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植物抗逆诱导剂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318905阅读:8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复合型植物抗逆诱导剂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一种复合型植物抗逆诱导剂,属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的生长,受所处的环境、自然灾害及自身的抗病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生长的程度迥然不同,而植物的自身抗病能力,又是影响植物生长最直接的因素。目前,国内外农业为防治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一般都是采用对植物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当今所用的农用杀菌剂的发展阶段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从1882年开始应用,至1943年出现了以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为代表的多作用点有机合成杀菌剂,这是第一代杀菌剂。进入60年代后,出现了诸如苯并咪唑、氧硫杂芑类以及近年来出现的三唑类、咪唑类等麦角甾醇合成抑剂,人们称之为第二代杀菌剂。近年来,对于无毒性保护剂的研究十分活跃,这类药剂为第三代杀菌剂。
杀虫剂的发展也表现几个典型的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天然杀虫植物和无机农药时代。这个阶段的农药,以除虫菊、烟草、巴豆等天然杀虫植物的直接利用和硫磺、石灰、砷化物、波尔多液等无机农药为主。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合成有机化学农药时代。六六六、DDT等杀虫剂问世并取得巨大成就。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的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和生物农药为主的阶段。提出以人工合成及天然产品的昆虫生长发育抑制剂作为第三代杀虫剂的概念。如植物源的苦楝素、鱼藤酮等,微生物源的Bt、阿维菌素等,动物源的沙蚕毒素类等生物农药。
第三代农药的主要特征就是利用各种生物自然存在的抗菌抗虫生物及其基因产生或表达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制备出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卫生害虫、杂草、鼠害,以及调节植物生长制剂,这一类的农药被统称为生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又分为直接利用生物和利用源于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质两大类。生物源农药具有以下优点(1)对病虫害防治效果好,对人畜安全无毒,不污染环境,无残留;(2)对病虫的杀伤特异性强,不伤害天敌和有益生物,能保持生态自然平衡;(3)生产原料和有效成份属天然产物,它可回归自然,保证可持续发展;(4)可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方法对微生物进行改造,不断提高性能和质量;(5)多种因素和成分发挥作用,害虫和病原菌难以产生抗药性。
第三代杀菌剂,就是所谓的“非杀菌性杀菌剂”,它们自身没有直接的杀菌活性,而是通过抑制病原物的致病反应,或者通过对病原物毒素的解毒作用,或者通过诱导植物自身的抗病反应来防治植物病害;典型的第三代杀菌剂如诺华公司开发的BTH就是模拟植物抗病信号物质水杨酸开发而成的,EPA登记的Messenger是利用发酵方法生产的病原微生物的Harpin蛋白,也具有诱导植物抗病性的作用。同样,作为第三代杀虫剂,多数也是利用昆虫、微生物或植物的抗虫性物质衍生而来的,例如植物性杀虫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植物受虫害的时候可以依靠其千变万化的代谢类型和反应,产生自然抵御性,表现为杀死、忌避、拒食或抑制害虫正常生长发育。目前已发现的对昆虫生长有抑制、干扰作用的植物次生物质大约有1100余种,这些物质均不同程度对昆虫表现出拒食、驱避、抑制生长发育及直接毒杀作用。富含这些高生理活性次生物质的植物均有可能被直接加工成农药制剂。害虫及病原微生物对这类生物农药一般难以对其产生抗药性,这类农药也极易和其它生物措施相协调,有利于综合治理的实施。现在生产上应用的主要品种有烟碱制剂、鱼藤制剂、苦参碱制剂、茴蒿素制剂、川楝素制剂等。