置在稻田11与紧邻它的下一水稻梯田11之间的田堤12上的水位调节装置30,而水位调节装置30连通于埋在下一水稻梯田11底部的埋置管14的上端。
最下面稻田11中的下沿田堤12也装有一水位调节装置30。此水位调节装置30连通于一泄水管17,给进水位调节装置30的灌溉用水通过它被返回水道13。
如图2所示,每一水位调节装置30里面装有一水位传感器39,可检测出给进每一水位调节装置30的灌溉用水已经变得低于规定高度。每一水位传感器39的一个检测结果被输出到一控制器23,它可控制一开关阀22的开和关,开关阀22设置在给水管15处,在此,水道13中的灌溉用水被给进最上面稻田11。
图3是一具有易被破断线的侧视图,表明水位调节装置30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此水位调节装置30包括一铅直的圆柱形外筒31。在外筒31的相当靠上一端的中部处,设置一水平的并伸向一侧的凹进口31a;而凹进口31a的内侧连通于给水管15的下流一端或者设置在上游一侧的埋置管14的下流一端。因而,流入给水管15或埋置管14的灌溉用水被给进外筒31的内部。
外筒31配有一排放口31b,对置于凹进口31a、与凹进口31a同心和突出在水平方向。在水位调节装置30中,排放口31b位于应当供以灌溉用水的稻田11的内侧处,而使得排放口31b的下部可能变得低于稻田11灌溉用水的水位,在稻田11中的上沿田堤12上沿铅直方向装设外筒31。排放口31b不必需与凹进口31a同心,而且排放口31b可以适当地连通于一流量调节装置。
外筒31的上部内侧同心地连通于一处于铅直状态的导引圆筒38。导引圆筒38的上部切开成半圆筒形状,其由表面暴露出来而从外面看得见。
外筒31的下端连通于与外筒31整体式接合起来的一联接器32。联接器32具有一截圆锥形状,直径随着向下伸展而陆续减小,而在其下端内侧,同心地支承一支承圆筒33的下端。支承圆筒33在整个长度上穿过联接器32,圆筒上端插进外筒31的下端里面。在支承圆筒33里面,同心地支承一连接管34。连接管34的下端从支承圆筒33向下伸展,而此下端托住一弯头35的铅直一端。弯头35的另一水平端连通于埋置管14的一端。埋置管14几乎水平地埋置在被供以灌溉用水的稻田11的底部,从上沿田堤12到下沿田堤12。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支承圆筒33的上端托住一圆筒密封件36。密封件36,处于盖住除了轴向芯件之外的支承圆筒33的上端表面的状态,设置在支承圆筒33处。密封件36配有一凸缘36a,向外伸出一直到密封件的周边,其中一密封圈36b夹放在凸缘36a与外筒31之间。密封圈36b可密封外筒31与密封件36之间的一部分,成水密状态。连接管34的上端,插进支承圈筒33,位于支承圆筒33上端表面附近,其外表面装有一O形圈34a,O形圈可密封支承圆筒33内表面与连接管34外表面之间的一部分,成水密状态。
设置在支承圆筒33上端的密封件36的轴向芯件同心地支承一可滑向铅直方向的内筒37。内筒37,其状态是上端表面和下端表面都分别是放松的,处于对密封件36的水密状态。
内筒37的内表面装有处于铅直状态的一操作杆37a。操作杆37a在整个轴向长度上穿过内筒37的内部而在内筒37中向上伸展。随后,从内筒37向上伸展的操作杆37a的上部向上穿过连通于外筒31上部的导引圆筒38的内部。操作杆37a穿过导引圆筒38上段的内部。
图5是图3中的B部分的放大视图,导引圆筒38的一半圆形上端表面由一筒盖38a盖住,筒盖38a上的表面装有一圆筒38c,设置得向上突起。操作杆37a可滑动地穿过圆筒38c的内部,并且可滑动地穿过固定在圆筒38c上的一螺帽件38b的轴向芯件,从而伸向筒盖38a的上侧。操作杆37a的上端装有一操作把手37b。
操作杆37a,位于导引圆筒38的内部并穿过被切开成为从外部可见的上段的内部,沿水平方向装有一指示器37c。其次,一上部内表面,从导引圆筒38的外面可以看见,装有一标尺,用于指明指示器37c(未画出)沿铅直方向的高度位置,从而,按照由标尺指明的指示器37c的铅直方向高度位置,就可了解内筒37的上端表面对于外筒31的高度位置。
内筒37的上端装有一种比如浮式水位传感器39。水位传感器39可检测出流进外筒31内部的灌溉用水水位已经变得低于内筒37的上端表面的高度,从而向一控制器23输出一规定信号。