植物源农药是非常庞大的生物农药类群,是目前国内外人们极为重视的第三代农药的源泉,其类型之多、性质之特殊,足以应付各类有害生物。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农药的概念也应运而生。虽然目前基因农药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它具有极其诱人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所谓基因农药,就是利用遗传工程作物,通过生物技术,将各种生物的抗性相关的基因,如抗虫、抗除草剂基因和改进营养质量基因转移到微生物或植物中,生产制备出用于防治病虫害、杂草、鼠害,以及调节动植物生长的高效制剂。这些农药可以是有机化合物,也可以是蛋白质,多糖等,也可以是微生物菌剂。最近,国外还将反转苏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抗虫植物称为微生物植物杀虫剂。另外遗传工程微生物农药和转基因作物的开发及商品化可减少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基因工程还可以将某种土壤菌的抗除草剂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上,使农作物对某种除草剂有耐药性,如孟山都公司的耐草甘膦大豆等;或者将某种抗病毒的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上,使农作物具有抗病毒作用。在21世纪,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基因农药的研究和开发给人类带来的利益,以基因农药取代生物农药,增强植物的抗逆诱导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发达国家纷纷把基因工程技术纳入IPM研究计划,使农药的研制应用发展到基因农药的崭新阶段。
IPT(Isoprothiolane)是一类含硫烷基的叉丙烯酸结构化合物,其结构式为 通过对其研究发现IPT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影响原生质体细胞壁的生成,可以调整植物体内IAA、CTK和ETH的产生和活性,在水稻生殖生长阶段,IPT能调节光合产物的运输和积累,促进成熟,能增强豆类作物根系的建成,这种作用与根原基发生过程中特异蛋白质的合成有关,适当浓度的IPT在农作物上有多重生理作用,它可以增加水稻幼苗的根数、在五叶期能增加秧苗体内酸性磷酶的活性、增加叶绿素的含量、提高谷粒重量等,IPT还能控制非寄生的水稻立枯病,对水稻根细胞膜的透水性有影响。
从资料来看,国内关于IPT的研究很少,只是近年来才陆续有相关报道,主要是南京农业大学张红心等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PT以及IPT复合IBA、IPT复合6-BA对稻苗做浸根处理48hr后发现0.01-10mg/L的IPT均能促进稻苗种子根侧根原基的数目,提高种子根内源激素IAA、ABA的含量,使种子根中IAA氧化酶活性下降、POD活性上升;适宜浓度的IPT处理可以较全面而均衡的促进种子根的长度及侧根数目、芽鞘节根的出现期、根系干重量和根冠比等。
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可知,IPT的生长调节剂活性体现在多方面。但以往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大多数的研究是在植物的正常生长状态下进行的,对逆境胁迫下IPT作用的研究只有极少数,如Ohtsuka等发现在低温条件下,IPT可以提高水稻籽粒平均重量、增强叶片的蒸腾作用、增加旗叶叶绿素含量等,张红心等发现,IPT能提高低温胁迫下秧苗根系中POD、CAT活性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诱导提高植物免疫功能的化合物,以及以该化合物为有效成份,并与杀菌剂合理组合,从水稻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出发,能显著的诱导水稻抗低温、盐碱和立枯病等抗逆能力,并对棉花、大豆、烟草、果树、蔬菜、花卉、草坪等作物多种病害有控制作用的植物抗逆诱导剂。
该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的该植物抗逆诱导剂是包含有效成分A和有效成分B的混合制剂及辅助成分C,其特征在于组份A为化学名称1,3-二硫戊环-2-叉丙二酸二异丙酯,化学结构式为 商品名称稻瘟灵组分B为化学名称3-羟基-5-甲基异恶唑,化学结构式为 商品名称恶霉灵在制剂中,组份A的含量为2.5%-30%(重量),组份B的含量为2.5%-30%(重量),辅助成分C余量。