水位传感器39并不局限于一种浮式的,它可以是电极式的、容抗式的、光电式的和类似型式的。
在具有这样一种构造的水位调节装置30中,给水管15或设置在上一水稻梯田11底部的埋置管14,连通于外筒31的凹进口31a,在铅直方向上是设置在每一稻田11中的上沿田堤12上的,其下部是埋置的。在此情况下,排放口31b,对外筒31成水平状态,是置放在位于田堤低沿之内稻田11的内部的,其下部内表面的位置较高于给进稻田11的灌溉用水水位。其次,导引圆筒38的上部是露出田堤12的,以致一设置在导引圆筒38内表面处的标尺和操作杆37a的指示器37c可以从外面看到。再有,内筒37在此的构造是,使得上端表面的位置可以较高于排放口31b的下部内表面而预定了对于外筒31的铅直方向位置。
当灌溉用水从给水管15或埋置管14在这种条件下流向外筒31内部时,外筒31与内筒37之间的一部分由密封件36和密封圈36b密封住,从而,流进外筒31内部的灌溉用水不会通过它与内筒37之间的空间向下游流动,而是经过内筒37的周边从排放口31b排出。从排放口31b排出的灌溉用水供向稻田11的内部以灌溉稻田11。
在稻田11以这种方式受到灌溉之后,稻田里面的灌溉用水水位升高了,导致其位置较高于水位调节装置30排放口31b的下部内表面,并进而升高而较高于内筒37的上端表面。当出现这种状态时,流进外筒31内部的灌溉用水从内筒37的上端表面溢流至其内部,结果,流进内筒37内部的灌溉用水被给进通过连接管34和弯头35连通于内筒37的埋置管14。
流进埋置管14内部的灌溉用水被给进设置在已灌溉稻田11与下一水稻梯田11之间的水位调节装置30,水是从水位调节装置30的排放口被给进下一水稻梯田11的。此后,以同样方式,稻田11陆续地受到灌溉而达到规定水位。
在最下面稻田11中的下沿田堤12也装有水位调节装置30,其中外筒31的排放口31b如上所述连通于泄水管17,而设置在外筒31下端上的弯头35由一盖帽或类似物封住。因而,供给最下面水位调节装置30的灌溉用水从排放口31b供向泄水管17,通过它,水被返回到水道13。
这样,灌溉用水被陆续地给进排列在山坡上的每一水稻梯田11以达到规定水位,而且灌溉用水在每一稻田11中总是被保持在固定水位处。因而,在水稻生长期之间,控制每一稻田11中的灌溉用水水水位操作实施时间就极大地缩短了。
在按照本实施例的灌溉用水控制系统中,灌溉用水的控制操作可能要花大约5至10分钟,然而通常要花大约30至40分钟。
在此情况下,布局是,其中每一稻田11供以存在水库16之中的灌溉用水,从而每一稻田11具有在储存于水库16期间受过热的灌溉用水,可防止寒汽天气的为害而适于稻米作物。
在从上游一块开始陆续地灌溉每一水稻梯田11时,比如,如果用于为最下面的稻田11调节灌溉用水水位的水位调节装置30并未供有足以使水达到内筒37上端表面的灌溉用水而结果不可能把最下面的稻田11灌满而达到规定的水位,则设置在水位调节装置30处的水位传感器39就被启动而向控制器23输出规定的讯号,从而使设置在给水管15上的开关阀松开,导致水库16里面的灌溉用水通过给水管15被给进最上面的稻田11。
经由给水管15,灌溉用水被给进最上面的稻田11,而后最上面的稻田11被灌溉而达到规定的水位,冗余的灌溉用水从水位调节装置30的排放口31b流向内筒37的内部,再被给进埋在最上面的稻田11底部的埋置管14内部。用于调节水位的水位调节装置30,分派给连通于埋置管14的下一水稻梯田11,被供以此灌溉用水。在此情况下也是,在由被供以此灌溉用水的水位调节装置30予以灌溉的稻田11已经达到规定的水位之后,冗余的灌溉用水可流进内筒37的内部,以使接着通过埋置管14,被给进用于为下一水稻梯田11调节水位的水位调节装置30。
此后,以同样的方式,用于调节水位的水位调节装置30,分派给最下面的稻田11,被给进灌溉用水,从而灌溉最下面的稻田11。当最下面的稻田11被灌溉而达到规定的水位时,水位传感器39,位于水位调节装置30处,分派给稻田11,可检测出这一状态,结果,控制器23可使设置在给水管15处的开关阀关闭。
在检测出不仅是最下面稻田11而且在任一稻田11中的灌溉用水的水位已经较低时,设置在给水管15上的开关阀22被打开,以便向最上面的稻田11供给灌溉用水。给进最上面稻田11的灌溉用水接着被给进下面的水稻梯田11,从而提高其水位已经变低的稻田11的水位。