该植物抗逆诱导剂可制成乳油、浓乳剂、微乳剂及颗粒剂等剂型。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为组份A的含量为2.5%-20%(重量),组份B的含量为2.5%-20%(重量),辅助成分C余量。
本发明在制成各剂型时,辅助成分C的组分及含量(重量比)为本发明制成乳油时乳化剂为非离子型乳化剂与阴离子型乳化剂混合物,也可选用商品非/阴离子复配型乳化剂,在制剂中含量为7%-15%。前述的非离子型乳化剂为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阴离子型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两者比例为1∶0.6~0.8,溶剂为二甲苯余量。
本发明制成浓乳剂时乳化剂为非离子型乳化剂,可选种类有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在制剂中含量为8%-10%;助溶剂可选甲醇、乙醇任一种,含量5%-20%;分散剂可选用烷基萘磺酸盐缩甲醛NNO、拉开粉BX任一种,含量为1%-5%;增稠剂可选用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或羧甲基纤维素CMC任一种,含量为0.5%-5%;稳定剂可选用抗氧化剂BTH、环氧大豆油任一种,含量0.5%-2.5%;防冻剂乙二醇,含量为5%;去离子水余量。
本发明制成微乳剂时助溶剂可选用甲醇或乙醇任一种,在制剂中含量为5%-15%;乳化剂为非离子型乳化剂,可选种类有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任一种,在制剂中含量15%-30%;稳定剂可选用抗氧化剂BTH、环氧大豆油任一种,在制剂中含量为0.2%-2.5%;去离子水余量。
本发明制成颗粒剂时溶剂为溶剂油,在制剂中含量为15%-20%;着色剂为酸性大红或酞菁绿,在制剂中含量为0.2%-0.5%;载体余量,载体选择种类有粒状浮石、煤矸石、珍珠岩或玉米棒芯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稻瘟灵原为内吸杀菌剂,对稻瘟病有特效。水稻植株吸收药剂后累积于叶组织,特别集中于穗轴与枝梗,从而抑制病菌侵入,阻碍病菌脂质代谢,抑制病菌生长,起到预防与治疗作用。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大面积使用还可以兼治稻飞虱,对人、畜安全,对作物无药害。
恶霉灵为内吸杀菌剂,也是一种土壤消毒剂,对腐霉菌、镰刀菌等引起的猝倒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作为土壤消毒剂,有效成分B与土壤中的铁、铝离子结合,抑制孢子的萌发。而且有效成分B能被植物的根吸收及在根系内移动,在植株内代谢产生两种糖苷,对作物有提高生理活性的效果,从而促进植株生长,根的分蘖、根毛的增加和根的活性提高。
本发明将两者以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对防治水稻旱育秧立枯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表1组分A与组分B不同比例配合对水稻旱育秧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发病率%) 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该植物抗逆诱导剂是有效组份A,化学名称1,3-二硫戊环-2-叉丙二酸二异丙酯,化学结构式 及有效组份B,化学名称3-羟基-5-甲基异恶唑,化学结构式 该植物抗逆诱导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均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制成乳油时首先将组份A与组份B混合均匀;加入溶剂二甲苯,再混合均匀;再加入乳化剂后,再次混合均匀,然后进行包装,成为成品。
制成浓乳剂时首先将组份A与组份B和助溶剂混合均匀;加入乳化剂,再混合均匀;将去离子水、分散剂和增稠剂混合均匀后,再与上述的混合物和防冻剂一起再次进行混合均匀,然后进行包装,成为成品。
制成微乳剂时首先将组份A、组份B和助溶剂混合均匀;加入乳化剂,再混合均匀;再加入稳定剂和去离子水后,再次混合均匀,然后进行包装,成为成品。