其次,设置在给水管15上的开关阀22的开启和关闭由控制器23控制,控制器装有一太阳能电池,其电力可操纵开关阀,因而很经济。
图6是一示意图,表明符合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山坡稻田灌溉用水控制系统的构成。图7是它的示意剖面视图。在此实施例中,每一埋置管14埋置在每一稻田11底部的地下,从上沿田堤12到下沿田堤12,处于几乎水平的状态。每一埋置管14的两端连通于分别设置在上沿和下沿两田堤12上的两部水位调节装置30。在最上面稻田11中上沿田堤12上的水位调节装置30连通于设置一条水道15的给水管15,以便使水道15中的灌溉用水流进给水管15。给水管15装有一开关阀22,其中流进给水管15内部的灌溉用水在开关阀22打开的情况下通过给水管15内部被给进设置在最上面稻田11中上沿上的水位调节装置30。随后,给进水位调节装置30的灌溉用水被给进埋在最上面稻田11底部的埋置管14。
埋置管14装有一沿铅直方向向上伸展的泄水管14a以连通稻田11内部。
水平地设置在最上面稻田11底部的埋置管14连通于设置在居于稻田11与下一水稻梯田11之间的田堤12上的水位调节装置30。此水位调节装置30也连通于水平地埋在下一水稻梯田11底部的埋置管14。设置在每一稻田11底部的埋置管14装有沿铅直方向向上伸展的泄水管以连通稻田11的内部。
设置在最下面稻田11中下沿田堤12上的水位调节装置30连通于一泄水管17,通过此管,从水位调节装置30排出的灌溉用水被给进一条泄水渠道25,由此被返回水道13。
图8是一具有局部破断线的侧视图,表明一用于灌溉用水控制系统之中的水位调节装置30。此水位调节装置30的构造与用于符合上述实施例的灌溉用水控制系统之中的水位调节装置30是一样的,例外的是以下几处,即外筒31未装有排放口31b,以及内筒17的上端表面未装有水位传感器39。
上述水位调节装置30的结构是,其中设置在一水稻梯田11底部的埋置管14或者给水管15连通于外筒31的一凹进口31a,以致装置直立地设置在位于上一水稻梯田11与下一水稻梯田11之间的田堤12处或者最上面稻田11中的上沿田堤12处,从而把装置下部埋置田堤12里面。在此情况下,在一导引圆筒38之中的装置上段从田堤12露出,在此一设置在导引圆筒38的内表面处的标尺和一操作杆37a的指示器37c可以从外面看到。
从埋置管14流到外筒31内部的灌溉用水,由于用以密封外筒31与内筒37之间一部分的一密封件36和一密封圈36b,不会在外筒31与内筒37之间向下流动,而被储留在它们两者之间,在此,当储留的灌溉用水的水位超出内筒37上端表面时,水就流进内筒37的内部。流进内筒37内部的灌溉用水可通过连接管34内部和一弯头35内部流进设置在下一水稻梯田11底部处的埋置管14。
内筒37上端表面相对于外筒31在铅直方向上的高度位置可通过沿铅直方向使用操作杆37a而适当地予以预先确定。内筒37上端表面的高度位置预定得较高于设置在上一水稻梯田11底部处的埋置管14上部的高度位置,从而使流进埋置管14内部的灌溉用水通过排水管14a流进稻田11里面,结果,灌溉用水被给进有待灌溉的稻田11里面。当给进稻田11的灌溉用水达到的高度与内筒37上端表面一样时,从埋置管14内部流至外筒31内部的灌溉用水从内筒37上端表面溢流至内筒37的内部,从而被给进设置在下一水稻梯田11底部处的埋置管14内部。
因此,每一水位调节装置30中内筒37的上端表面的高度位置预定得与上一水稻梯田11需要的灌溉用水水位相同,从而上一水稻梯田11从埋置管14被供以灌溉用水以达到此水位。在灌溉用水被给进上一水稻梯田11达到一规定水位时,流进埋置管14内部的灌溉用水由水位调节装置30给进设置在下一水稻梯田11底部的埋置管14内部,从埋置管14的一泄水管21到下一水稻梯田11。下一水稻梯田11由设置在下一水稻梯田11的下沿田堤12处的水位调节装置供以灌溉用水而且达到规定高度。
这样,排列在山坡上的每一水稻梯田11被供以灌溉用水而达到规定高度,结果,灌溉用水的水位总是保持在这一高度上。因而,每一稻田11总是处在灌溉到此规定高度的状况之中,导致每一稻田之中的水稻在这种状况下生长,从而,在水稻生长期内,用于控制每一稻田11中灌溉用水水位的操作时间可以极大地缩短。
在此实施例中,对水的控制,它通常要花大约30至40分钟,已经缩短在大约5至10分钟之内。其次,利用山坡斜度给进有待保持在规定水位上的灌溉用水从而不需要某种特殊设备,这一点是很经济的。
其次,每一稻田11均被供以来自埋在稻田11底部处的埋置管14的灌溉用水,而下一水稻梯田11通过底部处的埋置管14被供以不是给进上一水稻梯田11内部的灌溉用水,从而,与通常的地块接地块式灌溉中给进上一水稻梯田11的灌溉用水被给进下一水稻梯田11的作法相比,在此不担心施用于稻田的粪肥的若用化学品流进下一水稻梯田,结果粪肥和若用化工品可以施用于每一稻田而不会影响上一水稻梯田。其次,给进的灌溉用水流进埋在稻田11底部处的埋置管14内部,这样可以控制由于天气等造成的周围温度变化的影响,从而适于种植水稻而在此毫不担心反常低温水和反常高温水被给进稻田11。
以上实施方式中,对埋置管从上沿田堤到下沿田堤,并设在各稻田底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采用如以下实施方式的,从田堤附近的稻田底部通过其田堤连通于下侧稻田内的埋置管的装置。关于该装置通过以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山坡上稻田的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10为用于该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的水位调节装置的立体图,
图11(a)为
图10的正视图,
图11(b)为
图10的侧视图。在图9中,省略了供给灌溉用水的给水管、多个梯田,表示水位最下面稻田中设置的调节器40的状态。
与上述实施例一样,在山坡上呈水平状态的多个稻田11,以阶梯状设置,从最下面稻田排出的灌溉用水由排水槽25排出。
在该装置中,设有具备从各稻田下沿田堤12近傍的稻田底部经田堤12,连通下面的稻田内的排水管部的埋置管44。管理灌溉用水保持一定水位的水位调节装置40设置于各稻田下沿田堤近傍的稻田内,与埋设于下侧稻田底部的埋置管端部相连接。水位调节装置40使供给到其内部的灌溉用水供给到所设定的水位,把剩余的水分别由各埋置管44排出去。另外,灌给用水被给进位于最上面的稻田11的下沿田堤12的水位调节装置40。
该水位调节装置40具有同心状的外筒43和内筒42,设有在该内筒42内升降的水位调节管41。用于升降该水位调节管41时把持水位调节管41的把手41a设在水位调节管41的上部,在使用状态下设于灌溉用水面的上方。相对于外筒43的水位调节管41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靠该水位调节管41上下操作而进行适当设定。
另外,设有覆盖外筒43的上部侧面的外壳45,该外壳45被盖45a所覆盖。在该外壳55的底部设有与埋置管连接的接续部43。外壳45与外筒43通过密封件46a成为密接结构。在外筒43与内筒42之间设有间隙,超过由水位调节装置41所设定水位的灌溉用水,通过该间隙排泄到下面的稻田或由排水槽25排出。
该水位调节装置40可通过设置于各稻田11的下沿田堤12的水位调节装置40把灌溉用水供给到最下面的稻田11,使各稻田11的每个都具有相同的规定水位。
在此结构中,水位调节装置40的接续部43a在最下面的稻田中与排水槽25相连通的埋置管44相连。在最下面的上面的稻田上,接续部43a与下面的稻田相连通的埋置管相连。在设有水位调节装置40的状态下,为了防止渗透到地内的水的泄漏,没有止水座43。
接下来,参照以下附图,对采用埋置管埋设于各稻田底部近傍、从上沿田堤到下沿田堤的结构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使用该水位调节装置40的结构不仅适用于山坡上还可适用于平坦地面上稻田的用水管理。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山坡上稻田的用水控制装置的又一实施例。
图12为本发明的山坡上稻田的用水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示意图,