制成颗粒剂时首先将载体物料破碎,用20目筛子过筛;再将组份A、组份B、着色剂及溶剂混合均匀,再吸附到载体物料上,然后进行包装,成为成品。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如下(本发明的示范推广用名为移栽灵)实施例1.本发明在水稻旱育秧立枯病上的应用其乳油制剂的重量配比如下组份A 10%组份B 10%商品乳化剂0204 10%二甲苯70%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按其制备工艺制成乳油。在水稻旱育秧上使用时,首先平整苗床,灌足底水,然后每平方米取1-3ml,用1000-3000g水稀释,用喷雾器或喷壶喷洒苗床,待药液完全渗下后,播种催芽的水稻种子,覆土盖膜。本剂(移栽灵)从1995年开始在水稻旱育秧上示范应用,到目前在全国已累计推广2000万亩。结果在各地不同碱性土壤和不同程度的低温条件下,对水稻旱育秧立枯病均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表2不同土壤pH下,移栽灵与常用药剂防治水稻立枯病效果对比发病率(%)处理pH=6 pH=7pH=8对照 63.3 80.0 93.3敌克松 36.7 56.7 73.0恶甲混剂 13.3 36.7 46.7移栽灵 0 00表3不同土壤条件下,移栽灵与常规药剂防治水稻旱育秧立枯病效果对比碳酸钙含量 立枯病发生率(%)土壤来源土壤类型pH(%) 敌克松移栽灵北京西郊上村褐土8.5794.00山东东营现河灌淤土 9.010 98.00河北唐山百各庄 褐土8.3881.00表4移栽灵对水稻旱育秧苗形态及根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品种汕优63,4叶期,江苏)处理株高(cm) 茎干重(g)根数 根干重(g)对照11.9 0.61612.4 0.138移栽灵2ml/m215.7 0.73014.6 0.167表5移栽灵与浓硫酸调酸处理对水稻旱育秧生育性状的影响株高叶长根长 白根率 发病率处理叶色 总根数(cm) (cm) (cm) (%) (%)移栽灵1ml/m213.63.5绿 4.8610.8 100 0.15移栽灵1.5ml/m213.73.5绿 4.9211.2 100 0浓硫酸+敌克松 13.33.3绿 4.559.7100 15.2对照 12.93.2黄绿 3.5 9.563 65.4
实施例2.本发明在棉花上的应用微乳剂的重量配比如下组份A 10%组份B 15%乙醇10%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25%抗氧化剂BTH 1%去离子水39%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按其制备工艺制成微乳剂。按种子量的0.5%称取微乳剂,兑水稀释成1000-2000倍,浸种24小时,播种。
表6与常规药剂比较浸种对棉花的保苗效果播种量出苗数出苗率 成苗数 成苗率 死苗率保苗效果处理(粒) (株) (%) (株)(%) (%) (%)1000×450 290.5 64.56279 96.043.96 89.77aA2000×450 283.5 63.0 258 91.0 9.076.76bB3000×450 296.5 65.89248 83.6416.36 57.75cC50%多菌灵1000× 450 277 61.56244 88.0911.91 69.24cC对照 450 266 59.11163 61.2838.72 -表7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湖北)病苗率防治效果处理 调查苗数 病苗数 病指(%) (%)1000× 146 22.25 15.243.54 82.17aA2000× 138.5 21.75 15.705.86 70.48bB3000× 122.5 25.25 20.616.73 66.10bB50%多菌灵1000× 107.7520.75 19.266.91 65.19bB对照103.5 46.5 44.9319.85 -实施例3.本发明在烟草上的应用颗粒剂的重量配比如下组分A 5%组分B 5%溶剂油15%酸性大红0.3%煤矸石74.7%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按其制备工艺制成颗粒剂,于烟苗移栽后10天,在烟苗的茎基部撒施颗粒剂,每亩10-15kg,共施药3次,间隔20天。
表8对烟草病害的防治效果气候斑 赤星病 黑胫病 枯萎病CMV TMV处理病株率(%) 病株率(%) 病株率(%) 病株率(%) 病株率(%) 病株率(%)对照 2.712.012.0 2.7 9.316.0施药一次5.39.3 10.7 2.7 6.78.0施药二次1.32.7 2.7 0 8 5.3施药三次0 1.3 2.7 0 6.76.7实施例4.本发明在蔬菜上的应用浓乳剂的重量配比如下组分A 10%组分B 15%乙醇10%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10%分散剂NNO 1.0% PVA2.0%乙二醇5%抗氧化剂BTH1.5%去离子水45.5%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按其制备工艺制成浓乳剂,平整苗床后,浇足底水,取药液1-3ml/m2,用水稀释1000-2000倍,用喷雾器喷洒苗床,待药液渗下后,播种催芽的蔬菜种子,覆土盖膜。