图13为使用于该用水控制装置的水位调节装置立体图,
图14(a)为
图13的正视图,第13图(b)为第10图的侧视图。第15图为说明该用水控制装置的水位调节方法图,第15图(a)为表示稻田水位的深水期状态,第15(b)表示落水期的状态。
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山坡上上呈水平状态的多个稻田11...11以阶梯状设置着,最下面的稻田排出的灌溉用水由排水槽25排泄。
在该系统中,设有具备埋设于各稻田11...11的底部近傍且从上沿田堤12到下沿田堤12、连通各稻田11...11内的排水管部54a的埋置管54。水位调节装置50设置于上下相邻的稻田11之间的田堤12上,埋设于上面的稻田11的底部的埋置管54的下游侧端头,与下面的稻田11上游侧端头分别通过接续部51a、56b连接,流过埋设于上面的稻田11底部近傍的埋置管54内的灌溉用水通过作为灌溉用水供给口的端部直接面向稻田的状态的各排水管54a,向各稻田11内供给灌溉用水使其达到规定水位。冗余的灌溉用水则向埋设于下面的稻田11底部近傍的埋置管54排出。另外,灌溉用水被给进位于最上面的稻田11的上沿田堤12上设置的水位调节装置50。
该水位调节装置50具有同心状的外筒51和内筒54,设有在该内筒54内升降的水位调节管53。用于在升降该水位调节管53时把持它的把手53a设置于水位调节管53的上部,在使用状态下,设于灌溉用水面上方位置。水位通过水位调节装置53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被适当地设定。通过把水位调节管53的上端面高度位置h设定为比上面的稻田11底部设置的埋置管54的上部位置高,流过其埋置管54内的灌溉用水通过排水管54a流入到稻田11内。由此,灌溉用水可供给到稻田11内进行灌溉。供给稻田11内的灌溉用水达到与水位调节管53的上端面同一水位时,从埋置管54内向外筒51内流入的灌溉用水,则从内筒54的上端面溢出,供给到配置在下面的稻田11底部的埋置管14内。另外,外筒51上设有盖子52。
通过以上结构的水位调节装置50,深水期的稻田用水水位如同
图15所示,设定为与水位调节管53的上面位置h相同的位置。另一方面,落水期时,使该水位调节管53位于稻田底部的下方位置,从而如
图16所示把稻田的水排掉。
权利要求
1.一种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用于把灌溉用水给进排列在山坡上的每一块水稻梯田以便达到一规定水位,包括一条埋置管,埋在每一块稻田的底部处,从一上沿田堤到一下沿田堤;和一水位调节装置,位于每一块稻田中的上沿田堤处,用于向每一块稻田供以给进每一块稻田内部的灌溉用水,使之达到在每一块稻田内部预先确定的规定水位,并且于把冗余灌溉用水排入埋在每一块稻田底部处的埋置管,其特征在于,灌溉用水被给进位于最上面稻田的上沿田堤处的水位调节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用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水位调节装置分别装有一水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出给进田里的灌溉用水的水位已经变得低于为给进每一块稻田的灌溉用水所预先确定的规定水位,从而按照各个位传感器所检测出的结果而必须把灌溉用水给进最上面的稻田。
3.一种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用于把灌溉用水给进排列在山坡上的每一块水稻梯田以便达到一规定水位,包括一埋置管,埋在每一块稻田的底部处,从一上沿田堤到一下沿田堤,并且有一泄水管,用于连通每一块稻田;和一水位调节装置,位于上下邻接的两块稻田之间的田堤处,分别连通于埋在上一水稻田梯田底部处的埋置管下游一端和下一水稻梯田的上游一端,用于经由每一泄水管提供流在埋在上一水稻梯田底部处的埋置管内部的灌溉用水,以便达到在每一块稻田中预先确定的规定水位,并且于把冗余的灌溉用水排入埋在下一水稻梯田底部处的埋置管,其特征在于,灌溉用水被给进埋在最上面稻田底部处的埋置管。
4.一种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用于把灌溉用水给进排列在山坡上的每一块水稻梯田以便达到一规定水位,包括一埋置管,该埋置管具有一从每一块稻田的下沿田堤附近的稻田的底部经该田堤与下面的稻田内连通的泄水管;和一水位调节装置,位于每一块稻田的下沿田堤附近的稻田内,与埋在下面的水稻田梯田底部的埋置管的端部连通,用于提供每一块稻田的灌溉用水,以便达到在每一块稻田中预先确定的规定水位,并且用于把冗余的灌溉用水排入上述埋置管,其特征在于,灌溉用水被给进埋在最上面的稻田的下沿田堤的水位调节装置。
5.一种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用于把灌溉的水给进排列在山坡上的每一块水稻梯田以便达到一规定水位,包括一埋置管,埋在每一块稻田的底部附近,从一上沿田堤到一下沿田堤;和一水位调节装置,位于上下邻接的两块稻田之间的田堤处,分别连通于埋在上一水稻田梯田底部处的埋置管下游一端和下一水稻梯田的上游一端,用于经由每一泄水管提供流在埋在上一水稻梯田底部附近的埋置管内部的灌溉用水,以便达到在每一块稻田中预先确定的规定水位,并用于把冗余的灌溉用水排入埋在下一水稻梯田底部附近的埋置管,其特征在于,灌溉用水被给进埋在最上面的稻田的上沿田堤的水位调整装置。
6.一种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灌溉用水控制装置中使用的水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定每块稻田水位的水位设定手段,和将灌溉用水供给到该水位设定手段设定的水位且将超过该设定的水位的冗余的灌溉用水排出的水位调整手段。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水位调节装置,其特征为具有圆筒状外筒和设置于该外筒内部的内筒,使该内筒上端面的高度位置成为灌溉用水的设定水位。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记载的水位调节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水位调节手段中设有检测灌溉用水的水位低于所述设定水位情况的水位传感器,根据该水位传感装置的输出信号供给灌溉用水。
9.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记载的水位调节装置,其特征为具有圆筒状外筒、设于该外筒的内筒以及使该内筒的上端面的位置处于所规定的高度用的操作杆,由该操作杆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设定所述内筒上端面的位置。
10.按照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记载的水位调节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外筒中形成供给灌溉用水用的开口部和排泄灌溉用水用的开口部。
全文摘要
一种灌溉用水控制装置,用于把灌溉用水给进排列在山坡上的每一块水稻梯田以便达到一规定水位,包括一条埋置管,埋在每一块稻田的底部处,从一上沿田堤到一下沿田堤;和一水位调节装置,位于每一块稻田中的上沿田堤处,用于向每一块稻田供以给进每一块稻田内部的灌溉用水,使之达到在每一块稻田内部预先确定的规定水位,并用于把冗余灌溉用水排入埋在每一块稻田底部处的埋置管,其特征在于,灌溉用水被给进位于最上面稻田的上沿田堤处的水位调节装置。本发明的灌溉用水控制装置能够使山坡上的每一块稻田通过简单的操作得到灌溉而达到规定的水位。
文档编号A01G25/00GK1448047SQ0310848
公开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25日
发明者小野寺恒雄, 星川清亲, 渡边义明, 中泽严 申请人:株式会社帕迪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