表9对茄子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处理出苗率(%)病株率(%)防治效果(%)1g/m270.19 10.49 80.02aA2g/m272.31 9.20 82.65aA3g/m268.5 7.38 86.25aA百菌清3g/m265.44 25.51 51.98bB对照 69.38 53.0 -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型植物抗逆诱导剂,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以组分A和组分B为有效成分的两种化合物与辅助成分C的混合物;组份A为化学名称1,3-二硫戊环-2-叉丙二酸二异丙酯,化学结构式为 组份B为化学名称3-羟基-5-甲基异恶唑,化学结构式为 组份A的含量为2.5%-30%(重量比),组份B的含量为2.5%-30%(重量比),辅助成分C余量;该植物抗逆诱导剂混合物可制成乳油、浓乳剂、微乳剂及颗粒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植物抗逆诱导剂,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为组份A的含量为2.5%-20%(重量比),组份B的含量为2.5%-20%(重量比),辅助成分C余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植物抗逆诱导剂,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制成乳油时,辅助成分C的组分及含量(重量比)为乳化剂为非离子型乳化剂与阴离子型乳化剂混合物,也可选用商品非/阴离子复配型乳化剂,在制剂中含量为7%-15%,前述的非离子型乳化剂为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阴离子型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两者比例为1∶0.6~0.8,溶剂为二甲苯余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植物抗逆诱导剂,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制成浓乳剂时,辅助成分C的组分及含量(重量比)为乳化剂为非离子型乳化剂,可选种类有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在制剂中含量为8%-10%;助溶剂可选甲醇、乙醇任一种,含量5%-20%;分散剂可选用烷基萘磺酸盐缩甲醛NNO、拉开粉BX任一种,含量为1%-5%;增稠剂可选用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或羧甲基纤维素CMC任一种,含量为0.5%-5%;稳定剂可选用抗氧化剂BTH、环氧大豆油任一种,含量0.5%-2.5%;防冻剂为乙二醇,含量为5%;去离子水余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植物抗逆诱导剂,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制成微乳剂时,辅助成分C的组分及含量(重量比)为助溶剂可选用甲醇或乙醇任一种,在制剂中含量为5%-15%;乳化剂为非离子型乳化剂,可选种类有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任一种,在制剂中含量15%-30%;稳定剂可选用抗氧化剂BTH、环氧大豆油任一种,在制剂中含量为0.2%-2.5%;去离子水余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植物抗逆诱导剂,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制成颗粒剂时,辅助成分C的组分及含量(重量比)为溶剂为溶剂油,在制剂中含量为15%-20%;着色剂为酸性大红或酞菁绿,在制剂中含量为0.2%-0.5%;载体余量,载体选择种类有粒状浮石、煤矸石、珍珠岩或玉米棒芯粒。
全文摘要
一种复合型植物抗逆诱导剂,属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它由1,3-二硫戊环-2-叉丙二酸二异丙酯,3-羟基-5-甲基异恶唑和辅助成分配制而成。本发明以具有诱导提高植物免疫功能的化合物为主,并与杀菌剂合理组合,从水稻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出发,能显著的诱导水稻抗低温、盐碱和立枯病等抗逆能力的作用,并对棉花、大豆、烟草、果树、蔬菜、花卉、草坪等作物多种病害进行控制。本发明涉及的防病组合物可加工成乳油、浓乳剂、微乳剂和颗粒剂等剂型使用。
文档编号A01N43/72GK1377579SQ0211560
公开日2002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6日
发明者张军 申请人:湖北移栽灵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